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三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在校师范生中职学校教师职业认同调查,发现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不高,虽有着较高的从教意愿与职业准备,但缺乏发自内心的对职业的热爱与追求。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与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存在距离,学校教育对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力不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职技高师;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1-0046-06
教师职业认同即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是教师从内心肯定与热爱教师职业,并积极投身于其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及其形成、发展过程。具有较高职业认同的教师“往往更满意自己的工作,更愿意在工作上下功夫,更愿意进取,更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荣耀、适合自己”[1],因而表现出较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获得较高的职业自信与成就体验。
职技高师院校师范生(以下均简称“学生”)虽还不是真正的教师,但他们以中职学校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为职业目标,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感与意志,是走上教师岗位之前重要的职业准备期。他们对教师职业认同与否,一方面影响其在学期间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也对他们将来是否会走上教师岗位、能否成为合格的职教教师及可否体验到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我国三所较有代表性的职技高师在校生的调查,分析学生职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改进与完善职技高师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借鉴了魏淑华等人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量表》[2]、方明军等人的《大学教师职业认同问卷》[3]和曾丽红的《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4],将教师职业认同分为职业意志、职业认知、职业准备、职业效能和从教意愿五个维度。其中,职业意志是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决心,是学生对教师职业精神上的执着与追求。坚定的职业意志可以成为人们战胜困难、克服阻力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反映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指标;职业认知是学生对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看法;职业准备是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所做的准备与努力。因为本研究对象是在学的学生而非教师,所以增加了“职业准备”维度;而职业效能则是学生对实现职业目标可能性的判断,胜任工作的自我评价;从教意愿则是学生从业于中职学校教师的打算。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就是其既有从事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的打算,又怀着对职教教师职业的精神信仰与理想追求,为之积极准备、不断努力的过程与状态。
问卷中的主观性问题均采用Likert五点记分法,“5”表示完全一致,“1”表示完全不一致,“3”为不知道,“4”和“2”分别表示比较一致和比较不一致。要求被调查者从五个选项中找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经过对《职技高师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的试测与修订,正式形成的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α=0.85,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与样本构成
问卷调查于2013年10月至11月,分别在三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在校生中进行(以下简称为A校、B校和C校),采用分年级、分专业的分层整群抽样。共计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6份,有效回收率为96.4%。样本构成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
人数(人) 比例(%)
学
校 A 611 42.3
B 465 32.2
C 370 25.6
年
级 1 355 24.6
2 429 29.7
3 514 35.5
4 148 10.2
生
源
类
别 高中生 1011 69.9
三校生 433 29.9
缺失值 2 0.1
性
别 男 639 44.2
女 803 55.5
缺失值 4 0.3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虽呈积极倾向,但认同程度不高
被调查者总体的职业认同为其在职业意志、职业认知、职业准备、职业效能和从教意愿5个维度上赋值的平均值。该值越接近“5”,认同倾向越明显,越接近“1”,不认同倾向越明显,“3”为中间值,即无倾向性。对该值进行描述统计及单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职业认同的平均值=3.1672,极为显著地高于平均数=3,即具有积极认同倾向。但这一平均值(3.1672)远低于“比较认同(=4)”的水平。因此,职技高师学生对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虽总体上呈现积极倾向,但认同水平不高。
表2 被试在职业认同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及单样本T检验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检验值=3)
总变量 职业认同 1372 3.17 0.51 0.01 12.07**
维度
变量 从教意愿 1446 3.58 0.78 0.02 28.26**
职业准备 1427 3.38 0.82 0.02 17.66**
职业认知 1420 3.10 0.51 0.01 7.04**
职业效能 1428 3.06 0.72 0.02 3.10**
职业意志 1431 2.71 0.88 0.02 -12.47**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本文显著性检验各表均同,下面不再分别标注说明。 对五个维度的统计发现,“从教意愿”的得分最高(=3.5816),“职业意志”的得分最低(=2.71),呈现消极倾向。从1446个被调查者对“从教意愿”的选择情况看,有661人(达45.7%)表示如果有其他机会他们不会选择中职教师。还有467人(占32.3%)不确定,也就是说,如果有其他选择,79%的学生有可能不选择中职教师职业。只有307人表示坚定地选择中职教师职业,其比例不超过21%。另外有618名(42.7%)被调查者表示“不想一辈子做中职学校教师”,人数远超过愿意的学生427人(29.5%)。这表明学生只是出于就业的需要而选择中职教师职业,属于就业型职业认同,而非出于对职业的喜爱与忠诚。
(二)三所学校间职业认同有极为明显的差异
对所调查的三所学校职业认同和各维度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如表3所示。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校的职业认同及各维度均值都是最低的(职业准备维度除外),而B校都是最高的(职业意志维度除外)。
