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BC大腕吉米·萨维尔:巨星在死后“陨落”
“滚一边去!”
尽管已经过去了整整36年,但是在西维亚·爱德华兹的回忆里,正是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击垮了一个无助的小女孩。
西维亚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时间如果拨回到1976年,她还是一个对一切都充满美好想象的美丽女孩,拥有一头漂亮的金发,正在努力成为一名美发师。这一年的11月25日,西维亚和朋友参加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档电视节目——《流行音乐排行榜》(Top of the Pops)。当自己幸运地被“选中”坐在主持人吉米·萨维尔旁边时,西维亚兴奋得简直要晕过去了。要知道,在整个20世纪后半叶,吉米·萨维尔都算得上是英国的“全民偶像”。他主持的《流行音乐排行榜》堪称全英主流音乐的风向标,无数大腕儿明星都在萨维尔的舞台上表演过;他主持的另一档儿童节目《让吉米来搞定它》(Jim’ll fix it),则伴随着英国70后和80后的成长之路。
对于当初的场景,西维亚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英国著名的摇滚歌手艾尔顿·约翰刚刚演奏完《难说道歉》(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而萨维尔坐在西维亚左边,一只手拿着麦克风,笑容可掬地对着镜头介绍即将上场的歌手,就在此时,萨维尔的另一只手伸进了西维亚的裙子……时隔多年,西维亚还清晰地记得萨维尔戴着硕大首饰的手指,以及自己的无助和震惊:“我吓得猛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转过头发现他居然一边对着镜头说话,一边继续在我身上乱摸。我试图逃开,但是我的前面和后面都坐满了人,我根本逃不出去,我只好坐下,但是他的手又伸过来了……”通过当时的电视画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主持人萨维尔说话的同时,一旁的金发女孩突然不自然地跳了起来,然后不断呈现别扭的躲避姿势。西维亚说:“当时我真的非常难堪,这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耻辱,因为我的朋友和家人那时候都在电视前看直播。更可怕的是,萨维尔竟然可以如此‘自然’地在直播节目上侵犯我!”
终于熬到了节目结束,西维亚第一时间跑去找现场导播,告诉他刚刚发生的事情。无助的西维亚以为自己找到了救命的稻草,但是这位一直站在摄影机旁的导播却不以为然地告诉她:“别傻了,萨维尔只是和你闹着玩的!”西维亚顿时被噎住了,又气又不知所措。她回忆说:“他还很不耐烦地叫我‘滚一边去’,因为我挡住了他的摄影机。当时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女孩,我还能怎么做?我还能跟谁说?我只能闭嘴!”西维亚后来再也没有去过这个节目,害怕自己再次落入萨维尔的“魔爪”。因为这段噩梦般的经历,在很长段时间里,西维亚害怕与男性接触。而且,她认为,这后来也部分导致了她的婚姻的失败。不过,在过去36年中,西维亚一直在心里死守这个秘密。对于为这种经历感到羞耻的人来说,要承认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直到今年10月3日——萨维尔去世近一年之后,一档名为《曝光:吉米·萨维尔的另一面》的节目在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播出。在节目里,警察出身的记者马克·托马斯调查了萨维尔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犯的丑闻。一个名叫卡琳·华德的受害者第一个出现在屏幕上,她说:“总会有一堆人在萨维尔的试衣间里,当性侵开始时,萨维尔和其他在场的人会发出嘲笑声。”节目一经播出,全英国都沸腾了。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此后不断有受害人站出来指证萨维尔的罪行。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400多名受害者称受到萨维尔性侵,其中包括几名男性,还有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根据受害女性的描述,她们大都是在未成年时被萨维尔“发现”,被夸赞漂亮并“受宠若惊”地应邀去观看或参加他的节目。然后,她们被萨维尔带到家中,或是BBC楼内的私人休息室、录音室中施暴。许多受害者说,当她们告诉别人时,没人愿意相信,她们只好选择沉默。一名现年65岁的受害人说,她在1963年被萨维尔强暴后发现自己怀孕了,但依然什么都不敢说,母亲只能带她去非法堕胎,“我们没钱没势,谁会相信我们”?
根据英国警方的调查,最早的性侵案件发生在1959年,最晚的发生于2006年,也就是说,萨维尔的罪行长达近50年。对此,西维亚感到愤怒又懊悔:“那段电视画面是最好的证据,我却没有足够的勇气揭露萨维尔的罪行,不然的话,很多年轻女孩或许可以免遭毒手。”西维亚说,她要控诉的不仅仅是萨维尔,还有对她的求助袖手旁观的BBC。“萨维尔就在电视上对我动手动脚,BBC怎么可以说他们不知情?”
10月8日,BBC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为萨维尔性侵丑闻公开道歉,并承诺立即展开内部调查。10月19日,伦敦警方正式启动对萨维尔性侵案的刑事调查,并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由30名警员组成的调查小组。10月22日,BBC在其著名新闻调查节目《全景》中播出了萨维尔性侵事件的纪录片,不少BBC工作人员作为性侵行为的目击者,讲述着一个个令人发指的故事,甚至承认在明明知道萨维尔涉嫌性侵的情况下,仍然在去年底播出了向这位主持人致敬的节目。10月25日,恩特威斯尔接受英国议会两个小时的质询,承诺调查公司内部的员工文化。但是恩特威斯尔的顶头上司、BBC信托基金掌权者彭定康的态度却冷漠倨傲,他的公开信被批评为“官架子十足、专横和护短”。
如今萨维尔的真实面目已大白于天下,但是由于时过境迁,涉案的物证和人证难以一一查明,警方最终可能没法对这400多起性侵犯案件给出具有法律意义的确切结论,就像一名受害者所说的,“真正令人郁闷的是,萨维尔已经死了,我们还能怎么样?”
