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电气线路分析难之“两化”教学对策探索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气线路是电力拖动课程的核心内容,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专业课。而电气线路的学习是该课程的重点,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破解在现行学情下,老师感觉“收效慢”,学生感觉“学习难”等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反思,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两化”教学策略,即项目化、视频化策略,按照认知规律,构建直观教学,突破课程关键内容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岗位要求。本文主要围绕教学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两化”教学策略实施之道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两化 认知规律 项目化 电气线路
  由于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拖动课程在机电专业中的地位逐步从技能型专业课程演变成了介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之间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能否掌握课程中电气线路原理分析,其直接反映了电气技术人员培养必需的低压电器常识和线路分析、检修的一般能力,还会对后续的电气线路检修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重要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该课程开设时间较长,但随学情和技术的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随着学情变化,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岗位的要求。
  一、中职电气线路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由于其教学方法的传统性以及教材编排的原因,一般先进行较大篇幅的理论教学,之后再进行实践教学。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容易在前面枯燥的理论基础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失去了对该课程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在为期近一年的学习后仍然有不少学生不会分析原理——老师感觉慢
  这门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在这一年的学习时间里,教师反复地讲解和运用原理,教材上也有原理分析的要点,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听懂的人很少,效果很不明显,并且学生仍然不会分析原理。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积极性,老师也感觉效果差,收效慢。
  2.在维修电工专业证书考试时很多学生不会分析原理图进行故障排除——学生觉得难
  在维修电工专业证书考试中,有线路安装、机床故障排除等环节,但是在各环节中,总是出现学生不懂原理,只按记忆机械地接线、排除故障,培养学生的“维修电工”岗位能力不尽如人意。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原理太难,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分析。
  “难”和“慢”的原因,导致恶性循环,从实际统计来看,有40%~60%的学生对原理分析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从哪里开始分析。从中职现有学情来看,基础较好的班级仍然出现这样的问题,这让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受到了进一步的挑战,专业教学出现了瓶颈。
  二、“难”和“慢”问题产生的原因
  1.既定因素——学生基础薄弱,思维习惯养成不到位
  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工科知识效果相对较差。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形成较好的独立思考习惯,预习复习环节也相对做得不到位。因此改变既定因素的最好办法是有效学习专业知识的手段,即使用通俗教学方法,恰当地控制每节课的知识容量、上课模式和节奏让学生能够适应,让学生觉得有明显收获,有明显进步。
  2.教师因素——教学手段过于传统
  通常而言,教师的教学往往“取信”于教材,但是我们要相信一点,教师应该将教材的地位放在参考书的位置,而不应该过分地依赖教材,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如有的教材用整章节篇幅介绍器件的理论知识、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可是教学与实践经验表明,长时间的理论教学对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是不适宜的。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直面教学中出现“大范围效果差”的通病,积极尝试课程改革,或者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反复地比较、对照新旧方法的效果,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方法。
  三、通过“两化”对策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对策之一,项目化策略旨在于分解难度
  (1)选内容、选知识点,整合项目,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讲述办法。打破教材的传统编排,在第一章元器件认识内容中,教师的讲解遵循“用什么、讲什么”的实用性原则。中职学生大多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而感官上的、简单的东西相对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应抓住这个突破点,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引导他们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在理论教学时恰当地采用“够用”原则,尽可能避免为完备而出现繁琐的教学课堂,这样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接受这些理论知识,最后还有可能影响他们学习本课程的信心。例如教师可组织编排能构建简单继电线路的必备器件开始,如以交流电动机、接触器、按钮、熔断器入手,侧重讲怎样用,同时配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做支撐,从而贯穿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思路。第一个项目可以是交流电动机的认识和控制,让学生知道如何启动、改变方向等常识。教师先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怎样用,怎样标识”的讲解,然后再发展到体验使用。在体验后,学生就会反问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宜适当、逐步地渗入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样就有效避开了长期的、枯燥的元器件理论教学,防止学生失去兴趣和注意力。
