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区域由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多数学校学术研究氛围相对淡薄等原因,陶研共同体建设往往不尽人意,需要采取兼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有效策略。就农村区域如何有效推进陶研共同体建设简要探讨了三点策略性意见,即抓好理论学习,共同学习交流以充实思想内涵;组织课题研究,为提高水平提供平台化便利;树立实验学校,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陶研工作。
【关键词】农村区域 陶研共同体 共同体建设
新的教育形势下,陶研共同体建设愈来愈成为众所关注的话题。农村区域由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多数学校学术研究氛围相对淡薄等原因,陶研共同体建设往往不尽人意,需要采取兼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有效策略。本文基于笔者自身思考,对此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抓好理论学习,共同学习交流以充实思想内涵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抓好理论学习,充实思想内涵,才能为有效推进陶研共同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便利条件,并从源头上提供不竭动力。理论学习以及学习交流的组织实施,通常应以当地研究会组织和领导,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响应和支持,学校教师则在学校的要求和引导下学习和交流,包括本校范围内和本校范围外。三个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基本的落实方式上,由研究会确定大的方向和计划,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妥善具体的落实,而理论的学习和交流,最终是要落实在学校教师身上。具体来说,可先由教师阅读陶行知的原著,主要包括《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论课程》《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陶行知论教师专业发展》等,从其真实的字里行间汲取营养,积极思考总结,勤做笔记,争取形成自身的体会和感悟,而后教师在本校范围内进行交流分享,再扩大到校外地区范围,再遵循“教师—学校—地区”这一推进流程的同时,也可视具体情况穿插专题讲座、成果评比等辅助性环节,一般来说,包括各个层面都应适当开展,以增进理论学习的效果,并为整个落实进程增添活跃度。通常来说,既然是学习交流,各层面就都离不开合理的评比活动,而最终由当地区域研究会牵头和组织和最终评比,一般应设置相应的奖项,以激烈各学校以及各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这也是确保达到理想的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理论学习以及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可视当地区域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在研究会牵头和下发通知前,应给予当地各学校一定的准备时间,也是使学校留给本校参与学习的教师一定的准备时间。总之,还是要协调好各会员学校以及各层面的具体准备事宜,事先尽可能计划周全,把容易出现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制定好妥善解决方案,确保不开展则已,一旦开展则有序而顺畅,使理论学习以及学习交流真正达到效果。值得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理论学习以及学习交流,通常并不特意地设置主题范围,为的是增加活动的自由度和活跃度,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化进步。下面我们来探讨设定专门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
二、组织课题研究,为提高水平提供平台化便利
组织课题研究是农村区域有效推进陶研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快速提升各会员学校整体研陶水平及教师个人专业化素养,有着直接而显著的促进作用。因为课题研究离不开实践,很大程度上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以在抓好理论学习与交流,武装头脑充分思想内涵的同时,课题研究也必不可少。而事实也已证明,以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组织当地区域各学校及一线教育工作者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陶研陶之路,是同时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有效推进农村区域陶研共同体建设的良好途径。众所周知,农村区域学校,其学术研究氛围都与城区学校相差甚远,而联系理论和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其不仅为提高研陶水平提供了重要而良好的平台化便利,更大大增进了学术研究氛围,从而有力地促进陶研共同体建设。一般来说,组织和开展课题研究,应尽可能地将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归纳进而提炼成研究课题,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理论思考中深入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彰显“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这一陶氏精髓。
在课题研究的具体组织和开展上,要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长效性的原则,要强调“真”和“实”,从实际问题出发而理想,以切实解决问题为结题标志。一般情况下,课题研究应纳入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各校课题都应包含若干数量的子课题,由校长总领其责,教科研部分负责具体管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其合理分配于教研组、年级组,多点多面切入,形成教师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局面,从而带动全校教师学陶研陶,提升整体学陶研陶水平,在此基础上,当地研究会组织开展及时的增进各校纵横两方面交流和评比的活动事项,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同时有力促进陶研共同体建设。
三、树立实验学校,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陶研工作
树立陶行知研究实验学校,是农村区域推进陶研共同体建设的有效途径和不可或缺的一环。实验学校不仅能作为标杆起到带头作用,促进其他学校学陶研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陶研共同体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而且是探索、落实、检验和总结学陶研陶举措的重要基地,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产生真理的孵化点,其意义和作用重大,不容小视。从一般的经验来说,树立实验学校可以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入手(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地区域的教育高位有机联系起来,达到均衡发展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创设和谐研陶氛围,组织经常性的理论学习交流,开展基于实际的课题研究活动,最终形成一种有着自身特点和鲜明特色的陶研文化。而一个实验基地树立起来,就可以以其為模板,将其策略和经验合理移用于其他学校,这样以点带面,由少到多,稳步推进区域总体陶研水平,促进陶研共同体建设与发展。实践证明,对于农村区域来说,这种树立实验学校,以点带面地推进陶研工作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很多陶研共同体建设卓有成效并成绩的突出的农村区域,无不以这种方式视为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对此相关工作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各学校的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不同,成为实验学校的策略方法以及成为实验学校后的特色,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树立和打造实验学校,一般应由当地研究会与学校深入沟通,深入而全面地掌握相关信心,确定科学而合理的策略与方法,在将其策略和经验移用于其他学校时,也要在不违背其他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否则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这一点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综上,本文就农村区域如何有效推进陶研共同体建设简要探讨了三点策略性意见,即抓好理论学习,共同学习交流以充实思想内涵;组织课题研究,为提高水平提供平台化便利;树立实验学校,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陶研工作。事实上,农村区域陶研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推进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话题,需要广大相关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总结,以寻求系统而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伯兴.创新思路全面推进陶研工作区域发展[J].生活教育,2017,(11) :10.