谁是萨维尔?从全民偶像到全民公敌
银色头发像头盔一样扣在头上,艳丽的防水田径服配上炫目的首饰,干瘦的身材、干瘪的脸,再叼根硕大的雪茄——这就是上世纪后半期英国广播和电视娱乐行业的领军人物、有“全球第一DJ”之称的吉米·萨维尔。在BBC,只要是他主持的节目,没有不能红遍英伦的。
萨维尔的一生是从小人物到大人物的草根传奇史。1926年萨维尔出生于英国利兹一个普通家庭,他是家中七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父亲是一个小职员,日子过得很清贫。在二战期间,萨维尔和许多没有参军的年轻人一样在煤矿工作。不同的是,萨维尔发掘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很快成为舞厅的DJ,他率先同时使用两台唱机转盘,创造了音乐的无缝式衔接。萨维尔逐渐有了一些名气,他的舞会成为当地年轻人心目中最时髦的派对。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萨维尔不再只是一名DJ了,他还管理着几家俱乐部,并着手转战电台、电视领域。 1964年1月1日,第一期《流行音乐排行榜》在曼彻斯特一座被改装的教堂里正式播出,主持人就是萨维尔。在上世纪70年代,这档节目每周在英国的观众达到1500万左右,而当时英国的总人口只有5400万人。这个节目一度被誉为BBC的招牌节目和“流行音乐的旗帜”,持续到2006年才停播。1975年,萨维尔又开始主持《让吉米来搞定它》,在收视率最顶峰的时候,每周差不多有两万个孩子写信给萨维尔,请求他满足自己的愿望,比如帮助小学生前往巴黎画一幅埃菲尔铁塔,只为证明他的老师对这座建筑的理解是错误的。随后,他从纯音乐类节目逐渐转向晚间的访谈类节目,也非常成功。
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在工作之余,萨维尔还非常热衷于慈善和公益事业。他曾长期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利兹综合医院、布罗德莫精神病院等机构当志愿者,他为各类慈善基金募集的金额高达4000万英镑。据说,萨维尔每年的收入大约为25万英镑,其中90%都被放入两家慈善信托基金。萨维尔说,他只需要能够保持自己自立的钱就行了。由于在煤矿工作的时候,萨维尔曾因为一次爆破事故导致脊椎严重受伤,多年后他筹集巨资帮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脊椎研究中心。
1990年,萨维尔获得了英国女王颁授的“大英帝国勋章(官佐级)”(OBE),同时获得了教廷颁发的爵士勋章(KCSG)。盛名之下,英国各界名流都愿意与萨维尔结好。他因慈善工作与查尔斯王储相识并结下交情,他与英国政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据说,他常常出现在撒切尔夫人的乡间别墅,一脚蹬掉鞋子,坐在壁炉前,与撒切尔夫人一起看圣诞节目。
萨尔维一生未婚,在父亲死后,他照顾了母亲16年,直到她在1973年去世。萨维尔和母亲的关系极为亲密,以至于有人说,萨维尔最爱的人其实是自己的母亲。萨维尔称自己的母亲为“公爵夫人”,在她去世后,萨维尔和母亲的遗体一起呆了整整五天才允许下葬。当回忆此事时,他曾经这样说:“当她死的时候,她就完完全全属于我了。她看上去好极了,她属于我。死亡真是件绝妙的事。”尽管这话听着有些莫名的不对劲,但是这片赤子之心还是感动了很多人。去年10月29日,萨维尔在利兹的家中病故,出殡路上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人群。
可以说,一年以前,萨维尔就像一个天使,没人不爱他;但一年以后,萨维尔身败名裂,没人不厌恶他。在度假胜地斯卡伯勒,一条以萨维尔命名的步行街被撤下了路牌;在白金汉郡,一家以萨维尔命名的咖啡馆宣布更名;两家以萨维尔命名的慈善组织已经关闭;利兹市政府决定将萨维尔从“名人榜”中删除;首相卡梅伦暗示,可能会剥夺萨维尔的勋章,而威斯敏特教区的大主教则致信给罗马教廷,询问是否应该取消给萨维尔的勋章;萨维尔的墓碑上涂满了“恋童癖”和“强奸犯”的字样,家人不得不搬走了墓碑,并送去垃圾填埋场销毁;而一直视萨维尔为榜样的侄子,在得知叔叔的真面目后,更是极度抑郁,根据家人的描述,不久之后死于“心碎”……或许,人们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萨维尔可以逍遥法外这么多年?
沉默的羔羊与公开的秘密
上世纪70年代,对于萨里地区的邓克罗夫特女校的很多学生来说,萨维尔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叔叔,因为他总是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糖果和衣物,还邀请学生们乘坐他的轿车,去观看BBC的电视节目。校长玛格丽特·琼斯回忆说:“每次来到学校,萨维尔都会和学生们讲自己的旅行见闻,还让学生们和他一起抽雪茄。我知道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们最容易成为哪一类人的目标,所以我从来不让孩子们单独外出……但是大明星萨维尔开着劳斯莱斯到学校时,所有学生都想和他一起玩,跟他一起出去。”
卡罗尔第一次见到萨维尔的时候,只有14岁。“我站在一排六岁到七岁的学生当中。他挨个儿亲吻我们,在吻我的时候,他把舌头伸进了我的嘴里……当时我想,这也许只是他的行事方式吧。他是一个有名的大人物,我们对他充满了敬畏。”后来萨维尔再来的时候,卡罗尔应邀上了萨维尔的车去兜风。卡罗尔说:“萨维尔问我的名字,以及我家在哪儿。我那时觉得他有趣极了,而且对我那样和善。接着,他把车开下公路,停下,把手放在我的腿上,开始抚摸我……后来,他把我带回学校,我一路都在哭。”回到学校后,卡罗尔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校长,校长回答说:“别傻了。别再说这样的事。”于是,和西维亚一样,卡罗尔沉默了近40年。四年前,萨里地区警方曾经联系过卡罗尔调查此案,但此后杳无音信。去年,BBC《新闻之夜》节目组制作过一期关于萨维尔性侵指控的节目,卡罗尔收到了邀请。但是这期节目没有播出。
事实上,在真面孔暴露之前,大家都将萨维尔怪异的行为视为“有些可爱的”。比如,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和布罗德莫精神病院,萨维尔可以随意进出医院的非公共区,他甚至在那里拥有自己的房间。从来没有人怀疑萨维尔的行为,也没有人质疑是否给予他太多的权利,因为他是这些机构最重要的筹款人之一。而很多受害人、包括一些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正是在这些地方被性侵的。有犯罪学专家说,萨维尔拥有乐善好施的盛名,没人愿意相信他的负面消息。萨维尔是精明的性侵犯者,他不仅糊弄他的受害者,还在糊弄整个英国社会。年幼的孩子们有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直到他们长大后,才逐渐意识到当时有些坏事发生了。事实上,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恋童癖”现象在西方才得到较大关注。在此之前,很少有关于儿童性侵犯的研究,在司法领域更是接近一片空白。在法庭上,人们也并不愿意相信孩子们的证词。80年代初,美国麦克马丁幼儿园的性侵案开审,这是美国第一起“多受害人、多罪犯”类型的儿童性侵害案件。在经过漫长的审判过程后,最后以无罪宣判。
实际上,为了掩盖自己魔鬼的一面,萨维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利兹、斯卡伯勒、伦敦、苏格兰等地,萨维尔拥有完全不同的朋友圈子,彼此互不来往。萨维尔把他们称作自己的“小团队”。即使和萨维尔共事几十年的同事也承认,他们其实完全不了解萨维尔。萨维尔主持的《让吉米来搞定它》,前前后后运行了近20年,但是节目制作人罗杰从来没有怀疑过萨维尔。有一次,萨维尔在罗杰家里住了一晚,罗杰还安排他睡在自己14岁女儿的隔壁房间。罗杰的妻子回忆说:“萨维尔对待女性的方式非常简单和笨拙。他会亲吻每一个女性的手臂,不会让人觉得很肮脏,但是会让人感觉很幼稚。恰恰因为这样,我反而觉得他是一个挺本分的人,没什么欲望。”在她的印象里,萨维尔还是一位热心的朋友。当她的母亲住院做手术时,萨维尔不仅送来鲜花慰问,还亲自打电话给医院让他们好好照看她的母亲。 但其实很多事情并非无迹可寻。尽管萨维尔主持着儿童节目,但是他不止一次对外表达自己讨厌儿童。在2000年一部关于萨维尔的纪录片中,他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趣的社会。作为一个独身的男人,说自己讨厌孩子会让我过得容易些,不然的话,我就会成为那些色情小报的追逐对象。”当被追问这样做是否是为了阻止关于他有恋童癖的传言时,萨维尔回答道:“他们怎么知道我是或者不是?”在1976年出版的自传《爱是最难的事》(Love is an Uphill Thing)中,萨维尔还生动地描写了自己和一群裸体女孩在一起的场景,“我们组成一只巨大的人体章鱼”,这时其中一个女孩的父母“不合时宜”地敲响了房门。萨维尔还写道,有一次,一些女孩在萨维尔家中度过一夜之后,她们的父母跑来愤怒地砸门。但遗憾的是,这些描述都没有引起出版商以及读者的注意。
萨维尔早年在俱乐部的同行多少知道一点他的“小嗜好”:“是的, 大家都知道他会带一些年轻女孩去办公室,通常都是那些看上去‘容易上手’的女孩,但是作为旁人,你不会问那些人‘你们成年了吗?’”。一个名叫杰弗里的DJ直白地告诉英国媒体:“你把一群15岁以下的女孩和一群16岁以上的女孩放在一起,萨维尔肯定盯着年轻的那一群。” 杰弗里回忆说,有一天萨维尔心情很低落,据说是因为他被指控“和一些年轻女孩乱搞”,但是这件案子最终没有进入法律程序,而是庭外和解了。在BBC也一样,虽然萨维尔的更衣室里经常出入各色女孩子,但是因为“多嘴的人很快被炒鱿鱼了”,很多工作人员选择不闻不问。萨维尔曾经的司机说,他从萨维尔的住处载过一个12岁的少女,“她情绪崩溃,一路哭着回家”。但是,依然无人发问:萨维尔把你怎么了?
