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是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朋友。有人说过,建筑就是一首哲理诗。在高山之巅,在大海之滨,在东方,在西方,在乡野,在城市,在远古,在现代,这首诗歌点缀着人类文明的沧海桑田。中国的明清故宫,日本的桂离宫和伊势神宫,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古罗马的竞技场,欧洲各地的大教堂,建筑舒展着各自的丰姿……
一
发现建筑之美
文/何建超
我偏执地认为,除了历史上遗存下来的星罗的古建,和偶尔的一闪灵光外,西安是一个缺少伟大的现代建筑的城市。抛开古建不谈,没有哪一座建筑能给我们留下雕刻般的记忆。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还是流行的解构主义,但对玻璃幕墙、钢筋水泥,这些现代建筑元素的运用上,大多显得笨拙,只是简单的拼贴与组合。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色彩。这是建筑学、历史学家以及等等学家达成的共识。
苏州的白墙黛瓦、灰白相间,是典型的江南之美。在一点上,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值得称道,这也是这位世界级大师在中国的最后一件作品,最流行的现代建筑元素和江南古典园林符号完美结合,菱形窗格、白墙黛瓦、疏影横斜,阳光从玻璃走廊中投下斑驳的影子,恍若隔世,让人留恋忘返。
西安,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深深印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足迹。古城的色彩应该是什么呢?包括张锦秋大师在内的许多专家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共识——青灰色。大师就是大师,的确,这个色彩很符合西安的城市气质和文化特色,厚重磅礴,传承了文脉。值得庆贺的是,在曲水流觞之曲江,有了这样的作品,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就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作品。
前年在吉隆坡被废弃的火车站参观,那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作品,冰冷的大块石材、哥特式尖顶,很震撼,是当时在参见的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脸上故做诗意状。我相信同行的人也一样。
去年冬月,在曾遭到诟病的国家大剧院,我狂拍了许多照片,落日的余晖洒落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上,在水面上投下金色的影子,水面上更映衬出人民大会堂庄严雄伟,真的很美很壮观。有人说,这个建筑和周围的风格不符,破坏了城市文脉。我觉得不尽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假古董当道不是现代人的初衷,古人给我们已经留下了许多难以超越的作品,现代人更应给后人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声音。我相信,经历了奥运会考验之后的“鸟巢”和“水立方”,将是盛世中国献给世界的,像拉德芳斯、蓬皮杜那样伟大载入史册的作品。
平遥保护第一人,也是周庄、同里等古镇规划保护的拥趸者,建筑大师阮仪三在《古城笔记》里写到,“综观中国古代都城,都是按照规划建造,而且遵循一脉相承的规划思想——儒家的宗法制度,有序而尊君、规模巨大、中轴对称,建筑华丽、整体规正、气势恢宏,呈现了独特的中华风格”。这正是乡土中国的建筑灵魂,是不是也应该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呢?
[赏读]
“发现建筑之美”,是一个多么诗意的呼唤,是一个多么人文的追求!本文以自己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细细叙说了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的特色与美好,让我们深深意识到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还是空间的诗。建筑不仅充满着唯美与哲理,也展示着一个地域的风情与魅力。
[问题]
1.西安古城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呢?作者为什么认为西安是一个缺少伟大的现代建筑的城市?
2.关于国家大剧院这个建筑,作者与其他人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二
在王家大院感受古建筑之美
文/刘存瑞
王家大院的建筑错落有致,与古镇风光浑然一体。
很难想象,在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中还隐藏着这么一座令人震撼的深宅大院——王家大院。
这个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的静升镇,有院落54座、房屋758间,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晋商大院的典范。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曾数次到王家大院考察研究,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并发出了“百来不厌,百看不厌”的感叹。
灵石王家大院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之一,自1997年对外开放以来,王家大院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旅游景点。
王家大院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等一样,同为历史上晋商文化的代表,也都是我国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不过,王家大院又有着非常独特的建筑风格: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美观又兼融南北情调。
灵石县旅游局副局长侯廷亮告诉记者,从1994年开始,王家大院先后经历了三次规划编制,虽然这三次规划的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对王家大院总体修缮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路始终保持不变,即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
数十年来,王家大院一直被当地村民居住着,由于当地素有崇尚文化之风,所以保护得较为完整。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位南方商人来到王家大院高家崖内的竹林书院,要拿一辆小轿车换取雕有竹子的石门框,被当时院内住着的张老太太一口回绝。“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王家大院之所以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应该归功于那些纯朴善良的居民们,他们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侯廷亮说。
1997年,王家大院的高家崖正式开放;1998年红门堡也修葺完毕;1999年王氏宗祠修复开放……在主体保护工程相继实施到位的同时,王家大院的开发利用也在有序推进。在灵石县政府的科学规划与不懈努力下,王家大院已与当地的石膏山、绵山、韩信岭、灵空山等文物景点连成一线、相辅相成,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王家大院自开放以来,每年平均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年综合收入2.5亿元以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王家大院管理处主任刘艳华说。 记者曾到过王家大院数次,每一次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站在王家大院,除了近观错落有致的建筑、精美绝伦的雕塑和清秀飘逸的楹联,不妨登上高高的门楼和城墙,任凭古镇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体会古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统一。“王家归来不看院”,或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吧。
[赏读]
这篇文章以王家大院为介绍的对象,从王家大院入手来展示中古建筑之美,读来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作者在介绍王家大院时采用了各种方法,其中对比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文中把王家大院与乔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等进行比较,不仅突出了他们的共同点,还强化了王家大院的独有特色: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美观又兼融南北情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比较才能突出特点,这话说的一点不错。
[问题]
3.本文作者意在介绍王家大院,而文章为什么写南方商人到王家大院拿一辆小轿车换取雕有竹子的石门框的事?
