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问题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由于行车事故发生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交通堵塞,人们开始意识到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行车组织原则的基础上,概括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及分类,应坚持的安全方针,预防行车事故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建立科学安全管理及采取的措施来预防行车事故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事故分类 管理途径 预防措施
【分类号】:TG333.2
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概念及分类
1、行车事故概况
事故是指意外的灾祸和损害。凡在行车作业中,由于行车作业有关人员违章作业、人为差错、技术设备故障或其他内外部因素,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正常行车或危机行车安全的事故均构成行车事故
2、行车事故分类
2.1按照行车事故的内容,行车事故分为列车事故和调车事故两类。
2.2按照行车事故的责任承担,行车事故分为我方责任事故、双方责任事故和无责任事故三类。我方责任事故和双方责任事故均属行车责任事故。
2.3按照行车事故责任的承担比重,行车责任事故还可进一步分为全部责任事故、主要责任事故、次要责任事故和一定责任事故四类。
2.4按照行车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正线列车运行的影响程度,行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五类。
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牢记行车安全是轨道运输工作的永恒主题
各级调度指挥部门在编制列车运行计划、组织指挥运输生产时,要把行车安全放在首位班前布置生产任务,班中传达计划,运输职工在进行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班后总结分析运输工作时,都不能离开行车安全这个永恒主题。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
2、牢记行车安全是轨道运输工作的生命线
城市轨道交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轨道交通在市场竞争中,主要凭借行车安全好、环境污染少、运输能力大而占有较大份额。而行车事故率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故行车安全是轨道运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是轨道运输的生命线。
3、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3.1“隐患险于明火”,指明了安全生产必须从事故的根源抓起,必须消除隐患。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证明,任何一件行车事故都是由于人员素质、设备质量、环境条件或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漏洞没有得到及时消除而酿成的。由于这些隐患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扩散性和破坏性,所以比“明火”更危险。“预防为主”就是要求我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这些隐患,把各种行车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
3.2“防范胜于救灾”,指明了抓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科学方法。在行车安全管理方法上,超前预防和事后“消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其结果也完全不一样。抓防范是治本,可以防范于未然,工作是主动,事后“消防”的救灾工作是被动的。
3.3“责任重于泰山”,指明了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强化责任。因为保证行车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与行车有关的作业人员,指挥人员尤其是各级管理干部的责任重于泰山,都应该把确保行车安全视为天职。
3.4落实安全责任,是规范行车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各单位的“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的领导负具体领导责任。有关业务部门要加强专业指导、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对行车安全部门实行部门负责。在行车安全管理上实行岗位责任制。
三、预防行车事故遵循的原则
1、 预防事故是任何一个企业实现良好的管理,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2、 管理人员与工人必须在预防事故中全心全意合作。
3、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是负责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他必须在生产安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4、每个工作岗位都必须有一个明确而且为大家所了解的安全目标。
5 、必须有一个组织机构来贯彻安全方针以组织实施并研究对策。
6、尽可能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和方法。
7、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事故预防。
四、 建立科学安全管理的途径
1、行政途径
即依靠行政组织,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方法进行安全管理,以鲜明的权威和服从为前提,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2、经济途径
即通过经济责任制,安全生产承包合同等制度,运用工资、奖金、罚金等方式对能否完成安全目标而采取的物质激励。
3、法律途径
即通过执行法律有关条文,规范人们安全生产的行为,达到按生产的目的。
4、教育途径
4.1安全宣传
包括日常宣传和“安全宣传周”、“安全宣传月”及特定事件宣传等,其媒介包括广播、电视、公告栏等。
4.2安全教育
包括思想工作、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等,其形式有集中培训、岗位培训、学习讨论事故案例分析等。
五、预防行车事故的措施
1、充分发挥人、机、环境、管理四个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
1.1作业人员因素
全面提高行车作业人员的素质,选拔在职业心理素质方面合格的乘务员和行车调度员等作业人员,以及设计行车作业人员心理素质的测试方法等课题
1.2技术设备因素
从行车安全角度看,一方面是要求把设备自身因素引发事故的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是要求设备还具有主动防止人为差错引发事故的能力。此外,人机工程学研究已经揭示,设计适应行车作业人员心理特征和操作特点的设备与作业环境,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行车安全。
1.3安全管理因素
对规章、标准的执行应该严格要求,对违章违纪现象,隐瞒事故和推卸责任等不良现象应该严肃处理。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行车安全和指导安全管理。同时,对现有行车作业有关人员,通过有系统地组织业务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4外面环境因素
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在灾害初露端倪之时采取正确的防灾措施,有效地避免因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引起后果严重的行车事故。
2、严格执行“两纪一化”
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有与之相应的行车组织办法,都存在执行作业纪律、技术纪律和作业标准化的问题。因此,严格执行“两纪一化”是确保安全,做好事故预防的最基本的要求。俗话说得好,违反“两纪一化”不一定出事故,但出事故一定是违反“两纪一化”,可见执行“两纪一化”的重要性。
3、突出重点,防范于未然
比如,上海地铁一号线在使用司机双区间的时候,突出了三条预防措施:第一条就是列车出发具备信号开放,司机确认无误,助理值班员发出手信号三重关;第二条是制订“前站发点不报,后站闭塞不给”制度,确保双区间空闲;第三条是设备故障时,必须执行值班员双岗制度。又如以ATP方式行车,规定列车出库必须车载ATP无线广播三大件完好,严格控制列车切除车载ATP运行。
小结: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安全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故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建立科学安全的管理途径及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学习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崔之鉴.《地下铁道》,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6
