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自身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达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优化,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创新能力提高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思想政治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发挥出来。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而兴趣又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正当的,浓厚的,稳定的兴趣能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能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和对学习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并有助于他们学习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公民的储蓄》中,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大家庭,然后给每个家庭虚拟一笔财富,让每个家庭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理财方案,这使课堂显得异常活跃,每个成员都为家庭的计划献计献策,课前预习的知识不知不觉被学生用来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尝试了一次当家理财的滋味,非常愉快,感受深刻。另外,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法国18 世纪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已提到情境教学的形式。我国1000 多年以前的教育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有关于“情境”的论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近年来国内外教学中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改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所谓情境就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所谓情境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习者在學习的环境中产生和谐的氛围,愉悦地学习。采用情景化的教学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的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利用音乐渲染情景。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联系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音乐来创设情景。如在涉及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时,播放一曲《春天的故事》,优美动听的音乐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在涉及我国古代的辉煌成就时,选择一首《我爱你,中国》,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教学中借助音乐可以冲淡政治教材枯燥无味的说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2. 表演体会情景,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情境教学以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且非常有效的。现今的教学课堂,应当是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在学习《银行的业务》时,我让学生利用假期做社会调查,然后课堂上以讲桌为柜台模拟设一银行,招募几名学生做银行的工作人员,其余的学生扮演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等不同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负责采访的同学了解到柜台前有存款的,有贷款的,有办理结算的,缴水、电、气费,以及美元兑换等等业务,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由调查到自己表演,深刻地体会到银行业务的广泛以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3. 语言描述情景,这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美,情感要真。美的教学内容,美的教学手段都要凭借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去体现。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往往需要通过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或激昂雄浑,或幽默诙谐,挥洒自如的语言描绘,不但激起学生的情绪,还巧妙的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在学习《一国两制》中涉及香港、澳门时,我充满着无比自豪的语气,涉及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时,语言显得异常悲愤,并激励学生发奋图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教师语言的描述必须投入真情,才能深深打动学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一位富有激情并洋溢着优美语言的教师,通过自己美的语言所创设的情境给学生的感染力是任何因素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4. 计算机模拟情景,计算机的普及及其广泛应用,使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凸现出来。传统教学的一个缺点就是“填鸭式”,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被动且无兴趣。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后,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虽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局面,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辅助教学,能充分利用影像、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形象、生动、直观,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使他们兴奋并唤起更多的学习兴趣,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减轻了认知难度,可以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得到突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讲授《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在课件中插入一段商场购物的录像,再配上这样一段解说:“有钱,可以买到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商品。然而,这小小的一枚硬币或一张薄纸,究竟为何有如此大的神通呢?其中的奥妙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其思维也得到了启迪,好奇心、求知欲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课件的交互性让学生模拟“物物交换”,体会其优点和缺陷,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办法的欲望,从而引出“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及其作用。然后,再让学生模拟利用“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找出这一阶段商品交换中存在的缺点,产生“用固定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需要,得出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这样既改善了教学环境,激起了学生兴趣,又增强了教学感染力,也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而人才教育的竞争将成为新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加强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1.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教育是通过对人的培养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而作为这一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要按照社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实践证明,在诸多教育影响中,对学生产生最深刻、最持久作用的则是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而思想政治教学的特殊本质及规律决定了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对于一个合格教师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政治教师,首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理直气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
2.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是每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基本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等。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已很难适应实际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促使思想政治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同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科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3.全面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胡锦涛提出“教师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維,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对教师创新能力素质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敢于打破传统,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引进先进的教学工具,大胆创新。第一,教师必须建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样势必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养。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扬、个性得以张扬,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只有将主体性活动与主导性活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成为学习过程中最鲜明的特色。第二,应有创新精神,并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坚持正面地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学习动机。第三,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并且富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第四,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观点。另外,还应培养幽默、热情、乐观、自信,乐于接受不同观点以及对其工作之外的其它事情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积极参与的个性品质。
三、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及评价者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的首要目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做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提起创造力,人们总是习惯把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等同起来,认为创造力不过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长,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结果当然只能束缚创新意识的产生。A.F奥斯本等创造学家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揭示了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即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普通人与天才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创造力和其他技能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的。因此,消除对创造力的神秘感,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如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这个原理时,告诉学生,人们习惯于用玻璃器皿装牛奶,如果把牛奶与纸盒联系起来,用纸盒装牛奶,就是创新。又如,鞋子与音乐、电灯等在常规思维中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如果把他们联系起来,就会发明创造出多功能的新型鞋子。学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个原理时,告诉学生,任何事物有优点必有缺点,有长处必有短处,让学生思考我们的校园在布局上有何不足之处?教室里的布置有那些不合理的地方,经常使用的课桌、黑板有那些缺陷?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只要细心观察、思考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学生的创新实践是学生打破“创造力非凡论”神话的最根本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此,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索,教师捕捉学生星星点点智慧的火花,积极评价,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成就感,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构建和谐教学环境,培养创新精神。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依赖心理严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给学生以安全感,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才敢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干。由此可见,只有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充分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其中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测定创新能力的标志之一。传统教育重视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发散思维,因此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中,重视讨论,即兴演讲,抢答等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即创造新想法、新事物的能力,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人们努力实践的结果。16岁的爱因斯坦能够想象到光会出现什么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从小就广泛接触社会,细心观察事物分不开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学习[产业和劳动者]时,要求学生调查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理解国家实施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