(三)女性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中职教师工作
对男女生的职业认同和各维度平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职业认同及各维度(除职业效能维度外)均存在极为显著差异。女生在认同程度、从教意愿与职业准备上高于男生,但职业意志低于男生,如表4所示。虽然中职教师职业更吸引女性就业,但她们对于中职教师职业的忠诚与坚持却并不坚定,有着更明显的就业需求倾向。如果有其他选择,她们更容易离开职教教师岗位。
表4 性别在职业认同及五个维度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变量 性别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检验值=3)
从教意愿 男 638 3.38 0.80 0.03 -9.143**
女 799 3.75 0.73 0.03
职业意志 男 631 2.81 0.86 0.03 3.968**
女 796 2.63 0.89 0.03
职业认知 男 629 3.13 0.51 0.02 2.372*
女 787 3.07 0.51 0.02
职业效能 男 631 3.03 0.75 0.03 -1.316
女 793 3.08 0.69 0.02
职业准备 男 632 3.25 0.86 0.03 -5.366**
女 791 3.48 0.77 0.03
职业认同 男 609 3.12 0.52 0.02 -3.065**
女 759 3.21 0.51 0.02
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看,如图1所示,虽然职业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从教意愿”、“职业准备”和“职业意志”几个维度上存在极为显著差异。中职教师职业对家庭经济中下等的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四)中职生比普高生更倾向选择中职教师职业
所调查学生中有433名(占30%)是中职学校毕业,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入学的学生。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之间的职业认同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如表5所示。说明他们在职业学校中的学习经历使他们更能理解、亲近与认同职教教师职业。
表5 不同生源类型间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
生源类型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检验值=3)
从教意愿 高中生 1007 3.50 0.77 0.02 -6.02***
三校生 432 3.78 0.77 0.04
职业意志 高中生 1003 2.69 0.89 0.03 -1.59
三校生 426 2.77 0.87 0.04
职业认知 高中生 995 3.03 0.48 0.02 -7.50***
三校生 423 3.26 0.55 0.03
职业效能 高中生 996 2.99 0.69 0.02 -5.36***
三校生 430 3.22 0.76 0.04
职业准备 高中生 998 3.28 0.81 0.03 -7.07***
三校生 427 3.61 0.79 0.04
职业认同 高中生 963 3.10 0.48 0.02 -7.19***
三校生 407 3.33 0.56 0.03
(五)学生职业认同未随年级升高而提高,毕业班学生出现逆向变化
理论上,通过学校的教育课程和系统的职业指导,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认识与理解会不断加深,从而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特别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师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得毕业班学生的执教能力不断提高,也有利于他们职业认同程度的提高。因此,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呈现明显提高的趋势。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对所调查学生的职业认同进行年级间差异显著性检验显示,虽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并未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如图2所示。四年级毕业班学生的职业认同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到最低点(从教意愿虽然大于一年级,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从学生职业认同的变化情况看,学校的教育教学与职业指导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如表6所示,将毕业班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认知、职业信心维度明显低于非毕业班学生。毕业生在着手求职、面试之际,一方面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从而变得不自信,另一方面发现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岗位或薪酬距离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从而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出现变化。反映了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未来生活压力等现实问题时,职业认同的重新调试。
三、分析
(一)个人中心、自我实现的职业价值取向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 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5]。学生对某一职业的认同程度无疑与他们所持的职业价值观密切相关,当这个职业的属性与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一致时,职业认同程度就会比较高,反之较低。基于此,本研究对职技高师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进行了调查。
职技高师学生重视职业的发展性、经济性与舒适度。问卷调查中列举了15个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其认为重要的三个,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被排在第一位的得分3分,第二、三位的分别得2分、1分。计算各选项的总得分即可找到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从中可以窥见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情况。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被排到前三位的选项是“职业发展空间”、“收入状况”和“工作环境”三个要素。表明学生重视职业的发展性、经济性与舒适度,职业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个人中心、自我实现倾向。
考虑到毕业班学生临近就业,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学校的职业指导,他们对中职教师职业有更多的了解与关注,所以对样本中的126名毕业生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如表8所示,32.5%的学生认为“中职教师职业发展前景良好”,58.7%的学生认为“中职教师对社会的贡献很大”,对职教教师的社会价值给予肯定,但也有很多学生认为中职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学校教师(34.9%)、工作压力大(43.7%)、学生纪律差难于管理(50.7%)。
