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积极大力推动和扶持高等教育发展,民办高校教育也如火如荼,不管从办学层次上、还是从办学规模上,都已经初步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本文将以浅谈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工程管理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建设、发展、壮大、稳定等历程,总结一下项目组的一些建设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3+1”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管理;区级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
【基金项目】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NXBJG2018112)和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2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工程管理专业自2008年设立以来,特别是2012年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来,取得了在学生人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方向建设方面的长足发展,赢得了区内工程领域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1.1学生基本情况
(1)在校生人数情况
经过学院近年来的整体扩张式发展,也迎来了工程管理专业的飞速发展,从历年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中能够见证这种积极变化。
①建设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为867人,其中工程造价方向为634人,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人数为233人。
②建设后本专业在校生人数截止当前为966人,增长率为11.4%,其中工程造价方向为707人,增长率为11.5%,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人数为259人,增长率为11.2%。
(2)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专业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毕业5届学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6%。
1.2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自2008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以来,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跟学院整体师资队伍建设一样,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至今仍然在解决的路上。
当前,在15个专职教师当中,副高以上教师4人,占26.7%,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有10人,占66.7%,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12人,占80%;老年教师4人,占26.7%,中年教师6人,占40%,青年教师5人,占33.3%。双师型教师人数逐年增加并趋于稳定,人数为6人,占40%。
总体而言,由项目建设前的人数偏少、学缘结构单一、学历结构偏低、职称结构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发展到了人数基本稳定、学缘结构多样化、学历结构硕研为主、职称结构基本适中、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的一支能够胜任教学任务、教科研任务的师资队伍。
二、项目建设目标及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2.1项目建设目标
(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建设任务,根据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立足宁夏、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和“学以求精、行以求正”的校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社会服务诸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2)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适应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立足宁夏、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巩固与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在宁夏本科教育中的既有优势,进一步发挥本专业立足中矿大银川学院的背景优势,将本专业建设成“技术与人文沟通,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与创新结合,个性与共性相融”的优势专业;力争在建设期内,将工程管理专业打造成具有自身优势,在区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良好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
2.2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以工程建设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构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细化教学管理、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增强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方面建设,努力把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区内的优势特色专业。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强化“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实现“教、学、做”合一。
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实训、专题任务教学和企业自主实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践行人才培养方案。“3+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3”采用项目实训等教学模式,主要完成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专项技能、自我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学习与训练;“1”采用专题任务教学和企业自主实习等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结合学生实际、专业实际、工程实际的专题任务设计,引导教师与学生做细、做实、做好企业自主实习,培养工程职业人。
(2)注重专业内涵发展
突破按学科划分构建的传统课程体系,重构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新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课程内容,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把各学科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体系的框架下进行有机融合。自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课件、软件、视频等特色鲜明的教学资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打造一支数量上够用,质量上过硬的具有教学素养高、工程能力强、团队执行力高、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管理精细化就是要求将学风、考風建设与教风建设有机结合,将常抓教学规范与提高教学能力结合起来,将科研引领教研与优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将注重考试分析与提高教学效果结合起来,将发挥评价体系与提高教学成绩结合起来。
(4)加强建筑职业岗位培训
通过职业岗位等培训,进一步和工程市场接轨,引导学生积极向卓越工程师角色转变。
