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淮南市潘集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淮南市潘集区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沼气;SWOT分析;潘集区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竞争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这里S是指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组织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SWOT分析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全面把握竞争主体内部优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竞争主体未来发展的战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它是战略管理理论中用于分析组织内部微观环境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该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潘集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区域农村沼气的发展。
1 潘集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基础优势。
淮南潘集区农村沼气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部分农民自筹资金建设沼气池,短短几年时间累计建池近百户。但由于技术服务落后,农民欠缺建池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多数沼气池未能持久运行。经过近4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潘集区委、区政府将建设生态农业区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目标,按照“小沼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把沼气建设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奔小康的政治高度加以重视,截止到2009年11月底,户用沼气已达3607户。
1.1.2 政策优势。
近几年来,党中央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小工程”的重点内容来抓,2006~2009年连续4年将沼气建设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09年安徽省将沼气建设列为民生工程。自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利用国债项目资金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重点支持,各地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发展当地农村沼气建设。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由1110万户增至3050万户,年均增加320多万,年均增长29.1%,各类农业废弃物处理沼气工程3 95万处(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2700处),乡村沼气服务网点7万个。潘集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将沼气池建设列为政府主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逐级分工,健全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沼气池建设。
1.1.3 自然资源优势。
潘集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北部,南濒淮河,北临茨淮新河,东与蚌埠市怀远县接壤,西与凤台县毗邻,面积600km2,占淮南市全市国土面积的1/4,是淮南国土面积最大的区,辖11个乡镇、街道,人口44万。潘集自然资源丰富,号称华东第一煤电大区,境内有七大煤矿、三大电厂,预计到2010年,煤炭年产量将达3000万吨,年发电量将达700万千瓦以上。2008年7月开工的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园区目前正在加速建设。同时,境内沃野平畴,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大区、富饶之地。全区耕地面积达3万hm2,建立了优质粮、精细菜、养殖业、豆制品4大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化逐年提升。谷物、豆类、油料、棉麻、瓜果蔬菜等多种粮食作物年产量稳定在35万t左右,牲畜年存栏量达150万只左右,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基地。
1.1.4 资金优势。
我国政府对于农村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投入25亿元、2007年投入30亿元、2008年投入45亿元、2009年年初即投入50亿元。潘集区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切实与本地经济发展的项目相结合,制定了近期实施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年安徽省将农村沼气建设列为民生工程之后,潘集区财政在原有每户补助200元的基础上,每户再补助200元,加大了对每户建池的补贴投入。区政府积极等集各个渠道、各方面的资金,集中投入到沼气建设,建立了对农村沼气稳定的投入机制。
1.2 劣势分析
1.2.1 推广瓶颈。
尽管对农民建池持续补贴,然而有些地方农民建设利用沼气的热情却仍然不高。因为首先淮南潘集区煤矿资源丰富,境内有七大煤矿、三大电厂,生活能源价格相对低廉,人们就不会考虑使用沼气,更愿意使用现成的低廉能源,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进程。其次,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村中劳力减少,留守儿童和老人,对于这项政策的接纳程度并不如意,这直接导致沼气建设的步伐放缓。加上群众对沼气的综合效益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的认识不全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而对沼气建设的热情不高。此外,由于沼气池建成后管理服务跟不上,一部分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沼气池闲置,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户以后建池的积极性。
1.2.2 管理瓶颈。
目前,潘集区沼气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自然条件、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对于沼气设施使用维护的管理和服务,缺乏对配套技术,如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指导,造成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了综合效益的发挥。农户缺乏沼气池的日常维护技术,在沼气使用中缺乏完善和规范的后续管理、维修、服务体系,如沼气零配件供应渠道不畅,有的农户装上脱硫剂后从未更换等。户用沼气系统是一个独立的集产气、供气、用气为一体的体系,要保证农户最终用好沼气,必须从建池、投料、管道安装、产品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抓好。然而不论在人力或物力上,真正能够做好这种服务的很少,从而不能适应农村户用沼气快速发展和运行市场化的需要,这也严重影响了沼气建设效益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1.2.3 原料瓶颈。
2010年淮南市将投入20亿元左右,重点建好凤台县岳张集镇、顾桥镇、潘集区芦集镇、潘集镇、泥河镇等10个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形象美观的小城镇,完成搬迁135个自然村、2.3万农户、15万人的新村镇建设任务,实现地方、企业和农民的互利共赢。农村集约化的居住模式限制了农户在自家庭院养殖,因此只能在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进行养殖,这样即使发展了户用沼气,其发酵原料的输送也会增加成本,所以户用沼气池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农村的发展。
1.2.4 综合利用瓶颈。
