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4月的理县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4万多藏、羌、汉人民信心倍增,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建绿色生态富足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嘱托鼓舞着理县人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生态为本底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的理县人对此有着深深的体会。在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阿坝州委“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的战略布局下,理县正以“一廊四片”为路径,全力冲刺“全域生态、建设美丽理县,全域旅游、建设小康理县,全域振兴、建设幸福理县”的奋斗目标。
地处阿坝州“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的理县,将如何高质量地打造藏羌绿色产业廊道?近日,本刊就此专访了理县县委书记依当措和县长王世伟。
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理县路径
当代县域经济:阿坝全州上下正按照“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的战略布局,全力加快“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面对新形势,踏上新征程,理县将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融入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大格局当中?
依当措:在全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州委州政府立足阿坝实际,在精准分析各区块差异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高瞻远瞩作出了“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和“一州两区三家园”等战略部署,为我们推动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标新要求,聚焦群众的新期盼,我们去年召开了县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在全面分析机遇优势,逐一盘点差距短板,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明确提出了以“一廊四片”为路径,全力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福地、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先行地、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绿色生态产品供给区“三地一区”建设,着力构建“全域生态、建设美丽理县,全域旅游、建设小康理县,全域振兴、建设幸福理县”的奋斗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防治并举原则,自觉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严格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阿坝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建设生态美丽家园”负起理县责任。围绕“宜业宜居宜游”目标,以桃坪、薛城、杂谷脑、古尔沟、米亚罗等集镇为重点,以桃坪村、甲米村、丘地村、二古溪村等为示范,加快构建贯通全域的优美生态廊道、藏羌文化廊道、优质经济廊道、便捷交通廊道、民族团结廊道,为“阿坝建设富裕小康家园”探索理县模式。突出毕棚沟、古尔沟温泉、桃坪-甘堡等核心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东部羌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示范片、南部产城相融和品牌旅游示范片、西部红叶温泉和冰雪娱乐示范片、北部户外运动和体旅融合示范片,为“阿坝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交出理县答卷。不断深化“一核三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巩固全省法治示范县创建成果,为“阿坝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建设和谐幸福家园”做出理县贡献。推动汶马高速、理小路、理黑路等干线交通建设,争取孟米路、理茂路落地建设,加快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联结的共赢发展态势,为“阿坝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激发理县动能。
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
是全面小康的“双引擎”
当代县域经济:阿坝州将理县与汶川、茂县和卧龙特别行政区,一起纳入到全州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当中,对理县提出了“建设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的定位。围绕这一定位,理县将如何做好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两篇大文章?
王世伟:全域旅游是我们实现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乡村振兴是我们推动全面奔康的重要抓手。州委“建设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的要求既符合我们理县的实际,更顺应了群众的期盼。
下步工作中,在全域旅游方面,我们将继续坚持“龙头景区带动、特色民俗支撑、业态融合引领、市场整治保障”的思路,因地制宜加快打造东部羌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示范片、南部产城相融和品牌旅游示范片、西部红叶温泉和冰雪娱乐示范片、北部户外运动和体旅融合示范片,加快培育温泉康养型、冰雪娱乐型、特色民宿型三大优势旅游集群,不断扩充“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农耕体验”“旅游+藏羌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旅游+户外体育”等新兴业态,结合省级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深化旅游市场依法治理,加快推动丘地等精品旅游村寨创建3A级景区,鹧鸪山自然公园4A级景区授牌,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升级5A,巩固提升毕棚沟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努力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加快构建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业留客、全民好客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设集观光度假、康养避暑、休闲运动、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米亚罗等5个重点乡镇为示范,以桃坪等27个精品村落为引领,首先以乡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破题,全域推进路域环境整治,扎实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等重点环节治理,同时通过农旅互动夯实产业基础,对标补短巩固脱贫成果,三治融合培育新风正气,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分类推进产业示范型、美丽宜居型、文化魅力型、文明和谐型等“四型”乡村建设,把理县的藏寨羌乡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记忆”的幸福美丽家园,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双脱贫”答卷
带领群众共享幸福生活
当代县域经济:2019年是阿坝州“提前一年实现基本脱贫的决胜之年”,作为率先脱贫的理县,取得了哪些成绩?
