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英语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高校不仅要培养能读能写的英语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听会说的英语人才。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基础上,在形成性考核中加入了英语口语测试。通过对英语口语测试方式方法和评测标准的试行,对大学英语的反拨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英语口语测试作为一种考核手段,对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口语测试;听说技能;反拨作用
作者简介:钱苏珍(1985-),女,山东临沂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李萍(1962-),女,山东聊城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山东 聊城 25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高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项目编号:EA2011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35-02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6年先后对六届近一万八千多名学生进行入学后的英语测试,并按照分数段划分出A、B、C三个级别,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此项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词汇与语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传统的以词汇与语法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效率低的现状。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社会对英语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但是当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用性较差,针对性不强,不适应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要,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和高职大学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导致教育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作为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能读能写的英语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听会说的英语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由侧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转向侧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口头交际是英语交际中最重要的环节。英语语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备读写等书面交际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能听会说的口头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测试是检测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口语测试不仅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听说水平,还能反作用于英语教学。因此我们于2012年在大学英语形成性考核中增加了英语口语测试。英语口语测试是交际性口语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交际任务来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这一测试的重点是测试学生能否在真实的语言实景中流利准确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因此,从理论上讲,英语口语测试符合教学规律及教学质量监控的需要。
二、口语测试试行方案
1.口语测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适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岗位中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需要,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中增加了口语测试。这是我院大学英语考核的一次新的尝试。考核方式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在2006年至2012年间,大学英语课程考核的构成是:形成性考核(100分)×20%+终结性考试(100分)×80%=课程总成绩。自2012年起我们在原有的形成性考核中增加了交际性英语口试技能考核,将形成性考核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40%。即大学英语课程考核的构成变为:形成性考核(100分)×40%+终结性考试(100分)×60%=课程总成绩。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1(50分)=课堂表现成绩+平时出勤成绩+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2(50分)=口语测试成绩。这种变化改变了以往“一考定输赢”的历史,使得学生更加注重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交际性英语口语测试的增加迫使学生不得不注重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开口练习说英语,打破了原有的“哑巴英语”的学习模式。
英语口语测试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口语技能是:能与他人进行8至10个回合的简单对话,在理解对方表达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应答。口语考试侧重口语化和日常基本的交际需要,不苛求学生的语法与语音语调等。我们采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情景对话的题材涉及社会交际中的主要日常情景,包括:问路、购物、饮食、旅游、节日、计划安排、打电话、提供帮助等。由于我们实行的是分级教学,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情景对话的难度与要求也有所不同。
2.口语测试方法
在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中,教学活动为质量监控对象的主体。英语口语测试作为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为使英语口语测试评分更公正,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即两名教师考核一个班级的方式,其中一名教师(本班级授课教师)只组织口试,不评分。另一名教师(随机抽取)进行口试,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学生可以自愿组合,人数不限,至少两人一组。首先,口试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两三个回合的口语交谈,内容涉及打招呼,了解学生基本信息等;然后,学生从教师准备好的情景对话中随机抽取一个作为考题,学生根据考题进行情景对话。
3.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见表1)参考了PETS-2(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并根据A、B、C三个级别学生的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1)语法与词汇。根据学生在完成情景对话时使用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评分,要求学生能够适当运用准确的语法知识和丰富的词汇进行表达。只要不影响理解,允许有错误或不恰当之处。
(2)语音语调。根据学生在完成情景对话时所产出语言的可理解程度评分。这其中包括单音的清晰度,连读以及重音、节奏、语调运用的恰当程度。只要不对理解造成影响,允许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带有母语口音。 (3)互动交际。根据学生相互交流、完成交际任务的情况进行评分。要求学生能恰当进行问答,完成不少于五个回合的交际任务。其中包括使用功能性语言和技巧维持交流或进行交流补救。允许在交际中因组织思路和语言而出现短暂停顿。
(4)话语运用。根据学生在情景会话中运用话语的条理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评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连贯地传递信息、阐述观点等。允许有个别的不连贯之处。
三、口语测试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意见
在进行口语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口语测试题的保密性差,考试顺序排在后面的学生准备的时间更加充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考试的不公平;测试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感;因为只有一名教师打分,主观性较强;评分标准不够细致。
今后可以借鉴大型英语口语考试的经验,尤其是PETS(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口试的经验,尝试采用朗读、复述、问答、图片描述、演讲等多种形式。对话主题也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拓展到其所学的专业领域,更好地与学生将来面临的就业岗位相融合。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时,要组织有效,确保考试的保密性,细化评分标准。采取两名教师评分的方式,最后综合两名教师的评分以确定学生的成绩,使英语口语测试更加完善、公平、公正。
四、口语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大型考试对教学都有着不可否认的反拨效应(backwash)。反拨效应可分为正效应(beneficial backwash)和负效应(harmful backwash)。正效应对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负效应则不利于改进教学。客观上来说,任何一个大型考试都会不可避免产生一些负效应。判断一项考试是否科学、合理,要看它的正效应是否大于负效应。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加入英语口语考核,对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学生意识到了英语口语不仅是课程综合测评的一部分,还是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教学的参与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另外,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增加了口语教学内容,加强了口语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了适合学生水平的口语交际活动,如图片描述,分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英语口语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查漏补缺,加强训练,真正做到教考结合,从而达到以考促教。
五、结论
通过在我院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的口语测试,各级别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新,教学手段得到了改进,教学方法得到了改革。由此看来,在教学考核管理体系中要随着被考核者的变化和课程的特点随时进行改革,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口语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正效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洋.PETS-2级口试对师专英语口语教与学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1).
[2]韦华.论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口语测试体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杨惠中.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设计原则[J].外语界,1993,(3).