[关键词] 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创新能力提高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思想政治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发挥出来。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而兴趣又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正当的,浓厚的,稳定的兴趣能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能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和对学习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并有助于他们学习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公民的储蓄》中,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大家庭,然后给每个家庭虚拟一笔财富,让每个家庭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理财方案,这使课堂显得异常活跃,每个成员都为家庭的计划献计献策,课前预习的知识不知不觉被学生用来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尝试了一次当家理财的滋味,非常愉快,感受深刻。另外,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法国18 世纪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已提到情境教学的形式。我国1000 多年以前的教育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有关于“情境”的论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近年来国内外教学中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改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所谓情境就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所谓情境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习者在學习的环境中产生和谐的氛围,愉悦地学习。采用情景化的教学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的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利用音乐渲染情景。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联系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音乐来创设情景。如在涉及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时,播放一曲《春天的故事》,优美动听的音乐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在涉及我国古代的辉煌成就时,选择一首《我爱你,中国》,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教学中借助音乐可以冲淡政治教材枯燥无味的说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2. 表演体会情景,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情境教学以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且非常有效的。现今的教学课堂,应当是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在学习《银行的业务》时,我让学生利用假期做社会调查,然后课堂上以讲桌为柜台模拟设一银行,招募几名学生做银行的工作人员,其余的学生扮演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等不同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负责采访的同学了解到柜台前有存款的,有贷款的,有办理结算的,缴水、电、气费,以及美元兑换等等业务,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由调查到自己表演,深刻地体会到银行业务的广泛以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3. 语言描述情景,这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美,情感要真。美的教学内容,美的教学手段都要凭借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去体现。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往往需要通过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或激昂雄浑,或幽默诙谐,挥洒自如的语言描绘,不但激起学生的情绪,还巧妙的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在学习《一国两制》中涉及香港、澳门时,我充满着无比自豪的语气,涉及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时,语言显得异常悲愤,并激励学生发奋图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教师语言的描述必须投入真情,才能深深打动学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一位富有激情并洋溢着优美语言的教师,通过自己美的语言所创设的情境给学生的感染力是任何因素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4. 计算机模拟情景,计算机的普及及其广泛应用,使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凸现出来。传统教学的一个缺点就是“填鸭式”,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被动且无兴趣。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后,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虽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局面,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辅助教学,能充分利用影像、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形象、生动、直观,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使他们兴奋并唤起更多的学习兴趣,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减轻了认知难度,可以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得到突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讲授《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在课件中插入一段商场购物的录像,再配上这样一段解说:“有钱,可以买到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商品。然而,这小小的一枚硬币或一张薄纸,究竟为何有如此大的神通呢?其中的奥妙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其思维也得到了启迪,好奇心、求知欲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课件的交互性让学生模拟“物物交换”,体会其优点和缺陷,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办法的欲望,从而引出“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及其作用。然后,再让学生模拟利用“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找出这一阶段商品交换中存在的缺点,产生“用固定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需要,得出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这样既改善了教学环境,激起了学生兴趣,又增强了教学感染力,也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而人才教育的竞争将成为新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加强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1.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教育是通过对人的培养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而作为这一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要按照社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实践证明,在诸多教育影响中,对学生产生最深刻、最持久作用的则是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而思想政治教学的特殊本质及规律决定了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对于一个合格教师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政治教师,首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理直气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
2.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是每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基本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等。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已很难适应实际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促使思想政治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同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科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3.全面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胡锦涛提出“教师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維,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对教师创新能力素质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敢于打破传统,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引进先进的教学工具,大胆创新。第一,教师必须建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样势必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养。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扬、个性得以张扬,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只有将主体性活动与主导性活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成为学习过程中最鲜明的特色。第二,应有创新精神,并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坚持正面地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学习动机。第三,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并且富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第四,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观点。另外,还应培养幽默、热情、乐观、自信,乐于接受不同观点以及对其工作之外的其它事情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积极参与的个性品质。
三、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及评价者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的首要目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做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提起创造力,人们总是习惯把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等同起来,认为创造力不过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长,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结果当然只能束缚创新意识的产生。A.F奥斯本等创造学家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揭示了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即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普通人与天才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创造力和其他技能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的。因此,消除对创造力的神秘感,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如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这个原理时,告诉学生,人们习惯于用玻璃器皿装牛奶,如果把牛奶与纸盒联系起来,用纸盒装牛奶,就是创新。又如,鞋子与音乐、电灯等在常规思维中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如果把他们联系起来,就会发明创造出多功能的新型鞋子。学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个原理时,告诉学生,任何事物有优点必有缺点,有长处必有短处,让学生思考我们的校园在布局上有何不足之处?教室里的布置有那些不合理的地方,经常使用的课桌、黑板有那些缺陷?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只要细心观察、思考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学生的创新实践是学生打破“创造力非凡论”神话的最根本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此,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索,教师捕捉学生星星点点智慧的火花,积极评价,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成就感,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构建和谐教学环境,培养创新精神。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依赖心理严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给学生以安全感,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才敢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干。由此可见,只有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充分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其中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测定创新能力的标志之一。传统教育重视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发散思维,因此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中,重视讨论,即兴演讲,抢答等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即创造新想法、新事物的能力,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人们努力实践的结果。16岁的爱因斯坦能够想象到光会出现什么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从小就广泛接触社会,细心观察事物分不开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学习[产业和劳动者]时,要求学生调查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理解国家实施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