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收藏行业中立足
於陈勇先生言而是一种缘分
以文化之尺行收藏之事
是他品味艺术的情怀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他正行走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
结缘时代,在行业立足
在收藏家眼里,缘分是收藏的标準。一件宝物,如果能夠遇上一个欣赏它的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作为一个收藏家,能夠遇到有缘的宝物,也是一种幸运而美好的收穫。对香港“翰香苑”的陈勇先生而言,接触了解收藏行业、继而从事並在行业中立足,都是他与行业的缘分所致。
陈勇先生自幼与收藏结缘,他的父亲是一名画家,喜爱收藏。由於经常要帮助父亲经营生意,参与藏品的买卖交易,还在幼年时,他就对书画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於藏品的收藏、鉴定和经营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005年来到香港之後,陈勇先生决定正式从事收藏行业。此时的他,既没有字画藏品,又没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靠着小心翼翼地经营与勤奋刻苦地学习,他最终在收藏行业站稳了脚跟。2008年,他开办了“翰香苑”,经营各类名家书画、古籍善本、碑帖等文物。如今,坐落在香港古董售卖集中地嚤啰街的“翰香苑”,各类藏品超过千件,与刚成立时的情景不可同日而语。
品味着浓浓的墨跡与淡淡的书香,陈勇先生常常感慨,他能在收藏行业立足,並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源於和时代的结缘。
陈勇先生上世纪70年代出生於内地,儿时之於他除了品味笔墨书香外,更多的是关於贫穷的记忆。“1980年,我正在读小学一年级,到了冬天没有鞋子,和同学们都是赤脚去上学。”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他也经常感慨自己能见证国家一路地飞速发展。
在陈勇先生看来,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人们的不同选择,他父辈那一代,由於新中国成立不久,百业待兴,更多人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到了他们这一代,迎来了时代的巨变。“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80年代的改革开放,90年代的宏觀调控,新世纪的飞速发展,是时代的变化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让我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
2005年,随着内地经济的腾飞,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兴起也带动了香港市场的发展。得益於时代的恩惠,陈勇先生的事业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每当谈起创业经历,他总会感慨道:“时代的发展带来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对於收藏家来说,一双洞察秋毫的慧眼和足夠的资金抵不过一个好的市场,只有市场活跃,才能让文物更好地流通。”
收藏者要有情怀
“商品有价,文物无价。”对收藏家来说,他们收藏的是历史、是文化,历史不可再现,文化更是无价。因此,每件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收藏家需要去了解它们背後的故事,进而感受藏品的生命。在陈勇先生看来,这正是收藏家的情怀。
最初进入收藏行业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收藏者,收藏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冷门的书画作品。但是对於每件藏品,他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认真研究藏品背後所蕴含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
创业初期,在拍卖市场、图书馆和网络论坛经常能看到陈勇先生活跃的身影,如今他依然是里面的常客。在与文物打交道的20多年中,他始终注重对文化、历史的研究。 “文物收藏讲究缘分,很多时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碰上了,能知道它的价值,就能与文物结缘。”他说道。在收藏行业,因为不了解文物价值而与之失之交臂的案例比比皆是。也正是如此,在学习方面他从未懈怠,对於每段历史、每种文化他都会认真研究。期间,他发现,关注到历史与文化的某一个版块後,会更容易遇到与之相关的文物。他接着说:“你了解某段历史後,就会更加关注这方面,彼此间会相互影响。”
如今,陈勇先生已经从刚入行的新人,成长为一名历史文物的守护者。“翰香苑”上千件的书画字帖艺术品,任意一件藏品的历史、文化及相关价值,他都能娓娓道来,甚至每件藏品的收藏价格他都十分清楚。有时候,谈到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他也能立刻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藏品。
“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多年来,在收藏种类方面,他始终专注於书画及碑帖的收藏,在藏品日渐充盈的同时,他的艺术的造诣也日渐加深。他介绍道:“文物收藏有很多种类,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每种类型都了如指掌,有时候,专反而是精。”
