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成立“新四军历史学社”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ce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2日,是新四军组建81周年纪念日。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举办纪念活動,同时成立“新四军历史学社。”学社宗旨是,学习铁军历史,缅怀铁军先烈,传承铁军精神,勇做铁军传人。学社将定期不定地组织开展活动,吸引更多同学一起学习历史,走访革命前辈,到各地新四军纪念场馆参观见学,到社区和中小学中讲铁军故事。学校有关领导出席了纪念活动。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清葆将军到会表示支持和祝贺。王清葆说:在大中学校成立新四军历史学习宣传组织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双向需要、双向选择。一方面党史的传承需要广大青少年;另一方面广大青少年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党史军史的润育和滋养。王副会长希望学社多吸收同学,多学习历史,多讲革命故事,多开展活动,把学社办成学校的一个亮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淮阴区老促会高度重视《铁军》杂志征订工作,年年突破千份大关。主要做法:一是高度重视。杂志社年度征订工作会议以后,区老促会立即向区领导汇报,争取区委领导支持。今年,区委副书记陈张,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桑绍淮均作出批示,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区老促会立刻深入乡镇老促会与区直理事单位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二是目标管理。将《铁军》征订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完成征订数的得基本
期刊
一  开放图兴四十年,九州到处艳阳天。  承包土地农家笑,致富村庄楼宇添。  企业分权能入股,员工作主可参言。  通衢捷便途如网,陆海空衔世界连。  二  繁榮文化百花妍,振奋精神志更坚。  社保普施黎庶喜,民生改善腹胸甜。  树人教育夯基础,培养贤才攀顶巅。  科技发明勤贡献,中华崛起勇当先。  三  一国两制焕新颜,完整江山任务艰。  平等外交多挚友,辉煌成就亮坤乾。  全球构建共同体,路带挥
期刊
王鹏生于1906年,浙江长兴县煤山乡四都村人。1943年底,新四军于煤山開辟抗日根据地,王鹏投身革命,他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进行“二五”减租、筹粮支前,动员青年参军,带领民工担架队支援新四军攻打孝丰城。1944年4月,经黄侃同志介绍,王鹏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长兴县抗日民主政府泗安区广安乡副乡长、四都村农会主任、煤山区农会主任。  抗战胜利后,苏浙军区部队北撤。1945年10月5日,苏浙区党委负责人
期刊
5月2日,我们到浙江温州访问了新四军老战士胡景濂,请他谈谈参加新四军的故事。胡老虽已98岁高龄,但耳聪目明,思维清晰,非常健谈。  胡景濂在家中排行老三,1934年在温州就读小学,后随母亲到上海,就读于唐湾小学,之后进入泉漳中学初中部。  1937年中学毕业后,八一三抗战爆发,日军侵占上海,他与五名同学报名投考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校址在南京。经初试,五个人全部被录取,那年胡16岁。9月份,军
期刊
稻黄蟹肥的丰收时节,笔者来到革命老区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极目远眺,只见一片片金色的稻浪随风摇曳,一排排新颖别致的两层楼房次第排开,一幅幅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扑面而来……如果不是矗立在村口那块刻有“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红色字样的石碑,很难想象,40年前这里的农民曾经搞过分田到户,更是由此在江苏全省拉开了农村大包干的序幕。  垫湖村为什么能够率先包产到户、迈出江苏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今年77岁、时任垫湖村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日救国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把原来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任命黄克诚担任师长。黄克诚所在的新四军部队驻守江苏盐阜,从1941年到1945年,作为一师之长的黄克诚以身作则地奉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日伪军的封锁中,带领全师官兵节衣缩食,克服困难,为全军官兵树立了榜样。师长拾粪  1941年,苏北先是遇上水灾,接着又是干旱,粮食歉收加上敌人抢粮,连老百姓自己都饿肚子
期刊
之前听说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离休干部吴文毅老人,今年98岁了,身体依然硬朗,每周坚持打网球。近日记者有幸拜访吴文毅老人,果真如此。吴老家里摆放着一些他平时用的健身器材,如哑铃、呼啦圈,在阳台上还专门有一个近两米高的单杠。吴老说,这都是他平时用来锻炼身体的。吴老不仅身体好,记忆力也特别好,讲起早年参加新四军和之后的工作经历,吴老仿佛有很多故事要讲。堪称新四军中的兵工专家  吴文毅1920年出生在
期刊
唐炎 1922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蘭溪市,1938年9月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教导总队学习毕业后留在教导总队任一大队军事干事,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他经历了“皖南事变”,在部队被打散后孤身突围,历经千难万险,辗转穿越,于1941年5月回到盐城新四军军部,在抗大五分校担任军事教员。1943年4月他调任新四军浙东纵队,参加了解放梁弄镇的战斗,之后被任命为纵队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同年1
期刊
張 蕾,安徽省芜湖市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芜湖市美术馆(芜湖书画院)专职书法家,艺术部副主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安徽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芜湖市书协副主席、安徽省第三届“十佳青年书法家”。
期刊
陈玉生出生在泰兴县南沙乡陈家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中,因生活所迫,很小就到上海当学徒。尽管生活非常辛苦,但比起在家乡“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陈玉生觉得很知足,因此,在上海的最初几年,他一心只顾着埋头做工。1937年,他加入“上海抗日救国会”,不久,即被警察局逮捕入狱。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得以出狱,随即回到泰兴,组织一帮穷弟兄,建立起一支抗日游击队,几天时间,部队发展到200余人。他带着这批年轻人风里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