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螟虫防治是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虫害,笔者介绍了3种螟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从加强虫害预测预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防治技术,供广大植保人员参考。
关键词 水稻;危害;螟虫;防治技术;四川会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32-01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及至农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栽培技术、水稻品种的布局、全球气候变化和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水稻螟虫连年发生,极大威胁了我国水稻生产。我国的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和稻褐边螟等。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对于南方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水稻区,特别沿江和沿海地区影响最为严重,当前水稻螟虫已成为我国头号虫害,年发生世代多,受害程度重,受害范围广。同时防治难度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
1 螟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
1.1 大螟
主要危害油菜、玉米、小麦、水稻和茭白、蚕豆等,在长江以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它在我国各个稻区都有分布。
大螟的幼虫长20~30 mm,身体背面呈紫红色,头红褐色。大螟的卵子经常10~20粒集在一起,排成2~3列,卵子表面有横纹及纵纹,呈褐色,椭圆形,大多卵子产生于叶鞘内。由于大螟的飞翔力较弱,它喜欢田边杂草上产卵,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中间较少。大螟的幼虫在茎秆上钻蛀,造成断口以上的组织枯死,于是就形成了枯心苗、白穗等症状。
1.2 二化螟
二化螟不仅危害水稻,还可以危害油菜、蚕豆、玉米和茭白,我国南北稻区都普遍发生,南到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因此二化螟的分布区域较广。
二化螟身体淡褪色,头部红棕色,体长20~30 mm,北部有条纹5条,棕褐色,这是二化螟的显著特征[2]。
二化螟在会东县1年发生2~3代,稻桩、茭白、稻草及稻田周围、田埂上的杂草秸秆上越冬大多为4~6龄幼虫,由于二化螟越冬环境复杂、幼虫化蛹、羽化时间不整齐,很容易造成世代重叠,形成多次发蛾高峰,给预测和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化螟的危害症状与大螟所产生的症状相当,大多在水稻分蘖期至孕穗期最易发生遭成水稻死孕穗、白穗、瘪粒增多[1],二化螟钻蛀产生的孔洞比大螟小,产生的虫粪也少一些。
1.3 三化螟
三化螟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北分布较少至烟台。其幼虫长14~20 mm,淡黄白色,头部淡褐色或黄褐色。
三化螟的成虫长8~13 mm,雌虫体型比较大,前翅呈长三角形,2翅中央各有1个小黑点,有束黄褐色绒毛在腹部末部。雄虫体型较小,前翅中央有1个小黑点。
三化螟危害有2个特点与其他螟虫不同:一是幼虫喜欢单头为害,蛀入后适当部位“环状切割”;二是幼虫取食花粉和柱头,不取食含叶绿素部分。三化螟危害症状与二化螟相当,以常幼虫蛀食水稻为主,三化螟幼虫危害整个水稻的生育期,在苗期至分蘖期容易造成枯心病;在孕穗期容易形成死孕穗;在抽穗期可以形成白穗。
2 螟虫防治措施
在防治策略上,应该根据会东县水稻栽培特点和螟虫发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
2.1 加强虫害预测预报
应用双红外线电子测报系统,及时传递测报信息,指导农户正确用药,适时防治。
2.2 农业防治
(1)灭越冬虫源。会东县大多采用低茬收割,机割田需在入冬前耕翻种植或焚烧稻茬,秸秆还田[3];清除沟边、田地杂草,切断螟虫食物链,恶化其生存环境,降低其入冬成活率。
(2)选择抗虫害品种。合理选择水稻品种,选择若干个播种期、生育期相当的品种,并统一播种,尽量减少生育期不同选成的混栽;选择一些抗病虫品种,如云粳29、云粳30、云粳19、楚粳28、云粳26;另外,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促使水稻早生快发,错开水稻危害期和孵化盛期;对于迟熟田块在化蛹高峰期要深水灭蛹,减少虫源面积和螟虫越冬基数。
2.3 化学防治
防治次数:对于会东县来说,可以分3次施药,第1次为7月底,第2次为8月初,加入预防颈稻瘟的药剂,第3次为8月中旬。对于轻发生的田块,可以施药2次。防治对象:7月底至8月初进入大肚孕穗叶色浓绿的粳稻是施药重点田。防治药剂:用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750~9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加入预防颈稻瘟的75%丰登或25%三环唑药同时兼治颈稻瘟:用30%唑磷毒死蜱乳油600~900 mL/hm2对水900 kg/hm2喷雾防治螟虫,保持田水3.33~6.66 cm持续3~5 d。
2.4 生物防治
由于二化螟的食性杂、一代的发育不整齐、剥查调查人工劳动强度大、剥查出来虫蛹基数低、虫龄分级容易出现人为误差,会东县植保站从2010年开始研究推广水稻螟虫性诱剂测报、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性诱剂防治只针对目标昆虫(二化螟、三化螟)、高度专一,有高挥发性气味,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植物,对环境、人类、野生动物、自然天敌完全无害,无抗药性,无农药污染问题,能准确预测螟虫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正确指导水稻螟虫统防统治[4]。
3 参考文献
[1] 盛承发,宜维健,焦晓国,等.我国稻螟暴发成灾的原因、趋势及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103-108.
[2] 向玉勇,张帆,夏必文,等.我国水稻螟虫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1(11):19-20.
[3] 郭成燕.水稻钻心虫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6(5):35-36.
