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 创新教育意在教育中以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理念、科学地为创造力的迸发提供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它恰如生命中的阳光和空气,为潜在的创造力的种子的萌发与绽放提供良好条件。而教育氛围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潜在意识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学会尊重
于永正老师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孩子”就是我们卸下在孩子面前“高大”的形象,用心去看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纯净的眼眸中,世界是一首诗,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创新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爱探索、爱创新;作为教师,“蹲下来”会使我们放下权威,俯下身来会使我们永远是孩子中的一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拿出理解和尊重,同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要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带着由衷的微笑融入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扉,捕捉他们创新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孩子探索、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与他们同心协力,携手攀登跋涉,开掘知识的汩汩清泉,获得创新的乐趣。
二、学会宽容
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要耐心公正地容忍。宽容是自由的前提,而自由又是创新的前提。
纪伯伦说:“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孩子,却无从把你们的思想给予孩子,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创新教育要源于孩子的创造力,就必须基于孩子心灵和思想的充分自由。
爱因斯坦曾说:“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情感问题。宽容中所蕴含的了解、信任、期待,表明了教育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积累了充分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真挚的热爱。”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一听就懂、一点就会”的,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甚理想的表现,我们应多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思考,要学会理解和科学地引导,不要让他们置身成人经验中的“应该”和“不应该”,过分的扼杀孩子活泼的天性,束缚孩子的创造天赋,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主见。否则,他们的创造意识就会在各种顾虑和经常不断的失败体验中被泯灭。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自然。只有拥有了宽容的心态,“解放学生”的教育理想才能实现。在解放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错误需要我们宽容。因此,对待学生偶然的过错,如果采用善意的态度、委婉含蓄的方式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不至于使学生受到伤害。不妨让我们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惩罚,结局也许更完美。
三、学会赞美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教师只有细心捕捉到学生身上瞬间闪现的火花,才会说出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的赞美话语。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鼓励和赞美学生,他首先就是一个美好的发现者,能看到学生的优点。我们都知道,即使是最差的人也有优点,即使是最完美的人也有缺点。你的眼睛盯住了什么,就肯定能看到什么。如果你带着欣赏赞美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去看一个人,就必定能从他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这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赞美是春风,让人温暖和感动;赞美是激励,能充分体现学生心中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生活和人生需要赞美,孩子们需要热情激励,我们应当学会赞美。一个善于把赞美献给每一个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如果说尊重是为了发现孩子身上的创造性,那么宽容便是为了保护,赞美便是为了鼓励。如果能走进孩子创造心灵的桥,那么宽容就是给他空间,而赞美就是给他舞台。创新至上,创新即是真理。教师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思索、大胆地想象。
一、学会尊重
于永正老师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孩子”就是我们卸下在孩子面前“高大”的形象,用心去看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纯净的眼眸中,世界是一首诗,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创新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爱探索、爱创新;作为教师,“蹲下来”会使我们放下权威,俯下身来会使我们永远是孩子中的一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拿出理解和尊重,同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要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带着由衷的微笑融入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扉,捕捉他们创新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孩子探索、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与他们同心协力,携手攀登跋涉,开掘知识的汩汩清泉,获得创新的乐趣。
二、学会宽容
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要耐心公正地容忍。宽容是自由的前提,而自由又是创新的前提。
纪伯伦说:“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孩子,却无从把你们的思想给予孩子,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创新教育要源于孩子的创造力,就必须基于孩子心灵和思想的充分自由。
爱因斯坦曾说:“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情感问题。宽容中所蕴含的了解、信任、期待,表明了教育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积累了充分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真挚的热爱。”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一听就懂、一点就会”的,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甚理想的表现,我们应多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思考,要学会理解和科学地引导,不要让他们置身成人经验中的“应该”和“不应该”,过分的扼杀孩子活泼的天性,束缚孩子的创造天赋,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主见。否则,他们的创造意识就会在各种顾虑和经常不断的失败体验中被泯灭。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自然。只有拥有了宽容的心态,“解放学生”的教育理想才能实现。在解放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错误需要我们宽容。因此,对待学生偶然的过错,如果采用善意的态度、委婉含蓄的方式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不至于使学生受到伤害。不妨让我们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惩罚,结局也许更完美。
三、学会赞美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教师只有细心捕捉到学生身上瞬间闪现的火花,才会说出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的赞美话语。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鼓励和赞美学生,他首先就是一个美好的发现者,能看到学生的优点。我们都知道,即使是最差的人也有优点,即使是最完美的人也有缺点。你的眼睛盯住了什么,就肯定能看到什么。如果你带着欣赏赞美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去看一个人,就必定能从他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这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赞美是春风,让人温暖和感动;赞美是激励,能充分体现学生心中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生活和人生需要赞美,孩子们需要热情激励,我们应当学会赞美。一个善于把赞美献给每一个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如果说尊重是为了发现孩子身上的创造性,那么宽容便是为了保护,赞美便是为了鼓励。如果能走进孩子创造心灵的桥,那么宽容就是给他空间,而赞美就是给他舞台。创新至上,创新即是真理。教师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思索、大胆地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