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锡新区(高新区)自1992年开发建设以来,每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以3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别跃居全国高新区前列。目前全区在2005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启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并规划到2010年把无锡新区建设成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实现这一目标定位,必须使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使文化建设成为新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和推进器,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是高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一、抓好文化开发是新区构建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内在需要。
第一,开发区自身优惠政策的逐步减少,需要通过开发文化优势来求得持续发展。开发区在初期以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两者优势必然逐渐丧失。开发区不能再一味“等”、“靠”、“要”国家的优惠政策,体制优势这个动态过程也迟早将成为开发区的历史。因此,新区要充分挖掘与弘扬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以文化整体优势使新区获得持续发展。
第二,国内外竞争的加剧,需要通过建立特有的区域文化优势来迎接挑战。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有53个,雷同化发展的倾向较为突出。为了吸引外资入区,各开发区之间在外部条件上盲目攀比,表现在进一步争优惠政策,在引进项目中减价竞卖,形成了一种内耗,不仅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一些外来投资企业,在优惠政策期限过后就绝尘而去,另辟新的开发区再享优惠,如此循环,造成企业投资短期化。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靠优惠政策已不是根本的办法。新区要持久地吸引国内外大商社、大企业的聚集,需要营造兼容并蓄、互助互进的整体文化氛围来协调和培育各企业茁壮成长,这样才能使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无锡新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文化能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文化还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先进文化因子越厚重,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附加值也就越高,在市场中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目前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由于文化开发程度不够,不仅制约了自身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无锡新区辖区内的梅里是我国吴文化的原生地和核心区,拥有大量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全国其他开发区所没有的。“三泰一址”(泰伯庙、泰伯墓、泰伯渎、吴越贵族墓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及其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是吴地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生动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地方文化精神的独特体现,其尚德务实、崇文重教、和谐奋进等吴地独有的文化品格,与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血脉相通,是建设无锡文化新区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新区人应该在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保护好、继承好、发展好新区的历史文化,从而为文化新区的建设注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彰显新区吴地文化的特色和竞争力。
文化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其蕴含的价值导向、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及作为产业关联度较高的新兴产业,是影响经济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克服文化发展从属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历史文化保护开发纳入总体规划,促进文化发展和新区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对待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护的目的。既不能以牺牲和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无限度地开发利用,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也不能片面强调保护,忽视对历史文化的利用和发展。必须在确保历史文化获得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保护、利用和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赋予历史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使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无锡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服务于新区文化名区建设。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是一项战略性的事业,必须着眼于新区的发展大局和长远规划,科学制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总体思路和阶段性重点措施等。同时,要远近结合,尽快启动各项前期工作,对看得准的重点工程、重点工作,要落实责任,抓紧推进。
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组织领导。建立新区“三泰一址”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指导下,负责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近期重点做好总体规划、大遗址申报、建立工作机构和机制等工作。宣传、文化、规划、财政、国土、三产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遗址保护机构,具体负责日常保护工作。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专家的作用,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专家咨询机制。适时建立有关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经营型、管理型人才,建立一支较为专业的文物保护管理及研究队伍和一支文化旅游产业队伍。做好保护区内文物普查工作,切实加强文物考古和文化展示的协调配合。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规划管理。根据新区总体规划和无锡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编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专项规划,制定保护图则,据此规划编制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性详细规划。制定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注重保护历史风貌、空间环境,体现吴地特色;按照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制定科学全面的考古发掘、整理研究和出版规划,制定文物保养、修复、展示规划。
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和管理。新区财政应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经费的投入,并采取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捐赠。积极争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省市有关专项资金的支持。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范围内的经营项目实行特许经营,对“玉飞风”等标志实行使用权拍卖,并将有偿出让的收入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门票收入实行专户集中统一管理,并全部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
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充分利用现代资本市场,创新投融资体系,改变政府单一投入的传统作法,成立无锡新区吴文化旅游公司。由新区吴文化旅游公司和新区城市投资公司作为保护、建设、开发“三泰一址”历史文化资源的投融资主体,以门票收入、周边商务地产、特许权、无形资产等作为质押,向银行进行融资,用于景区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设。此外,要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支持,适度开发商务房地产,强化无形资产经营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文化旅游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国内有实力的文化旅游集团参与保护开发和经营。以“泰伯”、“玉飞风”等艺术形象作为影视、卡通、艺术、工艺品等的表现形式,带动玩具、食品、服装、工艺美术品等产业的发展。