[5]张静静.试论英语口语测试的模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
[6]陈黎.关于在英语专业各基础科目中增加口试考核项目的尝试与探讨[J].科技资讯,2012,(10).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口语测试;听说技能;反拨作用
作者简介:钱苏珍(1985-),女,山东临沂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李萍(1962-),女,山东聊城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山东 聊城 25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高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项目编号:EA2011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35-02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6年先后对六届近一万八千多名学生进行入学后的英语测试,并按照分数段划分出A、B、C三个级别,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此项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词汇与语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传统的以词汇与语法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效率低的现状。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社会对英语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但是当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用性较差,针对性不强,不适应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要,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和高职大学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导致教育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作为高职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能读能写的英语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听会说的英语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由侧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转向侧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口头交际是英语交际中最重要的环节。英语语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备读写等书面交际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能听会说的口头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测试是检测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口语测试不仅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听说水平,还能反作用于英语教学。因此我们于2012年在大学英语形成性考核中增加了英语口语测试。英语口语测试是交际性口语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交际任务来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这一测试的重点是测试学生能否在真实的语言实景中流利准确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因此,从理论上讲,英语口语测试符合教学规律及教学质量监控的需要。
二、口语测试试行方案
1.口语测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适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岗位中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需要,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中增加了口语测试。这是我院大学英语考核的一次新的尝试。考核方式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在2006年至2012年间,大学英语课程考核的构成是:形成性考核(100分)×20%+终结性考试(100分)×80%=课程总成绩。自2012年起我们在原有的形成性考核中增加了交际性英语口试技能考核,将形成性考核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40%。即大学英语课程考核的构成变为:形成性考核(100分)×40%+终结性考试(100分)×60%=课程总成绩。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1(50分)=课堂表现成绩+平时出勤成绩+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2(50分)=口语测试成绩。这种变化改变了以往“一考定输赢”的历史,使得学生更加注重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交际性英语口语测试的增加迫使学生不得不注重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开口练习说英语,打破了原有的“哑巴英语”的学习模式。
英语口语测试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口语技能是:能与他人进行8至10个回合的简单对话,在理解对方表达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应答。口语考试侧重口语化和日常基本的交际需要,不苛求学生的语法与语音语调等。我们采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情景对话的题材涉及社会交际中的主要日常情景,包括:问路、购物、饮食、旅游、节日、计划安排、打电话、提供帮助等。由于我们实行的是分级教学,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情景对话的难度与要求也有所不同。
2.口语测试方法
在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中,教学活动为质量监控对象的主体。英语口语测试作为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为使英语口语测试评分更公正,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即两名教师考核一个班级的方式,其中一名教师(本班级授课教师)只组织口试,不评分。另一名教师(随机抽取)进行口试,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学生可以自愿组合,人数不限,至少两人一组。首先,口试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两三个回合的口语交谈,内容涉及打招呼,了解学生基本信息等;然后,学生从教师准备好的情景对话中随机抽取一个作为考题,学生根据考题进行情景对话。
3.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见表1)参考了PETS-2(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并根据A、B、C三个级别学生的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1)语法与词汇。根据学生在完成情景对话时使用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评分,要求学生能够适当运用准确的语法知识和丰富的词汇进行表达。只要不影响理解,允许有错误或不恰当之处。
(2)语音语调。根据学生在完成情景对话时所产出语言的可理解程度评分。这其中包括单音的清晰度,连读以及重音、节奏、语调运用的恰当程度。只要不对理解造成影响,允许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带有母语口音。 (3)互动交际。根据学生相互交流、完成交际任务的情况进行评分。要求学生能恰当进行问答,完成不少于五个回合的交际任务。其中包括使用功能性语言和技巧维持交流或进行交流补救。允许在交际中因组织思路和语言而出现短暂停顿。
(4)话语运用。根据学生在情景会话中运用话语的条理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评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连贯地传递信息、阐述观点等。允许有个别的不连贯之处。
三、口语测试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意见
在进行口语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口语测试题的保密性差,考试顺序排在后面的学生准备的时间更加充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考试的不公平;测试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感;因为只有一名教师打分,主观性较强;评分标准不够细致。
今后可以借鉴大型英语口语考试的经验,尤其是PETS(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口试的经验,尝试采用朗读、复述、问答、图片描述、演讲等多种形式。对话主题也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拓展到其所学的专业领域,更好地与学生将来面临的就业岗位相融合。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时,要组织有效,确保考试的保密性,细化评分标准。采取两名教师评分的方式,最后综合两名教师的评分以确定学生的成绩,使英语口语测试更加完善、公平、公正。
四、口语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大型考试对教学都有着不可否认的反拨效应(backwash)。反拨效应可分为正效应(beneficial backwash)和负效应(harmful backwash)。正效应对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负效应则不利于改进教学。客观上来说,任何一个大型考试都会不可避免产生一些负效应。判断一项考试是否科学、合理,要看它的正效应是否大于负效应。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加入英语口语考核,对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学生意识到了英语口语不仅是课程综合测评的一部分,还是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教学的参与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另外,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增加了口语教学内容,加强了口语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了适合学生水平的口语交际活动,如图片描述,分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英语口语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查漏补缺,加强训练,真正做到教考结合,从而达到以考促教。
五、结论
通过在我院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的口语测试,各级别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新,教学手段得到了改进,教学方法得到了改革。由此看来,在教学考核管理体系中要随着被考核者的变化和课程的特点随时进行改革,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口语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正效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洋.PETS-2级口试对师专英语口语教与学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1).
[2]韦华.论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口语测试体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杨惠中.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设计原则[J].外语界,1993,(3).
[5]张静静.试论英语口语测试的模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
[6]陈黎.关于在英语专业各基础科目中增加口试考核项目的尝试与探讨[J].科技资讯,2012,(10).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