表7 学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得分 排序
职业发展空间 1981 1
收入状况 1705 2
工作环境 1314 3
表8 毕业班学生对中职教师职业的看法
提问 频率 百分比(%) 提问 频率 百分比(%)
中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于其他同类教师 是 44 34.9 中职教师工作压力太大 是 55 43.7
不清楚 48 38.1 不清楚 41 32.5
否 34 26.9 否 29 23.0
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高 是 26 20.7 中职教师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是 42 32.5
不清楚 52 41.3 不清楚 49 38.9
否 48 38.1 否 45 37.8
中职学生纪律性差,我不喜欢 是 64 50.7 中职教师对社会的贡献很大 是 74 58.7
不清楚 26 20.6 不清楚 29 23.0
否 36 28.6 否 3 18.2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职业是有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为优越的工作环境。但他们心目中的中职教师职业尽管发展前景乐观,但收入不如普通学校教师、学生难管、工作压力大。两者之间存在差距,中职教师职业并非是学生心仪的职业,只是特定的就业环境①使中职学校教师成为很多学生的选择。因此,学生所表现出的到中职学校任教的愿望多出于就业的现实需要,而非对职业本身的热爱与追求。
(二)学校的课程、职业指导与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力不够
学生的职业认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体验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学校教育影响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而占据主导地位。一般认为,通过学校教育课程,教师有意识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系统而有效的职业指导,多种类型的实践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中职学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状态与工作性质,从而形成对中职教师工作意义与价值的正确理解,增强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但从上述(如图2)分析看,学校教育影响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四年级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程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到最低点。对此,可以从学校内部和社会外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从职技高师教育内部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第一,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科教育、技能教育,忽视了教师教育。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忽视了“怎么教”的问题,致使四年级学生在教育实习、求职面试时常常会在一些现实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信心;第二,职技高师的任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缺乏中职学校相关工作经验,缺少对职业学校的了解,从而缺乏及时有效指导、帮助学生的能力;第三,近年来,很多研究或媒体在对中职教育的研究、宣传中,较多关注的是中职教育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给人以强烈的弱势印象。而职技高师没能帮助学生客观、全面、积极地认识中职教师,使得学生随着对职业学校的了解而产生了畏难情绪。
从社会外部来看,近年来各地实行的统一入职考试虽注重了用工选拔的公平、公正,但一张试卷的选拔无法展示职技高师学生的专业特长,使职技高师学生处于不利地位。此外,职业学校对新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提高,门槛增多,职技高师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任教的机会被大为压缩。毕业生求职中遇到的这些现实问题使他们的职业态度发生了变化。
(三)学生入学时的专业选择方式对其职业认同有着重要影响
着眼于学生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可以将学生分为志愿入学者、非志愿入学者和不明确者。所谓志愿入学者就是确有进入职业学校任教志愿,而被录取入学的学生。所调查的1446名学生中,有615人属于志愿入学者(占42.5%);而非志愿入学者则是没有进入职业学校任教志愿,被调剂录取入学的学生。被调查者中有269人(18.6%)属于非志愿入学者;不明确者的情况比较复杂,大学入学志愿委托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填报,没有明确个人志愿的学生,562人(占38.9%)属于不明确者。对前两部分学生的职业认同进行差异比较,发现了极为显著的差异,如表9所示,志愿入学者明显高于非志愿入学者。因此,入学时对专业、对职业有认识、有兴趣是其职业认同的重要基础。
表9 志愿入学与非志愿入学者的职业认同差异比较
专业选择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 P
从教意愿 志愿入学 615 3.79 0.71 0.03 6.88*** <0.001 非志愿入学 268 3.39 0.83 0.05
职业意志 志愿入学 607 2.83 0.83 0.03 3.55*** <0.001
非志愿入学 267 2.59 0.95 0.06
职业准备 志愿入学 607 3.53 0.74 0.03 5.32*** <0.001
非志愿入学 266 3.22 0.83 0.05
职业认同 志愿入学 587 3.28 0.48 0.02 5.8*** <0.001
非志愿入学 257 3.06 0.52 0.03
因此,高等学校在录取学生时,要尽量选择真心喜欢、愿意做中职教师的学生入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录取工作非常注重考察学生是否真心喜欢、是否确实了解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是否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为此,需要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专业指导前置到高中阶段。通过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职业,以帮助他们在升学的时候为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校与专业。
(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是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社会原因
来自社会的、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状态、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与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福利待遇。
