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对孩子溺爱,对于孩子的消费比较放任,中小学生常常吆三喝四地一起聚餐、大摆生日宴等,出手很大方,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小大人”的出现并不可怕,但是“小大人”异常反应和影响今后的生活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家长以及老师确实应该教教孩子们如何理财,从自己的言行中培养孩子树立“节约为荣”的思想,切不可纵容孩子一窝蜂追求时尚,参加高消费活动。
小凌今年上初二了,过年时去亲戚家拜年收到不少压岁钱。他寻思着要请班上几位要好的同学去吃一顿,“加强”一下彼此的感情。由于估计失误,选择了一家豪华餐厅,一顿饱饭之后,小凌的小存钱罐也瘪下去了,好多原计划要买的大件也没钱买了,情绪有些失落。小凌妈妈了解了儿子的心思之后,直夸儿子“懂事”,还给儿子奖励了近千元的“活动资金”。
目前,中学生请客送礼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请老师、请同学,而家长也很乐意掏大把的钱支持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怂恿了中学生请客送礼风气的盛行。家长以及老师应该教教孩子们如何理财,从自己的言行中培养孩子树立“节约为荣”的思想,切不可纵容孩子一窝蜂追求时尚,参加高消费活动。
中学生请客为哪般?
中学生都是没有经济能力的未成年人,却出手阔绰地请同学吃饭、打游戏、唱歌,他们为什么要请客呢?
拉票——争当班干部
“没想到十三四岁的娃娃也学会了请客送礼,将来长大可怎么得了?”开学伊始,刘先生感叹说,自己是一个单位的科员,属工薪阶层,家里经济不太宽裕,开学时准备用儿子小刚的压岁钱买本子和文具,却发现儿子的压岁钱不翼而飞。他以为儿子拿钱上网打游戏了,或者干其他不正当的事,可他多次盘问儿子就是不说,等查看了儿子的短信后才知道儿子为当班长拿钱请同学吃饭、打游戏了。
孩子放学回家他批评孩子说:“你小小年纪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却搞这些没名堂的事,有什么意义?爷爷奶奶给你压岁钱是让你好好学习,不是让你搞歪门邪道的,以后不准你再乱花钱,否则我就不客气了。”不料儿子小刚反驳说,“爸爸你是个‘老土’,只能当个小科员,别的同学家长为了孩子能得到老师‘照顾’,平时给老师送购物卡、健身卡、会员卡,逢年过节送高级礼品,咱家什么都没送过,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前三名,连组长都当不上。我们班有个同学的爸爸是个副区长,每年学校搞活动的车辆、场地都是人家一个电话搞定的。那个同学尽管学习一般般,可人家年年都能当班长或少先队中队长。我请同学就是要从现在起改变咱家的现状。”
刘先生被儿子一番话气得够呛,他想动用家法逼孩子就范。妻子黄女士见状,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挡在孩子前边。黄女士在一家公司当业务员,她非常支持儿子的做法,她说:“这有啥大惊小怪的,现在社会上请客送礼司空见惯,孩子拿钱请客没什么错,老师重视同学支持,咱们出去也有面子,有啥不好的?我认为这事咱娃办得好有出息。”
拉关系——拉帮结派
前不久,在万州一机关工作的周先生带着儿子参加朋友聚会。这个小男孩上初一,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做班干部。他的行为举止令在座的人很惊讶:一上酒桌竟开始向叔叔阿姨敬酒,而且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祝您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祝您升官发财”……
一位中学班主任老师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太“前卫”了。比如班级竞选班干部,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竞争“干部”中胜出,还教孩子请同学吃饭、送礼等成人常用拉关系的 “法宝”。
“别看有的孩子年龄小,他们还学会了用‘有色眼镜’看人。” 这位老师说,很多孩子“拉帮结派”——家里有钱的孩子在一起玩,这些孩子在一起经常会比谁的爸爸有钱,谁的爸爸官大。“有的老师通过学生让家长办事,因此给个别孩子‘吃偏食’,这些行为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这位老师忧虑地说。
“面子”催生学生请客风
某中学校门口从外面回校的几名同学勾肩搭背,嘴里还带着一丝酒气,一看就知道喝过了酒。原来是给一位张姓同学过生日,“几个平日里比较要好的同学到外面聚了聚,给他庆祝一下。”张同学说,其他几位同学的生日他都参加了,如果不回请大家面子上过不去,虽说花了三百多元,但平时省吃俭用可以把钱节省回来的,这样也比较有面子。
该校一位李老师说,现如今中学生过生日“大宴同学”的事已经十分普遍了,“不仅过生日要请,评上三好学生了、当了班干部了,甚至某次考试考了好成绩了都得请客。”他曾听说他们学校有一个同学为了过一个生日就跟家里要了五百多块钱,请了十几个同学,在肯德基暴“撮”了一顿。李老师透露,这种请客风在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中尤为严重,一些学生节衣缩食攒零花钱,有的甚至不吃午饭。还有的学生不顾家庭实际,把手伸向了家长。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必将造成孩子们的攀比和虚荣的心理,互相比富、摆谱,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请客档次不太低
