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也引发了中央对该问题的关注。本文以作为百强县市之一的肥城县的赵庄村为例,分析该村的土地流转现状——即土地准流转状态,试图找出其中的困境及原因,从而提出对策,为赵庄村土地流转的更高化程度进言献策,也为其他村落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准流转;现状;困境;对策
一、赵庄村土地准流转的现状及成效
赵庄村位于山东省肥城市第一大镇的安庄镇内,距离安庄镇镇中心仅3公里。安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位于省级干线济微、泰东公路的交汇处。境内村村通柏油路,与周边乡镇、县市交通便利。近年来,赵庄村凭借其肥沃的土壤和生态条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种植毛豆、菠菜等有机蔬菜。此外,赵庄村也有少量的经济作物种植,但赵庄村的第三产业不是很发达。
目前,赵庄村全村共有农户800余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4600余亩,已进行流转的承包地面积400余亩,占家庭承包土地8.6%,涉及全村37%的农户。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主要有两种流转方式:转包和反租倒包。从土地准流转的承包主体来看,主要分为外来承包商、村集体和通过互换、委托代耕等土地流转方式进行小规模承包的农户。其中,外来承包商承包的土地主要采用转包的形式,由农户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将土地进行流转,其承包的土地面积为3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5%,承包后土地多用来种植中药材和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例如,单承办种植中草药一项,大约每亩土地一季产出2000-3000斤,当前鲜药材的市场价格为3元/斤,干药材为5元/斤,而一亩地的药苗成本再加上土地租金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市场成本等,大约2000元,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每亩地种植中药材的净收益平均在10000元左右。相对于外来承包商的高收益,本村村民也因出让土地获得租金和出卖劳动力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村集体承包土地则主要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由村委会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通过租赁形式集中到集体(称为反租)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然后将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市场的方式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者从事农业经营公司(称为倒包),其承包面积为100亩,占流转面积的24%。村集体将土地进行反租主要是用来集体经营,主要种植有机蔬菜,如菠菜、毛豆等,组织村民进行劳作,发放劳动收入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的经费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善了本村的农业种植结构。还有一小部分农户通过互换、代耕等方式进行小规模的土地流转,其利益主体仅限于流转主体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增加了承包方的收入,也使得出让方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从而全身心的投入非农产业中。目前,我村的土地流转价格一般为每亩地850元。
然而,目前村中的土地,除了少部分进行流转外,仍有大部分的土地由村民自己耕种。村民占有土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
通过以上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赵庄村目前土地准流转现象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其经营方式呈现规模经营与碎片化经营同时存在;第二,农民在享受土地准流转带来的相对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未流转的部分土地的低收益、高成本;第三,土地在当地农村依然承担着保障功能,农民依然主要依附于土地。这反映了农民在耕种粮食作物成本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一方面想要获得高收益,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土地的矛盾心态。
二、赵庄土地准流转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在赵庄村,农民除了靠土地为生,就只能外出打工获取经济来源,当地没有乡镇企业或其他加工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就从根本上解答了赵庄村土地处于准流转状态,而不是完全流转的原因。因为土地流转后劳动力无法安置,农民没有非农就业机会,留守的妇女、老人无法获取经济收入,这导致他们必须依附于土地,然而土地的高成本、低收益又使得他们为了追求较高收益而转让部分土地,也就造成了当前赵庄村土地的准流转状态。这反映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配套措施的不完善。
2.土地流转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赵庄村的土地进行出让流转之初,一个外来承包商与村民签订口头承包合同,承包土地100余亩,但是在承包一年后因盈利状况未达到预期水平,该承包商放弃了对土地的承包。因为当初未签订书面的有效合同,导致村民无法得到相应的赔偿,也无法通过法律的途径获取相应的权益,村委会也因是承包商与出让方之间的中间商而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主要是因为农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于未知的风险预测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合同形式不规范,导致农民权益易受侵犯。
3.在赵庄村,实行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从16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村民(不含学生)都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险基金由个人缴纳、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等构成。个人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自愿选擇每年的所缴额度,且每年缴纳额度可以有所变化,个人缴纳的部分可以继承。集体补贴为每人每年30元。村民从60周岁开始领取保险金,其月发放标准为:基础养老金55元+个人账户存储额/139。从中可以看出,该村村民社会养老保险金采取的是“储蓄积累式”的办法,由个人分月缴纳,集体仅给予适当补助,个人领取保险金的数额与缴纳的数额呈正相关。但是农民经济能力有限,大都缴纳数额较低,而且基础养老金偏低,地方政府的补贴水平低,从而使得农民最终获得的保险金也比较低,不能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这也是当前赵庄村乃至全国农村农民面临的最大的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得不到有效的救济,从而导致他们终生依靠土地。
三、应对困境的对策