“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非案件”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英国警方至少对萨维尔展开过七次调查,但是根据警方的说法,最终都因为“缺乏证据”无果而终。在BBC,早在1973年,广播一台开办《萨维尔的旅行》(Savile’s Travels)节目时,有关萨维尔喜欢和未成年女孩交往的传言就已经开始流传。BBC广播一台的管理者道格拉斯曾经向该台新闻官员询问,是否有报纸打算刊登这些“传闻”。道格拉斯得到的回应是,报纸“听说过这些指控”,但是都不愿意刊登,“不管这些指控是真是假”,因为萨维尔为慈善事业做了那么多贡献,“广受大众的欢迎”。
在英国发达的传媒业中,BBC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的收入主要来自付费用户,与那些靠政府拨款和商业广告收益的媒体有很大区别。几十年来,BBC通常被评价为“诚信、公正”。有德国媒体分析说,去年默多克新闻国际集团的《世界新闻报》爆出窃听丑闻后,BBC甚至被称作是“英国媒体的最后堡垒”,现在却正在坍塌。据披露,去年年底,BBC《新闻之夜》曾做过一期关于萨维尔性侵犯丑闻的调查,但就在开播前48小时,节目被撤销了。《新闻之夜》主编里蓬辩称,“BBC有很高的专业水准,每一期节目播出前编辑都要进行各方面考虑”,而他认为这个新闻故事本身证据不足。但是后来披露的邮件显示,里蓬曾利用手中的权力,促使节目报道重点从揭露萨维尔是娈童者变成找出警方停止调查多名女子指控萨维尔的原因。10月22日,里蓬因“在一些方面犯错或不称职”被BBC停职,成为这场丑闻风暴中倒下的第一人。似乎是为了表明自己对性侵丑闻的态度,《新闻之夜》很快报道了另一则丑闻。11月2日,一名男性受害者在节目中称,保守党的一位资深政客在上世纪80年代曾在威尔士的一家儿童福利院对他实施了性侵,尽管他并未指名道姓,但不少人猜测这名政客就是原上院议员麦卡尔平勋爵。麦卡尔平随即发表声明,否认自己同这桩案件有任何关联。不日,这名受害者出面承认自己认错了人。BBC在关键时刻的不负责任行为再次引发舆论口诛笔伐。11月11日,在重重压力下,上任不满两个月的总裁恩特威斯尔宣布辞职,成为BBC有史以来最“短命”的总裁。
在10月25日的议会质询过程中,恩特威斯尔曾不得不承认,BBC过去的“文化氛围”使得某些主持人“得以做出性侵害行为”,默认了此前对BBC不良风气、内部曾传染“性侵文化”的指控。目前,已经有多名BBC前任或在职员工面临性虐待儿童的指控。有分析认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欧洲性开放的时代,性丑闻常常被掩盖。在BBC内部,许多员工都知道,甚至默许它的发生。根据女演员朱莉·费尔南德斯的控诉,14岁时她应邀参加萨维尔的节目,在全是人的演播室里,“我坐在轮椅上,而他的手就在我身上摸来摸去,在那些他不该触碰的地方停留了好几秒钟……”不久前,BBC两名前任女员工也指证,在1977年时,她们都曾被当时的另一位当红主播带到工作室里进行性侵犯,当时其中一人才17岁。英国天空电视台主持人薇薇安也回忆说,20岁时她在BBC实习,也曾被性骚扰。但是当她试图跟别人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却被一笑置之,因为“在当时BBC的环境中,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非案件”。这种风气似乎一直延续到今天。10月22日,50岁的BBC记者乔斯林自杀,他在自杀前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一名女主播的性骚扰。乔斯林于2007年拒绝了这名女主播的性暗示,此后他便收到很多辱骂性的电话留言,但此事并未引起BBC高层的重视。
从更大范围看,萨维尔性侵案则在英国电视娱乐圈引发了一场“地震”。根据英国警方最新的调查,萨维尔案件实际上存在着三种性侵模式。第一种是只有萨维尔本人参与的;第二种是萨维尔与其他人共同参与的;还有一种则是与萨维尔有关,但萨维尔本人没有参与的案件。10月28日,20世纪70年代当红的英国摇滚明星格利特因涉嫌参与萨维尔性侵案件被捕。11月1日,英国著名喜剧演员斯塔尔因涉嫌在萨维尔的更衣室性骚扰一名女学生被逮捕。英国知名公共关系顾问马克斯表示,连日来已经有数十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名人担心卷入性丑闻,前来咨询对策。他说,一些人现在仍是“大人物”,所以“怕得要死”。这些人当红时生活放纵,“年轻姑娘们在演唱会休息室、游艇和各种地方投怀送抱,他们从来不看对方的出生证明(以确认是否成年)”。 根据恩特威斯尔此前的说法,BBC已着手调查撤掉关于萨维尔指控的节目是否存在失误,以及萨维尔在职期间公司的“文化和行为”,两项调查报告将分别在12月和明年春季发布。但不论结果如何,萨维尔性侵未成年人丑闻最值得引以为戒的是,我们不仅要鞭笞作恶者,更要拷问那些沉默的人。因为邪恶盛行的惟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名将落马:美国中情局局长的“情妇门”
就在萨维尔丑闻及其后续事件接连发酵的时候,11月9日,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因桃色事件葬送了前程。与已故的娱乐明星萨维尔不同的是,此次事件的主角是在任的军政双栖高官——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退役四星上将戴维·彼得雷乌斯。
事情要从2012年5月说起。当时,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女子吉尔·凯利陆续收到六封来自陌生人的神秘恐吓邮件。邮件内容显示,神秘人把凯利当做争夺彼得雷乌斯的“爱”的潜在情敌,并以“胁迫与骚扰之语”警告凯利“离开我的男人”(指彼得雷乌斯)。这些无不表明该神秘人士十分担心彼得雷乌斯与其他女人有染。现年37岁的凯利虽然家住坦帕市,在当地的迈尔迪尔空军基地当着一个不领报酬的社会联系人,为军方安排社会活动(2008年至2010年,彼得雷乌斯在该基地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但凯利也是华盛顿社交圈的活跃人物,颇有些名气。在军界,凯利也与许多“大佬”很熟络,其中包括彼得雷乌斯和驻阿美军司令艾伦。在收到恐吓信后,凯利向她的一位朋友,联邦调查局(FBI)驻当地特工汉弗莱斯求助。汉弗莱斯利用工作之便对这些恐吓邮件进行了调查,锁定了传记女作家布罗德韦尔,并通过她信箱里的邮件,查知其与中情局时任局长彼得雷乌斯有不同寻常的关系。汉弗莱斯觉得事关重大,即向上级做了报告。鉴于涉及中情局高级人物,FBI不久便向司法部汇报相关情况,并与司法部共同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四星上将彼得雷乌斯的大名与美国在21世纪初的两场战争密切相关:他曾任美军驻伊拉克和驻阿富汗部队司令,堪称战功赫赫。2011年9月退役后出任中情局局长,在美国声望颇高。他拥有相当不错的公众形象,在媒体面前也总是保持低调。他和妻子霍利常以恩爱示人,堪称常年在外的将士和驻守国内的妻子的“楷模”。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完美的绅士”与“顾家的男人”,从未赞美过其他女人,也从未说过粗鲁的话。