“走,我们一起去肯德基坐一会吧!”暑假里,邀上三两好友聚会在市区学生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无疑,就餐环境比较舒适的肯德基、麦当劳这些西式快餐店成为学生族聚会的首选。
据肯德基店的一位员工介绍,放假时,来店用餐的学生明显比平时要多,而且几乎都是三五成群。一边享受着汉堡美食,一边议论着明星八卦,在炎炎夏日,这样的聚会着实惬意。那么,如此一餐消费价格如何呢?“节约一些的话,三个人消费60多块钱。”高中生晓莉上星期才约了初中时代的两位好友去肯德基店聚餐,大家每人点了一个汉堡一杯饮料,还有一份薯条。“假期里空闲时间比较多,好朋友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还是蛮频繁的。”晓莉说。
趁着假期与好友聚餐的现象不仅在高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在初中学生中竟也很风行。请客的地点从小饭店到肯德基、麦当劳,再到高档一点的西餐厅,分为不同的档次;每次请客的费用也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一位上初二的学生坦言:“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这样,如果轮到你的时候你不请客,大家就会觉得你小气,瞧不起你。”
那么,一次请客究竟需要多少花费呢?高二的小晔对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生日请客来说,首先,要请好友凑成一桌下馆子吃顿饭,这笔花销少说也得三四百元。吃完饭了,同学们常常还不尽兴,于是就去唱歌。“平时要上学,我们请客常常都安排在周末的晚上。要知道,那可是娱乐消费价格最高的时段,所以过个生日花掉六七百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了。”
“孩子还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请客吃饭完全是伸手向父母要钱,由父母在买单,这种请客早就变了味,只会助长孩子乱花钱的习惯。”一位家长如是说。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样有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要处理,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比较纯粹的,而高消费的请客吃饭只会助长孩子们的功利心理。
找个理由你就得埋单
一些家长反映中学生人情消费的花样不少:考试得了第一名,要请客;在某项比赛中获奖,要请客;提拔为班干部,要请客;甚至受到老师的一次口头表扬,也要请客。庆贺生日是中学生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人情消费。
小梅的14岁生日是这样过的,生日的当天小梅请来了她们班上的10多位同学,她们自己动手做菜、做饭。小梅的母亲觉得孩子自己动手在家过生日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又不会太铺张,就很痛快地答应了。孩子们在家闹腾了整整一个下午,待孩子们散去之后,小梅的母亲才发现,孩子们留下了一大堆玩具,开始她也没太在意,因为那一大堆玩具在她看来每个也就五六元钱,偶然的机会她发现那些玩具中最便宜的也要20多元,最贵的60多元一件。小梅的母亲说,早知道现在孩子们出手这么“大方”,她怎么也不会同意女儿请同学过生日。
人情消费是双方的,请客者自然要花钱,庆贺者同样要破费。许多家长既对孩子的铺张浪费感到不满,又不自觉地将大把大把的钱塞给孩子们去应酬。有些父母,甚至也身不由己地卷入到孩子们的消费圈中,当起了孩子们的“勤务员”。
无疑,中学生的人情消费现象,是家庭、社会共同促成的。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这种消费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独生子女构成的当代中小学生,是家庭的“轴心”,少数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产生这种消费误区的直接因素。中学生人情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如何正确加以引导,这已不仅是校园内的话题,而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
引导孩子,树立节约意识
