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若湖水 温婉如玉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釉是中国最古老的单色釉之一,包含很多颜色,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古人习惯将青、绿、蓝这三种颜色统称为“青色”。民国许之衡先生所著《饮流斋说瓷》有载:“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民国刘子芬先生所著《竹园陶说》也有载:“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青釉瓷器色若碧玉,与古人的审美情趣相投,器物造型精致高雅,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釉前身可以追溯到早期瓷器的青黄色釉,到了汉代,颜色纯正的青釉瓷器烧制成功。唐朝时,青釉技艺更加成熟了,被唐代诗人陆龟蒙赞为“千峰翠色”。宋朝时,匠人们在前朝基础上创制粉青色、梅子青色等,釉色美如青玉,可以说青釉瓷器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明清时,青釉烧制技艺炉火纯青,仿历代窑口烧制青瓷,出现了很多名贵的釉色,比如明永乐朝的翠青、冬青(东青)釉与清雍正朝的粉青、豆青釉等,釉色均匀洁净,色泽细腻,青翠如嫩竹。
  1.豆青釉青花五福捧寿纹盘
  豆青釉青花五福捧寿纹盘产自清代乾隆时期,通高5.5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4.6厘米。此盘葵口,折沿,浅腹,圈足,盘通体施豆青釉。折沿处青花绘八只蝙蝠,盘心青花绘五福捧寿纹,五只变形蝙蝠纹头朝盘心,双翅相连围绕着盘心一团状寿字纹,寿字外围饰有一圈八组如意云头,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被古人视为吉祥之物,常用来与其他纹饰组合成吉祥纹饰,例如,与如意、寿桃等组成“福寿如意”;与海波纹等组成“福如东海”;与铜钱纹组成“福在眼前”;与祥云纹组成“洪福齐天”等。五福捧寿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的吉祥纹样,始创于清康熙景德镇窑,之后历朝均有烧制。五只蝙蝠象征五种福气,据《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类图案多为五只蝙蝠围着寿桃或寿字,寓意“多福多寿”,习称“五福捧寿”。
  2.豆青釉鼓钉洗
  豆青釉鼓钉洗产自清代乾隆时期,通高5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12.3厘米。洗敞口,浅盘状,下承四组山形足。通体施豆青釉,釉色柔和淡雅,莹润似玉,清新自然,外壁上下各饰有一圈12个凸起的鼓钉纹,足部饰如意头纹,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这款鼓钉洗造型最早流行于宋代龙泉窑,因清代乾隆帝颇爱宋瓷的清雅风韵,令景德镇御窑厂仿制。笔洗是文房四宝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此笔洗造型雅致精美,陈设于书房文案,古朴有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器。
  3.冬青釉矾红团凤纹碗
  冬青釉矾红团凤纹碗产自清代嘉庆时期,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新乡市博物馆收藏,通高6.9厘米,腹径12.6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6.3厘米。碗撇口,弧壁深腹,平底圈足。通体施冬青釉,釉色匀净淡雅。内底、外壁分绘一只和五只矾红彩团凤,团凤以圆形为界,长颈大眼,张口啼鸣,翼尾长羽,身披彩衣,舞动飞转,身姿优美,高贵华丽,极富动感。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凤是神鸟、瑞鸟,是百鸟之王,头似锦鸡,身如鸳鸯,翅如大鹏,腿如仙鹤,嘴如鹦鹉,尾如孔雀。团凤纹是凤纹构成的圆形纹样,为清代瓷器流行装饰纹样之一。
  4.豆青地青花加紫开光寿字纹瓶
  豆青地青花加紫开光寿字纹瓶产自清代,通高38厘米,口徑14.2厘米,腹径21.5厘米,底径15厘米。瓶口外撇,短颈微束,鼓腹,圈足外撇,器形规整,温婉端丽。通体施豆青釉,釉色晶莹如玉,口沿下饰一圈回形纹,颈部两个寿字纹对称,肩部有两圈如意纹,腹部有两组开光青花加紫山水纹饰,纹饰中间亦有两个对称的寿字纹,近足处再镀以一圈小型变形寿字纹作饰,下接一圈菊瓣纹,纹饰层次分明,精工完美。寿字纹是中国古代传统吉祥纹饰之一,属于文字纹的一种,主要装饰于瓷器和布帛上。
  5.豆青釉高足碗
  豆青釉高足碗产自清代,通高9.5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6.4厘米。碗圆口,弧腹,下承高足,高足处有一道凸起弦纹为饰,圈足外撇,碗心有青花书“春江花月楼”五字款。通体施豆青釉,釉色纯净淡雅,釉面光滑如玉,口沿处微露胎色,呈现出酱口的效果,为整件器物增添了一抹颜色。“春江花月楼”款识是清代嘉庆年间出现的堂名款。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东汉时期就已经运用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他部位,用文字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各朝各代均有自身的特色,嘉庆朝的款识以朝代款为主,也有一些堂名款,常见的有青花、红彩款,多书写于文具、餐具、祭器等器物上。
  6.青釉青花夔龙纹象首耳瓶