伴随着沼气分配问题的出现,后续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也出现问题。沼液喂猪、浸种、叶面喷洒杀虫等利用方式,沼渣用作有机肥料的制作等,这些利用方式只针对 养殖夜户使用,便会引发村户之间的矛盾。乃至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生活环境,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矛盾,响应党和国家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策。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沼气发酵残留物是一种优质有机肥。但是农民对沼气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生活用能的单一利用上,在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系统的、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尤其是在沼液喂猪、浸种、叶面喷洒杀虫等利用方式上,亟待相关部门进行系统研究,加以推广应用。
1.3 机遇分析
1.3.1 能源与环境保护的需求。
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环境形势严峻。按目前探明储量和开采能力测算,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为80年、15年和30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0年、45年、61年)。淮南潘集虽然煤矿资源丰富,但是烧煤和用电价格太高,农民难以接受,若靠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或砍伐林木获取生活燃料,不仅对环境污染大,而且农作物秸秆的能量利用率低。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用能短缺的问题。
1.3.2 潘集经济发展较快。
淮南潘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和谐,事业进步,区委、区政府正以推动科学发展、加速潘集崛起为主题,以“2345”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兴区、民营富区、统筹建区、可持续发展5大战略,加速潘集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资源大区向工业强区、城市郊区向滨河新区的转变,建设淮南煤电化三大基地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目前已进入厚积薄发、快速崛起的新阶段,经济发展较快。2009年潘集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65.4元,比2008年增加445.4元,增长11.1%,增幅位居淮南市第一。
1.3.3 政府重视。
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法律形式提出“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配套法规,支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农业部也先后颁布《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方案》等政策法规,支持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潘集区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推广农村沼气。
1.4 威胁分析
1.4.1 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长期以煤炭、秸秆、薪柴等传统能源为主。2006年,煤炭、秸秆、薪柴分别占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35.3%、35.5%和19.3%。传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已成为我国的一种社会现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潘集区煤矿资源丰富,人们更愿意使用现成的低廉能源。如何使人们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主动使用沼气,享受沼气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村沼气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4.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一部分地区的农村沼气发展出现了“过剩”。其实,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还远没有达到中央提出“普及农村沼气”的水平,出现所谓的“过剩”只是一种结构性的过剩,并非数量上的过剩。村民的居住形式由一家一个庭院的模式变化为集约化生活模式,这样就对村民的个体养殖带来困难,缺乏沼气池的原料;其次也出现了由于没有庭院而造成的缺乏空间安放沼气池的问题等。这也将是农村沼气建设所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2 潘集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大宣传,培养多元化沼气发展模式
加强宣传,积极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办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示范户,把他们作为“精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让农民了解实用技术和新能源使用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优势,从而自己渴望建沼气池。农村沼气的发展要根据当地经济和自然条件,结合能源需求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如“一池三改”生态家园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大中型沼气工程,从而促进多元化发展。
2.2 加强管理,科技创新
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加快沼气建设步伐。同时还要不断研究开发畜禽污染防治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含量。总结现有成功的各类沼气技术和模式,进一步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畜禽养殖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要分批建设沼气工程,通过厌氧与好氧、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等综合处理工艺的结合,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的处理模式,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2.3 加强后继服务建设
在目前沼气建设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要巩固和发展沼气建设成果,必须建立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多元化有效后续管理模式。构建一套包括建管、维护安全使用的长效机制,防止缺乏后续服务的弊端。建议成立乡镇“沼气协会”,通过“协会”开展沼气技术咨询、故障排除、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提高沼气综合效益,巩固推广成果。同时还可以进行大回访活动。组织基层沼气技术推广人员、沼气产品供货企业、沼气项目施工单位和沼气生产工对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的回访。对未正常使用的沼气池进行故障检查和维修维护;对未正常进出料的沼气池,指导用户正确进出料;对已破损报废的指导农户进行填埋等。通过大回访进一步提高使用率,降低报废率,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
2.4 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
按照我国普及农村户用沼气能源基本要求,未来将形成一个超过10万亿元巨大市场。随着沼气和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农民会发现投入沼气设施会带来较高的综合利益,不依赖国家补助资金也会主动采用沼气作为主要能源。更多的市场主体在庞大的沼气市场吸引下,将资源投入达到沼气的研发、设备制造、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建造乃至直接投资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之中,从太阳能利用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发挥市场引力,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其效果远胜于政府补贴的推动。