然而,所有光环开始从彼得雷乌斯头上消失。2012年10月21日,中情局首度审问布罗德维尔,布罗德维尔承认她和中情局长有信件往来。彼得雷乌斯也在隔周接受审讯,承认布罗德维尔是外遇对象,但表示并未提供她任何机密文件。
11月8日,整个白宫仍沉浸在大选胜利的喜悦中。就在这天,彼得雷乌斯向奥巴马递辞职信,请求“获准以个人原因辞去职务”。奥巴马了解详情后,于9日下午接受了彼得雷乌斯的辞职。随后,彼得雷乌斯对外宣布,因牵涉婚外情已向总统奥巴马递交辞呈并获得总统批准,引起舆论哗然。
彼得雷乌斯的“情妇门”不仅将大将军与女作家的偷情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随着中情局的调查和媒体的深究,多名“名角”卷入其中。被传为布罗德维尔“情敌”的神秘信件的举报人凯利、凯利的孪生姐妹卡瓦姆,都被疑与彼得雷乌斯有染,但彼得雷乌斯声称从未和布罗德维尔以外的女人发生婚外情。更要命的是,驻阿富汗美军司令艾伦也被牵扯进来,让人不禁摇头叹息。艾伦于去年接替彼得雷乌斯出任驻阿富汗美军司令,此前也在迈尔迪尔空军基地供职,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副司令。在调查彼得雷乌斯桃色事件时,联邦调查局查获艾伦与凯利通信,内容长达2万至3万页,时间跨度在2010年至2012年。随后,国防部长帕内塔称,联邦调查局已将与艾伦有关的案件转交给国防部,他已责令国防部启动对艾伦的调查。但艾伦否认有婚外情。奥巴马上个月已提名艾伦担任北约最高军事长官——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兼美军欧洲司令部司令,但受此事影响,他的升迁程序被推迟。
被麦凯恩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可能出任新任国防部长的彼得雷乌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所向披靡,却被令人不齿的性丑闻扳倒。而这起事件远未画上句号:为什么中情局和司法部提前几个月就知道了此事,却直到大选结束后才上报?这起事件是否透露了国家安全消息,是否导致美驻班加西领馆遇袭?…… 这些仍在舆论质疑和调查之中。
前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用下半生为下半身买单
丑闻年年出,今年出特殊。名人圈里从不缺乏性丑闻,人们甚至往往对之习以为常、提不起兴趣。但如果丑闻主角是对公众生活或国家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人,事情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们可能损害公众利益。萨维尔死后名裂,彼将军任上落马,让人不禁想起以往那些曾经光环笼罩、却被性丑闻击倒的公众人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两桩性丑闻缠身,险遭弹劾,其在国内国际的公众形象自然大打折扣。而以色列前总统卡察夫尽管一再自辩清白,却在2011年11月被判强奸罪名成立,判处七年监禁。根据指控,卡察夫任旅游部长期间,两次强奸旅游部一名女性雇员;2000年至2007年担任总统期间,性侵犯和性骚扰两名总统府女雇员。丑闻曝光后,卡察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就在彼得雷乌斯即将被那些神秘邮件出卖的时候,另一个履历辉煌、前途无量的人物已经身败名裂。2011年5月14日下午3时许,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即将飞往法国的法国航空23号航班头等舱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突然被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官员带走并将其交给纽约警方。此时距离起飞仅剩10分钟,距他离开那家酒店还不到两个小时。他被控对纽约时报广场附近一家酒店的一名女佣进行“性侵犯”。次日凌晨,纽约警察局宣布,检察官将以“刑事性犯罪行为、强奸未遂罪和非法监禁罪”等罪名正式起诉卡恩。据“受害者”——纽约时报广场附近索菲特酒店的一名女性服务员控诉,14日下午1点她被告知卡恩住的2806套房空出,前去清理房间,进去后卡恩突然裸体从浴室中走出,将她推向卧室和拖至浴室前后两次试图性侵犯。她设法逃离房间后,由同事报警,随后警察对卡恩实施了逮捕。
在此后的审讯中,卡恩对所有指控均予以否定,声称无罪。正当外界议论纷纷时,6月30日事情出现转机。有确凿证据表明,原告在讲述事发经过和个人情况时“不断编造谎言”,在和卡恩发生性接触后还打电话给一男子讨论起诉卡恩的好处。此外,她曾参与贩毒和洗钱等犯罪活动,并在申请难民过程中“编造自己被强奸”。这使她指控卡恩的可靠度遭到巨大的怀疑。7月1日,纽约曼哈顿地方法院宣布,卡恩在无保释金的情况下获释。8月23日,检察官以“该案件无法深入下去”为由,同意撤销对卡恩的指控。
卡恩性侵案之所以受到全球的关注,是因为卡恩担任着深受众望的两个角色——IMF总裁和法国新任总统候选人。卡恩于2007年11月1日起担任IMF第十任总裁,在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后,以卡恩为首的IMF在欧洲乱成一锅粥的形势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卡恩原计划于2011年5月15日与德总理默克尔会谈,随后参加欧盟财政部长大会,尽快就对希腊援助问题达成协议。正是卡恩这位援救方案灵魂人物的缺席,令各国在对待希腊援助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希腊债务危机徒增变数。不久,卡恩黯然辞去IMF总裁一职。
卡恩曾在法国担任财政部长,在此期间法国是欧盟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当时民调显示,卡恩是最受欢迎的社会党候选人,加之其丰富的经济背景,卡恩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取代萨科齐的呼声不断高涨。然而就在这时他却在桃色“滑铁卢”中败下阵来。性侵案公布后,当年53%的受访者希望卡恩退出政坛,希望他竞选总统的受访者则跌落到22%。卡恩获释后,政界人物也俨然将其当成避之不及的政治毒药。尽管卡恩不断出来声称清白,声称遭人陷害,但在大众眼里他俨然已成明日黄花,无人问津。
光环尽褪、前途尽毁。当萨维尔事件终于曝光时,有没有哪些像他那样的传媒大腕心中不安?当彼得雷乌斯通过媒体关注卡察夫案情、卡恩案情的时候,他想到过自己的结局吗?