当代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行为心理,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变化。学生之间频繁请客送礼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人际交往关系的基本准则。然而当这种“礼尚往来”变得不由衷或者是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时候,就必须对这种行为做出相应的规约。这是关乎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能否形成的重要问题,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这种现象的成因,并对此采取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孩子的思想是比较简单的,他们就认为,某某同学那天请谁客了,但没有请我,那就是和我不好。”某中学钱老师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所以现在孩子之间互相请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谁请客多就意味着谁在同学中有地位,有人缘,能结交到许多好朋友,甚至有的孩子因此产生拉帮结派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扭曲孩子的交友观和价值观,产生‘金钱是万能’的想法,使孩子变得功利化。”钱老师也指出,孩子将请客作为与同伴交往的这种方式,对家庭条件普通,拿不出零用钱来请客的孩子是一种伤害,容易造成他们自卑、孤僻的心理,甚至会对自己的父母亲产生不满,这显然是对成长不利的。
同学们在请客、送礼的时候互相攀比,便会使礼尚往来变了味。这种情况的存在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密切相关,引导孩子树立节约意识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
心理辅导教师曹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之间互相攀比请客是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重视的一种现象,“学生们依赖金钱来拉关系是件非常可怕的事,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物质化、功利化的心理。”她表示,要纠正这股风气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相关教育课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此外,家长要在孩子的零花钱上把好关,合理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切不可让孩子养成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习惯。”
学生之间请客的现象正在校园中悄然流行,而且请客的名目繁多,出手越来越阔绰。她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家的经济条件日渐富裕,孩子手里的零花钱多了起来;另一方面是受信息化社会影响,现在的孩子思想比较早熟,一些行为方式日趋成人化。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在自己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时候,互相请吃请喝是要不得的,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浪费,不利于孩子勤俭节约美德的培养,孩子会觉得钱来得很容易,只要向父母伸手就能要到钱和朋友一起去吃喝,照此发展下去,他们会逐渐丧失节约意识,不能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引导,让孩子间的请客行为刹刹车。虽然孩子用来请客的钱对家长而言不算什么负担,但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家长不应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要教导他们采取正确的方式与伙伴进行交往,平时要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零用钱。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交友观和价值观,树立节约意识。
(编辑 王琳琳)
小凌今年上初二了,过年时去亲戚家拜年收到不少压岁钱。他寻思着要请班上几位要好的同学去吃一顿,“加强”一下彼此的感情。由于估计失误,选择了一家豪华餐厅,一顿饱饭之后,小凌的小存钱罐也瘪下去了,好多原计划要买的大件也没钱买了,情绪有些失落。小凌妈妈了解了儿子的心思之后,直夸儿子“懂事”,还给儿子奖励了近千元的“活动资金”。
目前,中学生请客送礼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请老师、请同学,而家长也很乐意掏大把的钱支持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怂恿了中学生请客送礼风气的盛行。家长以及老师应该教教孩子们如何理财,从自己的言行中培养孩子树立“节约为荣”的思想,切不可纵容孩子一窝蜂追求时尚,参加高消费活动。
中学生请客为哪般?
中学生都是没有经济能力的未成年人,却出手阔绰地请同学吃饭、打游戏、唱歌,他们为什么要请客呢?