关键词:农村沼气;SWOT分析;潘集区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竞争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这里S是指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组织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SWOT分析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全面把握竞争主体内部优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竞争主体未来发展的战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它是战略管理理论中用于分析组织内部微观环境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该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潘集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区域农村沼气的发展。
1 潘集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基础优势。
淮南潘集区农村沼气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部分农民自筹资金建设沼气池,短短几年时间累计建池近百户。但由于技术服务落后,农民欠缺建池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多数沼气池未能持久运行。经过近4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潘集区委、区政府将建设生态农业区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目标,按照“小沼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把沼气建设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奔小康的政治高度加以重视,截止到2009年11月底,户用沼气已达3607户。
1.1.2 政策优势。
近几年来,党中央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小工程”的重点内容来抓,2006~2009年连续4年将沼气建设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09年安徽省将沼气建设列为民生工程。自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利用国债项目资金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重点支持,各地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发展当地农村沼气建设。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由1110万户增至3050万户,年均增加320多万,年均增长29.1%,各类农业废弃物处理沼气工程3 95万处(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2700处),乡村沼气服务网点7万个。潘集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将沼气池建设列为政府主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逐级分工,健全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沼气池建设。
1.1.3 自然资源优势。
潘集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北部,南濒淮河,北临茨淮新河,东与蚌埠市怀远县接壤,西与凤台县毗邻,面积600km2,占淮南市全市国土面积的1/4,是淮南国土面积最大的区,辖11个乡镇、街道,人口44万。潘集自然资源丰富,号称华东第一煤电大区,境内有七大煤矿、三大电厂,预计到2010年,煤炭年产量将达3000万吨,年发电量将达700万千瓦以上。2008年7月开工的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园区目前正在加速建设。同时,境内沃野平畴,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大区、富饶之地。全区耕地面积达3万hm2,建立了优质粮、精细菜、养殖业、豆制品4大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化逐年提升。谷物、豆类、油料、棉麻、瓜果蔬菜等多种粮食作物年产量稳定在35万t左右,牲畜年存栏量达150万只左右,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基地。
1.1.4 资金优势。
我国政府对于农村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投入25亿元、2007年投入30亿元、2008年投入45亿元、2009年年初即投入50亿元。潘集区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切实与本地经济发展的项目相结合,制定了近期实施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年安徽省将农村沼气建设列为民生工程之后,潘集区财政在原有每户补助200元的基础上,每户再补助200元,加大了对每户建池的补贴投入。区政府积极等集各个渠道、各方面的资金,集中投入到沼气建设,建立了对农村沼气稳定的投入机制。
1.2 劣势分析
1.2.1 推广瓶颈。
尽管对农民建池持续补贴,然而有些地方农民建设利用沼气的热情却仍然不高。因为首先淮南潘集区煤矿资源丰富,境内有七大煤矿、三大电厂,生活能源价格相对低廉,人们就不会考虑使用沼气,更愿意使用现成的低廉能源,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进程。其次,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村中劳力减少,留守儿童和老人,对于这项政策的接纳程度并不如意,这直接导致沼气建设的步伐放缓。加上群众对沼气的综合效益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的认识不全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而对沼气建设的热情不高。此外,由于沼气池建成后管理服务跟不上,一部分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沼气池闲置,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户以后建池的积极性。
1.2.2 管理瓶颈。
目前,潘集区沼气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自然条件、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对于沼气设施使用维护的管理和服务,缺乏对配套技术,如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养殖和种植技术的指导,造成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了综合效益的发挥。农户缺乏沼气池的日常维护技术,在沼气使用中缺乏完善和规范的后续管理、维修、服务体系,如沼气零配件供应渠道不畅,有的农户装上脱硫剂后从未更换等。户用沼气系统是一个独立的集产气、供气、用气为一体的体系,要保证农户最终用好沼气,必须从建池、投料、管道安装、产品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抓好。然而不论在人力或物力上,真正能够做好这种服务的很少,从而不能适应农村户用沼气快速发展和运行市场化的需要,这也严重影响了沼气建设效益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1.2.3 原料瓶颈。
2010年淮南市将投入20亿元左右,重点建好凤台县岳张集镇、顾桥镇、潘集区芦集镇、潘集镇、泥河镇等10个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形象美观的小城镇,完成搬迁135个自然村、2.3万农户、15万人的新村镇建设任务,实现地方、企业和农民的互利共赢。农村集约化的居住模式限制了农户在自家庭院养殖,因此只能在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进行养殖,这样即使发展了户用沼气,其发酵原料的输送也会增加成本,所以户用沼气池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农村的发展。
1.2.4 综合利用瓶颈。