4.本文既有直接介绍王家大院的,也有间接突出王家大院的价值的。请你说说文中的间接表现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
哥特式建筑的美
文/欣蔚
雨果曾经说过,巴黎圣母院“简直是石头制造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在莱茵河边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面前,歌德说出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个对建筑艺术的著名论断都是源自于对哥特式建筑的赞美。可想而知,哥特式建筑地位的重要性。
哥特式建筑的功能美
建筑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用性。一切艺术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的需要。哥特式建筑作为城市繁荣和力量的象征,通常都建造在没有围墙的城市中,由于在这个时期,教会的意义加强,要求容纳更多的人,这就需要一个非常宽敞的场所,所以哥特式建筑的房屋内部都特别的高大、宽敞、明亮,满足了其社会功能的需要。哥特式建筑也是光的作品,通过玻璃技术的处理,使整个哥特式的建筑处在神秘与幻想的世界当中,作为教堂的哥特式建筑通过光的表现使置身于其中的教徒感受到了上帝的召唤。
哥特式建筑的形式美
哥特式建筑在形式上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筑的科学技术、以及内部的装饰上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个时期的风格。形式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它的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以及其依附的雕塑。哥特式的建筑被轻灵的垂直线贯穿着,以高、直、尖、瘦等这些具有强烈地向上的动势为特征体现了人们向往天国的理想。如果说尖拱、飞扶壁、尖肋拱顶这些构成了哥特式建筑的骨架,那么其玻璃花窗则升华了其精神灵魂。玻璃花窗所引入的天光光影展示了建筑的空间的广度和浓烈的宗教思想。光线从巨大的半透明的彩色玻璃上投射进来,映射出辉煌而灿烂的墙壁,光影的结合若隐若现地表达了天国的意境。光线象征着温暖、生命,因此由光线投射出的影像,并不是机械和生硬的,而是对自然热情的叙述和赞美。这种强烈浪漫的天国异想是中世纪人们宗教生活的终极目标,在这些美丽幻觉的照耀下,使人们觉得天国并非不能企及。
哥特式建筑的意义美
哥特式建筑不能再现具体的事物形象,但是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渲染和对造型的处理,表现出某些象征意义,能够触发人的联想,使人的感觉进入认识的境界。它在中世纪作为城市兴旺安定的标志,是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市民感情的寄托,是城市生机的精神反映。与此同时,教会权力的至高无上,天主教信仰的虔诚气氛在哥特式教堂中得以体现。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典型代表,如果说它那纤巧高耸怪诞的外表体现的是世俗社会的躁动不安,那么它华美的玫瑰窗则是圣洁理想的最好表达。
[赏读]
哥特式建筑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形式,哥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哥特式建筑作为一种古典建筑的典范已经成为人们无法绕过的一道风景。它不仅仅只是一堆建筑材料有机组合起来的房子,更是一个时代血脉的凝固。民族个性、审美意趣、文化取向、宗教思想以及经济状况都被熔铸其中了。
[问题]
5.本文依次介绍了哥特式建筑哪些方面的特征?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哥特式建筑的意义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古城的色彩是青灰色;因为抛开古建不谈,西安没有哪一座建筑能给我们留下雕刻般的记忆。
2.其他人认为这个建筑和周围的风格不符,破坏了城市文脉。作者则以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现代人更应给后人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声音。国家大剧院将是盛世中国献给世界的,像拉德芳斯、蓬皮杜那样伟大载入史册的作品。
3.作者写事的目的则是突出当地素有崇尚文化之风,表现王家大院保护得较为完整的原因。
4.表现在抒发作者自己的感受,王家大院管理处主任刘艳华的介绍,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的评价等。
5.本文依次介绍了哥特式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意义美,作者这样用小标题的方式来介绍既能集中介绍某个特点,能把它介绍全面、清楚,同时也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分明。
6.一是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渲染和对造型的处理,表现出某些象征意义,能够触发人的联想,使人的感觉进入认识的境界。二是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
发现建筑之美
文/何建超
我偏执地认为,除了历史上遗存下来的星罗的古建,和偶尔的一闪灵光外,西安是一个缺少伟大的现代建筑的城市。抛开古建不谈,没有哪一座建筑能给我们留下雕刻般的记忆。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还是流行的解构主义,但对玻璃幕墙、钢筋水泥,这些现代建筑元素的运用上,大多显得笨拙,只是简单的拼贴与组合。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色彩。这是建筑学、历史学家以及等等学家达成的共识。
苏州的白墙黛瓦、灰白相间,是典型的江南之美。在一点上,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值得称道,这也是这位世界级大师在中国的最后一件作品,最流行的现代建筑元素和江南古典园林符号完美结合,菱形窗格、白墙黛瓦、疏影横斜,阳光从玻璃走廊中投下斑驳的影子,恍若隔世,让人留恋忘返。
西安,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深深印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足迹。古城的色彩应该是什么呢?包括张锦秋大师在内的许多专家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共识——青灰色。大师就是大师,的确,这个色彩很符合西安的城市气质和文化特色,厚重磅礴,传承了文脉。值得庆贺的是,在曲水流觞之曲江,有了这样的作品,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就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作品。
