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构造演化模式及地层缺失原因探讨

来源 :地质论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wei3330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盆地演化历史,分析石炭系—侏罗系缺失的原因,本文重新确定了石炭系和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断裂落差计算,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的构造演化模式.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柴北缘东段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燕山晚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应力场,对构造演化模式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自石炭纪至白垩纪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伸展、三叠纪挤压褶皱、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白垩纪早期挤压坳陷和白垩纪末
其他文献
【正】 一、孙冶方关于流通问题的提出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于1962年秋到1964年春,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研究主任。他在1963年的一学期内,每周两个半天,向
针对公务航空在时刻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繁忙机场的排队等待问题,建立由待服务公务机构成的排队模型。将公务机起降视为服务时间为0、先到先服务的单服务台系统,采用马尔可夫
<正>学科构成了话语生产的一个控制体系,它通过同一性的作用而设置其边界,而在这种同一性中,规则被永久性地恢复了活动。——[法]米歇尔·福柯福柯关于"权力—知识"的理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