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的作者思路探析:《社戏》教学课例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i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主题】
  本堂课以《社戏》为样本,试图探索“经典小说的作者思路”,结合学生写作素材,进行相关作文指导。
  【观察要点】1.教学目标是否具体适切性;2.师生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3.教学环节是否具有对应性;4.方法提炼是否具有启发性。
  【文本解读】
  《社戏》是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旨在展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或传统文化习俗。单元文体较为丰富多元,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现代文。《社戏》作为一篇经典的小说,通过一个都市人的瞳孔观照童年时代看的一场社戏,承载着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文辞中氤氲着农村恬淡的氛围和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追忆和向往。
  在前两课时中,教师可以带孩子去品味那每一处环境美好中渗透的作者的激动和欢喜;去体悟每一个鲜活的农村娃子身上的质朴、热情、善良,去细细品读六一公公、双喜的人物刻画;更可以在围绕“社戏”展开的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去理解“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我”,在“这一次”具体时间和环境里所形成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尽可能地与作者“感同身受”。引导学生欣赏一篇文章,获得一些方法,品位一种风格,感悟一种情怀,是任何文本都应达成的共同使命。
  笔者认为,文本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依托,名家名作中每一字每一句所寄托的情感、蘊含的方法都是相当丰富的。而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两个板块内容,应该是融会贯通的。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师之蕴工作室”领衔者关景双老师曾告诉我们:学生按文本读下去就是阅读教学,还原阅读过程就是写作教学。因此,此次尝试在《社戏》的第三课时回首全文的过程中,将其尝试看成一个“写作型”文本,从“典型特征的选取”“起伏铺垫的情节”“细致入微的刻画”“情真意切的表达”等几个角度来引导学生通过赏析经典,获得写作启发,并借由学生的作品争取有效打通教与学,在经典小说作者思路的探索中,获取写作借鉴。
  【课时目标】
  1.从线索贯串的布局、起伏铺垫的情节、细致入微的刻画、情真意切的表达四个方面体会作者的创作思路。(教学重点)
  2.由课文文本延伸到学生写作文本,寻找共通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社戏》教学安排三课时)
  【课堂环节】
  一、学线索贯串的布局,思路要清晰。
  1.回顾《社戏》的行文思路,体会线索对于文本写作的重要性。(明确:抽象的感情必须借助具体的事和物才能更形象,形象的事例要有机地串在一起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2.习作迁移:以学生范文《那一刻,我含泪微笑》为例(选择学生写作线索特别清晰的两篇作文,请学生分组作梳理分析),体会写作中线索布局清晰准确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初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常常会走入文章结构散漫、脉络模糊、详略失当的困境,线索的运用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文章的线索就像针线,将文中典型的人、事、景等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件无缝的“天衣”,最终让文章成为一个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的整体。
  二、学起伏铺垫的情节,选点要巧妙。
  1.作为一篇小说,线索串起了文本的外衣,而情节应该成为这件外衣上最独特的剪裁设计。情节的起伏是最能诠释文本的精彩之处的。请同学们讨论说说这篇小说情节上是如何做到跌宕起伏的。(明确:情节的起伏是叙事的关键,对凸显人物情感、中心主旨至关重要。)
  2.同伴帮助:以学生的作品《寒冬中的小确幸》的情节构思为样本,请同学们讨论丰富情节起伏铺垫的方法。
  学生作品情节构思:上学时,看到别人家的奶奶给孩子准备的烤红薯,羡慕,想吃———学习压力大,疲惫不堪,妈妈接“我”却迟到,冷风中等待———妈妈赶到,埋怨不理睬———发现热乎乎的烤红薯,惊喜不已,迫不及待吃下,心生愧疚———得知妈妈去以前桥洞下买烤红薯,眼眶湿润,感动,感谢。
  教师总结:好的小说往往以曲折的情节取胜,曲径通幽的创作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着意铺陈、欲扬先抑的叙事手法,恰似一条拦河大坝,故意先将水流挡住,一憋再憋,把水位提得高高的,然后一下子打开闸门,洪流便奔腾而下,一泻千里,也正是在这一张一弛之间,掀起了文字和情感上的波澜。
  三、学细致入微的刻画,语言要动情。