上述分析中发现,三所学校间的显著差异也部分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职业认同明显高于其他两校的B校,坐落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既带来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又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相应地,B校所在地区职业教育及其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福利待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属于学生就业的热点地区。所以,学生的职业认同也明显高于其他两所学校。
(五)学校应进一步强化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全面的、积极的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
调查显示,女性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从教愿望。尽管他们的职业意志并不高,且并非发自心底的职业愿望,但其从教意愿和职业准备都极为明显地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他们有着通过这份职业开启美好生活的主观愿望与客观需要。如果学校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职业学校,接触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价值与意义,感受到自己人生价值在教师职业中的实现,看到职业发展的美好愿景,他们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认同就会得到提升。
中职学校出身学生的职业认同程度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出身学生的调查结果说明,对中职教师职业的近距离接触,真切地感受中职教师生活,真正了解、认识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认同。很多职业学校教师也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爱上这一职业,变成不离不弃的坚守者。
目前,职技高师学生深入中职学校,体验教师工作的机会太少,不利于他们角色意识的培养。在大学4年级虽然有教育实习环节,但学生的体验与收获主要取决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态度、认识与能力对实习教师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改革现有教育实习的形式、内容与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教育,更全面地培养与锻炼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为未来的职业作好准备。
四、结论
总体上,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不高,虽有着较高的从教意愿与职业准备,但缺乏发自内心的对职业的热爱与追求。
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其个人中心、自我实现的职业价值取向与中职学校教师职业之间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育缺乏职业价值观教育,缺乏有关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系统、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来源,学生不了解中职学校教师职业有关。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也是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因此,职技高师应将对教师职业的爱与忠诚作为重要内容,渗透到德育中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敬仰之心;开展全面、系统的职业指导,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学校应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全面了解与正确认识中职教师职业的机会,改革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了解、认识、喜爱中职教师职业,从而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关键词 职技高师;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1-0046-06
教师职业认同即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是教师从内心肯定与热爱教师职业,并积极投身于其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及其形成、发展过程。具有较高职业认同的教师“往往更满意自己的工作,更愿意在工作上下功夫,更愿意进取,更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荣耀、适合自己”[1],因而表现出较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获得较高的职业自信与成就体验。
职技高师院校师范生(以下均简称“学生”)虽还不是真正的教师,但他们以中职学校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为职业目标,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感与意志,是走上教师岗位之前重要的职业准备期。他们对教师职业认同与否,一方面影响其在学期间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也对他们将来是否会走上教师岗位、能否成为合格的职教教师及可否体验到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我国三所较有代表性的职技高师在校生的调查,分析学生职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改进与完善职技高师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借鉴了魏淑华等人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量表》[2]、方明军等人的《大学教师职业认同问卷》[3]和曾丽红的《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4],将教师职业认同分为职业意志、职业认知、职业准备、职业效能和从教意愿五个维度。其中,职业意志是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决心,是学生对教师职业精神上的执着与追求。坚定的职业意志可以成为人们战胜困难、克服阻力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反映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指标;职业认知是学生对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看法;职业准备是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所做的准备与努力。因为本研究对象是在学的学生而非教师,所以增加了“职业准备”维度;而职业效能则是学生对实现职业目标可能性的判断,胜任工作的自我评价;从教意愿则是学生从业于中职学校教师的打算。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就是其既有从事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的打算,又怀着对职教教师职业的精神信仰与理想追求,为之积极准备、不断努力的过程与状态。