“滚一边去!”
尽管已经过去了整整36年,但是在西维亚·爱德华兹的回忆里,正是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击垮了一个无助的小女孩。
西维亚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时间如果拨回到1976年,她还是一个对一切都充满美好想象的美丽女孩,拥有一头漂亮的金发,正在努力成为一名美发师。这一年的11月25日,西维亚和朋友参加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档电视节目——《流行音乐排行榜》(Top of the Pops)。当自己幸运地被“选中”坐在主持人吉米·萨维尔旁边时,西维亚兴奋得简直要晕过去了。要知道,在整个20世纪后半叶,吉米·萨维尔都算得上是英国的“全民偶像”。他主持的《流行音乐排行榜》堪称全英主流音乐的风向标,无数大腕儿明星都在萨维尔的舞台上表演过;他主持的另一档儿童节目《让吉米来搞定它》(Jim’ll fix it),则伴随着英国70后和80后的成长之路。
对于当初的场景,西维亚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英国著名的摇滚歌手艾尔顿·约翰刚刚演奏完《难说道歉》(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而萨维尔坐在西维亚左边,一只手拿着麦克风,笑容可掬地对着镜头介绍即将上场的歌手,就在此时,萨维尔的另一只手伸进了西维亚的裙子……时隔多年,西维亚还清晰地记得萨维尔戴着硕大首饰的手指,以及自己的无助和震惊:“我吓得猛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转过头发现他居然一边对着镜头说话,一边继续在我身上乱摸。我试图逃开,但是我的前面和后面都坐满了人,我根本逃不出去,我只好坐下,但是他的手又伸过来了……”通过当时的电视画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主持人萨维尔说话的同时,一旁的金发女孩突然不自然地跳了起来,然后不断呈现别扭的躲避姿势。西维亚说:“当时我真的非常难堪,这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耻辱,因为我的朋友和家人那时候都在电视前看直播。更可怕的是,萨维尔竟然可以如此‘自然’地在直播节目上侵犯我!”
终于熬到了节目结束,西维亚第一时间跑去找现场导播,告诉他刚刚发生的事情。无助的西维亚以为自己找到了救命的稻草,但是这位一直站在摄影机旁的导播却不以为然地告诉她:“别傻了,萨维尔只是和你闹着玩的!”西维亚顿时被噎住了,又气又不知所措。她回忆说:“他还很不耐烦地叫我‘滚一边去’,因为我挡住了他的摄影机。当时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女孩,我还能怎么做?我还能跟谁说?我只能闭嘴!”西维亚后来再也没有去过这个节目,害怕自己再次落入萨维尔的“魔爪”。因为这段噩梦般的经历,在很长段时间里,西维亚害怕与男性接触。而且,她认为,这后来也部分导致了她的婚姻的失败。不过,在过去36年中,西维亚一直在心里死守这个秘密。对于为这种经历感到羞耻的人来说,要承认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直到今年10月3日——萨维尔去世近一年之后,一档名为《曝光:吉米·萨维尔的另一面》的节目在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播出。在节目里,警察出身的记者马克·托马斯调查了萨维尔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犯的丑闻。一个名叫卡琳·华德的受害者第一个出现在屏幕上,她说:“总会有一堆人在萨维尔的试衣间里,当性侵开始时,萨维尔和其他在场的人会发出嘲笑声。”节目一经播出,全英国都沸腾了。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此后不断有受害人站出来指证萨维尔的罪行。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400多名受害者称受到萨维尔性侵,其中包括几名男性,还有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根据受害女性的描述,她们大都是在未成年时被萨维尔“发现”,被夸赞漂亮并“受宠若惊”地应邀去观看或参加他的节目。然后,她们被萨维尔带到家中,或是BBC楼内的私人休息室、录音室中施暴。许多受害者说,当她们告诉别人时,没人愿意相信,她们只好选择沉默。一名现年65岁的受害人说,她在1963年被萨维尔强暴后发现自己怀孕了,但依然什么都不敢说,母亲只能带她去非法堕胎,“我们没钱没势,谁会相信我们”?
根据英国警方的调查,最早的性侵案件发生在1959年,最晚的发生于2006年,也就是说,萨维尔的罪行长达近50年。对此,西维亚感到愤怒又懊悔:“那段电视画面是最好的证据,我却没有足够的勇气揭露萨维尔的罪行,不然的话,很多年轻女孩或许可以免遭毒手。”西维亚说,她要控诉的不仅仅是萨维尔,还有对她的求助袖手旁观的BBC。“萨维尔就在电视上对我动手动脚,BBC怎么可以说他们不知情?”
10月8日,BBC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为萨维尔性侵丑闻公开道歉,并承诺立即展开内部调查。10月19日,伦敦警方正式启动对萨维尔性侵案的刑事调查,并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由30名警员组成的调查小组。10月22日,BBC在其著名新闻调查节目《全景》中播出了萨维尔性侵事件的纪录片,不少BBC工作人员作为性侵行为的目击者,讲述着一个个令人发指的故事,甚至承认在明明知道萨维尔涉嫌性侵的情况下,仍然在去年底播出了向这位主持人致敬的节目。10月25日,恩特威斯尔接受英国议会两个小时的质询,承诺调查公司内部的员工文化。但是恩特威斯尔的顶头上司、BBC信托基金掌权者彭定康的态度却冷漠倨傲,他的公开信被批评为“官架子十足、专横和护短”。
如今萨维尔的真实面目已大白于天下,但是由于时过境迁,涉案的物证和人证难以一一查明,警方最终可能没法对这400多起性侵犯案件给出具有法律意义的确切结论,就像一名受害者所说的,“真正令人郁闷的是,萨维尔已经死了,我们还能怎么样?”
