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的体育课,只有让学生“乱”起来,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体育运动,才能充分体验到在体育课堂活动中的乐趣并能够积极创新,课堂的气氛才能活跃,才会有效果。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呢?
一、情境创设是前提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来说感染力是巨大的,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去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因素对情感的产生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创造一个生动活泼、适宜体育教学的情境,是把课教“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的情境因素很多,它包括人的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一切。如教师的仪表、教态,场地的设计,器材形状和摆放,直观教具的使用等。教师在课堂上着装,站立的姿势,甚至下达的每一声口令,都会把教师的情绪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上课时教师精神焕发,也会使学生的精神为之振作。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将会产生一种敬爱老师的亲切感,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积极地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感知是以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的。在感觉中,以视觉、听觉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场地器材的准备很重要。如场地的设计,器材的摆放等,往往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学生看见事先布置好的游戏场地,有彩色的小旗、有…… 他们马上会高兴得跳起来。学生还没有上课,就已被事先布置好的场地所吸引住了。又如上投掷课,教师事先准备几块生动形象的投掷靶子,摆在投掷区前面,这样学生练习时会很起劲。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对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松”“严”结合是根本
“严”不是教师对学生严厉,故意制造严肃的氛围,而是课堂秩序的要求。“松”是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做到“宽中有严”,“ 松严结合”。首先,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弱化指导者的身份,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以民主的态度,用自己的热情激励带动学生,让他们真正自由地驰骋到体育活动中去。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操作者,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如:在进行《躲闪游戏》教学时,教师愿意并主动参与到《躲闪游戏》活动中去,充分与学生共享游戏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玩得开心,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称赞和爱戴,从而才更具号召力。其次,体育课上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得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不同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他们对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看法,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表情。这样,学生便会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对体育锻炼的体验也会丰富和深刻起来。
三、创新教法是关键
创新教法是让体育课活起来的关键。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新意,也不会有活力。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能墨守陈规,教“死”书,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使每堂课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用皮球和长方体盒子在地上做滚动,问哪一个滚得快,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说:“皮球滚得快,因为皮球是圆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显得异常兴奋,进而我出示了两幅挂图,一幅是团身的,一幅是展体的,让学生选择哪一个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同学们经过比较、分析,认识了正确动作,并作了积极发言。我又让学生根据挂图大胆做出动作,并指出错误动作的原因,同学们经过观察和实践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又如在教学50米跑时,根据学生情况设置不同的起点,成绩好的,离终点远一点,成绩差的,离终点近一点,要想成功,都得经过努力,这样就给差一点的同学取得成功创造了机会。让基础好的“吃饱”,大部分学生“吃好”,基础差的学生能“吃到”,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不断优化的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动作思维,最终达到以体育促智育,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的目的。
四、张弛有度是追求
为了让学生有张有弛,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完成一些自己爱做的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教师的任务只在于如何把他们的活动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如队列教学中,学生听了老师无数遍的“一二一”,“向左(右)转”,他们早想自己也去尝试一下。这时教师不妨给他们二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组合,去尝试练习今天的队列,他们保证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喊着“一二一”,做得无比投入,有模有样,如果发现有人错了,还会比老师更耐心地帮他改正。在教学中,给学生二三分钟的自由空间,既遵循了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适当放松的需要,使学生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总之,怎样做才能让体育课“活而不乱”, 是一门需要深入探索的教学艺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思维是否被启迪,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更好地掌握技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去认真地想,积极地练,那么课就能组织得既严谨又不死板,既活泼又不凌乱,真正做到“活而不乱”,收放自如。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
一、情境创设是前提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来说感染力是巨大的,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去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因素对情感的产生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创造一个生动活泼、适宜体育教学的情境,是把课教“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的情境因素很多,它包括人的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一切。如教师的仪表、教态,场地的设计,器材形状和摆放,直观教具的使用等。教师在课堂上着装,站立的姿势,甚至下达的每一声口令,都会把教师的情绪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上课时教师精神焕发,也会使学生的精神为之振作。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将会产生一种敬爱老师的亲切感,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积极地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感知是以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的。在感觉中,以视觉、听觉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场地器材的准备很重要。如场地的设计,器材的摆放等,往往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学生看见事先布置好的游戏场地,有彩色的小旗、有…… 他们马上会高兴得跳起来。学生还没有上课,就已被事先布置好的场地所吸引住了。又如上投掷课,教师事先准备几块生动形象的投掷靶子,摆在投掷区前面,这样学生练习时会很起劲。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对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松”“严”结合是根本
“严”不是教师对学生严厉,故意制造严肃的氛围,而是课堂秩序的要求。“松”是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做到“宽中有严”,“ 松严结合”。首先,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弱化指导者的身份,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以民主的态度,用自己的热情激励带动学生,让他们真正自由地驰骋到体育活动中去。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操作者,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如:在进行《躲闪游戏》教学时,教师愿意并主动参与到《躲闪游戏》活动中去,充分与学生共享游戏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玩得开心,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称赞和爱戴,从而才更具号召力。其次,体育课上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得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不同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他们对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看法,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表情。这样,学生便会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对体育锻炼的体验也会丰富和深刻起来。
三、创新教法是关键
创新教法是让体育课活起来的关键。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新意,也不会有活力。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能墨守陈规,教“死”书,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使每堂课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用皮球和长方体盒子在地上做滚动,问哪一个滚得快,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说:“皮球滚得快,因为皮球是圆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显得异常兴奋,进而我出示了两幅挂图,一幅是团身的,一幅是展体的,让学生选择哪一个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同学们经过比较、分析,认识了正确动作,并作了积极发言。我又让学生根据挂图大胆做出动作,并指出错误动作的原因,同学们经过观察和实践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又如在教学50米跑时,根据学生情况设置不同的起点,成绩好的,离终点远一点,成绩差的,离终点近一点,要想成功,都得经过努力,这样就给差一点的同学取得成功创造了机会。让基础好的“吃饱”,大部分学生“吃好”,基础差的学生能“吃到”,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不断优化的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动作思维,最终达到以体育促智育,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的目的。
四、张弛有度是追求
为了让学生有张有弛,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完成一些自己爱做的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教师的任务只在于如何把他们的活动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如队列教学中,学生听了老师无数遍的“一二一”,“向左(右)转”,他们早想自己也去尝试一下。这时教师不妨给他们二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组合,去尝试练习今天的队列,他们保证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喊着“一二一”,做得无比投入,有模有样,如果发现有人错了,还会比老师更耐心地帮他改正。在教学中,给学生二三分钟的自由空间,既遵循了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适当放松的需要,使学生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总之,怎样做才能让体育课“活而不乱”, 是一门需要深入探索的教学艺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思维是否被启迪,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更好地掌握技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去认真地想,积极地练,那么课就能组织得既严谨又不死板,既活泼又不凌乱,真正做到“活而不乱”,收放自如。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