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竹之音,推琴为首
孔子的时代,古琴已盛行开来。孔夫子音乐造诣颇深,曾因听《韶》乐而如痴如醉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后来跟随当时著名的琴师师襄学弹琴,又坚持不贪多求快,执着于体味音乐深意。他经由弹奏技巧进阶为领会意境,又从意境中体察出作曲者的形象和精神境界,认定该曲为周文王所作,令师襄大为折服。
唐初司马承祯在其《素琴传》里说,自古贤人君子,便是“左琴右书”。古琴历来为中国传统文人所喜,其音旷远深静,发人幽思,令人闻之“恍若隔世”,被视作“遗世之响”,古琴最适宜用来修身养性,寄托情志。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亦有言:“丝竹之音,推琴为首。古乐相传至今,其已变而未尽变者,独此一种,余皆末世之音也。”古琴在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生命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琴是知音,白居易有“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的诗句,岳飞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慨叹。
琴是自在,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潇洒如李白,与友人相聚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但如此良辰美景,因少了琴,他又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若无古琴,璀璨的中华文明定会黯淡缺角。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文人雅士的诗文唱和中少不了古琴,古典名著中更是少不了它的踪影。
关于古琴,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伯牙子期以琴相交,成就一段知音佳话。《警世通言》第一卷,演绎的便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春秋战国时,俞伯牙省视乡里途中,于中秋之夜遭遇狂风骤雨,便停下来等待。他见雨过云散,明月格外耀眼,便命童子焚香炉内,伴他抚琴一曲,以遣情怀。没想到一曲未终,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发现有人偷听,正是樵夫钟子期。
俞伯牙是晋国大臣,钟子期却只是乡野布衣,二人身份云泥之别,却因谈论琴音琴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只是,伯牙担心子期所言都是记诵的学问,一再试探,子期便让伯牙再抚一曲,由自己猜度。
伯牙重整断弦,随心抚琴。他意在高山时,子期赞他:“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他凝神不答,又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伯牙終于相信,一曲高山流水,让他遇见了真正的知音。二人于是不计富贵贫贱,八拜为礼,结成兄弟,又约定了来年再会之期。可是,“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等伯牙如约而至,世上却已再无钟子期。
伯牙来到子期坟前,取出瑶琴,抚弄一曲。“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曲毕,伯牙割断琴弦,双手将瑶琴举起,重重摔在了石台上。
“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子期的故事,终成绝响。
凤求凰
知音而识人,古琴能成就千古友谊,也能成就罕有的爱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就记载了卓文君因听到司马相如的琴声而怦然心动的故事。
司马相如从小喜欢读书击剑,志向远大,他的名字就是因仰慕蔺相如而改。起初,他用家财换了个郎官,成为孝景帝的武骑常侍,只是这工作并非他所好,再加上景帝不喜辞赋,他便更觉知音难逢。后来,因梁孝王来朝,司马相如才得以结识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便辞了官职,旅居梁国数年,著名的《子虚赋》就写于这段时间。
可惜好景不长,梁孝王去世后,司马相如只好返回故乡。这时候,他家境贫寒,又无立身的职业,不过,因声名在外加之友人相助,想请他赴宴的富户不在少数。这其中,就包括卓文君家。
喜爱音乐的卓文君刚守寡不久,她的父亲强邀司马相如为其弹琴一曲,司马相如便“以琴心挑之”。卓文君透过门缝窥探到司马相如仪表堂堂,雍容雅致,“心悦而好之”,又担心自己的心意不被司马相如理解。没想到,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花钱买通了卓文君的侍者转达倾慕之心,卓文君便连夜离家,与司马相如私奔,惹得父亲大怒。 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卓文君便当垆卖酒,操持生计,闹市中任人打量。家中亲朋见了,便转回头去劝解卓文君的父亲,说司马相如虽然贫穷,却才华卓著,又是县令的贵客,何必如此轻视他。终究,老父亲妥协了,给卓文君提供资财,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
一首琴曲,惹出一段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姻缘。相传,司马相如弹奏的古琴曲,正是《凤求凰》,而他弹唱的内容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如此热烈的情话与极致的琴音相和,最能打动才女之心。
后来,司马相如被举荐去京城做官,他官场得意,生了纳妾之心。卓文君由此写下著名的《白头吟》《诀别诗》。“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的才华让司马相如惊讶又惭愧,想到与妻子往昔的时光,他再未提纳妾之事。