前年在吉隆坡被废弃的火车站参观,那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作品,冰冷的大块石材、哥特式尖顶,很震撼,是当时在参见的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脸上故做诗意状。我相信同行的人也一样。
去年冬月,在曾遭到诟病的国家大剧院,我狂拍了许多照片,落日的余晖洒落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上,在水面上投下金色的影子,水面上更映衬出人民大会堂庄严雄伟,真的很美很壮观。有人说,这个建筑和周围的风格不符,破坏了城市文脉。我觉得不尽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假古董当道不是现代人的初衷,古人给我们已经留下了许多难以超越的作品,现代人更应给后人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声音。我相信,经历了奥运会考验之后的“鸟巢”和“水立方”,将是盛世中国献给世界的,像拉德芳斯、蓬皮杜那样伟大载入史册的作品。
平遥保护第一人,也是周庄、同里等古镇规划保护的拥趸者,建筑大师阮仪三在《古城笔记》里写到,“综观中国古代都城,都是按照规划建造,而且遵循一脉相承的规划思想——儒家的宗法制度,有序而尊君、规模巨大、中轴对称,建筑华丽、整体规正、气势恢宏,呈现了独特的中华风格”。这正是乡土中国的建筑灵魂,是不是也应该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呢?
[赏读]
“发现建筑之美”,是一个多么诗意的呼唤,是一个多么人文的追求!本文以自己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细细叙说了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的特色与美好,让我们深深意识到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还是空间的诗。建筑不仅充满着唯美与哲理,也展示着一个地域的风情与魅力。
[问题]
1.西安古城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呢?作者为什么认为西安是一个缺少伟大的现代建筑的城市?
2.关于国家大剧院这个建筑,作者与其他人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二
在王家大院感受古建筑之美
文/刘存瑞
王家大院的建筑错落有致,与古镇风光浑然一体。
很难想象,在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中还隐藏着这么一座令人震撼的深宅大院——王家大院。
这个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的静升镇,有院落54座、房屋758间,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晋商大院的典范。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曾数次到王家大院考察研究,称王家大院是“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并发出了“百来不厌,百看不厌”的感叹。
灵石王家大院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之一,自1997年对外开放以来,王家大院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旅游景点。
王家大院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等一样,同为历史上晋商文化的代表,也都是我国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不过,王家大院又有着非常独特的建筑风格: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美观又兼融南北情调。
灵石县旅游局副局长侯廷亮告诉记者,从1994年开始,王家大院先后经历了三次规划编制,虽然这三次规划的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对王家大院总体修缮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路始终保持不变,即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
数十年来,王家大院一直被当地村民居住着,由于当地素有崇尚文化之风,所以保护得较为完整。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位南方商人来到王家大院高家崖内的竹林书院,要拿一辆小轿车换取雕有竹子的石门框,被当时院内住着的张老太太一口回绝。“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王家大院之所以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应该归功于那些纯朴善良的居民们,他们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侯廷亮说。
1997年,王家大院的高家崖正式开放;1998年红门堡也修葺完毕;1999年王氏宗祠修复开放……在主体保护工程相继实施到位的同时,王家大院的开发利用也在有序推进。在灵石县政府的科学规划与不懈努力下,王家大院已与当地的石膏山、绵山、韩信岭、灵空山等文物景点连成一线、相辅相成,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王家大院自开放以来,每年平均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年综合收入2.5亿元以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王家大院管理处主任刘艳华说。 记者曾到过王家大院数次,每一次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站在王家大院,除了近观错落有致的建筑、精美绝伦的雕塑和清秀飘逸的楹联,不妨登上高高的门楼和城墙,任凭古镇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体会古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统一。“王家归来不看院”,或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吧。
[赏读]
这篇文章以王家大院为介绍的对象,从王家大院入手来展示中古建筑之美,读来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作者在介绍王家大院时采用了各种方法,其中对比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文中把王家大院与乔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等进行比较,不仅突出了他们的共同点,还强化了王家大院的独有特色: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美观又兼融南北情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比较才能突出特点,这话说的一点不错。
[问题]
3.本文作者意在介绍王家大院,而文章为什么写南方商人到王家大院拿一辆小轿车换取雕有竹子的石门框的事?