  1.问题思考:以学生的写作《那深情的凝望》为切入口,让学生分析总结自身在写作叙事描写中的问题(可以尝试请学生划去自己作品中记叙、抒情的部分,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2.范例解读:以《社戏》中对阿发的人物描写为范例,引入教材中鲁迅的作品《阿长与〈山海经〉》(对阿长睡相的描写)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地捕鸟片段),以点带面,感受鲁迅先生在人物刻画笔法上的精彩之处。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教师总结:我们在写作中要想让人物描写立起来,就不要一味地使用评判语,比如:他很勇敢,这个人很直爽等。应该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上下功夫,这才是上等的人物描写。
  但,细致入微的刻画最重要的来源还是对真实生活的用心观察。《社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小说,其中不少情节中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平桥村的这方乐土承载着作者的向往,否则这精彩的传神之笔,是道不出一句的。(过渡到最后一个部分)
  四、学情真意切的表达,感情要真挚。
  1.补充背景,引导学生再体悟鲁迅创作《社戏》的复杂心境和情感变化。
  背景一:《社戏》创作于1922年10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刚刚经过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   背景二:老朋友金心异:“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序)
  教师总结:《社戏》出现在《呐喊》的末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下这个自己主观愿望中的“平桥村”,借这一个小村庄,表达自己对中国社会的期望;借这一群朴实、善良、热情的孩子表达出对孩童的希望。隐去苦难,这是一曲对理想中故乡的歌唱,这并不是一场少年的游戏,而是一个成年人的精神向往。这从心而发出的真切的呐喊,是至真、至心、至诚的呐喊。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讲究的也就是一个“情真意切”,“情到浓时”势必感人至深。
  2.以学生片段写作《乡村印象》为内容,请同学谈谈选材的初衷。
  学生选材举例:丝瓜架、打油菜籽、腌咸菜、抓蝌蚪、吃灶头饭、赶鸭子、摘柿子……
  教师总结:作文技巧再多,敌不过发自内心的真情。这每一样乡村事物身上,都寄托着你跟家人的情感、跟邻居的情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等等。没有那么华丽的语句,却处处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所以,我们写作文首要下功夫在如何打开生活之源,激活心灵之泉上面,要做一个“善感”的人,才能保存写作的热情;有了写作的热情,方有写作的冲动感;有了写作的冲动感,再去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自然会妙笔生花。记住,任何一篇佳作,必然是作者情动于中的产物。
  五援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请综合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修改习作《那深情的凝望》(教师提前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有“观察点”的评阅)。
  2.请综合运用今天课堂上所学的作文方法,从3篇同伴作文中选择一篇,给出修改建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能在带领学生们解读经典中,去做这样一次融合写作的教法探索,在探析经典小说的作者思路中,让学生更接近经典,更接近写作的真实,这是非常愉快的過程。这其中融入了经典小说的整体结构,结合学生写作的点评和启发,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课堂落实中,自己形成了一些思考:
  体验重要,方法也重要。这堂课容量非常大,在学生充分的预习和课前作业的基础上,完成得还算顺利。来源于学生本人的丰富的创作素材能很大程度地吸引他们的兴趣,或优秀的习作,或“病例”片段的启发,学生们的投入度非常高,体验感非常强。但如何用具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会设计起伏铺垫的情节?细致入微的刻画要注意哪些方面?诸如此类的方法性的指导还是缺少的。我想我可以在后续分类专项的写作指导中再落实下去。
  内容丰富,取舍也重要。由课内到课外,由阅读到写作,在设计之初,我想要最大程度地搭建起经典与学生写作之间的桥梁,最大程度地和学生一起探索和学习《社戏》中作者的情感投入、笔法等,为自己所用。但我选择的四块内容涉及结构布局、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多方面,要兼顾经典文本本身和学生自作,不免有蜻蜓点水之感,若能取舍一二,精读精讲,可能效果会更佳。例如,在细节描写方法指导的部分,通过对阿发人物的深入分析,引入学生的作品,请大家在课堂上修改,再总结方法,可能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而不只是如烟花绚烂般的体验。若样样都想落实,很可能就有样样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我想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能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文字创造出能影响自己或他人的文字,这该何其美好。