  青釉青花夔龙纹象首耳瓶产自清代,通高44.5厘米,口径18.2厘米,腹径27.5厘米,底径15.2厘米。瓶口外撇,束颈,溜肩,圆弧腹,圈足平底,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耳。通体施青釉,饰青花团夔龙纹,以如意云头纹为点缀,纹饰繁而不缛、密而不乱。器身造型规整,釉色温润匀净,纹饰精美,青花发色明快艳丽。夔龙是龙的前身,《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也有文字记载其为蛇状怪物,例如《说文解字》载:“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夔龙纹主要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清代仿古流行,此纹饰亦装饰于瓷器之上。象耳瓶是双耳瓶的一种,流行于元明清时期,花瓶左右两边的耳环取象的眼鼻,有“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
  7.梅子青釉三足瓷炉
  梅子青釉三足瓷炉产自清代,通高10.2厘米,口径11.9厘米,腹径12.6厘米。此炉圆口,平折沿,短直颈,扁腹,下承三个乳状实心足。此炉肩部有一条凸弦纹,腹部及足部凸起三条明显竖棱,这种样式统称为“出筋”,略有弯曲起伏,自肩部延伸至足部。通体施梅子青釉,足底露朱红色胎,釉色清碧似玉,柔和典雅,造型庄重古朴,美观大方。此炉造型仿制青铜鬲,又称“鬲式炉”,鬲式炉是宋代常见的仿古瓷器,此款清代鬲式炉仿宋代器型、釉色而制,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地融于一身,深受时人喜爱。
  8.青釉贴云鹤纹三足瓷花盆
  青釉贴云鹤纹三足瓷花盆产自清代,通高30厘米,口径36.5厘米,腹径30.7厘米。盆圆口折沿,弧形深腹,下承三个兽形足。通体施青釉,釉质莹润,色泽清幽淡雅,盆腹部塑贴云鹤纹,双鹤展翅腾飞,旁伴如意祥云,渗透福寿吉庆之美意。云鹤纹为典型的道家装饰纹样,自宋代时就作为装饰题材流行于瓷器相关行业。古人认为“鹤寿千年”,仙鹤具有延年益寿的寓意,常作为明清时期的纹饰图案。清代皇帝品味精致高雅,多爱花事,养花养心,彰显心境与情趣。这一时期的花盆自然样式繁多,装饰题材丰富,纹饰精美,兼具实用性。
  9.豆青釉里紅倒流壶
  青釉贴云鹤纹三足瓷花盆产自清代,通高15厘米,底径8.3厘米。壶身为扁桃形,弧形执手,曲形流与壶身相连,连接处左右对称地装饰着桃叶,平底圈足,底部有一注水口。器物整体造型规整,壶身施豆青釉,顶部有一处红彩,釉色光亮润泽,精致美观。此壶釉色被称为“豆青釉里红”或“豆青地釉里红”,是指在瓷胎上用红彩绘制图案纹饰等,外面再施豆青釉,流行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倒流壶是中国古代壶式之一,现存最早的器物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五代耀州窑青釉剔刻花狮流倒装瓷壶。到了宋、辽、金、元时期,随着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倒流壶工艺得到持续发展,明清时期此类器物开始流行,尤以清代存世品最多,造型多为桃形,以寓意祝寿的纹饰为主要装饰。
  10.豆青釉人物荷叶形公道杯
  青釉贴云鹤纹三足瓷花盆产自清代,通高5.3厘米。此杯口呈荷叶形,杯身施豆青釉,杯中心站立一寿星老翁,蓝衫长须,安详自然,底部有一漏孔,寿星体内有一空心瓷管与此孔相连。此杯造型别致,原理复杂,称为“公道杯”,据说始于宋辽时期,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常见的造型除荷叶形外,还有圆形、八角形等,杯中多站立人形(以寿星居多),也有龙形的。根据物理学的虹吸原理,向公道杯杯内注水或酒时,浅则滴水不漏,满则一滴不留,如此最为公道,这也就是“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此杯暗合“满招损,谦受益”的处世之道,警示世人为人必须讲究公道公正、公平合理,切不可贪得无厌,对当今世人亦为适用。
其他文献
一提起書法,想必大家都能想到“书圣”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字寓刚健于优美,形态多姿,笔势委婉含蓄,遒健秀美。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面这36个极具气韵的单字尽显其行笔特点和用笔之技巧。我们一起欣赏。  王羲之修为至深,其书法形断意连,丰润,圆活,极具神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美不胜收。《兰亭集序》字字俊秀,远不止这36个字。行云流水,收放自如。  
期刊
摘要: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我国,并逐步本土化,融入我国社会之中。辽金时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北方少数民族掌握了国家政权。在此前提下,佛教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统治者对佛教的政策,直接影响了佛教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进而对佛教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对辽金时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如建筑、壁画、典籍、塑像等形式进行分析对比,以便更好地还原当时佛教的面
期刊