谁是萨维尔?从全民偶像到全民公敌
银色头发像头盔一样扣在头上,艳丽的防水田径服配上炫目的首饰,干瘦的身材、干瘪的脸,再叼根硕大的雪茄——这就是上世纪后半期英国广播和电视娱乐行业的领军人物、有“全球第一DJ”之称的吉米·萨维尔。在BBC,只要是他主持的节目,没有不能红遍英伦的。
萨维尔的一生是从小人物到大人物的草根传奇史。1926年萨维尔出生于英国利兹一个普通家庭,他是家中七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父亲是一个小职员,日子过得很清贫。在二战期间,萨维尔和许多没有参军的年轻人一样在煤矿工作。不同的是,萨维尔发掘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很快成为舞厅的DJ,他率先同时使用两台唱机转盘,创造了音乐的无缝式衔接。萨维尔逐渐有了一些名气,他的舞会成为当地年轻人心目中最时髦的派对。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萨维尔不再只是一名DJ了,他还管理着几家俱乐部,并着手转战电台、电视领域。 1964年1月1日,第一期《流行音乐排行榜》在曼彻斯特一座被改装的教堂里正式播出,主持人就是萨维尔。在上世纪70年代,这档节目每周在英国的观众达到1500万左右,而当时英国的总人口只有5400万人。这个节目一度被誉为BBC的招牌节目和“流行音乐的旗帜”,持续到2006年才停播。1975年,萨维尔又开始主持《让吉米来搞定它》,在收视率最顶峰的时候,每周差不多有两万个孩子写信给萨维尔,请求他满足自己的愿望,比如帮助小学生前往巴黎画一幅埃菲尔铁塔,只为证明他的老师对这座建筑的理解是错误的。随后,他从纯音乐类节目逐渐转向晚间的访谈类节目,也非常成功。
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在工作之余,萨维尔还非常热衷于慈善和公益事业。他曾长期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利兹综合医院、布罗德莫精神病院等机构当志愿者,他为各类慈善基金募集的金额高达4000万英镑。据说,萨维尔每年的收入大约为25万英镑,其中90%都被放入两家慈善信托基金。萨维尔说,他只需要能够保持自己自立的钱就行了。由于在煤矿工作的时候,萨维尔曾因为一次爆破事故导致脊椎严重受伤,多年后他筹集巨资帮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脊椎研究中心。
1990年,萨维尔获得了英国女王颁授的“大英帝国勋章(官佐级)”(OBE),同时获得了教廷颁发的爵士勋章(KCSG)。盛名之下,英国各界名流都愿意与萨维尔结好。他因慈善工作与查尔斯王储相识并结下交情,他与英国政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据说,他常常出现在撒切尔夫人的乡间别墅,一脚蹬掉鞋子,坐在壁炉前,与撒切尔夫人一起看圣诞节目。
萨尔维一生未婚,在父亲死后,他照顾了母亲16年,直到她在1973年去世。萨维尔和母亲的关系极为亲密,以至于有人说,萨维尔最爱的人其实是自己的母亲。萨维尔称自己的母亲为“公爵夫人”,在她去世后,萨维尔和母亲的遗体一起呆了整整五天才允许下葬。当回忆此事时,他曾经这样说:“当她死的时候,她就完完全全属于我了。她看上去好极了,她属于我。死亡真是件绝妙的事。”尽管这话听着有些莫名的不对劲,但是这片赤子之心还是感动了很多人。去年10月29日,萨维尔在利兹的家中病故,出殡路上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人群。
可以说,一年以前,萨维尔就像一个天使,没人不爱他;但一年以后,萨维尔身败名裂,没人不厌恶他。在度假胜地斯卡伯勒,一条以萨维尔命名的步行街被撤下了路牌;在白金汉郡,一家以萨维尔命名的咖啡馆宣布更名;两家以萨维尔命名的慈善组织已经关闭;利兹市政府决定将萨维尔从“名人榜”中删除;首相卡梅伦暗示,可能会剥夺萨维尔的勋章,而威斯敏特教区的大主教则致信给罗马教廷,询问是否应该取消给萨维尔的勋章;萨维尔的墓碑上涂满了“恋童癖”和“强奸犯”的字样,家人不得不搬走了墓碑,并送去垃圾填埋场销毁;而一直视萨维尔为榜样的侄子,在得知叔叔的真面目后,更是极度抑郁,根据家人的描述,不久之后死于“心碎”……或许,人们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萨维尔可以逍遥法外这么多年?
沉默的羔羊与公开的秘密
上世纪70年代,对于萨里地区的邓克罗夫特女校的很多学生来说,萨维尔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叔叔,因为他总是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糖果和衣物,还邀请学生们乘坐他的轿车,去观看BBC的电视节目。校长玛格丽特·琼斯回忆说:“每次来到学校,萨维尔都会和学生们讲自己的旅行见闻,还让学生们和他一起抽雪茄。我知道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们最容易成为哪一类人的目标,所以我从来不让孩子们单独外出……但是大明星萨维尔开着劳斯莱斯到学校时,所有学生都想和他一起玩,跟他一起出去。”
卡罗尔第一次见到萨维尔的时候,只有14岁。“我站在一排六岁到七岁的学生当中。他挨个儿亲吻我们,在吻我的时候,他把舌头伸进了我的嘴里……当时我想,这也许只是他的行事方式吧。他是一个有名的大人物,我们对他充满了敬畏。”后来萨维尔再来的时候,卡罗尔应邀上了萨维尔的车去兜风。卡罗尔说:“萨维尔问我的名字,以及我家在哪儿。我那时觉得他有趣极了,而且对我那样和善。接着,他把车开下公路,停下,把手放在我的腿上,开始抚摸我……后来,他把我带回学校,我一路都在哭。”回到学校后,卡罗尔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校长,校长回答说:“别傻了。别再说这样的事。”于是,和西维亚一样,卡罗尔沉默了近40年。四年前,萨里地区警方曾经联系过卡罗尔调查此案,但此后杳无音信。去年,BBC《新闻之夜》节目组制作过一期关于萨维尔性侵指控的节目,卡罗尔收到了邀请。但是这期节目没有播出。
事实上,在真面孔暴露之前,大家都将萨维尔怪异的行为视为“有些可爱的”。比如,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和布罗德莫精神病院,萨维尔可以随意进出医院的非公共区,他甚至在那里拥有自己的房间。从来没有人怀疑萨维尔的行为,也没有人质疑是否给予他太多的权利,因为他是这些机构最重要的筹款人之一。而很多受害人、包括一些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正是在这些地方被性侵的。有犯罪学专家说,萨维尔拥有乐善好施的盛名,没人愿意相信他的负面消息。萨维尔是精明的性侵犯者,他不仅糊弄他的受害者,还在糊弄整个英国社会。年幼的孩子们有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直到他们长大后,才逐渐意识到当时有些坏事发生了。事实上,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恋童癖”现象在西方才得到较大关注。在此之前,很少有关于儿童性侵犯的研究,在司法领域更是接近一片空白。在法庭上,人们也并不愿意相信孩子们的证词。80年代初,美国麦克马丁幼儿园的性侵案开审,这是美国第一起“多受害人、多罪犯”类型的儿童性侵害案件。在经过漫长的审判过程后,最后以无罪宣判。
实际上,为了掩盖自己魔鬼的一面,萨维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利兹、斯卡伯勒、伦敦、苏格兰等地,萨维尔拥有完全不同的朋友圈子,彼此互不来往。萨维尔把他们称作自己的“小团队”。即使和萨维尔共事几十年的同事也承认,他们其实完全不了解萨维尔。萨维尔主持的《让吉米来搞定它》,前前后后运行了近20年,但是节目制作人罗杰从来没有怀疑过萨维尔。有一次,萨维尔在罗杰家里住了一晚,罗杰还安排他睡在自己14岁女儿的隔壁房间。罗杰的妻子回忆说:“萨维尔对待女性的方式非常简单和笨拙。他会亲吻每一个女性的手臂,不会让人觉得很肮脏,但是会让人感觉很幼稚。恰恰因为这样,我反而觉得他是一个挺本分的人,没什么欲望。”在她的印象里,萨维尔还是一位热心的朋友。当她的母亲住院做手术时,萨维尔不仅送来鲜花慰问,还亲自打电话给医院让他们好好照看她的母亲。 但其实很多事情并非无迹可寻。尽管萨维尔主持着儿童节目,但是他不止一次对外表达自己讨厌儿童。在2000年一部关于萨维尔的纪录片中,他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趣的社会。作为一个独身的男人,说自己讨厌孩子会让我过得容易些,不然的话,我就会成为那些色情小报的追逐对象。”当被追问这样做是否是为了阻止关于他有恋童癖的传言时,萨维尔回答道:“他们怎么知道我是或者不是?”在1976年出版的自传《爱是最难的事》(Love is an Uphill Thing)中,萨维尔还生动地描写了自己和一群裸体女孩在一起的场景,“我们组成一只巨大的人体章鱼”,这时其中一个女孩的父母“不合时宜”地敲响了房门。萨维尔还写道,有一次,一些女孩在萨维尔家中度过一夜之后,她们的父母跑来愤怒地砸门。但遗憾的是,这些描述都没有引起出版商以及读者的注意。
萨维尔早年在俱乐部的同行多少知道一点他的“小嗜好”:“是的, 大家都知道他会带一些年轻女孩去办公室,通常都是那些看上去‘容易上手’的女孩,但是作为旁人,你不会问那些人‘你们成年了吗?’”。一个名叫杰弗里的DJ直白地告诉英国媒体:“你把一群15岁以下的女孩和一群16岁以上的女孩放在一起,萨维尔肯定盯着年轻的那一群。” 杰弗里回忆说,有一天萨维尔心情很低落,据说是因为他被指控“和一些年轻女孩乱搞”,但是这件案子最终没有进入法律程序,而是庭外和解了。在BBC也一样,虽然萨维尔的更衣室里经常出入各色女孩子,但是因为“多嘴的人很快被炒鱿鱼了”,很多工作人员选择不闻不问。萨维尔曾经的司机说,他从萨维尔的住处载过一个12岁的少女,“她情绪崩溃,一路哭着回家”。但是,依然无人发问:萨维尔把你怎么了?