问卷中的主观性问题均采用Likert五点记分法,“5”表示完全一致,“1”表示完全不一致,“3”为不知道,“4”和“2”分别表示比较一致和比较不一致。要求被调查者从五个选项中找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经过对《职技高师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的试测与修订,正式形成的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α=0.85,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与样本构成
问卷调查于2013年10月至11月,分别在三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在校生中进行(以下简称为A校、B校和C校),采用分年级、分专业的分层整群抽样。共计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6份,有效回收率为96.4%。样本构成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
人数(人) 比例(%)
学
校 A 611 42.3
B 465 32.2
C 370 25.6
年
级 1 355 24.6
2 429 29.7
3 514 35.5
4 148 10.2
生
源
类
别 高中生 1011 69.9
三校生 433 29.9
缺失值 2 0.1
性
别 男 639 44.2
女 803 55.5
缺失值 4 0.3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虽呈积极倾向,但认同程度不高
被调查者总体的职业认同为其在职业意志、职业认知、职业准备、职业效能和从教意愿5个维度上赋值的平均值。该值越接近“5”,认同倾向越明显,越接近“1”,不认同倾向越明显,“3”为中间值,即无倾向性。对该值进行描述统计及单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职业认同的平均值=3.1672,极为显著地高于平均数=3,即具有积极认同倾向。但这一平均值(3.1672)远低于“比较认同(=4)”的水平。因此,职技高师学生对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虽总体上呈现积极倾向,但认同水平不高。
表2 被试在职业认同与各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及单样本T检验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检验值=3)
总变量 职业认同 1372 3.17 0.51 0.01 12.07**
维度
变量 从教意愿 1446 3.58 0.78 0.02 28.26**
职业准备 1427 3.38 0.82 0.02 17.66**
职业认知 1420 3.10 0.51 0.01 7.04**
职业效能 1428 3.06 0.72 0.02 3.10**
职业意志 1431 2.71 0.88 0.02 -12.47**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本文显著性检验各表均同,下面不再分别标注说明。 对五个维度的统计发现,“从教意愿”的得分最高(=3.5816),“职业意志”的得分最低(=2.71),呈现消极倾向。从1446个被调查者对“从教意愿”的选择情况看,有661人(达45.7%)表示如果有其他机会他们不会选择中职教师。还有467人(占32.3%)不确定,也就是说,如果有其他选择,79%的学生有可能不选择中职教师职业。只有307人表示坚定地选择中职教师职业,其比例不超过21%。另外有618名(42.7%)被调查者表示“不想一辈子做中职学校教师”,人数远超过愿意的学生427人(29.5%)。这表明学生只是出于就业的需要而选择中职教师职业,属于就业型职业认同,而非出于对职业的喜爱与忠诚。
(二)三所学校间职业认同有极为明显的差异
对所调查的三所学校职业认同和各维度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如表3所示。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校的职业认同及各维度均值都是最低的(职业准备维度除外),而B校都是最高的(职业意志维度除外)。
(三)女性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中职教师工作
对男女生的职业认同和各维度平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职业认同及各维度(除职业效能维度外)均存在极为显著差异。女生在认同程度、从教意愿与职业准备上高于男生,但职业意志低于男生,如表4所示。虽然中职教师职业更吸引女性就业,但她们对于中职教师职业的忠诚与坚持却并不坚定,有着更明显的就业需求倾向。如果有其他选择,她们更容易离开职教教师岗位。
表4 性别在职业认同及五个维度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变量 性别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检验值=3)
从教意愿 男 638 3.38 0.80 0.03 -9.143**
女 799 3.75 0.73 0.03
职业意志 男 631 2.81 0.86 0.03 3.968**
女 796 2.63 0.89 0.03
职业认知 男 629 3.13 0.51 0.02 2.372*
女 787 3.07 0.51 0.02
职业效能 男 631 3.03 0.75 0.03 -1.316
女 793 3.08 0.69 0.02
职业准备 男 632 3.25 0.86 0.03 -5.366**
女 791 3.48 0.77 0.03
职业认同 男 609 3.12 0.52 0.02 -3.065**
女 759 3.21 0.51 0.02
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看,如图1所示,虽然职业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从教意愿”、“职业准备”和“职业意志”几个维度上存在极为显著差异。中职教师职业对家庭经济中下等的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四)中职生比普高生更倾向选择中职教师职业
所调查学生中有433名(占30%)是中职学校毕业,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入学的学生。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之间的职业认同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如表5所示。说明他们在职业学校中的学习经历使他们更能理解、亲近与认同职教教师职业。
表5 不同生源类型间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
生源类型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检验值=3)
从教意愿 高中生 1007 3.50 0.77 0.02 -6.02***
三校生 432 3.78 0.77 0.04
职业意志 高中生 1003 2.69 0.89 0.03 -1.59
三校生 426 2.77 0.87 0.04
职业认知 高中生 995 3.03 0.48 0.02 -7.50***
三校生 423 3.26 0.55 0.03
职业效能 高中生 996 2.99 0.69 0.02 -5.36***
三校生 430 3.22 0.76 0.04
职业准备 高中生 998 3.28 0.81 0.03 -7.07***
三校生 427 3.61 0.79 0.04
职业认同 高中生 963 3.10 0.48 0.02 -7.19***
三校生 407 3.33 0.56 0.03
(五)学生职业认同未随年级升高而提高,毕业班学生出现逆向变化