后续,我将继续带领学生认真研读经典文本的作者思路,寻觅经典的创作密码,愿在愈研愈入中摸索出作文教学的另一条重要路径。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不仅不听父母的话,还喜欢跟父母唱反调。为了让我改掉这个缺点,达到父母的要求——“听父母的话,并牢记在心,然后出色地去完成它”,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德国。  在德国一个繁忙的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在工作,他要去为一列缓缓驶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另一个方向驶进车站。如果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一定会撞在一起。  这时,他无意中回
2021年初,江西美术出版社重磅推出《韩静慧儿童文学作品集》,包括《日记本的秘密》《父子较量》《不再忧伤的歌》《桑琪的故事》《泡泡变形记》《梦中的白天鹅》《不和女生斗
期刊
爸爸就像一座火山,不知何时爆发。当我们乖乖听话时,爸爸就是一座死火山,山上长满了美丽的花草;当我们做错了事时,爸爸立马变成活火山,烈焰滚滚而来……  有一次,我数学单元考试考了80分,这个分数远远低于爸爸对我的要求。我暗暗自责,错这几题以前我做过的,考试时却做错了,实在是不应该。一阵凉风吹了过来,把落葉吹在了我的脸上,就像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就连树上的小鸟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对我说:“你真
期刊
靖海小学是一座美丽的农村小学。  来到靖海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电动大门左上方“靖海小学”四个金色大字,电动大门右侧是门卫室,门卫室的外墙上挂着近几年学校所获得的荣誉牌,它是我们学校不断成长的象征。  进入校园,一条宽广的中央大道将整洁的校园一分为二,大道西侧是我们的塑胶操场,操场南墙上写着“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八个大字,西墙、北墙上都画着一些运动的抽象图,让我们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要积极运动的动力。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到年底了,动物们开始装扮自己的家,准备过一个热闹的春节。  兔子、狗熊、野猪、鸵鸟等动物在自家门前都挂上了漂亮的红灯笼。夜幕下,红灯笼里的烛光一闪一闪的,看上去就像星星在眨眼睛,可好看了。突然,一阵大风刮来,狗熊家门前的红灯笼被刮到了地上,蜡烛把红灯笼点燃了。借着风势,红灯笼变成了一个火球,滚到了干枯的草地上,把草也点着了。  “不好了,着火了!”正在捕鼠的猫头鹰发现了火情,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我听到《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时,禁不住热泪盈眶,内心洋溢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祖国就像母亲一样,给我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2 0 1 0年,我出生了,来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当时,我家住的是清塘中学的小瓦房,一下雨,家里就会漏雨。听妈妈说,我出生没有多久,因为房子漏雨,屋里潮湿,导致我咳嗽到医院打了一个星期的吊针。2013年,
期刊
我有一个梦想  春天  人们没有疾患  小朋友像春筍般  健健康康拔节成长  年轻人铆足了劲  激情澎湃把事业干  老人们精神抖擞  广场舞越跳越欢  我有一个梦想  夏天  人们远离灾难  南方多余的雨水  降一些到北方的戈壁荒滩  让干渴的沙漠变成绿洲  让城市不再变成汪洋  我有一个梦想  秋天  人们不用担心饥荒  玉米点头微笑  高粱弯腰吟唱  树上挂满硕果  红叶带来希望  我有一个梦
期刊
猴子向导喜欢旅游,地球上很多的地方他都游了个遍。他最喜欢去沙漠旅行了。  有一天,猴子对小伙伴们说:“沙漠里有金字塔和海市蜃楼,今天我带大家去旅游吧!”大家听了高兴极了。  猴子向导带着大家来到了金字塔的里面,大家正看得入迷,忽然一條大狗扑了过来,大家赶紧朝四面八方逃跑。这里正好是一个迷宫,大家急得在金字塔里转圈。猴子向导叫大家不要惊慌,他解释道:旅游的队伍中有一只小黄鸭,捡到了一个手杖,负责安保
期刊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是有层级的,具有“上下位关系”,根据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习者已经知道的
期刊
【课例主题】追随上海市关景双攻关基地“课例研修提升教学素养”主题,以《爱莲说》为例探究“文言经典的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观课要点】依据“师之蕴”观课习惯,建议从课时目标具体化、环节目标清晰度、文本核心价值(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理解度、诵读方法有效性等四点观课。  【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  《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隐性意脉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