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让领导指挥着干”的企业教育是“等、要、靠”思想观念依然在起作用,还没有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为什么“不能只让领导指挥着干”?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问题:
一是,从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效果来看,企业教育不会也不应该成为企业的中心,因此,它的发展只能靠服务和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做“领导”指挥下的工具。于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在企业靠实力优势争取竞争主动权的时候,有的企业教育干部提出,不能把企业教育的含金量看得太高,指望企业领导把教育摆在比生产都高的位置上是难以实现的。谁那样想或那样做,他就永远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是因为企业的中心是生产而不是教育。教育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需要的时候它才有用,不需要就没有用,企业不可能再像搞计划经济那样用专门的资金“养”教育。教育和企业的新型关系是“我投入你产出”或是“自投入自产出”。新型企业教育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发挥自身的能力,靠自我的有效工作去赢得立足和发展的价值,而不能再等企业“养”了。
二是,从企业的管理特点来看,企业领导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时时处处地关心、领导教育工作,要求一切在他的指挥下按部就班地进行。一方面企业领导没有那个精力(或许还不具有那个专业能力),不可能各方面都指挥得很到位,只能在大原则上提出要求,从效果上鉴定企业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教育的一切都在领导的指挥下进行,那么,具体负责教育工作的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既然如此,完全靠指令而进行的企业教育就不可能被允许继续存在下去,代之而来的应是自我开拓,自我发展。对于各企业之间来讲,企业教育不可能只是一个模式,理应各行其是;对于企业自身来讲,应该研究教育如何满足企业需要,使企业满意,而不是“要我干”。如果完全在“领导”的指挥下行事,那么企业教育就不会有出路。
三是,从今后的发展规律来看,处在深化改革时期的企业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完全靠指令开展工作的做法不会具有独特的立足之本。我们已经了解到现代企业教育的角色和地位,它必须紧跟企业不断变化的需要,以不断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要,否则就要被淘汰。要创新,就要深入研究市场,研究企业,研究信息,研究教育规律,切实发挥教育的指导、提高和促进作用。一些改革比较成功的企业教育都是在领导的原则要求下,突破旧模式,开拓新思路,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我能力,坚持效果标准,从而形成特色,为企业教育发展创造了活力。而那些完全在“领导”指挥下、循规蹈矩进行工作的企业教育却应付不了企业改革的挑战,没有面向市场的准备,缺乏市场竞争的实力,因而也就少有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常常感到前途渺茫。
四是,从企业的改革方向来看,企业教育会逐步由企业肌体中分离出来,或处于关系淡化的状态,走出自我发展之路。这就是说,今后的企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不能再在企业的襁褓中平静地生存下去。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的企业要想法甩掉历史形成的包袱,以便轻装上阵,二方面在于企业教育会形成社会性组织,走专业化的道路,三方面在于那些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的企业无法也没有必要再保留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有人认为国外成功的企业仍然保留而且大力投资企业教育,企业教育将来的发展不会从企业中分离出去。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能完全以国外的模式来套用。中国已有的企业教育现状是历史形成的,与企业需求的联系以及满足效果都不是市场化的,因而有经过市场竞争、优化选择和进一步调整的必要。再者,即便是将来有些企业仍然保留企业教育结构,从本质上说,此时的教育机构已与传统的意义有很大不同了,或许在形式上看它仍是企业内部的机构,但实质上却已含有大量的市场化成分了。如此而言,如果企业教育“只让领导指挥着干”,那势必成为包袱被企业甩掉。(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山东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一是,从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效果来看,企业教育不会也不应该成为企业的中心,因此,它的发展只能靠服务和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做“领导”指挥下的工具。于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在企业靠实力优势争取竞争主动权的时候,有的企业教育干部提出,不能把企业教育的含金量看得太高,指望企业领导把教育摆在比生产都高的位置上是难以实现的。谁那样想或那样做,他就永远不会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是因为企业的中心是生产而不是教育。教育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需要的时候它才有用,不需要就没有用,企业不可能再像搞计划经济那样用专门的资金“养”教育。教育和企业的新型关系是“我投入你产出”或是“自投入自产出”。新型企业教育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发挥自身的能力,靠自我的有效工作去赢得立足和发展的价值,而不能再等企业“养”了。
二是,从企业的管理特点来看,企业领导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时时处处地关心、领导教育工作,要求一切在他的指挥下按部就班地进行。一方面企业领导没有那个精力(或许还不具有那个专业能力),不可能各方面都指挥得很到位,只能在大原则上提出要求,从效果上鉴定企业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教育的一切都在领导的指挥下进行,那么,具体负责教育工作的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既然如此,完全靠指令而进行的企业教育就不可能被允许继续存在下去,代之而来的应是自我开拓,自我发展。对于各企业之间来讲,企业教育不可能只是一个模式,理应各行其是;对于企业自身来讲,应该研究教育如何满足企业需要,使企业满意,而不是“要我干”。如果完全在“领导”的指挥下行事,那么企业教育就不会有出路。
三是,从今后的发展规律来看,处在深化改革时期的企业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完全靠指令开展工作的做法不会具有独特的立足之本。我们已经了解到现代企业教育的角色和地位,它必须紧跟企业不断变化的需要,以不断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要,否则就要被淘汰。要创新,就要深入研究市场,研究企业,研究信息,研究教育规律,切实发挥教育的指导、提高和促进作用。一些改革比较成功的企业教育都是在领导的原则要求下,突破旧模式,开拓新思路,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我能力,坚持效果标准,从而形成特色,为企业教育发展创造了活力。而那些完全在“领导”指挥下、循规蹈矩进行工作的企业教育却应付不了企业改革的挑战,没有面向市场的准备,缺乏市场竞争的实力,因而也就少有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常常感到前途渺茫。
四是,从企业的改革方向来看,企业教育会逐步由企业肌体中分离出来,或处于关系淡化的状态,走出自我发展之路。这就是说,今后的企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不能再在企业的襁褓中平静地生存下去。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的企业要想法甩掉历史形成的包袱,以便轻装上阵,二方面在于企业教育会形成社会性组织,走专业化的道路,三方面在于那些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的企业无法也没有必要再保留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有人认为国外成功的企业仍然保留而且大力投资企业教育,企业教育将来的发展不会从企业中分离出去。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能完全以国外的模式来套用。中国已有的企业教育现状是历史形成的,与企业需求的联系以及满足效果都不是市场化的,因而有经过市场竞争、优化选择和进一步调整的必要。再者,即便是将来有些企业仍然保留企业教育结构,从本质上说,此时的教育机构已与传统的意义有很大不同了,或许在形式上看它仍是企业内部的机构,但实质上却已含有大量的市场化成分了。如此而言,如果企业教育“只让领导指挥着干”,那势必成为包袱被企业甩掉。(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山东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