理论上,通过学校的教育课程和系统的职业指导,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认识与理解会不断加深,从而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特别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师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得毕业班学生的执教能力不断提高,也有利于他们职业认同程度的提高。因此,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呈现明显提高的趋势。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对所调查学生的职业认同进行年级间差异显著性检验显示,虽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并未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如图2所示。四年级毕业班学生的职业认同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到最低点(从教意愿虽然大于一年级,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从学生职业认同的变化情况看,学校的教育教学与职业指导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如表6所示,将毕业班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认知、职业信心维度明显低于非毕业班学生。毕业生在着手求职、面试之际,一方面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从而变得不自信,另一方面发现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岗位或薪酬距离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从而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出现变化。反映了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未来生活压力等现实问题时,职业认同的重新调试。
三、分析
(一)个人中心、自我实现的职业价值取向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 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5]。学生对某一职业的认同程度无疑与他们所持的职业价值观密切相关,当这个职业的属性与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一致时,职业认同程度就会比较高,反之较低。基于此,本研究对职技高师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进行了调查。
职技高师学生重视职业的发展性、经济性与舒适度。问卷调查中列举了15个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其认为重要的三个,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被排在第一位的得分3分,第二、三位的分别得2分、1分。计算各选项的总得分即可找到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从中可以窥见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情况。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被排到前三位的选项是“职业发展空间”、“收入状况”和“工作环境”三个要素。表明学生重视职业的发展性、经济性与舒适度,职业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个人中心、自我实现倾向。
考虑到毕业班学生临近就业,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学校的职业指导,他们对中职教师职业有更多的了解与关注,所以对样本中的126名毕业生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如表8所示,32.5%的学生认为“中职教师职业发展前景良好”,58.7%的学生认为“中职教师对社会的贡献很大”,对职教教师的社会价值给予肯定,但也有很多学生认为中职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学校教师(34.9%)、工作压力大(43.7%)、学生纪律差难于管理(50.7%)。
表7 学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得分 排序
职业发展空间 1981 1
收入状况 1705 2
工作环境 1314 3
表8 毕业班学生对中职教师职业的看法
提问 频率 百分比(%) 提问 频率 百分比(%)
中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于其他同类教师 是 44 34.9 中职教师工作压力太大 是 55 43.7
不清楚 48 38.1 不清楚 41 32.5
否 34 26.9 否 29 23.0
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高 是 26 20.7 中职教师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是 42 32.5
不清楚 52 41.3 不清楚 49 38.9
否 48 38.1 否 45 37.8
中职学生纪律性差,我不喜欢 是 64 50.7 中职教师对社会的贡献很大 是 74 58.7
不清楚 26 20.6 不清楚 29 23.0
否 36 28.6 否 3 18.2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职业是有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为优越的工作环境。但他们心目中的中职教师职业尽管发展前景乐观,但收入不如普通学校教师、学生难管、工作压力大。两者之间存在差距,中职教师职业并非是学生心仪的职业,只是特定的就业环境①使中职学校教师成为很多学生的选择。因此,学生所表现出的到中职学校任教的愿望多出于就业的现实需要,而非对职业本身的热爱与追求。
(二)学校的课程、职业指导与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力不够
学生的职业认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体验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学校教育影响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而占据主导地位。一般认为,通过学校教育课程,教师有意识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系统而有效的职业指导,多种类型的实践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中职学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状态与工作性质,从而形成对中职教师工作意义与价值的正确理解,增强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但从上述(如图2)分析看,学校教育影响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四年级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程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到最低点。对此,可以从学校内部和社会外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从职技高师教育内部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第一,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科教育、技能教育,忽视了教师教育。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忽视了“怎么教”的问题,致使四年级学生在教育实习、求职面试时常常会在一些现实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信心;第二,职技高师的任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缺乏中职学校相关工作经验,缺少对职业学校的了解,从而缺乏及时有效指导、帮助学生的能力;第三,近年来,很多研究或媒体在对中职教育的研究、宣传中,较多关注的是中职教育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给人以强烈的弱势印象。而职技高师没能帮助学生客观、全面、积极地认识中职教师,使得学生随着对职业学校的了解而产生了畏难情绪。