(作者为无锡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克海
一、抓好文化开发是新区构建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内在需要。
第一,开发区自身优惠政策的逐步减少,需要通过开发文化优势来求得持续发展。开发区在初期以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两者优势必然逐渐丧失。开发区不能再一味“等”、“靠”、“要”国家的优惠政策,体制优势这个动态过程也迟早将成为开发区的历史。因此,新区要充分挖掘与弘扬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以文化整体优势使新区获得持续发展。
第二,国内外竞争的加剧,需要通过建立特有的区域文化优势来迎接挑战。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有53个,雷同化发展的倾向较为突出。为了吸引外资入区,各开发区之间在外部条件上盲目攀比,表现在进一步争优惠政策,在引进项目中减价竞卖,形成了一种内耗,不仅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一些外来投资企业,在优惠政策期限过后就绝尘而去,另辟新的开发区再享优惠,如此循环,造成企业投资短期化。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靠优惠政策已不是根本的办法。新区要持久地吸引国内外大商社、大企业的聚集,需要营造兼容并蓄、互助互进的整体文化氛围来协调和培育各企业茁壮成长,这样才能使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无锡新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文化能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文化还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先进文化因子越厚重,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附加值也就越高,在市场中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目前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由于文化开发程度不够,不仅制约了自身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无锡新区辖区内的梅里是我国吴文化的原生地和核心区,拥有大量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全国其他开发区所没有的。“三泰一址”(泰伯庙、泰伯墓、泰伯渎、吴越贵族墓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及其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是吴地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生动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地方文化精神的独特体现,其尚德务实、崇文重教、和谐奋进等吴地独有的文化品格,与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血脉相通,是建设无锡文化新区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新区人应该在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保护好、继承好、发展好新区的历史文化,从而为文化新区的建设注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彰显新区吴地文化的特色和竞争力。
文化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其蕴含的价值导向、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及作为产业关联度较高的新兴产业,是影响经济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克服文化发展从属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历史文化保护开发纳入总体规划,促进文化发展和新区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对待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护的目的。既不能以牺牲和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无限度地开发利用,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也不能片面强调保护,忽视对历史文化的利用和发展。必须在确保历史文化获得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保护、利用和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赋予历史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使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无锡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服务于新区文化名区建设。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是一项战略性的事业,必须着眼于新区的发展大局和长远规划,科学制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总体思路和阶段性重点措施等。同时,要远近结合,尽快启动各项前期工作,对看得准的重点工程、重点工作,要落实责任,抓紧推进。
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组织领导。建立新区“三泰一址”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指导下,负责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近期重点做好总体规划、大遗址申报、建立工作机构和机制等工作。宣传、文化、规划、财政、国土、三产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遗址保护机构,具体负责日常保护工作。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专家的作用,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专家咨询机制。适时建立有关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经营型、管理型人才,建立一支较为专业的文物保护管理及研究队伍和一支文化旅游产业队伍。做好保护区内文物普查工作,切实加强文物考古和文化展示的协调配合。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规划管理。根据新区总体规划和无锡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编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专项规划,制定保护图则,据此规划编制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性详细规划。制定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注重保护历史风貌、空间环境,体现吴地特色;按照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制定科学全面的考古发掘、整理研究和出版规划,制定文物保养、修复、展示规划。
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和管理。新区财政应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经费的投入,并采取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捐赠。积极争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省市有关专项资金的支持。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范围内的经营项目实行特许经营,对“玉飞风”等标志实行使用权拍卖,并将有偿出让的收入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门票收入实行专户集中统一管理,并全部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
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充分利用现代资本市场,创新投融资体系,改变政府单一投入的传统作法,成立无锡新区吴文化旅游公司。由新区吴文化旅游公司和新区城市投资公司作为保护、建设、开发“三泰一址”历史文化资源的投融资主体,以门票收入、周边商务地产、特许权、无形资产等作为质押,向银行进行融资,用于景区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设。此外,要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支持,适度开发商务房地产,强化无形资产经营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文化旅游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国内有实力的文化旅游集团参与保护开发和经营。以“泰伯”、“玉飞风”等艺术形象作为影视、卡通、艺术、工艺品等的表现形式,带动玩具、食品、服装、工艺美术品等产业的发展。
(作者为无锡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