伯邑考传琴
古琴不仅能寄托闲情雅致,也能泄露天机。
《封神演义》第二十回中,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于羑里城,一天,他闷闷无事,便抚瑶琴一曲,却猛然察觉琴中大弦忽有杀声。姬昌占卜得知,自己的儿子已被纣王杀害。
很快,纣王的使命官就到了,说是来赐鹿肉饼。姬昌明知是儿子的肉,却只能含忍苦痛,他连食三饼,倒身下拜,感激圣恩浩荡。如此,纣王便不再怀疑他能未卜先知,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姬昌被害的儿子伯邑考,也精通古琴。
伯邑考携带丰厚的贡品朝见纣王,意图赎回父亲姬昌。纣王被他的仁孝感动,本无意加害,可是伯邑考生得“丰姿都雅,目秀眉清,唇红齿白,言语温柔”,不幸被妲己看中。妲己以伯邑考“博通音律,鼓琴更精,深知大雅遗音”为由,让纣王命他抚琴。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中写伯邑考盘膝坐在地上,放琴于膝上,十指尖尖,拨动琴弦,“只见音韵悠扬,真如戛玉鸣珠,万壑松涛,清婉欲绝,令人尘襟顿爽,恍如身在瑶池凤阙;而笙簧箫管,檀板讴歌,觉俗气逼人耳”。纣王听罢,心中大悦,大赞此曲“尽善尽美”。
可妲己不愿就此放过,又借口要跟着伯邑考学琴,使“朝歌不致绝瑶琴之乐”,于是纣王下令留下伯邑考。伯邑考认真传授抚琴之道,妲己却百般魅惑,只可惜,伯邑考心智坚定,妲己未能如愿。妲己便向纣王诬陷伯邑考心怀不轨,结果,伯邑考在纣王面前抚琴,纣王静听得琴内之音,俱是忠心爱国之意。只是妲己早已恼羞成怒,必欲将伯邑考除之而后快,一来二去,伯邑考终究惨死。
伯邑考教琴时,讲述琴有六忌、七不弹。六忌为忌“闻哀,恸泣,专心事,忿怒情怀,戒欲,惊”;七不彈指遇“疾风骤雨,大悲大哀,衣冠不正,酒醉性狂,无香近亵,不知音近俗,不洁近秽”,皆不弹。
高洁至此,足见抚琴不是平常事,琴中更有君子之道。
琴与仙气
古琴弹奏得出神入化,便如仙乐飘飘,令人陶醉,于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仙气时,总要以古琴做点缀。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水浒传》第五十四回中,戴宗、李逵去九宫县二仙山寻公孙胜,见那山委实秀丽,“青山削翠,碧岫堆云。两崖分虎踞龙盘,四面有猿啼鹤唳。朝看云封山顶,暮观日挂林梢。流水潺漫,涧内声声鸣玉珮”。但如此美景,若要配得上“仙山”二字,还须有琴音,所以施耐庵又写道:“飞泉瀑布,洞中隐隐奏瑶琴。若非道侣修行,定有仙翁炼药。”
《西游记》第三十回中,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因三打白骨精被逐的孙悟空,吴承恩写八戒眼中的花果仙山,也是“青如削翠,高似摩云。周围有虎踞龙盘,四面多猿啼鹤唳。朝出云封山顶,暮观日挂林间。流水潺潺鸣玉珮,涧泉滴滴奏瑶琴”。
纵然花果山的猢狲们才艺不够,也得让那清泉流水之声仿若瑶琴之音,才能显出仙气来。《西游记》中,无论是不是真仙,调琴讲道,松下听琴,都不是稀奇之事。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引领他来到一个好地方,那里“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宝玉跟随入室,看房内陈设,便是“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绛珠仙子下凡的黛玉正在看一本琴谱,正巧宝玉来寻她说话,宝玉看见那琴谱,全然不识,只说是天书。二人便谈论起古琴来,黛玉详细讲解抚琴之法,宝玉头一次听闻,直乐得手舞足蹈。
黛玉又讲古人制琴的初衷,乃是为“治身”,涵养人的性情。因而,若要抚琴,必须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正了衣冠,“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这一番妙论,也唯有自带仙气的黛玉说得出。
琴与高士
名士高人也总与琴相伴,琴声中蕴藏着境界。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中,刘玄德机缘巧合,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玄德在其庄前下马,忽闻琴声甚美,便侧耳倾听。琴声忽止,司马徽笑而出曰:“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慌忙进前施礼。
正是水镜先生指点玄德用人之道,告诉他“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第九十四回中,诸葛孔明以空城计抵挡司马懿,下令大开四门,每一门都安排了二十名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又让他们即便面对魏兵时也要旁若无人。如此安排妥当后,孔明便披上鹤氅,头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见状,疑心顿起,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此乃孔明诱敌之计,急忙下令撤兵。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诸葛孔明若无真境界,岂能演出如此笑容可掬的淡定。
《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八回,“贺虒祁师旷辨新声”,讲的也是因古琴而起的高士故事。
卫灵公与晋平公相会,灵公素好音乐,他手下有位叫师涓的音乐家,因善制新声,备受灵公爱重,出入必使相随。师涓为平公弹奏新曲,平公听了觉得很好,但他手下博学多才、尤为精通音乐的师旷,却从琴音中听出了“亡国之音”“不祥之音”,令灵公暗暗惊异。
而轮到师旷演奏时,伴随琴音响起,便有玄鹤一群,自南方飞来,仿若配合乐曲舞蹈一般,有序排列,延颈而鸣,身姿与音律相和,蔚为奇观。
鹤尤知音若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