[2]陈燕红.学陶研陶不断加强师德建设[J].福建陶研,2016,(1) :45.
[3]陈兴昌,张贻波.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0,(9) :63.
【关键词】农村区域 陶研共同体 共同体建设
新的教育形势下,陶研共同体建设愈来愈成为众所关注的话题。农村区域由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多数学校学术研究氛围相对淡薄等原因,陶研共同体建设往往不尽人意,需要采取兼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有效策略。本文基于笔者自身思考,对此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抓好理论学习,共同学习交流以充实思想内涵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抓好理论学习,充实思想内涵,才能为有效推进陶研共同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便利条件,并从源头上提供不竭动力。理论学习以及学习交流的组织实施,通常应以当地研究会组织和领导,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响应和支持,学校教师则在学校的要求和引导下学习和交流,包括本校范围内和本校范围外。三个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基本的落实方式上,由研究会确定大的方向和计划,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妥善具体的落实,而理论的学习和交流,最终是要落实在学校教师身上。具体来说,可先由教师阅读陶行知的原著,主要包括《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论课程》《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陶行知论教师专业发展》等,从其真实的字里行间汲取营养,积极思考总结,勤做笔记,争取形成自身的体会和感悟,而后教师在本校范围内进行交流分享,再扩大到校外地区范围,再遵循“教师—学校—地区”这一推进流程的同时,也可视具体情况穿插专题讲座、成果评比等辅助性环节,一般来说,包括各个层面都应适当开展,以增进理论学习的效果,并为整个落实进程增添活跃度。通常来说,既然是学习交流,各层面就都离不开合理的评比活动,而最终由当地区域研究会牵头和组织和最终评比,一般应设置相应的奖项,以激烈各学校以及各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这也是确保达到理想的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理论学习以及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可视当地区域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在研究会牵头和下发通知前,应给予当地各学校一定的准备时间,也是使学校留给本校参与学习的教师一定的准备时间。总之,还是要协调好各会员学校以及各层面的具体准备事宜,事先尽可能计划周全,把容易出现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制定好妥善解决方案,确保不开展则已,一旦开展则有序而顺畅,使理论学习以及学习交流真正达到效果。值得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理论学习以及学习交流,通常并不特意地设置主题范围,为的是增加活动的自由度和活跃度,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化进步。下面我们来探讨设定专门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
二、组织课题研究,为提高水平提供平台化便利
组织课题研究是农村区域有效推进陶研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快速提升各会员学校整体研陶水平及教师个人专业化素养,有着直接而显著的促进作用。因为课题研究离不开实践,很大程度上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以在抓好理论学习与交流,武装头脑充分思想内涵的同时,课题研究也必不可少。而事实也已证明,以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组织当地区域各学校及一线教育工作者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陶研陶之路,是同时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有效推进农村区域陶研共同体建设的良好途径。众所周知,农村区域学校,其学术研究氛围都与城区学校相差甚远,而联系理论和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其不仅为提高研陶水平提供了重要而良好的平台化便利,更大大增进了学术研究氛围,从而有力地促进陶研共同体建设。一般来说,组织和开展课题研究,应尽可能地将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归纳进而提炼成研究课题,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理论思考中深入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彰显“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这一陶氏精髓。
在课题研究的具体组织和开展上,要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长效性的原则,要强调“真”和“实”,从实际问题出发而理想,以切实解决问题为结题标志。一般情况下,课题研究应纳入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各校课题都应包含若干数量的子课题,由校长总领其责,教科研部分负责具体管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其合理分配于教研组、年级组,多点多面切入,形成教师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局面,从而带动全校教师学陶研陶,提升整体学陶研陶水平,在此基础上,当地研究会组织开展及时的增进各校纵横两方面交流和评比的活动事项,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同时有力促进陶研共同体建设。
三、树立实验学校,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陶研工作
树立陶行知研究实验学校,是农村区域推进陶研共同体建设的有效途径和不可或缺的一环。实验学校不仅能作为标杆起到带头作用,促进其他学校学陶研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陶研共同体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而且是探索、落实、检验和总结学陶研陶举措的重要基地,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产生真理的孵化点,其意义和作用重大,不容小视。从一般的经验来说,树立实验学校可以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入手(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地区域的教育高位有机联系起来,达到均衡发展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创设和谐研陶氛围,组织经常性的理论学习交流,开展基于实际的课题研究活动,最终形成一种有着自身特点和鲜明特色的陶研文化。而一个实验基地树立起来,就可以以其為模板,将其策略和经验合理移用于其他学校,这样以点带面,由少到多,稳步推进区域总体陶研水平,促进陶研共同体建设与发展。实践证明,对于农村区域来说,这种树立实验学校,以点带面地推进陶研工作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很多陶研共同体建设卓有成效并成绩的突出的农村区域,无不以这种方式视为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对此相关工作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各学校的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不同,成为实验学校的策略方法以及成为实验学校后的特色,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树立和打造实验学校,一般应由当地研究会与学校深入沟通,深入而全面地掌握相关信心,确定科学而合理的策略与方法,在将其策略和经验移用于其他学校时,也要在不违背其他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否则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这一点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综上,本文就农村区域如何有效推进陶研共同体建设简要探讨了三点策略性意见,即抓好理论学习,共同学习交流以充实思想内涵;组织课题研究,为提高水平提供平台化便利;树立实验学校,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陶研工作。事实上,农村区域陶研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推进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话题,需要广大相关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总结,以寻求系统而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伯兴.创新思路全面推进陶研工作区域发展[J].生活教育,2017,(11) :10.
[2]陈燕红.学陶研陶不断加强师德建设[J].福建陶研,2016,(1) :45.
[3]陈兴昌,张贻波.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0,(9)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