致力於文物传承与保护
对陈勇先生而言,自己能夠取得现在的成就更多的是源於时代的发展。为此,他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收藏的过程中时刻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品鉴、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收藏工作中,有一项繁琐的工作,就是对文物的修复工作。“文物因为年代比较久远,出现老化是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南方,更容易受潮、发霉和虫蛀,收藏界有个说法就是南方的文物品相比较差。”他介绍道。很多时候,花费在修复过程中的金钱已经超出了它售卖的价格,这种在许多人眼中“费力不牟利”的“蠢事”,陈勇先生卻甘之如饴。因为这是他们一种对艺术有保护的欲望,有一颗保护文化之心。
在收藏行业里,以藏养藏向来是收藏家用来解决资金压力,进行专业收藏的方式,对他们来说,这更是一种对文物的保护方式。陈勇先生认为:每件文物都有独特的收藏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藏方向,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碰到自己所喜欢的文物,所以就需要其他收藏者帮忙发现。他接着说到:“很多年代文物在一些收藏家手中反而被保存得特别好。所以把文物交给合适的收藏家也是对它们很好的保护。”
福建省莆田是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名人名作辈出,尤以明朝为胜。对於自己的家乡,陈勇先生来到香港後也一直保持着关注。他介绍到:“莆田在明代时书画名家辈出,其中,宋钰的手刻《古香斋宝藏蔡帖》《荔枝谱》;李在的传世作品《琴高乘鲁图》《归去来兮图》;吴彬的《十六应真卷》《山阴道上图》等为其中之最。”目前,他正在构思筹划做一本莆田历代书画作品集,为家乡的文化事业作一些贡献。他说:“很多名家的作品都是孤品,他们传世的作品也在逐渐减少,做好推广工作,才能推动更多的人投身到传承和保护工作中。”
对自己的孩子们,陈勇先生也一直在潛移默化中让他们接触历史文化。在他看来,孩子们不一定要从事收藏行业,但是一定要对文物有所了解。等他们有了经济能力後,也可以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中。
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质精神文化遗产。在同历史文化打交道的过程中,陈勇先生对其也由刚开始的感兴趣变得肃然起敬。当下,他愿意同更多的炎黄子孙一起投入到华夏文明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去。
(文中插图均为“翰香苑”藏品)
於陈勇先生言而是一种缘分
以文化之尺行收藏之事
是他品味艺术的情怀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他正行走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
结缘时代,在行业立足
在收藏家眼里,缘分是收藏的标準。一件宝物,如果能夠遇上一个欣赏它的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作为一个收藏家,能夠遇到有缘的宝物,也是一种幸运而美好的收穫。对香港“翰香苑”的陈勇先生而言,接触了解收藏行业、继而从事並在行业中立足,都是他与行业的缘分所致。
陈勇先生自幼与收藏结缘,他的父亲是一名画家,喜爱收藏。由於经常要帮助父亲经营生意,参与藏品的买卖交易,还在幼年时,他就对书画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於藏品的收藏、鉴定和经营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005年来到香港之後,陈勇先生决定正式从事收藏行业。此时的他,既没有字画藏品,又没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靠着小心翼翼地经营与勤奋刻苦地学习,他最终在收藏行业站稳了脚跟。2008年,他开办了“翰香苑”,经营各类名家书画、古籍善本、碑帖等文物。如今,坐落在香港古董售卖集中地嚤啰街的“翰香苑”,各类藏品超过千件,与刚成立时的情景不可同日而语。
品味着浓浓的墨跡与淡淡的书香,陈勇先生常常感慨,他能在收藏行业立足,並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源於和时代的结缘。
陈勇先生上世纪70年代出生於内地,儿时之於他除了品味笔墨书香外,更多的是关於贫穷的记忆。“1980年,我正在读小学一年级,到了冬天没有鞋子,和同学们都是赤脚去上学。”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他也经常感慨自己能见证国家一路地飞速发展。
在陈勇先生看来,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人们的不同选择,他父辈那一代,由於新中国成立不久,百业待兴,更多人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到了他们这一代,迎来了时代的巨变。“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80年代的改革开放,90年代的宏觀调控,新世纪的飞速发展,是时代的变化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让我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
