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没什么可讲”时……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_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课文。从形式上来看,每一本语文教材都由若干模块或单元构成,每一模块或单元又由若干篇体裁或主旨相近的文章构成;从内容上来看,组成语文教材的模块或单元的那几篇课文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无明显的知识加深、能力渐高的迹象。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或许只有语文教材才有的现象:同一模块或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内容比较艰深,理解的难度较大;而有的课文则相对浅显,易于把握。
  站在语文教师的立场上来看,据我了解,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更多的教师(当然,我也不能例外)可能还是比较喜欢那些有一点深度的课文,因为“有东西可讲”,可供选择的方向较多,回旋的余地较大;而对于那些相对浅显甚至“一看便知”“一读便懂”的课文,很多教师感觉“没什么可讲”,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才是,可能觉得缺少讲的必要和价值,即使有时硬着头皮去讲,也自感颇为“乏味”,于是有的便在课堂上一带而过,有的甚至完全放手,任由学生自主阅读。
  的确,有时在面对那些内容相对浅显、似乎“没什么可讲”的课文时,我们确实处于讲还是不讲、详讲还是略讲的两难境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第二模块是“和平的祈祷”,表现的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一模块共收录了四篇课文,其中就有具有世界影响的《安妮日记》(节选)。不久之前,应邀去某市担任评选语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委,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所选的教学内容就是这一模块中的《安妮日记》(节选)。于是,在连续听了7位教师所展示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有了一点感想,也促使自己去思考、去反思:当我们面对那些似乎“没什么东西可讲”的课文时,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我想,我们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应该是“选点突破”,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可能都需要有一个“支点”,这正如阿基米德所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也只有找到某一个适合而巧妙的“支点”,才能撬动起整篇课文,也才能带动整个课堂教学。在面对那些内容相对浅显的课文时,“支点”的选择可能尤为重要。因为如果不能“精选点,巧突破”,那么,在梳理文本内容时,势必会流于面面俱到,重点不清、难易不分的形式,甚至还有可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沦为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和概括。
  听到了这样的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为9则日记标上序号,然后逐一浏览,要求学生概括每一则日记所写的内容,并找出每一则日记中值得品味的句子。课堂教学的流程显得异常呆板、波澜不惊,陷入了一种“阅读——概括”“再阅读——再概括”的机械刻板的模式之中,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即使是“品味句子”,也依然没有摆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的怪圈。缺少了“突破点”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必然流于泛化,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么能不“面目可憎”?
  “点”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抓手”,“选点突破”体现出的是教师的匠心。再者,不选好这个“点”,课文内容就不可能有“一纲”在手;没有“一纲”在手,那课堂教学又何以能“纲举目张”呢?当然,任何一篇课文可供教学选择的“点”绝非唯一,但不管作何种选择,都要力求“准”而且“巧”。此为所想之一。
  其二,面对一个13岁的小女孩在上一个世纪40年代所写的、表现“二战”时期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安妮日记》的节选部分,我们该从中挖掘些什么内容来提供给现在已经16岁的高中生学习并以此组织我们的教学呢?我想,这其中关键的可能还有一个“切入底线”的问题。面对类似的内容相对浅显、似乎“没什么可讲”的课文时,如果我们的切入层次过低,那么课堂教学可能就是在浪费时间,重复劳动,去嚼“已经嚼过的馍”。
  如果抛开教材编写梯度的问题,那么,从年龄特征上来讲,《安妮日记》似乎更适合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去学习,但既然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那我们又该如何来处理呢?文章所描绘的“二战”的灾难也远离学生的生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面对呢?我想,这就需要教师兼顾“课文”与“学情”,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为课堂教学划出一条“底线”,并沿着这条“底线”适当地“向上运动”;而低于这条“底线”的教学可能就是低效的,甚至还有可能是无效的。
  但是,有教师却能独具慧眼。有位教师在处理文本、组织教学时,抓住了安妮的思想有一种“与一个13岁小女孩的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层面,从“痛苦害怕”和“快乐期待”两个方面去解读安妮那一颗“血色天空下的童心”。窃以为,这个“底线”抓得非常巧妙,一“点”带两“线”,抛开了许多本无须多费时间和精力、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基本能理清的纷繁的内容,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思路显得非常顺畅。
  其三,当我们面对“没什么可讲”的一些课文时,即使用传统的、像对待有一点深度的文章一样的方式来组织教學,可能也需要变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适当地去“经营”,着力于“构思”,力图通过“匠心”和“视角”给人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尽管我们反对一味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包装”,但实事求是地说,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应该有适度的“包装”的。契合教学内容的适度“包装”,也是有可能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的,而这对营造教学的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获取教学的效益无疑是有一定帮助的。
  就如这次所听到的《安妮日记》的教学,有一位教师就是以鲁迅先生的名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课堂结构之“纲”来构思课堂、组织并实施教学:从文中看,战争的悲剧性表现在哪里?假如你就是安妮笔下虚拟的倾诉对象“吉蒂”,你从安妮身上看到了哪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战争是一场悲剧,它也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从节选部分的内容来看,到底要毁灭给谁看?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三个方面其实依然是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以及安妮对战争的思考”而设,与其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并无明显的差别,但我想,如果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整个课堂教学,那就应该是“巧”。
  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但是在这里,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面对同样的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以及安妮对战争的思考”教学内容,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巧合的是,这次听到了另一位教师执教的《安妮日记》,就是如此来操作的:安妮笔下描写了战争带给人们怎样的灾难?安妮对战争又有哪些思考?这些思考寄予了她怎样的人生理想?
