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伦比亚是世界上继巴西、越南之后的第三大咖啡产地,哥伦比亚咖啡(Café de Colombia)也是少数以自己名字在世界上出售的单品咖啡之一,咖啡,是哥伦比亚人的骄傲。
走进咖啡农家
吉洛斯先生的家是哥伦比亚65万咖啡农家庭的典型代表,每当有代表团或者记者参观的时候,总会被领到他家里感受一下真正的咖啡农家庭的生活,也因此,见过世面的他,少了些许羞涩,多的是一份派头。
吉洛斯先生从事咖啡事业已经40多年了,有自己的庄园,3.5公顷的田地,一个女儿,两个外孙,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可谓安居乐业。,因为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的存在,吉洛斯先生几乎不用担心售卖的问题,他唯一关心的是如何把咖啡种植得更好。
只是,偶尔生活会被打破一下,那就是有重要的足球赛要参加或者观看。在吉洛斯先生的一个房间里,尘封着很多足球奖杯,都是年轻时候得到的,他自豪地说,那时他不光是咖啡明星,也是足球明星。
哥伦比亚咖啡纯正的味道,除了来自于哥伦比亚利于咖啡生长的自然环境,还与当地种植者辛勤的劳动分不开。在哥伦比亚,咖啡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7万公顷,全国约有30.2万个咖啡园,30%到40%的农村人口的收入来源都直接依靠咖啡生产。
这里虽然有不少农场,但面积都不大,每个农场的面积平均只有2公顷左右,80%以上的咖啡种植园拥有的咖啡树在5000棵左右。由此可见,哥伦比亚的农业属小农庄型。
在吉洛斯的农场里有很多高大的乔木和香蕉树,据说当地人都在咖啡树周围种上这样的树,这不仅仅是咖啡协会的规定,也是当地咖啡农种植咖啡的一个传统。因为这些树可以为咖啡树搭凉棚,以保证咖啡生长所需要的阴凉潮湿环境。由于咖啡林内湿度大,温差小,咖啡豆成熟慢,有利于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的积累,因而咖啡质量很好。同时,还切实地改善了环境,所以当地人都宁可牺牲咖啡种植空间来种环保树,以期给咖啡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从事咖啡种植40多年来,吉洛斯先生从来没有担心过咖啡的销售问题,他的咖啡主要卖给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所属的公司,有时也卖给一些专门到当地采买的外国公司。但是咖啡协会的存在,让哥伦比亚65万咖啡农家庭切切实实地过上一种有保障的生活。
渗透到每个环节的生产者协会
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ffee Growers,FNC)成立于1927年,是一个服务于哥伦比亚咖啡农的非营利性组织,也是哥伦比亚唯一的官方咖啡专业行会。它的主要职责还包括在全球推广哥伦比亚咖啡的品牌形象及监督每一粒从哥伦比亚出口咖啡的质量。
在协会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哥伦比亚咖啡的种植与传播保驾护航,造就了今天哥伦比亚咖啡在世界上的盛誉,也为其蒙上了几分神秘和传奇色彩,被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行会之一。
哥伦比亚咖啡业占农业的15%,咖啡种植区占全国土地的1/4以上,有200多万人从事咖啡业,但该国的咖啡农中,94%的个体生产者拥有不到12英亩的种植地。这种分散的小农经济状态,使其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挑战时呈现弱势。为了保护哥伦比亚的咖啡业,1927年由咖啡农们自发成立了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并要求政府出台法律保护咖啡业,拟定的一系列法规中就包括了咖啡最低质量标准。
1930年至1960年,协会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保证咖啡的品质,他们相信只有保证品质才能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并喜欢哥伦比亚咖啡。协会在咖啡的种植期就开始介入,帮助种植户选择合适的品种,咖啡要经过多次检验才可以出口,协会还会从不同国家的商场里购买哥伦比亚咖啡,抽查咖啡的质量。如遇不合格,协会就采取法律行动,状告销售商和生产商误导消费者,要求他们收回不合格产品。
哥伦比亚种植咖啡的农场主可以按官方低价将所有的产品卖给咖啡生产者协会,也可以卖给出口商,但实际上,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控制了对欧洲的出口,而出口美国的咖啡主要是通过私人出口商进行的。然而,所有的出口都受制于最低出口价。
协会同时担负着推广会员企业的咖啡产品和提高全球咖啡消费的使命,例如通过电视广告和赞助体育活动来推广哥伦比亚咖啡。当人们还不太了解哥伦比亚咖啡时,协会在亚欧美各大城市举行推介活动。当人们接受了哥伦比亚咖啡后,协会又开始对咖啡营养及保健功能进行研发,进一步培养市场。
咖啡协会通过对生产、加工、收购、出口等每个环节,进行有组织的监督和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哥伦比亚咖啡的品质,保障了农户的利益。