从社会外部来看,近年来各地实行的统一入职考试虽注重了用工选拔的公平、公正,但一张试卷的选拔无法展示职技高师学生的专业特长,使职技高师学生处于不利地位。此外,职业学校对新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提高,门槛增多,职技高师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任教的机会被大为压缩。毕业生求职中遇到的这些现实问题使他们的职业态度发生了变化。
(三)学生入学时的专业选择方式对其职业认同有着重要影响
着眼于学生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可以将学生分为志愿入学者、非志愿入学者和不明确者。所谓志愿入学者就是确有进入职业学校任教志愿,而被录取入学的学生。所调查的1446名学生中,有615人属于志愿入学者(占42.5%);而非志愿入学者则是没有进入职业学校任教志愿,被调剂录取入学的学生。被调查者中有269人(18.6%)属于非志愿入学者;不明确者的情况比较复杂,大学入学志愿委托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填报,没有明确个人志愿的学生,562人(占38.9%)属于不明确者。对前两部分学生的职业认同进行差异比较,发现了极为显著的差异,如表9所示,志愿入学者明显高于非志愿入学者。因此,入学时对专业、对职业有认识、有兴趣是其职业认同的重要基础。
表9 志愿入学与非志愿入学者的职业认同差异比较
专业选择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 P
从教意愿 志愿入学 615 3.79 0.71 0.03 6.88*** <0.001 非志愿入学 268 3.39 0.83 0.05
职业意志 志愿入学 607 2.83 0.83 0.03 3.55*** <0.001
非志愿入学 267 2.59 0.95 0.06
职业准备 志愿入学 607 3.53 0.74 0.03 5.32*** <0.001
非志愿入学 266 3.22 0.83 0.05
职业认同 志愿入学 587 3.28 0.48 0.02 5.8*** <0.001
非志愿入学 257 3.06 0.52 0.03
因此,高等学校在录取学生时,要尽量选择真心喜欢、愿意做中职教师的学生入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录取工作非常注重考察学生是否真心喜欢、是否确实了解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是否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为此,需要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专业指导前置到高中阶段。通过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职业,以帮助他们在升学的时候为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校与专业。
(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是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社会原因
来自社会的、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状态、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与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福利待遇。
上述分析中发现,三所学校间的显著差异也部分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职业认同明显高于其他两校的B校,坐落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既带来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又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相应地,B校所在地区职业教育及其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福利待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属于学生就业的热点地区。所以,学生的职业认同也明显高于其他两所学校。
(五)学校应进一步强化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全面的、积极的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
调查显示,女性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从教愿望。尽管他们的职业意志并不高,且并非发自心底的职业愿望,但其从教意愿和职业准备都极为明显地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他们有着通过这份职业开启美好生活的主观愿望与客观需要。如果学校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职业学校,接触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价值与意义,感受到自己人生价值在教师职业中的实现,看到职业发展的美好愿景,他们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认同就会得到提升。
中职学校出身学生的职业认同程度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出身学生的调查结果说明,对中职教师职业的近距离接触,真切地感受中职教师生活,真正了解、认识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认同。很多职业学校教师也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爱上这一职业,变成不离不弃的坚守者。
目前,职技高师学生深入中职学校,体验教师工作的机会太少,不利于他们角色意识的培养。在大学4年级虽然有教育实习环节,但学生的体验与收获主要取决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态度、认识与能力对实习教师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改革现有教育实习的形式、内容与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教育,更全面地培养与锻炼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为未来的职业作好准备。
四、结论
总体上,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不高,虽有着较高的从教意愿与职业准备,但缺乏发自内心的对职业的热爱与追求。
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其个人中心、自我实现的职业价值取向与中职学校教师职业之间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育缺乏职业价值观教育,缺乏有关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系统、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来源,学生不了解中职学校教师职业有关。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也是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因此,职技高师应将对教师职业的爱与忠诚作为重要内容,渗透到德育中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敬仰之心;开展全面、系统的职业指导,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学校应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全面了解与正确认识中职教师职业的机会,改革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了解、认识、喜爱中职教师职业,从而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