(5)增强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建设 已建成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设施,满足学生示范演练、操作实训、企业自主实习等需要。
三、工作进程
自项目建设立项以来,项目组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整个建设期间的工作进度通过如下表格来展示。
3.1总体工作进展
3.2具体工作进展
四、建设成果
项目建设期间,在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总结如下:
4.1公开发表的教科研学术论文(9项)
4.2公开出版或拟出版的专业教材(7项)
4.3主持或参与的教科研建设项目(5项)
4.4项目组成员所获国家级、省级奖励(1项)
4.5学生参加的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项目(4项)
4.6项目组成员取得各类执业资格证书(5项)
五、创新及特色
5.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技术应用培养特色
(1)时间方面的“3+1”:3年集中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
(2)教学模块方面的“3+1”:3模块(通识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多样化教育),1模块(实践教育)
(3)3的含义细化:专业技术教育中的3(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方向),多样化教育中的3(博雅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4)实践教育中的“3+1”:通识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技术实践+自主创新实践。
5.2更加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特色
(1)新课程体系已初步完善
(2)新课程教学大纲已修订
(3)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制度初步完善
(4)课程实训及课程设计教学制度初步完善
(5)企业自主实习教学制度初步完善
(6)毕业设计教学制度初步完善
5.3积极推进教学、科研项目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特色
(1)已成功立项区级1个科研项目,并顺利结题
(2)已成功立项区级2个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顺利结题1项
(3)已公开出版4本教学改革教材,拟出版3本专业教学改革课程教材
(4)已公开发表专业论文9篇,其中3篇为核心期刊
5.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细化教学管理特色
(1)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已初步完善
(2)教学评价相关制度已初步完善
(3)青年教师培训相关制度已初步完善
5.5加强建筑职业岗位培训,培养卓越工程师特色
(1)创新与技能实践学分认定制度已初步完善
(2)建筑工程类职业资格培训制度已初步完善
六、经验与教训
经过项目组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建设过程当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是客观原因使然,但很多方面却是主观方面导致的,具体有如下三点:
(1)企业自主实习基地的建设,没有取得预期结果
从项目建设角度来说,该项工作留下了缺憾。项目建设是要惠及学生和教师的,因而,项目组建议,在将来的工作中,重视和加强企业自主实习基地的建设。
(2)教学改革論文质量方面有待提高
项目组缺乏事关工程管理特色专业整体发展的研究性论文,这需要后期整理、完善和总结。
(3)项目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组织团队建设的过程,这方面教训突出
理论上来说,建设一个项目,为了实现项目目标,需要项目团队按照计划、共同努力,将工作目标完成。而实际情况是项目任务60%以上的工作都要由项目负责人来完成,甚至有项目成员连提供一些支撑材料都不愿意配合,团队意识之淡漠,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姜轶.浅谈对建筑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J].工程管理,2014,2:107.
[2]于平.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专业新经略,2013(4):37-40.
[3]李旭玲,张宇.浅析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1-12.
[4]周文波,张一敏,李茂林等.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2,6:37-39.
作者简介:王晓明(1979-),男,汉,宁夏海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3+1”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管理;区级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
【基金项目】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NXBJG2018112)和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2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工程管理专业自2008年设立以来,特别是2012年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来,取得了在学生人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方向建设方面的长足发展,赢得了区内工程领域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1.1学生基本情况
(1)在校生人数情况
经过学院近年来的整体扩张式发展,也迎来了工程管理专业的飞速发展,从历年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中能够见证这种积极变化。
①建设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为867人,其中工程造价方向为634人,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人数为233人。
②建设后本专业在校生人数截止当前为966人,增长率为11.4%,其中工程造价方向为707人,增长率为11.5%,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人数为259人,增长率为11.2%。
(2)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专业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毕业5届学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6%。
1.2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自2008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以来,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跟学院整体师资队伍建设一样,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至今仍然在解决的路上。
当前,在15个专职教师当中,副高以上教师4人,占26.7%,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有10人,占66.7%,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12人,占80%;老年教师4人,占26.7%,中年教师6人,占40%,青年教师5人,占33.3%。双师型教师人数逐年增加并趋于稳定,人数为6人,占40%。
总体而言,由项目建设前的人数偏少、学缘结构单一、学历结构偏低、职称结构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发展到了人数基本稳定、学缘结构多样化、学历结构硕研为主、职称结构基本适中、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的一支能够胜任教学任务、教科研任务的师资队伍。
二、项目建设目标及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2.1项目建设目标