“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非案件”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英国警方至少对萨维尔展开过七次调查,但是根据警方的说法,最终都因为“缺乏证据”无果而终。在BBC,早在1973年,广播一台开办《萨维尔的旅行》(Savile’s Travels)节目时,有关萨维尔喜欢和未成年女孩交往的传言就已经开始流传。BBC广播一台的管理者道格拉斯曾经向该台新闻官员询问,是否有报纸打算刊登这些“传闻”。道格拉斯得到的回应是,报纸“听说过这些指控”,但是都不愿意刊登,“不管这些指控是真是假”,因为萨维尔为慈善事业做了那么多贡献,“广受大众的欢迎”。
在英国发达的传媒业中,BBC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的收入主要来自付费用户,与那些靠政府拨款和商业广告收益的媒体有很大区别。几十年来,BBC通常被评价为“诚信、公正”。有德国媒体分析说,去年默多克新闻国际集团的《世界新闻报》爆出窃听丑闻后,BBC甚至被称作是“英国媒体的最后堡垒”,现在却正在坍塌。据披露,去年年底,BBC《新闻之夜》曾做过一期关于萨维尔性侵犯丑闻的调查,但就在开播前48小时,节目被撤销了。《新闻之夜》主编里蓬辩称,“BBC有很高的专业水准,每一期节目播出前编辑都要进行各方面考虑”,而他认为这个新闻故事本身证据不足。但是后来披露的邮件显示,里蓬曾利用手中的权力,促使节目报道重点从揭露萨维尔是娈童者变成找出警方停止调查多名女子指控萨维尔的原因。10月22日,里蓬因“在一些方面犯错或不称职”被BBC停职,成为这场丑闻风暴中倒下的第一人。似乎是为了表明自己对性侵丑闻的态度,《新闻之夜》很快报道了另一则丑闻。11月2日,一名男性受害者在节目中称,保守党的一位资深政客在上世纪80年代曾在威尔士的一家儿童福利院对他实施了性侵,尽管他并未指名道姓,但不少人猜测这名政客就是原上院议员麦卡尔平勋爵。麦卡尔平随即发表声明,否认自己同这桩案件有任何关联。不日,这名受害者出面承认自己认错了人。BBC在关键时刻的不负责任行为再次引发舆论口诛笔伐。11月11日,在重重压力下,上任不满两个月的总裁恩特威斯尔宣布辞职,成为BBC有史以来最“短命”的总裁。
在10月25日的议会质询过程中,恩特威斯尔曾不得不承认,BBC过去的“文化氛围”使得某些主持人“得以做出性侵害行为”,默认了此前对BBC不良风气、内部曾传染“性侵文化”的指控。目前,已经有多名BBC前任或在职员工面临性虐待儿童的指控。有分析认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欧洲性开放的时代,性丑闻常常被掩盖。在BBC内部,许多员工都知道,甚至默许它的发生。根据女演员朱莉·费尔南德斯的控诉,14岁时她应邀参加萨维尔的节目,在全是人的演播室里,“我坐在轮椅上,而他的手就在我身上摸来摸去,在那些他不该触碰的地方停留了好几秒钟……”不久前,BBC两名前任女员工也指证,在1977年时,她们都曾被当时的另一位当红主播带到工作室里进行性侵犯,当时其中一人才17岁。英国天空电视台主持人薇薇安也回忆说,20岁时她在BBC实习,也曾被性骚扰。但是当她试图跟别人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却被一笑置之,因为“在当时BBC的环境中,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非案件”。这种风气似乎一直延续到今天。10月22日,50岁的BBC记者乔斯林自杀,他在自杀前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一名女主播的性骚扰。乔斯林于2007年拒绝了这名女主播的性暗示,此后他便收到很多辱骂性的电话留言,但此事并未引起BBC高层的重视。
从更大范围看,萨维尔性侵案则在英国电视娱乐圈引发了一场“地震”。根据英国警方最新的调查,萨维尔案件实际上存在着三种性侵模式。第一种是只有萨维尔本人参与的;第二种是萨维尔与其他人共同参与的;还有一种则是与萨维尔有关,但萨维尔本人没有参与的案件。10月28日,20世纪70年代当红的英国摇滚明星格利特因涉嫌参与萨维尔性侵案件被捕。11月1日,英国著名喜剧演员斯塔尔因涉嫌在萨维尔的更衣室性骚扰一名女学生被逮捕。英国知名公共关系顾问马克斯表示,连日来已经有数十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名人担心卷入性丑闻,前来咨询对策。他说,一些人现在仍是“大人物”,所以“怕得要死”。这些人当红时生活放纵,“年轻姑娘们在演唱会休息室、游艇和各种地方投怀送抱,他们从来不看对方的出生证明(以确认是否成年)”。 根据恩特威斯尔此前的说法,BBC已着手调查撤掉关于萨维尔指控的节目是否存在失误,以及萨维尔在职期间公司的“文化和行为”,两项调查报告将分别在12月和明年春季发布。但不论结果如何,萨维尔性侵未成年人丑闻最值得引以为戒的是,我们不仅要鞭笞作恶者,更要拷问那些沉默的人。因为邪恶盛行的惟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名将落马:美国中情局局长的“情妇门”
就在萨维尔丑闻及其后续事件接连发酵的时候,11月9日,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因桃色事件葬送了前程。与已故的娱乐明星萨维尔不同的是,此次事件的主角是在任的军政双栖高官——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退役四星上将戴维·彼得雷乌斯。
事情要从2012年5月说起。当时,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女子吉尔·凯利陆续收到六封来自陌生人的神秘恐吓邮件。邮件内容显示,神秘人把凯利当做争夺彼得雷乌斯的“爱”的潜在情敌,并以“胁迫与骚扰之语”警告凯利“离开我的男人”(指彼得雷乌斯)。这些无不表明该神秘人士十分担心彼得雷乌斯与其他女人有染。现年37岁的凯利虽然家住坦帕市,在当地的迈尔迪尔空军基地当着一个不领报酬的社会联系人,为军方安排社会活动(2008年至2010年,彼得雷乌斯在该基地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但凯利也是华盛顿社交圈的活跃人物,颇有些名气。在军界,凯利也与许多“大佬”很熟络,其中包括彼得雷乌斯和驻阿美军司令艾伦。在收到恐吓信后,凯利向她的一位朋友,联邦调查局(FBI)驻当地特工汉弗莱斯求助。汉弗莱斯利用工作之便对这些恐吓邮件进行了调查,锁定了传记女作家布罗德韦尔,并通过她信箱里的邮件,查知其与中情局时任局长彼得雷乌斯有不同寻常的关系。汉弗莱斯觉得事关重大,即向上级做了报告。鉴于涉及中情局高级人物,FBI不久便向司法部汇报相关情况,并与司法部共同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四星上将彼得雷乌斯的大名与美国在21世纪初的两场战争密切相关:他曾任美军驻伊拉克和驻阿富汗部队司令,堪称战功赫赫。2011年9月退役后出任中情局局长,在美国声望颇高。他拥有相当不错的公众形象,在媒体面前也总是保持低调。他和妻子霍利常以恩爱示人,堪称常年在外的将士和驻守国内的妻子的“楷模”。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完美的绅士”与“顾家的男人”,从未赞美过其他女人,也从未说过粗鲁的话。