韩利明,李兴高,杨水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4
张戎,李枫.《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6
本文从行车组织原则的基础上,概括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及分类,应坚持的安全方针,预防行车事故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建立科学安全管理及采取的措施来预防行车事故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事故分类 管理途径 预防措施
【分类号】:TG333.2
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概念及分类
1、行车事故概况
事故是指意外的灾祸和损害。凡在行车作业中,由于行车作业有关人员违章作业、人为差错、技术设备故障或其他内外部因素,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正常行车或危机行车安全的事故均构成行车事故
2、行车事故分类
2.1按照行车事故的内容,行车事故分为列车事故和调车事故两类。
2.2按照行车事故的责任承担,行车事故分为我方责任事故、双方责任事故和无责任事故三类。我方责任事故和双方责任事故均属行车责任事故。
2.3按照行车事故责任的承担比重,行车责任事故还可进一步分为全部责任事故、主要责任事故、次要责任事故和一定责任事故四类。
2.4按照行车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正线列车运行的影响程度,行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五类。
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牢记行车安全是轨道运输工作的永恒主题
各级调度指挥部门在编制列车运行计划、组织指挥运输生产时,要把行车安全放在首位班前布置生产任务,班中传达计划,运输职工在进行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班后总结分析运输工作时,都不能离开行车安全这个永恒主题。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
2、牢记行车安全是轨道运输工作的生命线
城市轨道交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轨道交通在市场竞争中,主要凭借行车安全好、环境污染少、运输能力大而占有较大份额。而行车事故率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故行车安全是轨道运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是轨道运输的生命线。
3、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3.1“隐患险于明火”,指明了安全生产必须从事故的根源抓起,必须消除隐患。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证明,任何一件行车事故都是由于人员素质、设备质量、环境条件或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漏洞没有得到及时消除而酿成的。由于这些隐患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扩散性和破坏性,所以比“明火”更危险。“预防为主”就是要求我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这些隐患,把各种行车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
3.2“防范胜于救灾”,指明了抓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科学方法。在行车安全管理方法上,超前预防和事后“消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其结果也完全不一样。抓防范是治本,可以防范于未然,工作是主动,事后“消防”的救灾工作是被动的。
3.3“责任重于泰山”,指明了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强化责任。因为保证行车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与行车有关的作业人员,指挥人员尤其是各级管理干部的责任重于泰山,都应该把确保行车安全视为天职。
3.4落实安全责任,是规范行车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各单位的“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的领导负具体领导责任。有关业务部门要加强专业指导、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对行车安全部门实行部门负责。在行车安全管理上实行岗位责任制。
三、预防行车事故遵循的原则
1、 预防事故是任何一个企业实现良好的管理,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2、 管理人员与工人必须在预防事故中全心全意合作。
3、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是负责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他必须在生产安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4、每个工作岗位都必须有一个明确而且为大家所了解的安全目标。
5 、必须有一个组织机构来贯彻安全方针以组织实施并研究对策。
6、尽可能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和方法。
7、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事故预防。
四、 建立科学安全管理的途径
1、行政途径
即依靠行政组织,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方法进行安全管理,以鲜明的权威和服从为前提,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2、经济途径
即通过经济责任制,安全生产承包合同等制度,运用工资、奖金、罚金等方式对能否完成安全目标而采取的物质激励。
3、法律途径
即通过执行法律有关条文,规范人们安全生产的行为,达到按生产的目的。
4、教育途径
4.1安全宣传
包括日常宣传和“安全宣传周”、“安全宣传月”及特定事件宣传等,其媒介包括广播、电视、公告栏等。
4.2安全教育
包括思想工作、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等,其形式有集中培训、岗位培训、学习讨论事故案例分析等。
五、预防行车事故的措施
1、充分发挥人、机、环境、管理四个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
1.1作业人员因素
全面提高行车作业人员的素质,选拔在职业心理素质方面合格的乘务员和行车调度员等作业人员,以及设计行车作业人员心理素质的测试方法等课题
1.2技术设备因素
从行车安全角度看,一方面是要求把设备自身因素引发事故的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是要求设备还具有主动防止人为差错引发事故的能力。此外,人机工程学研究已经揭示,设计适应行车作业人员心理特征和操作特点的设备与作业环境,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行车安全。
1.3安全管理因素
对规章、标准的执行应该严格要求,对违章违纪现象,隐瞒事故和推卸责任等不良现象应该严肃处理。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行车安全和指导安全管理。同时,对现有行车作业有关人员,通过有系统地组织业务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4外面环境因素
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在灾害初露端倪之时采取正确的防灾措施,有效地避免因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引起后果严重的行车事故。
2、严格执行“两纪一化”
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有与之相应的行车组织办法,都存在执行作业纪律、技术纪律和作业标准化的问题。因此,严格执行“两纪一化”是确保安全,做好事故预防的最基本的要求。俗话说得好,违反“两纪一化”不一定出事故,但出事故一定是违反“两纪一化”,可见执行“两纪一化”的重要性。
3、突出重点,防范于未然
比如,上海地铁一号线在使用司机双区间的时候,突出了三条预防措施:第一条就是列车出发具备信号开放,司机确认无误,助理值班员发出手信号三重关;第二条是制订“前站发点不报,后站闭塞不给”制度,确保双区间空闲;第三条是设备故障时,必须执行值班员双岗制度。又如以ATP方式行车,规定列车出库必须车载ATP无线广播三大件完好,严格控制列车切除车载ATP运行。
小结: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安全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故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建立科学安全的管理途径及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学习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崔之鉴.《地下铁道》,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6
韩利明,李兴高,杨水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4
张戎,李枫.《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