伴随着沼气分配问题的出现,后续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也出现问题。沼液喂猪、浸种、叶面喷洒杀虫等利用方式,沼渣用作有机肥料的制作等,这些利用方式只针对 养殖夜户使用,便会引发村户之间的矛盾。乃至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生活环境,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矛盾,响应党和国家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策。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沼气发酵残留物是一种优质有机肥。但是农民对沼气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生活用能的单一利用上,在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系统的、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尤其是在沼液喂猪、浸种、叶面喷洒杀虫等利用方式上,亟待相关部门进行系统研究,加以推广应用。
1.3 机遇分析
1.3.1 能源与环境保护的需求。
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环境形势严峻。按目前探明储量和开采能力测算,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为80年、15年和30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0年、45年、61年)。淮南潘集虽然煤矿资源丰富,但是烧煤和用电价格太高,农民难以接受,若靠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或砍伐林木获取生活燃料,不仅对环境污染大,而且农作物秸秆的能量利用率低。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用能短缺的问题。
1.3.2 潘集经济发展较快。
淮南潘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和谐,事业进步,区委、区政府正以推动科学发展、加速潘集崛起为主题,以“2345”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兴区、民营富区、统筹建区、可持续发展5大战略,加速潘集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资源大区向工业强区、城市郊区向滨河新区的转变,建设淮南煤电化三大基地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目前已进入厚积薄发、快速崛起的新阶段,经济发展较快。2009年潘集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65.4元,比2008年增加445.4元,增长11.1%,增幅位居淮南市第一。
1.3.3 政府重视。
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法律形式提出“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配套法规,支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农业部也先后颁布《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方案》等政策法规,支持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潘集区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推广农村沼气。
1.4 威胁分析
1.4.1 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长期以煤炭、秸秆、薪柴等传统能源为主。2006年,煤炭、秸秆、薪柴分别占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35.3%、35.5%和19.3%。传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已成为我国的一种社会现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潘集区煤矿资源丰富,人们更愿意使用现成的低廉能源。如何使人们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主动使用沼气,享受沼气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村沼气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4.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一部分地区的农村沼气发展出现了“过剩”。其实,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还远没有达到中央提出“普及农村沼气”的水平,出现所谓的“过剩”只是一种结构性的过剩,并非数量上的过剩。村民的居住形式由一家一个庭院的模式变化为集约化生活模式,这样就对村民的个体养殖带来困难,缺乏沼气池的原料;其次也出现了由于没有庭院而造成的缺乏空间安放沼气池的问题等。这也将是农村沼气建设所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2 潘集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大宣传,培养多元化沼气发展模式
加强宣传,积极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办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示范户,把他们作为“精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让农民了解实用技术和新能源使用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优势,从而自己渴望建沼气池。农村沼气的发展要根据当地经济和自然条件,结合能源需求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如“一池三改”生态家园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大中型沼气工程,从而促进多元化发展。
2.2 加强管理,科技创新
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加快沼气建设步伐。同时还要不断研究开发畜禽污染防治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含量。总结现有成功的各类沼气技术和模式,进一步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畜禽养殖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要分批建设沼气工程,通过厌氧与好氧、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等综合处理工艺的结合,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的处理模式,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2.3 加强后继服务建设
在目前沼气建设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要巩固和发展沼气建设成果,必须建立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多元化有效后续管理模式。构建一套包括建管、维护安全使用的长效机制,防止缺乏后续服务的弊端。建议成立乡镇“沼气协会”,通过“协会”开展沼气技术咨询、故障排除、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提高沼气综合效益,巩固推广成果。同时还可以进行大回访活动。组织基层沼气技术推广人员、沼气产品供货企业、沼气项目施工单位和沼气生产工对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的回访。对未正常使用的沼气池进行故障检查和维修维护;对未正常进出料的沼气池,指导用户正确进出料;对已破损报废的指导农户进行填埋等。通过大回访进一步提高使用率,降低报废率,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
2.4 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
按照我国普及农村户用沼气能源基本要求,未来将形成一个超过10万亿元巨大市场。随着沼气和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农民会发现投入沼气设施会带来较高的综合利益,不依赖国家补助资金也会主动采用沼气作为主要能源。更多的市场主体在庞大的沼气市场吸引下,将资源投入达到沼气的研发、设备制造、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建造乃至直接投资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之中,从太阳能利用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发挥市场引力,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其效果远胜于政府补贴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