[4] 刘高新.梅州市水稻螟虫种群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8):139-140.
关键词 水稻;危害;螟虫;防治技术;四川会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32-01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及至农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栽培技术、水稻品种的布局、全球气候变化和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水稻螟虫连年发生,极大威胁了我国水稻生产。我国的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和稻褐边螟等。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对于南方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水稻区,特别沿江和沿海地区影响最为严重,当前水稻螟虫已成为我国头号虫害,年发生世代多,受害程度重,受害范围广。同时防治难度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
1 螟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
1.1 大螟
主要危害油菜、玉米、小麦、水稻和茭白、蚕豆等,在长江以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它在我国各个稻区都有分布。
大螟的幼虫长20~30 mm,身体背面呈紫红色,头红褐色。大螟的卵子经常10~20粒集在一起,排成2~3列,卵子表面有横纹及纵纹,呈褐色,椭圆形,大多卵子产生于叶鞘内。由于大螟的飞翔力较弱,它喜欢田边杂草上产卵,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中间较少。大螟的幼虫在茎秆上钻蛀,造成断口以上的组织枯死,于是就形成了枯心苗、白穗等症状。
1.2 二化螟
二化螟不仅危害水稻,还可以危害油菜、蚕豆、玉米和茭白,我国南北稻区都普遍发生,南到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因此二化螟的分布区域较广。
二化螟身体淡褪色,头部红棕色,体长20~30 mm,北部有条纹5条,棕褐色,这是二化螟的显著特征[2]。
二化螟在会东县1年发生2~3代,稻桩、茭白、稻草及稻田周围、田埂上的杂草秸秆上越冬大多为4~6龄幼虫,由于二化螟越冬环境复杂、幼虫化蛹、羽化时间不整齐,很容易造成世代重叠,形成多次发蛾高峰,给预测和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化螟的危害症状与大螟所产生的症状相当,大多在水稻分蘖期至孕穗期最易发生遭成水稻死孕穗、白穗、瘪粒增多[1],二化螟钻蛀产生的孔洞比大螟小,产生的虫粪也少一些。
1.3 三化螟
三化螟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北分布较少至烟台。其幼虫长14~20 mm,淡黄白色,头部淡褐色或黄褐色。
三化螟的成虫长8~13 mm,雌虫体型比较大,前翅呈长三角形,2翅中央各有1个小黑点,有束黄褐色绒毛在腹部末部。雄虫体型较小,前翅中央有1个小黑点。
三化螟危害有2个特点与其他螟虫不同:一是幼虫喜欢单头为害,蛀入后适当部位“环状切割”;二是幼虫取食花粉和柱头,不取食含叶绿素部分。三化螟危害症状与二化螟相当,以常幼虫蛀食水稻为主,三化螟幼虫危害整个水稻的生育期,在苗期至分蘖期容易造成枯心病;在孕穗期容易形成死孕穗;在抽穗期可以形成白穗。
2 螟虫防治措施
在防治策略上,应该根据会东县水稻栽培特点和螟虫发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
2.1 加强虫害预测预报
应用双红外线电子测报系统,及时传递测报信息,指导农户正确用药,适时防治。
2.2 农业防治
(1)灭越冬虫源。会东县大多采用低茬收割,机割田需在入冬前耕翻种植或焚烧稻茬,秸秆还田[3];清除沟边、田地杂草,切断螟虫食物链,恶化其生存环境,降低其入冬成活率。
(2)选择抗虫害品种。合理选择水稻品种,选择若干个播种期、生育期相当的品种,并统一播种,尽量减少生育期不同选成的混栽;选择一些抗病虫品种,如云粳29、云粳30、云粳19、楚粳28、云粳26;另外,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促使水稻早生快发,错开水稻危害期和孵化盛期;对于迟熟田块在化蛹高峰期要深水灭蛹,减少虫源面积和螟虫越冬基数。
2.3 化学防治
防治次数:对于会东县来说,可以分3次施药,第1次为7月底,第2次为8月初,加入预防颈稻瘟的药剂,第3次为8月中旬。对于轻发生的田块,可以施药2次。防治对象:7月底至8月初进入大肚孕穗叶色浓绿的粳稻是施药重点田。防治药剂:用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750~9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加入预防颈稻瘟的75%丰登或25%三环唑药同时兼治颈稻瘟:用30%唑磷毒死蜱乳油600~900 mL/hm2对水900 kg/hm2喷雾防治螟虫,保持田水3.33~6.66 cm持续3~5 d。
2.4 生物防治
由于二化螟的食性杂、一代的发育不整齐、剥查调查人工劳动强度大、剥查出来虫蛹基数低、虫龄分级容易出现人为误差,会东县植保站从2010年开始研究推广水稻螟虫性诱剂测报、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性诱剂防治只针对目标昆虫(二化螟、三化螟)、高度专一,有高挥发性气味,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植物,对环境、人类、野生动物、自然天敌完全无害,无抗药性,无农药污染问题,能准确预测螟虫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正确指导水稻螟虫统防统治[4]。
3 参考文献
[1] 盛承发,宜维健,焦晓国,等.我国稻螟暴发成灾的原因、趋势及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103-108.
[2] 向玉勇,张帆,夏必文,等.我国水稻螟虫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1(11):19-20.
[3] 郭成燕.水稻钻心虫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6(5):35-36.
[4] 刘高新.梅州市水稻螟虫种群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