依当措:原来理县受地域、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点多程度深,既有“插花式”贫困,又有连沟连片贫困,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在中央、省州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著一年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扎实推进“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下足绣花功夫攻坚中之坚,汇聚各方力量解困中之困,全县共有1191户4325名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36个贫困村全部顺利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2.6%降至目前的0.097%,高质量通过国检验收,2018年8月2日,省政府正式批准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了贫困帽子。期间先后荣获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等殊荣,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全域旅游扶贫等为高原民族地区脱贫奔康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工作推进中,我们始终坚持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并重,在落实政策惠民生、产业发展促增收外,鲜明扶贫不扶懒的导向,通过对问题突出的2户5人实行歇帮、对问题一般的38人实行缓帮,既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又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破除了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增强了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斗志;运用农民夜校、百姓宣讲团、老干部宣讲队等载体,常态化、全域化开展“争做感恩铭德理县人”宣讲、“感恩奋进,我该怎么做”大讨论,感党恩、感援建恩、感帮扶恩引起全民共鸣,涌现出一大批像甘堡乡联合村罗全香、通化乡西山村黄幺妹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先进事例,思发展、谋致富、促和谐成为社会共识,为我们长远奔康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凝聚起强大合力。
“两联一进”在一线拉近干群关系
当代县域经济:对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阿坝州提出了“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要求,理县在干部作风建设和为民服务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王世伟:我们深知,要实现带领群众奔康的目标,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干部的作风。在去年广泛开展“干在一线、干群一心”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按照“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要求,全县2374名干部职工与15531户群众“结对认亲”,4名县级领导联系4座寺庙,158名县科级领导一对一、多对一联系82名僧人,广大干部职工“迈开腿”走入田间地头,“张开嘴”主动嘘寒问暖,“敞开心”亮出真情实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0余条,解决各类困难问题8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干群关系在“两联一进”中常走常亲、越走越亲。同时,我们针对部分干部职工“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愿干事、干不好事”的问题,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评议、纪检执纪问效、目标考核督查、社会监督、阳光问政六个方面的作用,以“正向激励+反向问责”推动干部担当作为,为加快幸福美丽小康理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作风保障。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嘱托鼓舞着理县人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生态为本底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的理县人对此有着深深的体会。在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阿坝州委“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的战略布局下,理县正以“一廊四片”为路径,全力冲刺“全域生态、建设美丽理县,全域旅游、建设小康理县,全域振兴、建设幸福理县”的奋斗目标。
地处阿坝州“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的理县,将如何高质量地打造藏羌绿色产业廊道?近日,本刊就此专访了理县县委书记依当措和县长王世伟。
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理县路径
当代县域经济:阿坝全州上下正按照“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的战略布局,全力加快“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面对新形势,踏上新征程,理县将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融入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大格局当中?
依当措:在全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州委州政府立足阿坝实际,在精准分析各区块差异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高瞻远瞩作出了“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和“一州两区三家园”等战略部署,为我们推动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标新要求,聚焦群众的新期盼,我们去年召开了县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在全面分析机遇优势,逐一盘点差距短板,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明确提出了以“一廊四片”为路径,全力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福地、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先行地、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绿色生态产品供给区“三地一区”建设,着力构建“全域生态、建设美丽理县,全域旅游、建设小康理县,全域振兴、建设幸福理县”的奋斗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防治并举原则,自觉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严格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阿坝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建设生态美丽家园”负起理县责任。围绕“宜业宜居宜游”目标,以桃坪、薛城、杂谷脑、古尔沟、米亚罗等集镇为重点,以桃坪村、甲米村、丘地村、二古溪村等为示范,加快构建贯通全域的优美生态廊道、藏羌文化廊道、优质经济廊道、便捷交通廊道、民族团结廊道,为“阿坝建设富裕小康家园”探索理县模式。突出毕棚沟、古尔沟温泉、桃坪-甘堡等核心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东部羌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示范片、南部产城相融和品牌旅游示范片、西部红叶温泉和冰雪娱乐示范片、北部户外运动和体旅融合示范片,为“阿坝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交出理县答卷。不断深化“一核三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巩固全省法治示范县创建成果,为“阿坝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建设和谐幸福家园”做出理县贡献。推动汶马高速、理小路、理黑路等干线交通建设,争取孟米路、理茂路落地建设,加快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联结的共赢发展态势,为“阿坝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激发理县动能。
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
是全面小康的“双引擎”
当代县域经济:阿坝州将理县与汶川、茂县和卧龙特别行政区,一起纳入到全州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当中,对理县提出了“建设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的定位。围绕这一定位,理县将如何做好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两篇大文章?
