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工业是内蒙古最具特色的产业,是该区工业的重要支撑。据了解,内蒙古已探明含煤面积12万平方千米。占自治区国土面积118万平方千米的1/10强。到2009年,全区累计探明煤炭储量达7323亿吨,为全国第一位。因此,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炭工业,进一步提高煤炭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对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针对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煤炭进口发展的趋势问题,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副局长陈泽。
为煤炭工业提速做铺垫
记者:目前,内蒙古在煤炭产业的整合、转化以及通道建设方面做得如何?
陈泽:在煤炭产业整合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关闭小煤矿239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247万吨,全区各类煤矿由2005年的890处,减少到2010年的551处,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56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7.87亿吨,平均单井产能由2005年不足30万吨提高到140万吨,资源回收率由2005年的30%提高到60%以上,采煤机械化程度由35%提高到90%以上,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5稳定下降并保持在目前的0.05左右。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退出市场。内蒙古煤炭工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煤炭转化方面,2010年,内蒙古区内消费煤炭3.35亿吨,占总产量的42.6%。从区内煤炭消费情况看,火电用煤接近70%,煤化工用煤约15%。“十一五”期末,全区火电装机5400万千瓦,还建成了’一批煤制油、煤制醇醚、合成氨、焦化等煤炭转化项目,已形成560万吨甲醇当量煤化工生产能力,正在建设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大示范工程和褐煤提质等重大煤炭转化项目。
在通道建设方面,目前,内蒙古出区煤炭80%依靠铁路处运,20%依靠公路外运。近年来,内蒙古在原有铁路基础上陆续建设开通了大准铁路、准东铁路、东乌铁路、锡桑铁路、临策铁路、两伊铁路等运煤线路,并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缓减了原煤生产与外运能力的矛盾。目前,已形成向华北、东北“网对网”和“点对网”9条500千伏外送电通道(送华北5条、送东北4条),外送电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
多因素制约煤炭超前发展
记者:当前,制约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陈泽:内蒙古煤炭工业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乃至今后发展过程加以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制约因素。
一是企业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较低。内蒙古现有生产矿井551处,分属353户煤炭企业,大部分属一矿一企型煤炭企业,矿井规模偏小,装备水平偏低,管理水平不高,安全基础不牢,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不强。
二是煤田勘探程度不足。目前探明的煤炭资源,达到详查以上级别的仅占15%左右,许多煤田过早进入商业性运作,先开发后规划,规化滞后于开发,不利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煤炭转化程度偏低。内蒙古煤炭45%左右区内消费,煤化工用煤只占15%,就地转化偏低,产业链条不长,增值不高。在褐煤热解提质以及废水、废气、煤层气、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强。
四是煤炭铁路外运瓶颈制约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煤炭铁路外运通道不足依然是制约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内蒙古大部分煤炭企业以运定产,每年约有5000万吨的煤炭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由于铁路运力不足,导致公路超载、堵车等交通问题长期存在,由此又衍生出环保、节能等许多新的问题。
五是环保和民生双重压力增大。煤炭开发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煤矿火区、采空沉陷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欠账较多。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群众、企业与职工利益分配不平衡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涉及资源开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兼并重组是重点
记者:那么,怎样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战略,以推进煤炭工业健康稳定发展?
陈泽: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破解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战略,继续优化煤炭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生产关系方面进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也是解决煤炭工业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突破口。
首先,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可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截至2010年底,全区551处矿井中一企一矿的企业有309户,5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30万吨规模的企业占33%;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生产企业9户,其中,地方煤炭生产企业5户、中央煤炭生产企业4户。由此可见,内蒙古煤炭生产企业在规模化和产业集中度上还相对偏低,企业数量偏多,一企一矿较为普遍。2009年,全区只有11户地方煤炭生产企业进入全国煤炭100强行列。由此,内蒙古需要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发展可持续、供给有保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支撑自治区构建起新型煤炭工业体系,为今后自治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可以提升煤炭生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管理、安全防控、生产经营等诸多方面,具有与政策要求、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将大型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植入中小企业,可实现对煤炭生产经营的有效调度和均衡调控,确保煤炭产运销的有效衔接,可加快煤炭工业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三,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可以提高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与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相比,小型煤炭生产企业在安全设施、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能力是有限的,借助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实力,将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延伸、繁殖至小型煤炭生产企业,可以全面提高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可以促进煤炭产业多元发展。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利用管理、资金、科研、人才、抗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在煤电、煤电冶、煤化工等产业进行延伸,可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产品结构,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煤炭生产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积极推进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发展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关系到内蒙古煤炭工业在“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能源供给安全。鉴于此,自治区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煤炭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到2013年底,内蒙 古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将控制在80。100户以内,煤炭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规模为120万吨,生产规模在1207/吨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市场。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生产企业20户。“十二五”末期,全区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其中年生产能力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占总产能的70%。
力促双边贸易
记者:目前,内蒙古是如何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逐步扩大境外资源利用程度的?
