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认识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在基层医院往往被忽视或宣传不够。故本文针对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减少、情绪应激等危险因素,普及干预知识。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控制危险因素可使全球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降低75%,卒中风险降低85%。胡大一教授说:“预防是控制慢性疾病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干预
危险因素是指与某一疾病发病率增高有关的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是主要针对的目标,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体力活动减少、情绪应激。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危险因素等。
一、戒烟
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烟草相关性疾病者约10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吸烟发生卒中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冠心病发生风险较不吸烟者高3.5倍、死亡风险增高6倍。被动吸烟者冠心病升高69%、死亡危险增加30%、卒中危险升高56%,其危险呈剂量反应性增加。更为严峻的是,公众对被动吸烟及其对健康危害的认知率不足25%。戒烟是公认的最重要与最经济的疾病防治措施。依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普遍开展戒烟行动,从医务人员、政府官员做起,人人倡导戒烟。
二、控制体重
理想体重是体重指数(BMI,kg/㎡)维持在18.5-24.9kg/㎡。超重(BMI≥25kg/㎡)和肥胖(BMI≥30kg/㎡)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体重每增加10%,心脑血管疾病将增加约5%。建议超重、肥胖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减轻体重。
三、适当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减少是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增、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力活动与锻炼有助于高高密度脂蛋白(HDI-C)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加强葡萄糖代谢。规律体力活动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四、健康饮食
饮食是引发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重要因素。合理膳食,提倡清淡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氯化钠<6g/d)。低脂即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mg,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多食鱼肉、各种瘦肉、去皮鸡肉、脱脂或低脂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纤维素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五、适量饮酒
酒精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升高血压、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心律失常,降低心脑血流量,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酗酒者劝戒酒,其他饮酒者宜适量,勿饮烈性酒。
六、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对情绪应激、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加强压力管理技巧教育,进行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七、控制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4倍。长期控制血糖达标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公认的最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抗高血压治疗可使卒中发病率减少38%,冠心病发病率减少25%。
八、调脂治疗一他汀类药物应用
血脂异常可增加血液粘滞度,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密切相关。他汀类药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LDL-C的合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稳定性,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反应等。研究结果显示,发病6个月内心脑血管患者,每天使用阿托伐他汀80mg可以使再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16%,能使心血管事件下降42%,减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6%。血脂正常或轻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冠心病36%,降低脑卒中27%,降低心血管事件和血管重建术21%。因此对于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在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的同时,加用调脂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更进一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九、阿司匹林的使用
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小剂量阿司匹林通过抑制TXA2的生成,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可防止血栓形成。“无血栓,无事件”。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合适人群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使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下降33.3%和25%,心血管死亡减少16.7%。适合人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卒中等危险因素的,包括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肥胖、高脂血症、房颤、颈动脉狭窄等,无出血倾向及其他禁忌证者均可服用。
十、其他
2006年美国国家预防工作委员会(NCPP)对多种干预措施进行了评估和排序,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戒烟、酒精筛查与简要的心理咨询、高血压筛选(≥18岁)、胆固醇筛查和治疗(男性≥35岁、女性≥45岁)、肥胖筛查、糖尿病筛查等位居前列。所以对相应人群进行高血压、高血脂等的筛查,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与干预尤为关键,有望全社会共同关注。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干预
危险因素是指与某一疾病发病率增高有关的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是主要针对的目标,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体力活动减少、情绪应激。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危险因素等。
一、戒烟
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烟草相关性疾病者约10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吸烟发生卒中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冠心病发生风险较不吸烟者高3.5倍、死亡风险增高6倍。被动吸烟者冠心病升高69%、死亡危险增加30%、卒中危险升高56%,其危险呈剂量反应性增加。更为严峻的是,公众对被动吸烟及其对健康危害的认知率不足25%。戒烟是公认的最重要与最经济的疾病防治措施。依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普遍开展戒烟行动,从医务人员、政府官员做起,人人倡导戒烟。
二、控制体重
理想体重是体重指数(BMI,kg/㎡)维持在18.5-24.9kg/㎡。超重(BMI≥25kg/㎡)和肥胖(BMI≥30kg/㎡)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体重每增加10%,心脑血管疾病将增加约5%。建议超重、肥胖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减轻体重。
三、适当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减少是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增、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力活动与锻炼有助于高高密度脂蛋白(HDI-C)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加强葡萄糖代谢。规律体力活动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四、健康饮食
饮食是引发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重要因素。合理膳食,提倡清淡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氯化钠<6g/d)。低脂即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mg,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多食鱼肉、各种瘦肉、去皮鸡肉、脱脂或低脂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纤维素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五、适量饮酒
酒精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升高血压、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心律失常,降低心脑血流量,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酗酒者劝戒酒,其他饮酒者宜适量,勿饮烈性酒。
六、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对情绪应激、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加强压力管理技巧教育,进行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七、控制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4倍。长期控制血糖达标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公认的最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抗高血压治疗可使卒中发病率减少38%,冠心病发病率减少25%。
八、调脂治疗一他汀类药物应用
血脂异常可增加血液粘滞度,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密切相关。他汀类药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LDL-C的合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稳定性,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反应等。研究结果显示,发病6个月内心脑血管患者,每天使用阿托伐他汀80mg可以使再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16%,能使心血管事件下降42%,减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6%。血脂正常或轻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冠心病36%,降低脑卒中27%,降低心血管事件和血管重建术21%。因此对于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在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的同时,加用调脂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更进一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九、阿司匹林的使用
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小剂量阿司匹林通过抑制TXA2的生成,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可防止血栓形成。“无血栓,无事件”。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合适人群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使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下降33.3%和25%,心血管死亡减少16.7%。适合人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卒中等危险因素的,包括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肥胖、高脂血症、房颤、颈动脉狭窄等,无出血倾向及其他禁忌证者均可服用。
十、其他
2006年美国国家预防工作委员会(NCPP)对多种干预措施进行了评估和排序,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戒烟、酒精筛查与简要的心理咨询、高血压筛选(≥18岁)、胆固醇筛查和治疗(男性≥35岁、女性≥45岁)、肥胖筛查、糖尿病筛查等位居前列。所以对相应人群进行高血压、高血脂等的筛查,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与干预尤为关键,有望全社会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