  有比较才能区分高下。从这里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位教师善经营、巧构思,所以整个课堂结构显得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为之一新,而从课堂教学的气氛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教学的效果非常明显;尽管另一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比较顺畅,也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内容,但由于没有用心经营,而是“常规出牌”,所以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反应来看,教学的效益可能要稍逊一筹。或许,不能不说这就是“包装”的功效。
  综上,当我们面对那些内容相对浅显、似乎“没什么可讲”的课文时,如果我们能够选好点、巧妙突破,兼顾内容与学情、处理好“切入底线”,换一个角度、匠心独运地去构思经营,是同样有东西可讲的,也同样能上出精彩的一课。
  (责任编辑 关燕云)
其他文献
在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20级的新生中,顾苡萌是一名“自带光环”的学生。她是市级“杰出少年”,也是“科技小明星”,不仅多次获得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中也有亮眼表现。  升入高中的顾苡萌并没有一丝的优越感,而是更加谦虚,因为在她看来,“今后还有更高的科技山峰等待我去攀爬,有更广阔的海洋等待我去遨游。”  特长:善于解决问题  用辣椒提取液防治
2019年,手机行业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让自家产品脱颖而出,成为各大手机厂商考虑的重点。  盘点2019年陆续出现的手机新品,可以发现5G、折叠屏、屏下摄像头、120W超快闪充、流体屏、全屏幕指纹解锁、10倍混合变焦技术等是深受人们关注的关键词,它们也从侧面显示了当前手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2019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iQOO 5G手机工程机首次亮相
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化肥农药大量使用等,导致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的成分越来越复杂,质量也越来越差。传统水处理工艺和城市水厂设备改造、水网管道改造的步伐赶不上水质的变化,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等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  为此,我们走入社区,调查居民家庭饮用水的污染状况,了解使用家用净水器的必要性;并从网上、图书馆搜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讨论;最后通过模
教材解读就是教师对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的开发和利用,最主要是指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和开发。新课程倡导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然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使用教材中确确实实存在着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同一课内容,不同的教师会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准确解读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教学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和研究
两年前,当人们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效教学”的理论建构、实践模式和策略的探索时,《“有效教学”概念之批判》(载《教学与管理》2010年10月20日,以下简称《批判》)一文却直逼“有效教学”研究的起点,作者“基于自身的困惑”,对“有效教学”概念本身进行“批判”,“希望得到前辈的指点”。初读《批判》一文,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这种学术勇气是非常可嘉的。  两年后,作者“自身的困惑”未能得到消除,“有效
2006年高考有16省市单独命题,再加上3套全国卷,英语试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综观各套试题的单项填空题,其中体现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测试的重点、热点语法项目大致相同,其题干语境丰富,注重了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下面针对高考测试的热点语法项目,精选部分试题,供同学们欣赏与借鉴。    一、 交际英语    [考例]  ①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s
生物实验课通常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对于刚接触显微镜的中小学生来说,要快速、准确地找到被观察的目标具有一定难度,眼睛长时间对着显微镜的目镜容易疲劳,教师做的示范镜也不方便进行直观演示。目前虽然有些学校配有“高大上”的数码显微镜,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但专业数码显微镜的价格非常昂贵,对很多经费不足的学校来说不太现实。  也有一些老师直接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显微镜的目镜拍照,或
学校的课堂上,他是学生眼中“很会出点子”“不走寻常路”的“逗趣老师”;《走进科学》的舞台上,他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的“创意表演者”;自制教具的大赛上,他是创意与动手能力俱佳的“全能选手”……作为长沙市雷锋学校“长沙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负责人,谢玉胜的时间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随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过不论怎样的转变,他“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的初衷,始终未变。  “创新教育必须进入主课
随着教师在学校变革中主体性地位的不断增强,自上而下的、“他律”的规范管理显然已不适应教师发展的需求,作为对教师规范管理的补充和超越,追求教师自我管理的理念也逐渐被学界认同。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味着什么?教师的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如何?通过哪些途径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我管理?也许,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更有助于我们拓展对教师管理的认识,有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自主提升。    一、对教师自我管理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