陈泽:鼓励和支持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好俄罗斯、蒙古两国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是内蒙古自治区扩大沿边开放的重要政策措施。经过几年来的大力推进,内蒙古与蒙古国的煤炭进出口贸易实现了零的突破,有了质的飞跃。今后还将大力发展双边贸易,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逐步扩大境外资源利用程度。
蒙古国毗邻内蒙古自治区,现已形成煤炭交易口岸3个,分别为阿拉善盟策克口岸,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道口岸,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口岸,正在建设的煤炭交易口岸1个,为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口岸。
2010年,内蒙古从蒙古国进口煤炭1638万吨,比2009年增加894万吨,增长120%,占全国煤炭进口总量(1.6亿吨)的10%。其中,策克口岸进口煤炭862万吨,增长143%;甘其毛道口岸进口煤炭759万吨,增长128%;二连浩特口岸进口煤炭17万吨,下降15%。
今年1~7月份,内蒙古从蒙古国进口煤炭985.4万吨,同比增长23%,占全国煤炭进口总量(8787万吨)的11.2%。其中,策克口岸进口煤炭472.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2%;甘其毛道口岸进口煤炭501.2万吨,同比增长47.2%;二连口岸进口煤炭11.4万吨,同比增长337%。预计今年内蒙古从蒙古国进口煤炭2000万吨左右。
从目前煤炭进口情况看,策克和甘其毛道口岸煤炭进口量逐年增加,满都拉口岸建成后煤炭进口量也将呈增加趋势。二连浩特口岸邻近蒙古国的煤炭资源主要以褐煤和长焰煤为主,在内蒙古不是紧缺的煤种,至多可起到区域性平衡作用,进口量不会有太大增幅。进口量增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
一是靠近策克、甘其毛道、满都拉口岸附近蒙古国的煤炭资源以炼焦用煤为主,而炼焦用煤对内蒙古而言是比较紧缺的煤种,市场需求较大。
二是阿拉善盟乌斯太工业园区已形成350YY吨焦化能力,其原料主要依托策克口岸进口的焦煤资源;甘其毛道口岸加工区正在建设入洗能力2000多万吨的洗煤项目,要利用境外焦煤资源重点发展洗选焦化等煤炭深加工产业;满都拉口岸正在建设之中,紧邻蒙古国焦煤产地,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三是神华集团、庆华集团等企业在蒙古国已取得焦煤矿权,今后将在产能上可确保进口量逐步增加。如考虑其他企业能在蒙古国获得矿权,今后确保进口的产能还将会增加。
四是国家和自治区在政策上都积极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好境外资源,扩大双边贸易,以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此,针对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煤炭进口发展的趋势问题,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副局长陈泽。
为煤炭工业提速做铺垫
记者:目前,内蒙古在煤炭产业的整合、转化以及通道建设方面做得如何?
陈泽:在煤炭产业整合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关闭小煤矿239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247万吨,全区各类煤矿由2005年的890处,减少到2010年的551处,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56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7.87亿吨,平均单井产能由2005年不足30万吨提高到140万吨,资源回收率由2005年的30%提高到60%以上,采煤机械化程度由35%提高到90%以上,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5稳定下降并保持在目前的0.05左右。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退出市场。内蒙古煤炭工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煤炭转化方面,2010年,内蒙古区内消费煤炭3.35亿吨,占总产量的42.6%。从区内煤炭消费情况看,火电用煤接近70%,煤化工用煤约15%。“十一五”期末,全区火电装机5400万千瓦,还建成了’一批煤制油、煤制醇醚、合成氨、焦化等煤炭转化项目,已形成560万吨甲醇当量煤化工生产能力,正在建设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大示范工程和褐煤提质等重大煤炭转化项目。
在通道建设方面,目前,内蒙古出区煤炭80%依靠铁路处运,20%依靠公路外运。近年来,内蒙古在原有铁路基础上陆续建设开通了大准铁路、准东铁路、东乌铁路、锡桑铁路、临策铁路、两伊铁路等运煤线路,并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缓减了原煤生产与外运能力的矛盾。目前,已形成向华北、东北“网对网”和“点对网”9条500千伏外送电通道(送华北5条、送东北4条),外送电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
多因素制约煤炭超前发展
记者:当前,制约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陈泽:内蒙古煤炭工业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乃至今后发展过程加以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制约因素。
一是企业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较低。内蒙古现有生产矿井551处,分属353户煤炭企业,大部分属一矿一企型煤炭企业,矿井规模偏小,装备水平偏低,管理水平不高,安全基础不牢,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不强。
二是煤田勘探程度不足。目前探明的煤炭资源,达到详查以上级别的仅占15%左右,许多煤田过早进入商业性运作,先开发后规划,规化滞后于开发,不利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煤炭转化程度偏低。内蒙古煤炭45%左右区内消费,煤化工用煤只占15%,就地转化偏低,产业链条不长,增值不高。在褐煤热解提质以及废水、废气、煤层气、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强。
四是煤炭铁路外运瓶颈制约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煤炭铁路外运通道不足依然是制约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内蒙古大部分煤炭企业以运定产,每年约有5000万吨的煤炭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由于铁路运力不足,导致公路超载、堵车等交通问题长期存在,由此又衍生出环保、节能等许多新的问题。
五是环保和民生双重压力增大。煤炭开发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煤矿火区、采空沉陷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欠账较多。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群众、企业与职工利益分配不平衡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涉及资源开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兼并重组是重点
记者:那么,怎样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战略,以推进煤炭工业健康稳定发展?