  (2)从学会安装线路,过渡到懂原理的项目积累——增强对线路的感性认识和理解。线路安装、原理分析往往会被安排在一个项目中,这种传统教学的做法对有基础、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来说可以采用,然而,这对于现有的学生而言困难很大。事实上这种方法的结果是降低了大部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以至于放弃重要的专业课学习。如果在一开始时,我们就把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分开,对难点进行分解,即在将原理简单说明后,先讲怎么安装、接线,接线中按线号走线,搭建线路模型,侧重于体会和搭建这个电路;然后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具体的电路,渗透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主动“反问式或疑问式”接受,并增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对线路原理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都能够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还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熟练过程。这样的教学流程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明显。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这样的模式能够较快地学会线路安装。在经过接线、安装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在接下来的原理分析学习中,就会觉得有很大帮助。同时,学习难度已经从传统方法下“接线难,原理难”的两个难变为一个难。这样难度大大降低,学生能够有信心适应课堂教学,也为以后分析、检修继电线路做好了准备。   2.对策之二,视频化策略旨在于突破难点
  (1)视频化手段在安装接线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较快掌握接线方法。现在的中职生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讲解,在一开始继电线路配线板接线讲解时,很多老师都希望通过亲自演示及一次或几次接线操作,按接线编号连接就不容易出错。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接线过程,也往往成为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拦路虎,甚至有不少学生不能掌握,从而导致线路安装结束试车时频频出错。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建立一个以配线板实物照片为背景,并附有原理图,用不同颜色的连接线来布线的FLASH视频,其教学效果要胜过使用实物布线板操作演示的方法,而且要比老师操作演示接线方便得多。这样一方面图片接近实物,大部分学生能够看得清楚,视角较大;另一方面线路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连接线显示,既容易区分,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再者,教学过程既省时间,针对性好,可操作性强,而且成本低。这样,教师对几个典型线路进行演示布线后,学生基本能够听懂,能够按照原理图安装接线。暂时听不懂的学生,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
  (2)设置简单的故障,提高学生线路原理的分析能力。当学生有了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之后,教师再讲解电气线路原理。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自己也能够理解了,感觉像接线一样容易,甚至可以无师自通了。当然,前提是要求学生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要掌握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感性认识在“行动体系”的理论学习中发挥作用。在学生能够简单分析线路原理的基础上,老师再设置一些“断点”故障,让学生结合原理分析,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范围,进而进行故障排除。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线路原理分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在分析和运用线路原理。到这一阶段,教师就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分析原理了,因为理解困难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随着“练习”过程的积累,学生在维修电工专业证书考试时,就会有信心应对线路故障排除的相关科目。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连续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该方法有效地激发了中职学生被“埋没”的积极性,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连续多次的比较、对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两化”教学策略的效果可见,“新”策略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尝试到成功,并在维修电工专业证书考试中,有较好的通过率和优秀率。我们随着学情变化调整教学策略,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通过通俗的讲法和科学的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节奏下,既掌握了专业技能,又学到了专业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趙艾青.《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2010(2).