2005年,随着内地经济的腾飞,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兴起也带动了香港市场的发展。得益於时代的恩惠,陈勇先生的事业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每当谈起创业经历,他总会感慨道:“时代的发展带来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对於收藏家来说,一双洞察秋毫的慧眼和足夠的资金抵不过一个好的市场,只有市场活跃,才能让文物更好地流通。”
收藏者要有情怀
“商品有价,文物无价。”对收藏家来说,他们收藏的是历史、是文化,历史不可再现,文化更是无价。因此,每件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收藏家需要去了解它们背後的故事,进而感受藏品的生命。在陈勇先生看来,这正是收藏家的情怀。
最初进入收藏行业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收藏者,收藏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冷门的书画作品。但是对於每件藏品,他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认真研究藏品背後所蕴含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
创业初期,在拍卖市场、图书馆和网络论坛经常能看到陈勇先生活跃的身影,如今他依然是里面的常客。在与文物打交道的20多年中,他始终注重对文化、历史的研究。 “文物收藏讲究缘分,很多时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碰上了,能知道它的价值,就能与文物结缘。”他说道。在收藏行业,因为不了解文物价值而与之失之交臂的案例比比皆是。也正是如此,在学习方面他从未懈怠,对於每段历史、每种文化他都会认真研究。期间,他发现,关注到历史与文化的某一个版块後,会更容易遇到与之相关的文物。他接着说:“你了解某段历史後,就会更加关注这方面,彼此间会相互影响。”
如今,陈勇先生已经从刚入行的新人,成长为一名历史文物的守护者。“翰香苑”上千件的书画字帖艺术品,任意一件藏品的历史、文化及相关价值,他都能娓娓道来,甚至每件藏品的收藏价格他都十分清楚。有时候,谈到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他也能立刻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藏品。
“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多年来,在收藏种类方面,他始终专注於书画及碑帖的收藏,在藏品日渐充盈的同时,他的艺术的造诣也日渐加深。他介绍道:“文物收藏有很多种类,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每种类型都了如指掌,有时候,专反而是精。”
致力於文物传承与保护
对陈勇先生而言,自己能夠取得现在的成就更多的是源於时代的发展。为此,他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收藏的过程中时刻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品鉴、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收藏工作中,有一项繁琐的工作,就是对文物的修复工作。“文物因为年代比较久远,出现老化是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南方,更容易受潮、发霉和虫蛀,收藏界有个说法就是南方的文物品相比较差。”他介绍道。很多时候,花费在修复过程中的金钱已经超出了它售卖的价格,这种在许多人眼中“费力不牟利”的“蠢事”,陈勇先生卻甘之如饴。因为这是他们一种对艺术有保护的欲望,有一颗保护文化之心。
在收藏行业里,以藏养藏向来是收藏家用来解决资金压力,进行专业收藏的方式,对他们来说,这更是一种对文物的保护方式。陈勇先生认为:每件文物都有独特的收藏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藏方向,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碰到自己所喜欢的文物,所以就需要其他收藏者帮忙发现。他接着说到:“很多年代文物在一些收藏家手中反而被保存得特别好。所以把文物交给合适的收藏家也是对它们很好的保护。”
福建省莆田是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名人名作辈出,尤以明朝为胜。对於自己的家乡,陈勇先生来到香港後也一直保持着关注。他介绍到:“莆田在明代时书画名家辈出,其中,宋钰的手刻《古香斋宝藏蔡帖》《荔枝谱》;李在的传世作品《琴高乘鲁图》《归去来兮图》;吴彬的《十六应真卷》《山阴道上图》等为其中之最。”目前,他正在构思筹划做一本莆田历代书画作品集,为家乡的文化事业作一些贡献。他说:“很多名家的作品都是孤品,他们传世的作品也在逐渐减少,做好推广工作,才能推动更多的人投身到传承和保护工作中。”
对自己的孩子们,陈勇先生也一直在潛移默化中让他们接触历史文化。在他看来,孩子们不一定要从事收藏行业,但是一定要对文物有所了解。等他们有了经济能力後,也可以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中。
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质精神文化遗产。在同历史文化打交道的过程中,陈勇先生对其也由刚开始的感兴趣变得肃然起敬。当下,他愿意同更多的炎黄子孙一起投入到华夏文明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去。
(文中插图均为“翰香苑”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