陈泽: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破解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战略,继续优化煤炭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生产关系方面进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也是解决煤炭工业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突破口。
首先,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可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截至2010年底,全区551处矿井中一企一矿的企业有309户,5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30万吨规模的企业占33%;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生产企业9户,其中,地方煤炭生产企业5户、中央煤炭生产企业4户。由此可见,内蒙古煤炭生产企业在规模化和产业集中度上还相对偏低,企业数量偏多,一企一矿较为普遍。2009年,全区只有11户地方煤炭生产企业进入全国煤炭100强行列。由此,内蒙古需要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发展可持续、供给有保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支撑自治区构建起新型煤炭工业体系,为今后自治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可以提升煤炭生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管理、安全防控、生产经营等诸多方面,具有与政策要求、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将大型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植入中小企业,可实现对煤炭生产经营的有效调度和均衡调控,确保煤炭产运销的有效衔接,可加快煤炭工业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三,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可以提高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与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相比,小型煤炭生产企业在安全设施、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能力是有限的,借助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实力,将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延伸、繁殖至小型煤炭生产企业,可以全面提高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实施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可以促进煤炭产业多元发展。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利用管理、资金、科研、人才、抗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在煤电、煤电冶、煤化工等产业进行延伸,可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产品结构,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煤炭生产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积极推进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发展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关系到内蒙古煤炭工业在“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能源供给安全。鉴于此,自治区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煤炭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到2013年底,内蒙 古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将控制在80。100户以内,煤炭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规模为120万吨,生产规模在1207/吨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市场。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生产企业20户。“十二五”末期,全区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其中年生产能力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占总产能的70%。
力促双边贸易
记者:目前,内蒙古是如何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逐步扩大境外资源利用程度的?
陈泽:鼓励和支持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好俄罗斯、蒙古两国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是内蒙古自治区扩大沿边开放的重要政策措施。经过几年来的大力推进,内蒙古与蒙古国的煤炭进出口贸易实现了零的突破,有了质的飞跃。今后还将大力发展双边贸易,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逐步扩大境外资源利用程度。
蒙古国毗邻内蒙古自治区,现已形成煤炭交易口岸3个,分别为阿拉善盟策克口岸,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道口岸,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口岸,正在建设的煤炭交易口岸1个,为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口岸。
2010年,内蒙古从蒙古国进口煤炭1638万吨,比2009年增加894万吨,增长120%,占全国煤炭进口总量(1.6亿吨)的10%。其中,策克口岸进口煤炭862万吨,增长143%;甘其毛道口岸进口煤炭759万吨,增长128%;二连浩特口岸进口煤炭17万吨,下降15%。
今年1~7月份,内蒙古从蒙古国进口煤炭985.4万吨,同比增长23%,占全国煤炭进口总量(8787万吨)的11.2%。其中,策克口岸进口煤炭472.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2%;甘其毛道口岸进口煤炭501.2万吨,同比增长47.2%;二连口岸进口煤炭11.4万吨,同比增长337%。预计今年内蒙古从蒙古国进口煤炭2000万吨左右。
从目前煤炭进口情况看,策克和甘其毛道口岸煤炭进口量逐年增加,满都拉口岸建成后煤炭进口量也将呈增加趋势。二连浩特口岸邻近蒙古国的煤炭资源主要以褐煤和长焰煤为主,在内蒙古不是紧缺的煤种,至多可起到区域性平衡作用,进口量不会有太大增幅。进口量增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
一是靠近策克、甘其毛道、满都拉口岸附近蒙古国的煤炭资源以炼焦用煤为主,而炼焦用煤对内蒙古而言是比较紧缺的煤种,市场需求较大。
二是阿拉善盟乌斯太工业园区已形成350YY吨焦化能力,其原料主要依托策克口岸进口的焦煤资源;甘其毛道口岸加工区正在建设入洗能力2000多万吨的洗煤项目,要利用境外焦煤资源重点发展洗选焦化等煤炭深加工产业;满都拉口岸正在建设之中,紧邻蒙古国焦煤产地,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三是神华集团、庆华集团等企业在蒙古国已取得焦煤矿权,今后将在产能上可确保进口量逐步增加。如考虑其他企业能在蒙古国获得矿权,今后确保进口的产能还将会增加。
四是国家和自治区在政策上都积极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好境外资源,扩大双边贸易,以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