4.本文既有直接介绍王家大院的,也有间接突出王家大院的价值的。请你说说文中的间接表现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
哥特式建筑的美
文/欣蔚
雨果曾经说过,巴黎圣母院“简直是石头制造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在莱茵河边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面前,歌德说出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个对建筑艺术的著名论断都是源自于对哥特式建筑的赞美。可想而知,哥特式建筑地位的重要性。
哥特式建筑的功能美
建筑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用性。一切艺术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的需要。哥特式建筑作为城市繁荣和力量的象征,通常都建造在没有围墙的城市中,由于在这个时期,教会的意义加强,要求容纳更多的人,这就需要一个非常宽敞的场所,所以哥特式建筑的房屋内部都特别的高大、宽敞、明亮,满足了其社会功能的需要。哥特式建筑也是光的作品,通过玻璃技术的处理,使整个哥特式的建筑处在神秘与幻想的世界当中,作为教堂的哥特式建筑通过光的表现使置身于其中的教徒感受到了上帝的召唤。
哥特式建筑的形式美
哥特式建筑在形式上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筑的科学技术、以及内部的装饰上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个时期的风格。形式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它的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以及其依附的雕塑。哥特式的建筑被轻灵的垂直线贯穿着,以高、直、尖、瘦等这些具有强烈地向上的动势为特征体现了人们向往天国的理想。如果说尖拱、飞扶壁、尖肋拱顶这些构成了哥特式建筑的骨架,那么其玻璃花窗则升华了其精神灵魂。玻璃花窗所引入的天光光影展示了建筑的空间的广度和浓烈的宗教思想。光线从巨大的半透明的彩色玻璃上投射进来,映射出辉煌而灿烂的墙壁,光影的结合若隐若现地表达了天国的意境。光线象征着温暖、生命,因此由光线投射出的影像,并不是机械和生硬的,而是对自然热情的叙述和赞美。这种强烈浪漫的天国异想是中世纪人们宗教生活的终极目标,在这些美丽幻觉的照耀下,使人们觉得天国并非不能企及。
哥特式建筑的意义美
哥特式建筑不能再现具体的事物形象,但是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渲染和对造型的处理,表现出某些象征意义,能够触发人的联想,使人的感觉进入认识的境界。它在中世纪作为城市兴旺安定的标志,是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市民感情的寄托,是城市生机的精神反映。与此同时,教会权力的至高无上,天主教信仰的虔诚气氛在哥特式教堂中得以体现。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典型代表,如果说它那纤巧高耸怪诞的外表体现的是世俗社会的躁动不安,那么它华美的玫瑰窗则是圣洁理想的最好表达。
[赏读]
哥特式建筑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形式,哥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哥特式建筑作为一种古典建筑的典范已经成为人们无法绕过的一道风景。它不仅仅只是一堆建筑材料有机组合起来的房子,更是一个时代血脉的凝固。民族个性、审美意趣、文化取向、宗教思想以及经济状况都被熔铸其中了。
[问题]
5.本文依次介绍了哥特式建筑哪些方面的特征?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哥特式建筑的意义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古城的色彩是青灰色;因为抛开古建不谈,西安没有哪一座建筑能给我们留下雕刻般的记忆。
2.其他人认为这个建筑和周围的风格不符,破坏了城市文脉。作者则以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现代人更应给后人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声音。国家大剧院将是盛世中国献给世界的,像拉德芳斯、蓬皮杜那样伟大载入史册的作品。
3.作者写事的目的则是突出当地素有崇尚文化之风,表现王家大院保护得较为完整的原因。
4.表现在抒发作者自己的感受,王家大院管理处主任刘艳华的介绍,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的评价等。
5.本文依次介绍了哥特式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意义美,作者这样用小标题的方式来介绍既能集中介绍某个特点,能把它介绍全面、清楚,同时也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分明。
6.一是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渲染和对造型的处理,表现出某些象征意义,能够触发人的联想,使人的感觉进入认识的境界。二是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