多途径提高品牌影响力
胡安·巴尔德斯(Juan Valdez)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咖啡农。他曾出现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抹小胡子,带着宽边大草帽,一头毛驴拖着装着咖啡豆的麻袋,背后是挺拔的安第斯山峰。很多人都认为,胡安一定是那个创造了哥伦比亚咖啡神话的人。但实际上,“胡安·巴尔德斯”只是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为以整体形象推广咖啡而创造的一个虚构人物。
胡安形象是纽约的一家广告公司在1959年创造出来的,每袋哥伦比亚出产的咖啡包装上都印着胡安和毛驴的标志。前后有三位地道的咖啡农作为形象代言人,在电视做真人秀,吸引人们的眼球。第三代胡安还利用各种社交网络和咖啡爱好者神交,保持着又虚拟又实体的奇妙关系,使顾客一见到标志就能认出老朋友来。
在法律层面上,2005年2月哥伦比亚咖啡获得第一个哥伦比亚地理标志的认证,同年6月哥伦比亚咖啡在欧盟申报同等认证,成为第一个在欧盟申请该认证的非欧盟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对哥伦比亚咖啡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能确保哥伦比亚咖啡正宗原产美誉,也在注册商标和证明标记的认证之余提供了防止滥用“哥伦比亚”品牌的另一有效方法。
让当地人更为自豪的是,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并不会向咖啡农收取会费,而是采用税收的方式。哥伦比亚设立了“国家咖啡基金”,所有的咖啡农在出口咖啡的时候要交几美分的税,这些税收就进入了“国家咖啡基金”,这项基金用于协会的运作、服务全国的咖啡农,保护他们的利益。
事实上咖啡价格非常不稳定,即使是在价格稳定的年份,最低和最高价也可以相差20%。因此,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通过“全国咖啡基金”来稳定咖啡价格,基金和生产者之间合同也会时常更新。世界咖啡价格高时,基金得以补充和积累;当世界咖啡价格走低的时候,基金对哥伦比亚国内咖啡市场价格进行填补。
咖啡协会还加入哥伦比亚国内外各具影响力的机构,为咖啡农场、社区、环境和生产者获得先进技术和资金支持而努力,同时在农村社区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基础设施,甚至对大选都会起到影响。此外,协会还成立了先进的咖啡研究所研究中心,除了对咖啡品种和基因进行个优化研究,同时对种植区中的地理环境、动植物、固碳新技术等进行开发,从而提升生产力。
走进咖啡农家
吉洛斯先生的家是哥伦比亚65万咖啡农家庭的典型代表,每当有代表团或者记者参观的时候,总会被领到他家里感受一下真正的咖啡农家庭的生活,也因此,见过世面的他,少了些许羞涩,多的是一份派头。
吉洛斯先生从事咖啡事业已经40多年了,有自己的庄园,3.5公顷的田地,一个女儿,两个外孙,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可谓安居乐业。,因为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的存在,吉洛斯先生几乎不用担心售卖的问题,他唯一关心的是如何把咖啡种植得更好。
只是,偶尔生活会被打破一下,那就是有重要的足球赛要参加或者观看。在吉洛斯先生的一个房间里,尘封着很多足球奖杯,都是年轻时候得到的,他自豪地说,那时他不光是咖啡明星,也是足球明星。
哥伦比亚咖啡纯正的味道,除了来自于哥伦比亚利于咖啡生长的自然环境,还与当地种植者辛勤的劳动分不开。在哥伦比亚,咖啡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7万公顷,全国约有30.2万个咖啡园,30%到40%的农村人口的收入来源都直接依靠咖啡生产。
这里虽然有不少农场,但面积都不大,每个农场的面积平均只有2公顷左右,80%以上的咖啡种植园拥有的咖啡树在5000棵左右。由此可见,哥伦比亚的农业属小农庄型。
在吉洛斯的农场里有很多高大的乔木和香蕉树,据说当地人都在咖啡树周围种上这样的树,这不仅仅是咖啡协会的规定,也是当地咖啡农种植咖啡的一个传统。因为这些树可以为咖啡树搭凉棚,以保证咖啡生长所需要的阴凉潮湿环境。由于咖啡林内湿度大,温差小,咖啡豆成熟慢,有利于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的积累,因而咖啡质量很好。同时,还切实地改善了环境,所以当地人都宁可牺牲咖啡种植空间来种环保树,以期给咖啡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从事咖啡种植40多年来,吉洛斯先生从来没有担心过咖啡的销售问题,他的咖啡主要卖给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所属的公司,有时也卖给一些专门到当地采买的外国公司。但是咖啡协会的存在,让哥伦比亚65万咖啡农家庭切切实实地过上一种有保障的生活。
渗透到每个环节的生产者协会