王世伟:全域旅游是我们实现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乡村振兴是我们推动全面奔康的重要抓手。州委“建设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的要求既符合我们理县的实际,更顺应了群众的期盼。
下步工作中,在全域旅游方面,我们将继续坚持“龙头景区带动、特色民俗支撑、业态融合引领、市场整治保障”的思路,因地制宜加快打造东部羌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示范片、南部产城相融和品牌旅游示范片、西部红叶温泉和冰雪娱乐示范片、北部户外运动和体旅融合示范片,加快培育温泉康养型、冰雪娱乐型、特色民宿型三大优势旅游集群,不断扩充“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农耕体验”“旅游+藏羌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旅游+户外体育”等新兴业态,结合省级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深化旅游市场依法治理,加快推动丘地等精品旅游村寨创建3A级景区,鹧鸪山自然公园4A级景区授牌,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升级5A,巩固提升毕棚沟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努力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加快构建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业留客、全民好客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设集观光度假、康养避暑、休闲运动、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米亚罗等5个重点乡镇为示范,以桃坪等27个精品村落为引领,首先以乡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破题,全域推进路域环境整治,扎实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等重点环节治理,同时通过农旅互动夯实产业基础,对标补短巩固脱贫成果,三治融合培育新风正气,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分类推进产业示范型、美丽宜居型、文化魅力型、文明和谐型等“四型”乡村建设,把理县的藏寨羌乡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记忆”的幸福美丽家园,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双脱贫”答卷
带领群众共享幸福生活
当代县域经济:2019年是阿坝州“提前一年实现基本脱贫的决胜之年”,作为率先脱贫的理县,取得了哪些成绩?
依当措:原来理县受地域、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点多程度深,既有“插花式”贫困,又有连沟连片贫困,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在中央、省州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著一年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扎实推进“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下足绣花功夫攻坚中之坚,汇聚各方力量解困中之困,全县共有1191户4325名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36个贫困村全部顺利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2.6%降至目前的0.097%,高质量通过国检验收,2018年8月2日,省政府正式批准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了贫困帽子。期间先后荣获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等殊荣,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全域旅游扶贫等为高原民族地区脱贫奔康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工作推进中,我们始终坚持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并重,在落实政策惠民生、产业发展促增收外,鲜明扶贫不扶懒的导向,通过对问题突出的2户5人实行歇帮、对问题一般的38人实行缓帮,既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又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破除了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增强了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斗志;运用农民夜校、百姓宣讲团、老干部宣讲队等载体,常态化、全域化开展“争做感恩铭德理县人”宣讲、“感恩奋进,我该怎么做”大讨论,感党恩、感援建恩、感帮扶恩引起全民共鸣,涌现出一大批像甘堡乡联合村罗全香、通化乡西山村黄幺妹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先进事例,思发展、谋致富、促和谐成为社会共识,为我们长远奔康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凝聚起强大合力。
“两联一进”在一线拉近干群关系
当代县域经济:对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阿坝州提出了“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要求,理县在干部作风建设和为民服务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王世伟:我们深知,要实现带领群众奔康的目标,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干部的作风。在去年广泛开展“干在一线、干群一心”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按照“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要求,全县2374名干部职工与15531户群众“结对认亲”,4名县级领导联系4座寺庙,158名县科级领导一对一、多对一联系82名僧人,广大干部职工“迈开腿”走入田间地头,“张开嘴”主动嘘寒问暖,“敞开心”亮出真情实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0余条,解决各类困难问题8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干群关系在“两联一进”中常走常亲、越走越亲。同时,我们针对部分干部职工“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愿干事、干不好事”的问题,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评议、纪检执纪问效、目标考核督查、社会监督、阳光问政六个方面的作用,以“正向激励+反向问责”推动干部担当作为,为加快幸福美丽小康理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