然而,所有光环开始从彼得雷乌斯头上消失。2012年10月21日,中情局首度审问布罗德维尔,布罗德维尔承认她和中情局长有信件往来。彼得雷乌斯也在隔周接受审讯,承认布罗德维尔是外遇对象,但表示并未提供她任何机密文件。
11月8日,整个白宫仍沉浸在大选胜利的喜悦中。就在这天,彼得雷乌斯向奥巴马递辞职信,请求“获准以个人原因辞去职务”。奥巴马了解详情后,于9日下午接受了彼得雷乌斯的辞职。随后,彼得雷乌斯对外宣布,因牵涉婚外情已向总统奥巴马递交辞呈并获得总统批准,引起舆论哗然。
彼得雷乌斯的“情妇门”不仅将大将军与女作家的偷情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随着中情局的调查和媒体的深究,多名“名角”卷入其中。被传为布罗德维尔“情敌”的神秘信件的举报人凯利、凯利的孪生姐妹卡瓦姆,都被疑与彼得雷乌斯有染,但彼得雷乌斯声称从未和布罗德维尔以外的女人发生婚外情。更要命的是,驻阿富汗美军司令艾伦也被牵扯进来,让人不禁摇头叹息。艾伦于去年接替彼得雷乌斯出任驻阿富汗美军司令,此前也在迈尔迪尔空军基地供职,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副司令。在调查彼得雷乌斯桃色事件时,联邦调查局查获艾伦与凯利通信,内容长达2万至3万页,时间跨度在2010年至2012年。随后,国防部长帕内塔称,联邦调查局已将与艾伦有关的案件转交给国防部,他已责令国防部启动对艾伦的调查。但艾伦否认有婚外情。奥巴马上个月已提名艾伦担任北约最高军事长官——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兼美军欧洲司令部司令,但受此事影响,他的升迁程序被推迟。
被麦凯恩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可能出任新任国防部长的彼得雷乌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所向披靡,却被令人不齿的性丑闻扳倒。而这起事件远未画上句号:为什么中情局和司法部提前几个月就知道了此事,却直到大选结束后才上报?这起事件是否透露了国家安全消息,是否导致美驻班加西领馆遇袭?…… 这些仍在舆论质疑和调查之中。
前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用下半生为下半身买单
丑闻年年出,今年出特殊。名人圈里从不缺乏性丑闻,人们甚至往往对之习以为常、提不起兴趣。但如果丑闻主角是对公众生活或国家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人,事情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们可能损害公众利益。萨维尔死后名裂,彼将军任上落马,让人不禁想起以往那些曾经光环笼罩、却被性丑闻击倒的公众人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两桩性丑闻缠身,险遭弹劾,其在国内国际的公众形象自然大打折扣。而以色列前总统卡察夫尽管一再自辩清白,却在2011年11月被判强奸罪名成立,判处七年监禁。根据指控,卡察夫任旅游部长期间,两次强奸旅游部一名女性雇员;2000年至2007年担任总统期间,性侵犯和性骚扰两名总统府女雇员。丑闻曝光后,卡察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就在彼得雷乌斯即将被那些神秘邮件出卖的时候,另一个履历辉煌、前途无量的人物已经身败名裂。2011年5月14日下午3时许,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即将飞往法国的法国航空23号航班头等舱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突然被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官员带走并将其交给纽约警方。此时距离起飞仅剩10分钟,距他离开那家酒店还不到两个小时。他被控对纽约时报广场附近一家酒店的一名女佣进行“性侵犯”。次日凌晨,纽约警察局宣布,检察官将以“刑事性犯罪行为、强奸未遂罪和非法监禁罪”等罪名正式起诉卡恩。据“受害者”——纽约时报广场附近索菲特酒店的一名女性服务员控诉,14日下午1点她被告知卡恩住的2806套房空出,前去清理房间,进去后卡恩突然裸体从浴室中走出,将她推向卧室和拖至浴室前后两次试图性侵犯。她设法逃离房间后,由同事报警,随后警察对卡恩实施了逮捕。
在此后的审讯中,卡恩对所有指控均予以否定,声称无罪。正当外界议论纷纷时,6月30日事情出现转机。有确凿证据表明,原告在讲述事发经过和个人情况时“不断编造谎言”,在和卡恩发生性接触后还打电话给一男子讨论起诉卡恩的好处。此外,她曾参与贩毒和洗钱等犯罪活动,并在申请难民过程中“编造自己被强奸”。这使她指控卡恩的可靠度遭到巨大的怀疑。7月1日,纽约曼哈顿地方法院宣布,卡恩在无保释金的情况下获释。8月23日,检察官以“该案件无法深入下去”为由,同意撤销对卡恩的指控。
卡恩性侵案之所以受到全球的关注,是因为卡恩担任着深受众望的两个角色——IMF总裁和法国新任总统候选人。卡恩于2007年11月1日起担任IMF第十任总裁,在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后,以卡恩为首的IMF在欧洲乱成一锅粥的形势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卡恩原计划于2011年5月15日与德总理默克尔会谈,随后参加欧盟财政部长大会,尽快就对希腊援助问题达成协议。正是卡恩这位援救方案灵魂人物的缺席,令各国在对待希腊援助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希腊债务危机徒增变数。不久,卡恩黯然辞去IMF总裁一职。
卡恩曾在法国担任财政部长,在此期间法国是欧盟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当时民调显示,卡恩是最受欢迎的社会党候选人,加之其丰富的经济背景,卡恩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取代萨科齐的呼声不断高涨。然而就在这时他却在桃色“滑铁卢”中败下阵来。性侵案公布后,当年53%的受访者希望卡恩退出政坛,希望他竞选总统的受访者则跌落到22%。卡恩获释后,政界人物也俨然将其当成避之不及的政治毒药。尽管卡恩不断出来声称清白,声称遭人陷害,但在大众眼里他俨然已成明日黄花,无人问津。
光环尽褪、前途尽毁。当萨维尔事件终于曝光时,有没有哪些像他那样的传媒大腕心中不安?当彼得雷乌斯通过媒体关注卡察夫案情、卡恩案情的时候,他想到过自己的结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