(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建设任务,根据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立足宁夏、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和“学以求精、行以求正”的校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社会服务诸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2)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适应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立足宁夏、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巩固与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在宁夏本科教育中的既有优势,进一步发挥本专业立足中矿大银川学院的背景优势,将本专业建设成“技术与人文沟通,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与创新结合,个性与共性相融”的优势专业;力争在建设期内,将工程管理专业打造成具有自身优势,在区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良好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
2.2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以工程建设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构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细化教学管理、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增强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方面建设,努力把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区内的优势特色专业。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强化“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实现“教、学、做”合一。
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实训、专题任务教学和企业自主实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践行人才培养方案。“3+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3”采用项目实训等教学模式,主要完成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专项技能、自我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学习与训练;“1”采用专题任务教学和企业自主实习等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结合学生实际、专业实际、工程实际的专题任务设计,引导教师与学生做细、做实、做好企业自主实习,培养工程职业人。
(2)注重专业内涵发展
突破按学科划分构建的传统课程体系,重构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新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课程内容,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把各学科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体系的框架下进行有机融合。自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课件、软件、视频等特色鲜明的教学资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打造一支数量上够用,质量上过硬的具有教学素养高、工程能力强、团队执行力高、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管理精细化就是要求将学风、考風建设与教风建设有机结合,将常抓教学规范与提高教学能力结合起来,将科研引领教研与优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将注重考试分析与提高教学效果结合起来,将发挥评价体系与提高教学成绩结合起来。
(4)加强建筑职业岗位培训
通过职业岗位等培训,进一步和工程市场接轨,引导学生积极向卓越工程师角色转变。
(5)增强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建设 已建成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设施,满足学生示范演练、操作实训、企业自主实习等需要。
三、工作进程
自项目建设立项以来,项目组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整个建设期间的工作进度通过如下表格来展示。
3.1总体工作进展
3.2具体工作进展
四、建设成果
项目建设期间,在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总结如下:
4.1公开发表的教科研学术论文(9项)
4.2公开出版或拟出版的专业教材(7项)
4.3主持或参与的教科研建设项目(5项)
4.4项目组成员所获国家级、省级奖励(1项)
4.5学生参加的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项目(4项)
4.6项目组成员取得各类执业资格证书(5项)
五、创新及特色
5.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技术应用培养特色
(1)时间方面的“3+1”:3年集中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
(2)教学模块方面的“3+1”:3模块(通识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多样化教育),1模块(实践教育)
(3)3的含义细化:专业技术教育中的3(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方向),多样化教育中的3(博雅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4)实践教育中的“3+1”:通识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技术实践+自主创新实践。
5.2更加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特色
(1)新课程体系已初步完善
(2)新课程教学大纲已修订
(3)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制度初步完善
(4)课程实训及课程设计教学制度初步完善
(5)企业自主实习教学制度初步完善
(6)毕业设计教学制度初步完善
5.3积极推进教学、科研项目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特色
(1)已成功立项区级1个科研项目,并顺利结题
(2)已成功立项区级2个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顺利结题1项
(3)已公开出版4本教学改革教材,拟出版3本专业教学改革课程教材
(4)已公开发表专业论文9篇,其中3篇为核心期刊
5.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细化教学管理特色
(1)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已初步完善
(2)教学评价相关制度已初步完善
(3)青年教师培训相关制度已初步完善
5.5加强建筑职业岗位培训,培养卓越工程师特色
(1)创新与技能实践学分认定制度已初步完善
(2)建筑工程类职业资格培训制度已初步完善
六、经验与教训
经过项目组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建设过程当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是客观原因使然,但很多方面却是主观方面导致的,具体有如下三点:
(1)企业自主实习基地的建设,没有取得预期结果
从项目建设角度来说,该项工作留下了缺憾。项目建设是要惠及学生和教师的,因而,项目组建议,在将来的工作中,重视和加强企业自主实习基地的建设。
(2)教学改革論文质量方面有待提高
项目组缺乏事关工程管理特色专业整体发展的研究性论文,这需要后期整理、完善和总结。
(3)项目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组织团队建设的过程,这方面教训突出
理论上来说,建设一个项目,为了实现项目目标,需要项目团队按照计划、共同努力,将工作目标完成。而实际情况是项目任务60%以上的工作都要由项目负责人来完成,甚至有项目成员连提供一些支撑材料都不愿意配合,团队意识之淡漠,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姜轶.浅谈对建筑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J].工程管理,2014,2:107.
[2]于平.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专业新经略,2013(4):37-40.
[3]李旭玲,张宇.浅析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1-12.
[4]周文波,张一敏,李茂林等.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2,6:37-39.
作者简介:王晓明(1979-),男,汉,宁夏海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