拉票——争当班干部
“没想到十三四岁的娃娃也学会了请客送礼,将来长大可怎么得了?”开学伊始,刘先生感叹说,自己是一个单位的科员,属工薪阶层,家里经济不太宽裕,开学时准备用儿子小刚的压岁钱买本子和文具,却发现儿子的压岁钱不翼而飞。他以为儿子拿钱上网打游戏了,或者干其他不正当的事,可他多次盘问儿子就是不说,等查看了儿子的短信后才知道儿子为当班长拿钱请同学吃饭、打游戏了。
孩子放学回家他批评孩子说:“你小小年纪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却搞这些没名堂的事,有什么意义?爷爷奶奶给你压岁钱是让你好好学习,不是让你搞歪门邪道的,以后不准你再乱花钱,否则我就不客气了。”不料儿子小刚反驳说,“爸爸你是个‘老土’,只能当个小科员,别的同学家长为了孩子能得到老师‘照顾’,平时给老师送购物卡、健身卡、会员卡,逢年过节送高级礼品,咱家什么都没送过,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前三名,连组长都当不上。我们班有个同学的爸爸是个副区长,每年学校搞活动的车辆、场地都是人家一个电话搞定的。那个同学尽管学习一般般,可人家年年都能当班长或少先队中队长。我请同学就是要从现在起改变咱家的现状。”
刘先生被儿子一番话气得够呛,他想动用家法逼孩子就范。妻子黄女士见状,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挡在孩子前边。黄女士在一家公司当业务员,她非常支持儿子的做法,她说:“这有啥大惊小怪的,现在社会上请客送礼司空见惯,孩子拿钱请客没什么错,老师重视同学支持,咱们出去也有面子,有啥不好的?我认为这事咱娃办得好有出息。”
拉关系——拉帮结派
前不久,在万州一机关工作的周先生带着儿子参加朋友聚会。这个小男孩上初一,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做班干部。他的行为举止令在座的人很惊讶:一上酒桌竟开始向叔叔阿姨敬酒,而且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祝您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祝您升官发财”……
一位中学班主任老师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太“前卫”了。比如班级竞选班干部,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竞争“干部”中胜出,还教孩子请同学吃饭、送礼等成人常用拉关系的 “法宝”。
“别看有的孩子年龄小,他们还学会了用‘有色眼镜’看人。” 这位老师说,很多孩子“拉帮结派”——家里有钱的孩子在一起玩,这些孩子在一起经常会比谁的爸爸有钱,谁的爸爸官大。“有的老师通过学生让家长办事,因此给个别孩子‘吃偏食’,这些行为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这位老师忧虑地说。
“面子”催生学生请客风
某中学校门口从外面回校的几名同学勾肩搭背,嘴里还带着一丝酒气,一看就知道喝过了酒。原来是给一位张姓同学过生日,“几个平日里比较要好的同学到外面聚了聚,给他庆祝一下。”张同学说,其他几位同学的生日他都参加了,如果不回请大家面子上过不去,虽说花了三百多元,但平时省吃俭用可以把钱节省回来的,这样也比较有面子。
该校一位李老师说,现如今中学生过生日“大宴同学”的事已经十分普遍了,“不仅过生日要请,评上三好学生了、当了班干部了,甚至某次考试考了好成绩了都得请客。”他曾听说他们学校有一个同学为了过一个生日就跟家里要了五百多块钱,请了十几个同学,在肯德基暴“撮”了一顿。李老师透露,这种请客风在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中尤为严重,一些学生节衣缩食攒零花钱,有的甚至不吃午饭。还有的学生不顾家庭实际,把手伸向了家长。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必将造成孩子们的攀比和虚荣的心理,互相比富、摆谱,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请客档次不太低
“走,我们一起去肯德基坐一会吧!”暑假里,邀上三两好友聚会在市区学生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无疑,就餐环境比较舒适的肯德基、麦当劳这些西式快餐店成为学生族聚会的首选。
据肯德基店的一位员工介绍,放假时,来店用餐的学生明显比平时要多,而且几乎都是三五成群。一边享受着汉堡美食,一边议论着明星八卦,在炎炎夏日,这样的聚会着实惬意。那么,如此一餐消费价格如何呢?“节约一些的话,三个人消费60多块钱。”高中生晓莉上星期才约了初中时代的两位好友去肯德基店聚餐,大家每人点了一个汉堡一杯饮料,还有一份薯条。“假期里空闲时间比较多,好朋友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还是蛮频繁的。”晓莉说。
趁着假期与好友聚餐的现象不仅在高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在初中学生中竟也很风行。请客的地点从小饭店到肯德基、麦当劳,再到高档一点的西餐厅,分为不同的档次;每次请客的费用也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一位上初二的学生坦言:“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这样,如果轮到你的时候你不请客,大家就会觉得你小气,瞧不起你。”
那么,一次请客究竟需要多少花费呢?高二的小晔对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生日请客来说,首先,要请好友凑成一桌下馆子吃顿饭,这笔花销少说也得三四百元。吃完饭了,同学们常常还不尽兴,于是就去唱歌。“平时要上学,我们请客常常都安排在周末的晚上。要知道,那可是娱乐消费价格最高的时段,所以过个生日花掉六七百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了。”
“孩子还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请客吃饭完全是伸手向父母要钱,由父母在买单,这种请客早就变了味,只会助长孩子乱花钱的习惯。”一位家长如是说。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样有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要处理,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比较纯粹的,而高消费的请客吃饭只会助长孩子们的功利心理。
找个理由你就得埋单