  [3]曾庆亮.浅谈《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教学[J].职业,2011(17).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1 N”新型学徒制模式中“1”指学校这个主体,“N”则有三种含义,分别是:N多的大师,N多的企业,N多的师傅。学校治学理念以核心素养养成为基础,以东阳木雕大师引领,大师创办的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研结合,中高职衔接并举的方式,培养核心素养高、实践能力强、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艺术修养的从事木雕设计、木雕制作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假如我回到大一, 我一定要给工作订出计划——工作要更加勤奋努力,但时间却不求其过长。过去我在书本上费去的工夫不少,但取得的成效不大。我往往心思不够集中,一书在手,不是望望窗外浮云,就是看看校园风景,而这工夫却自以为是在埋头苦干。  假如我回到大一,我一定要多去做一些我并不特别爱好,或者感觉困难的功课和工作。我发现,本领来自奋斗。那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人,便是能向困难和阻力进行斗争并将其克服的人。我自
“我们家那个小池塘建造至今已有十余年了。我们在里面养鱼、种花草,我甚至曾经一度沉迷,但它从未开过一朵花。”我沮丧地说。  我走进一家园艺商店,与一位专家探讨为何我家的花池没有开出花来。  “我妻子妹妹家的池塘,美丽的睡莲花接连不断地绽放。我认为我家池塘里的鱼都在嘲笑我呢!”我对他说。  他问:“花的枝叶长得好吗?”  “长得太好了,我不得不剪掉一些叶子。”  “您家的池塘多大?”  “大约1.5米
我看一个人,不喜欢看对方极力展现的光鲜,而是去看他(她)性格里的“破损”之处。当然不是出自某种阴暗心理,而是破损的地方藏有宝藏。一位著名人士说过:“胆小的男孩能成大事。”也许我表达的东西和他有异曲同工之处。  比如一只宋朝的玉碗,碗口处有一个缺口,在拍卖的时候,价格会大打折扣。但在我看来,这个缺口里多了故事。  小时候,我家境不好,常被小伙伴们嘲笑和欺负。我天性敏感,因而性格里生出了很多失重之处,
有没有人给自己设置过障碍——那种影响你大步前进的障碍?  你们摇着青春的头颅:“没有!谁会傻成那样?”  可是,真的没有人给自己设置过障碍吗?我们来看看那个扎羊角辫的十岁女孩。女孩整天嘻嘻哈哈比较钝感,因为父母总是迟归,她经常敲开邻家阿姨的门。她大大咧咧跨进去,一脸单纯天真:“阿姨,我爸妈还没回来,我能在你家看一会儿电视吗?”得到许可后,她欢欣地趴在床上,从这个台转到那个台,直至外面响起熟悉的呼唤
大三下学期学校课少,加上我开始实习,干脆在学校外面住下,每周只在上课的时候回学校。每次回学校,我都会忍不住感慨:“这种充满着昂扬的斗志又不匆促的氛围,也只有学校才有了。”  我很喜欢学校的氛围,那种每个人精神焕发的状态,那种哪怕不相识也能相视一笑的关系,都让人觉得年轻而美好。想来,我也算是半只脚踏入了社会,一度挤在北京早高峰的昌平线上闷得头晕眼花,也经历了自行车换地铁,再换公交,再步行的漫长交通。
名人和我们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他们时刻准备着抓住好点子。    一个朋友告诉了我一件生活中的趣事:如何让他的两个儿子将蛋糕平分为两半?“我告诉他们,两个人都享有特权。一个人负责切蛋糕,另一个人可以先挑自己喜欢的那半块。这样,切蛋糕的孩子肯定总是将蛋糕在中间线上笔直地切开,而挑蛋糕的人也占不到便宜!”  我不由叹服:“这个点子真是太完美了!”然后我问他是怎么想到的。“是一个有关国际谈判的电视节目启发了
近日,靓丽女星小S在一档节目中直言不讳,当面戳破同行阿雅的美丽秘密:“快说你打了多少玻尿酸吧!”玻尿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21世纪,是人类进入为美容而整容的时代。人造美女雨后春笋般涌现,削骨、吸脂、隆鼻、除皱、排油,无所不用其极。高昂的费用自不必说,反复的动刀流血和必须承担的可怕风险,使多数人不得不顾虑重重、望而却步。  求美之心异常迫切的歌男影女们,眼巴巴地盼望着能有一种投资少、风险小、
[摘 要]湿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水陆过渡特性造就了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湿地是进行生态教育的天然场所,中学地理教师可开设研学课程,带领学生走进湿地,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湿地;生态;研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2-0087-02  生态教育
摘 要:在潜存着巨大空间的职教英语课中实施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大有可为。于听说读写的常规训练中全方位渗透核心能力培养,倍增学生就业竞争力,是职教英语课核心能力渗透性培养的基本模式构想。  关键词:职教英语 核心能力 渗透性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对于职业活动的意义,就像生命需要水一样普通、一样重要,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是职技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