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ffee Growers,FNC)成立于1927年,是一个服务于哥伦比亚咖啡农的非营利性组织,也是哥伦比亚唯一的官方咖啡专业行会。它的主要职责还包括在全球推广哥伦比亚咖啡的品牌形象及监督每一粒从哥伦比亚出口咖啡的质量。
在协会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哥伦比亚咖啡的种植与传播保驾护航,造就了今天哥伦比亚咖啡在世界上的盛誉,也为其蒙上了几分神秘和传奇色彩,被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行会之一。
哥伦比亚咖啡业占农业的15%,咖啡种植区占全国土地的1/4以上,有200多万人从事咖啡业,但该国的咖啡农中,94%的个体生产者拥有不到12英亩的种植地。这种分散的小农经济状态,使其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挑战时呈现弱势。为了保护哥伦比亚的咖啡业,1927年由咖啡农们自发成立了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并要求政府出台法律保护咖啡业,拟定的一系列法规中就包括了咖啡最低质量标准。
1930年至1960年,协会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保证咖啡的品质,他们相信只有保证品质才能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并喜欢哥伦比亚咖啡。协会在咖啡的种植期就开始介入,帮助种植户选择合适的品种,咖啡要经过多次检验才可以出口,协会还会从不同国家的商场里购买哥伦比亚咖啡,抽查咖啡的质量。如遇不合格,协会就采取法律行动,状告销售商和生产商误导消费者,要求他们收回不合格产品。
哥伦比亚种植咖啡的农场主可以按官方低价将所有的产品卖给咖啡生产者协会,也可以卖给出口商,但实际上,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控制了对欧洲的出口,而出口美国的咖啡主要是通过私人出口商进行的。然而,所有的出口都受制于最低出口价。
协会同时担负着推广会员企业的咖啡产品和提高全球咖啡消费的使命,例如通过电视广告和赞助体育活动来推广哥伦比亚咖啡。当人们还不太了解哥伦比亚咖啡时,协会在亚欧美各大城市举行推介活动。当人们接受了哥伦比亚咖啡后,协会又开始对咖啡营养及保健功能进行研发,进一步培养市场。
咖啡协会通过对生产、加工、收购、出口等每个环节,进行有组织的监督和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哥伦比亚咖啡的品质,保障了农户的利益。
多途径提高品牌影响力
胡安·巴尔德斯(Juan Valdez)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咖啡农。他曾出现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抹小胡子,带着宽边大草帽,一头毛驴拖着装着咖啡豆的麻袋,背后是挺拔的安第斯山峰。很多人都认为,胡安一定是那个创造了哥伦比亚咖啡神话的人。但实际上,“胡安·巴尔德斯”只是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为以整体形象推广咖啡而创造的一个虚构人物。
胡安形象是纽约的一家广告公司在1959年创造出来的,每袋哥伦比亚出产的咖啡包装上都印着胡安和毛驴的标志。前后有三位地道的咖啡农作为形象代言人,在电视做真人秀,吸引人们的眼球。第三代胡安还利用各种社交网络和咖啡爱好者神交,保持着又虚拟又实体的奇妙关系,使顾客一见到标志就能认出老朋友来。
在法律层面上,2005年2月哥伦比亚咖啡获得第一个哥伦比亚地理标志的认证,同年6月哥伦比亚咖啡在欧盟申报同等认证,成为第一个在欧盟申请该认证的非欧盟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对哥伦比亚咖啡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能确保哥伦比亚咖啡正宗原产美誉,也在注册商标和证明标记的认证之余提供了防止滥用“哥伦比亚”品牌的另一有效方法。
让当地人更为自豪的是,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并不会向咖啡农收取会费,而是采用税收的方式。哥伦比亚设立了“国家咖啡基金”,所有的咖啡农在出口咖啡的时候要交几美分的税,这些税收就进入了“国家咖啡基金”,这项基金用于协会的运作、服务全国的咖啡农,保护他们的利益。
事实上咖啡价格非常不稳定,即使是在价格稳定的年份,最低和最高价也可以相差20%。因此,哥伦比亚咖啡生产者协会通过“全国咖啡基金”来稳定咖啡价格,基金和生产者之间合同也会时常更新。世界咖啡价格高时,基金得以补充和积累;当世界咖啡价格走低的时候,基金对哥伦比亚国内咖啡市场价格进行填补。
咖啡协会还加入哥伦比亚国内外各具影响力的机构,为咖啡农场、社区、环境和生产者获得先进技术和资金支持而努力,同时在农村社区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基础设施,甚至对大选都会起到影响。此外,协会还成立了先进的咖啡研究所研究中心,除了对咖啡品种和基因进行个优化研究,同时对种植区中的地理环境、动植物、固碳新技术等进行开发,从而提升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