摘要:鱼皮画是我国十分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我国民间艺术领域的瑰宝。本文通过对鱼皮画历史的溯源,分析了鱼皮画的造型之美、工艺之美、风格之美,通过剖析其创作精神内涵,让大家感受到鱼皮画的艺术魅力。通过对鱼皮画创作技法的分析,介绍鱼皮画的民族特色和发展历程,也表明我们应大力保护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继承传统,融合创新,旧中有新,通过继承和创新鱼皮画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传承并发扬民间
期刊
摘要:南昌瓷板画在2008年被选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肖像绘画、西方的肖像创作及照相技术,是一项极具特色的地域性传统工艺文化,但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本文以南昌瓷板画博物馆为依托,围绕新媒体、新科技对南昌瓷板画的发展、传承与创新提出一系列措施,让南昌瓷板画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以此获得更长久、更具生命力的流传。  关键词:南昌瓷板画;非遗;传承;创新  随
期刊
摘要:皮影戏作为一种平面与立体结合的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文化不断地渗透、改变皮影影人的造型和皮影戏所演绎的内容,最后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根据皮影戏的演变也可以反推出所在地域的民风民俗,对当地的文化起到了保护和延续的作用。  关键词:东北民俗;皮影戏;望奎皮影  皮影戏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影戏不仅反映了我国古
期刊
摘要:万字纹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装饰纹样之一,贯穿于我国民间艺术发展的各个时期。蜡染是贵州地区民族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文明与美好愿望的载体。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贵州蜡染纹样中的万字纹进行解读,研究其特定的能指与所指,品读贵州蜡染万字纹中蕴含的和谐与美好寓意,将传统纹样与现代社会中的艺术诉求相结合,取其精华,在现代艺术领域中广泛应用,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民族民间美术。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亲身参与东莞可园古建筑保养维护工程的经历,根据可园古建筑日常巡查和修缮情况,结合可园古建筑木结构特点,对其发生的生物病害进行剖析探讨。笔者认为木材昆虫和木材微生物是危害可园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生物因子,可园古建筑木构件在生物因子作用下主要成分被分解为简单化合物,木质强度降低甚至丧失,导致古建筑木结构受到破坏。同时笔者从实践出发,采取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其进行消杀与预防,效果比较理想,总
期刊
摘要:博物馆的主要作用就是收集和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因此,博物馆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发扬中华传统精神的神圣使命。博物馆中的藏品最能反映文明的进化发展历程,反映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博物馆在保护和维护历史珍贵文物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自身功能的开发,不断拓宽文物搜集的渠道。目前,我国博物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且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在建筑、
期刊
摘要: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物也是这样,不同的器物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经济状态、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等。本文从一件北周时期的绿釉扁壶上的乐舞图案出发,探寻丝绸之路上的乐舞文化之美。  关键词:北周绿釉扁壶;胡腾舞;胡旋舞;乐舞文化  在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宁夏固原的西北农耕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北周时期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传统文化及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金银器作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器物种类,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辽代金银器作为中国古代金银器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有其突出的特点,并以其精美的纹饰著称于世。深入挖掘辽代金银器的特征、装饰手法、制作工艺以及纹饰题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内容。  关键词:辽代金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