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经验之“学会尊敬\学会宽容\学会赞美”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 创新教育意在教育中以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理念、科学地为创造力的迸发提供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它恰如生命中的阳光和空气,为潜在的创造力的种子的萌发与绽放提供良好条件。而教育氛围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潜在意识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学会尊重
  于永正老师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孩子”就是我们卸下在孩子面前“高大”的形象,用心去看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纯净的眼眸中,世界是一首诗,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创新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爱探索、爱创新;作为教师,“蹲下来”会使我们放下权威,俯下身来会使我们永远是孩子中的一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拿出理解和尊重,同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要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带着由衷的微笑融入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扉,捕捉他们创新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孩子探索、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与他们同心协力,携手攀登跋涉,开掘知识的汩汩清泉,获得创新的乐趣。
  二、学会宽容
  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要耐心公正地容忍。宽容是自由的前提,而自由又是创新的前提。
  纪伯伦说:“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孩子,却无从把你们的思想给予孩子,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创新教育要源于孩子的创造力,就必须基于孩子心灵和思想的充分自由。
  爱因斯坦曾说:“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情感问题。宽容中所蕴含的了解、信任、期待,表明了教育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积累了充分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真挚的热爱。”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一听就懂、一点就会”的,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甚理想的表现,我们应多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思考,要学会理解和科学地引导,不要让他们置身成人经验中的“应该”和“不应该”,过分的扼杀孩子活泼的天性,束缚孩子的创造天赋,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主见。否则,他们的创造意识就会在各种顾虑和经常不断的失败体验中被泯灭。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自然。只有拥有了宽容的心态,“解放学生”的教育理想才能实现。在解放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错误需要我们宽容。因此,对待学生偶然的过错,如果采用善意的态度、委婉含蓄的方式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不至于使学生受到伤害。不妨让我们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惩罚,结局也许更完美。
  三、学会赞美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教师只有细心捕捉到学生身上瞬间闪现的火花,才会说出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的赞美话语。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鼓励和赞美学生,他首先就是一个美好的发现者,能看到学生的优点。我们都知道,即使是最差的人也有优点,即使是最完美的人也有缺点。你的眼睛盯住了什么,就肯定能看到什么。如果你带着欣赏赞美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去看一个人,就必定能从他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这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赞美是春风,让人温暖和感动;赞美是激励,能充分体现学生心中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生活和人生需要赞美,孩子们需要热情激励,我们应当学会赞美。一个善于把赞美献给每一个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如果说尊重是为了发现孩子身上的创造性,那么宽容便是为了保护,赞美便是为了鼓励。如果能走进孩子创造心灵的桥,那么宽容就是给他空间,而赞美就是给他舞台。创新至上,创新即是真理。教师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思索、大胆地想象。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以读为本,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其“学会”;以学为主,提供实践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从中加以引导,促其“会学”才能提高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才会加深和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才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 艺术    教学可称之为艺术,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以考试为标准、以选拔培养少数人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高科技的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在实际中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我们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还不能全面理解和接受,有些人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概念仍然很模糊,界限不清。下面,我就针对这种思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课堂引入方面阐述了如何展示课堂教学艺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引入艺术    教学艺术是“掌握”教学的一个独特视角、独特方式。教学艺术是从美学的角度揭示了教学活动中特有的艺术属性,是实践艺术和过程艺术的统一,也就是特定的教学价值观与特定的教学操作方式的统一。  教学艺术具备一般的艺术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教学艺术中,艺术掌
期刊
数学教学言语属讲授艺术范畴。它是合理有效、正确传授知识的载体。言语能力的层次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数学教学言语不同于数学教学语言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指用于交流的语言,通俗理解为人们口头上说的话,即口头语言。数学语言则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语言,是“世界通用”的数学符号系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洁性和准确性。数学教学语言又是指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了实现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生认数和数数时,经常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铅笔,2像小鸭,3像耳朵
期刊
从2000年毕业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这期间,既有欢笑与成功的喜悦,也有泪水和失败的遗憾。这些年来,我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勤奋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及领导的好评。  一、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  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的初中生素质差距较大,有的父母为了挣钱,将孩子从小就留
期刊
阅读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此大背景下,个性化阅读便进入我们的视野。《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小学性的个性阅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期刊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需要爱:因为有爱,学优生会更加茁壮成长;因为有爱,学困生会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逐步成长。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溶入浓浓的师爱是必不可少的。  一、用真诚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
期刊
礼仪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非常讲究的传统文化美德,尤其是在小学生教育阶段更是要注重和加强小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我国有句俗话:“从小看大,三岁之老。”但是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要从大处着想、小事入手,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做起,让小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对礼仪知识的体验,积累经验,为良好的礼仪品质打好基础。那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教育常规习惯品质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言传身
期刊
“好的习惯受益一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阅读中善于动笔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动笔勾画,并设计了多种符号进行标注,如遇到生字用“△”标出,重点句子用“_”标出等。这样不仅明了,而且学生在听课时也便于集中注意力。读完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摘录一些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也可以写读书笔记和心得。长期坚持动笔阅读,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