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传统的媒体市场、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融媒体时代到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播音主持也就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迎合融媒体时代下,受众对于播音主持的新标准、新要求。所以我们在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中,必须要根据融媒体的特点,改进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出当前社会真正所需的播音主持人才。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简单介绍了融媒体的概念、特点,然后主要就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的实践教学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播音主持;实践教学
计算机、互联网与其他相关智能设备的出现与普及,催生了新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又创造了融媒体。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受众的思想、习惯都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播音主持难以再满足受众的需求,为此我们就需要相应的对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做出策略改进,确保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
一、融媒体的概念、特点
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市场形态与结构,其并非指的是某一种具体的媒体,而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各种媒体的整合,更简单的来说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不过需要一提的是,融媒体不只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外在形式和技术上的整合,其更加要求的是媒体运营理念、机制乃至过程的相互协调、配合[1]。融媒体的主要特点不仅仅是时效快、接入范围广、媒体信息丰富、自主控制性强,其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开放程度高,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受众的思想、认识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不再喜欢传统一板一眼的播音主持模式,也很难再接受官方、权威的播音主持形象,甚至对播音主持的语言、神态乃至是动作,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所以以传统媒体为背景培养出来的高校播音主持已经不能再适应和满足融媒体时代的需求,必须要尽快对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做出策略调整。
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转变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
传统的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思想、理念是较为保守和固化的,过于重视学生“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的培养,这与倡导开放、自我、个性的融媒体是有明显出入的,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转变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当然,转变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并非指的是要完全忽略对学生“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的培养,这一点是应当始终坚持的,这是评价播音主持人才永远不变的标准。不过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扩展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体系,引入融媒体时代特点和需求,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可以具有自我的特色,而并非“千篇一律”,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受众的需求,得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当中,开放思维,予以学生多维度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找準自我、定位自我[2]。
(二)充实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内容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需求的变化、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要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当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否则的话依然难以取得理想的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成效。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当前高校的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内容,符合融媒体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当中,应当继续应用。只不过这些教学内容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依然显得较为“老套”,虽然不能说已经与时代和社会脱节,但确实也未能高度适应融媒体的环境与需求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充实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内容,从融媒体所带来的社会现象、受众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媒体市场对播音主持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的新需求,然后编排、创新教学内容,并将其充实、应用到播音主持实践教学中来。
(三)创新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方式
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充实,还必须要求教学方式的配套,所以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当中,我们还需要对教学方式作出创新,不能在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否则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可能使得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其实践能力脱节,难以真正适应融媒体环境[3]。例如,如今的互联网已经非常的发达,网络上的直播平台也非常的普遍,这是学生实践练习的一个绝佳场所,教师完全可以将网络直播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练习,并在与受众的互动过程当中,不断的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总结播音主持经验,了解受众思维,学会如何更好的与受众互动等等。当然,网络直播和实际的播音主持是存在平台差异的,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要予以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在获得主观知识、经验、能力的基础上,能把握好不同平台的特点。
三、结语
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对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做出策略改进和优化,转变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充实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方式,适应当前的媒体市场与媒体环境发展趋势,满足当前的受众需求,提高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培养出当前社会真正所需的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尧.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J].科技传播,2018(09):70-71.
[2]司徒飞.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05):102-103.
[3]彭雨晴,刘玉萍.媒介融合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变革路径[J].传媒,2017(22):87-89.
关键词:融媒体;播音主持;实践教学
计算机、互联网与其他相关智能设备的出现与普及,催生了新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又创造了融媒体。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受众的思想、习惯都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播音主持难以再满足受众的需求,为此我们就需要相应的对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做出策略改进,确保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
一、融媒体的概念、特点
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市场形态与结构,其并非指的是某一种具体的媒体,而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各种媒体的整合,更简单的来说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不过需要一提的是,融媒体不只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外在形式和技术上的整合,其更加要求的是媒体运营理念、机制乃至过程的相互协调、配合[1]。融媒体的主要特点不仅仅是时效快、接入范围广、媒体信息丰富、自主控制性强,其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开放程度高,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受众的思想、认识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不再喜欢传统一板一眼的播音主持模式,也很难再接受官方、权威的播音主持形象,甚至对播音主持的语言、神态乃至是动作,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所以以传统媒体为背景培养出来的高校播音主持已经不能再适应和满足融媒体时代的需求,必须要尽快对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做出策略调整。
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转变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
传统的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思想、理念是较为保守和固化的,过于重视学生“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的培养,这与倡导开放、自我、个性的融媒体是有明显出入的,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转变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当然,转变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并非指的是要完全忽略对学生“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的培养,这一点是应当始终坚持的,这是评价播音主持人才永远不变的标准。不过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扩展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体系,引入融媒体时代特点和需求,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可以具有自我的特色,而并非“千篇一律”,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受众的需求,得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当中,开放思维,予以学生多维度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找準自我、定位自我[2]。
(二)充实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内容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需求的变化、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要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当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否则的话依然难以取得理想的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成效。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当前高校的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内容,符合融媒体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当中,应当继续应用。只不过这些教学内容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依然显得较为“老套”,虽然不能说已经与时代和社会脱节,但确实也未能高度适应融媒体的环境与需求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充实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内容,从融媒体所带来的社会现象、受众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媒体市场对播音主持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的新需求,然后编排、创新教学内容,并将其充实、应用到播音主持实践教学中来。
(三)创新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方式
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充实,还必须要求教学方式的配套,所以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当中,我们还需要对教学方式作出创新,不能在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否则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可能使得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其实践能力脱节,难以真正适应融媒体环境[3]。例如,如今的互联网已经非常的发达,网络上的直播平台也非常的普遍,这是学生实践练习的一个绝佳场所,教师完全可以将网络直播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练习,并在与受众的互动过程当中,不断的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总结播音主持经验,了解受众思维,学会如何更好的与受众互动等等。当然,网络直播和实际的播音主持是存在平台差异的,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要予以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在获得主观知识、经验、能力的基础上,能把握好不同平台的特点。
三、结语
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对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做出策略改进和优化,转变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充实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方式,适应当前的媒体市场与媒体环境发展趋势,满足当前的受众需求,提高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培养出当前社会真正所需的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尧.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J].科技传播,2018(09):70-71.
[2]司徒飞.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05):102-103.
[3]彭雨晴,刘玉萍.媒介融合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变革路径[J].传媒,2017(2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