一些家长反映中学生人情消费的花样不少:考试得了第一名,要请客;在某项比赛中获奖,要请客;提拔为班干部,要请客;甚至受到老师的一次口头表扬,也要请客。庆贺生日是中学生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人情消费。
小梅的14岁生日是这样过的,生日的当天小梅请来了她们班上的10多位同学,她们自己动手做菜、做饭。小梅的母亲觉得孩子自己动手在家过生日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又不会太铺张,就很痛快地答应了。孩子们在家闹腾了整整一个下午,待孩子们散去之后,小梅的母亲才发现,孩子们留下了一大堆玩具,开始她也没太在意,因为那一大堆玩具在她看来每个也就五六元钱,偶然的机会她发现那些玩具中最便宜的也要20多元,最贵的60多元一件。小梅的母亲说,早知道现在孩子们出手这么“大方”,她怎么也不会同意女儿请同学过生日。
人情消费是双方的,请客者自然要花钱,庆贺者同样要破费。许多家长既对孩子的铺张浪费感到不满,又不自觉地将大把大把的钱塞给孩子们去应酬。有些父母,甚至也身不由己地卷入到孩子们的消费圈中,当起了孩子们的“勤务员”。
无疑,中学生的人情消费现象,是家庭、社会共同促成的。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这种消费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独生子女构成的当代中小学生,是家庭的“轴心”,少数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产生这种消费误区的直接因素。中学生人情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如何正确加以引导,这已不仅是校园内的话题,而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
引导孩子,树立节约意识
当代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行为心理,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变化。学生之间频繁请客送礼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人际交往关系的基本准则。然而当这种“礼尚往来”变得不由衷或者是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时候,就必须对这种行为做出相应的规约。这是关乎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能否形成的重要问题,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这种现象的成因,并对此采取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孩子的思想是比较简单的,他们就认为,某某同学那天请谁客了,但没有请我,那就是和我不好。”某中学钱老师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所以现在孩子之间互相请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谁请客多就意味着谁在同学中有地位,有人缘,能结交到许多好朋友,甚至有的孩子因此产生拉帮结派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扭曲孩子的交友观和价值观,产生‘金钱是万能’的想法,使孩子变得功利化。”钱老师也指出,孩子将请客作为与同伴交往的这种方式,对家庭条件普通,拿不出零用钱来请客的孩子是一种伤害,容易造成他们自卑、孤僻的心理,甚至会对自己的父母亲产生不满,这显然是对成长不利的。
同学们在请客、送礼的时候互相攀比,便会使礼尚往来变了味。这种情况的存在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密切相关,引导孩子树立节约意识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
心理辅导教师曹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之间互相攀比请客是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重视的一种现象,“学生们依赖金钱来拉关系是件非常可怕的事,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物质化、功利化的心理。”她表示,要纠正这股风气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相关教育课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此外,家长要在孩子的零花钱上把好关,合理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切不可让孩子养成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习惯。”
学生之间请客的现象正在校园中悄然流行,而且请客的名目繁多,出手越来越阔绰。她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家的经济条件日渐富裕,孩子手里的零花钱多了起来;另一方面是受信息化社会影响,现在的孩子思想比较早熟,一些行为方式日趋成人化。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在自己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时候,互相请吃请喝是要不得的,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浪费,不利于孩子勤俭节约美德的培养,孩子会觉得钱来得很容易,只要向父母伸手就能要到钱和朋友一起去吃喝,照此发展下去,他们会逐渐丧失节约意识,不能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引导,让孩子间的请客行为刹刹车。虽然孩子用来请客的钱对家长而言不算什么负担,但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家长不应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要教导他们采取正确的方式与伙伴进行交往,平时要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零用钱。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交友观和价值观,树立节约意识。
(编辑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