目前,赵庄村的土地流转状态还不是很成熟,在其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经过调研,我认为针对目前的困境,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的体系。建立健全该村的土地市场,完善土地流转体系。提高村委会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建立土地流转的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整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指导完成土地流转的程序工作,使土地流转以农民为主体完全市场化。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土地流转市场公平、有序、规范进行,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积极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赵庄村,村集体作为承包主体之一,经营部分土地,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增加了村集体的财政收入。此外,在增加村集体财政收入方面,应该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链,加工出售农产品,追求更大化的利润,从而一方面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另一方面,在改善当地的经济结构,增加农民就业、增加其收入的同时,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转化,从而增加村民来自非农产业方面的收入保障。村集体的收入也可以用来增加农民的保障补贴,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数额,减少其后顾之忧,使更多的土地进入流转市场,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此外还可以发展一些第三产业,如农村观光旅游、农产品采摘节等项目来改善经济结构、增加经济收入。
赵庄村的土地流转虽然属于一个个案,但是其状态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对周围村落的土地流转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也有其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希望本文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方向,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肥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N].肥劳社发〔2009〕47号.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土地准流转;现状;困境;对策
一、赵庄村土地准流转的现状及成效
赵庄村位于山东省肥城市第一大镇的安庄镇内,距离安庄镇镇中心仅3公里。安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位于省级干线济微、泰东公路的交汇处。境内村村通柏油路,与周边乡镇、县市交通便利。近年来,赵庄村凭借其肥沃的土壤和生态条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种植毛豆、菠菜等有机蔬菜。此外,赵庄村也有少量的经济作物种植,但赵庄村的第三产业不是很发达。
目前,赵庄村全村共有农户800余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4600余亩,已进行流转的承包地面积400余亩,占家庭承包土地8.6%,涉及全村37%的农户。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主要有两种流转方式:转包和反租倒包。从土地准流转的承包主体来看,主要分为外来承包商、村集体和通过互换、委托代耕等土地流转方式进行小规模承包的农户。其中,外来承包商承包的土地主要采用转包的形式,由农户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将土地进行流转,其承包的土地面积为3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5%,承包后土地多用来种植中药材和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例如,单承办种植中草药一项,大约每亩土地一季产出2000-3000斤,当前鲜药材的市场价格为3元/斤,干药材为5元/斤,而一亩地的药苗成本再加上土地租金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市场成本等,大约2000元,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每亩地种植中药材的净收益平均在10000元左右。相对于外来承包商的高收益,本村村民也因出让土地获得租金和出卖劳动力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村集体承包土地则主要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由村委会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通过租赁形式集中到集体(称为反租)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然后将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市场的方式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者从事农业经营公司(称为倒包),其承包面积为100亩,占流转面积的24%。村集体将土地进行反租主要是用来集体经营,主要种植有机蔬菜,如菠菜、毛豆等,组织村民进行劳作,发放劳动收入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的经费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善了本村的农业种植结构。还有一小部分农户通过互换、代耕等方式进行小规模的土地流转,其利益主体仅限于流转主体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增加了承包方的收入,也使得出让方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从而全身心的投入非农产业中。目前,我村的土地流转价格一般为每亩地850元。
然而,目前村中的土地,除了少部分进行流转外,仍有大部分的土地由村民自己耕种。村民占有土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
通过以上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赵庄村目前土地准流转现象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其经营方式呈现规模经营与碎片化经营同时存在;第二,农民在享受土地准流转带来的相对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未流转的部分土地的低收益、高成本;第三,土地在当地农村依然承担着保障功能,农民依然主要依附于土地。这反映了农民在耕种粮食作物成本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一方面想要获得高收益,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土地的矛盾心态。
二、赵庄土地准流转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在赵庄村,农民除了靠土地为生,就只能外出打工获取经济来源,当地没有乡镇企业或其他加工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就从根本上解答了赵庄村土地处于准流转状态,而不是完全流转的原因。因为土地流转后劳动力无法安置,农民没有非农就业机会,留守的妇女、老人无法获取经济收入,这导致他们必须依附于土地,然而土地的高成本、低收益又使得他们为了追求较高收益而转让部分土地,也就造成了当前赵庄村土地的准流转状态。这反映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配套措施的不完善。
2.土地流转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赵庄村的土地进行出让流转之初,一个外来承包商与村民签订口头承包合同,承包土地100余亩,但是在承包一年后因盈利状况未达到预期水平,该承包商放弃了对土地的承包。因为当初未签订书面的有效合同,导致村民无法得到相应的赔偿,也无法通过法律的途径获取相应的权益,村委会也因是承包商与出让方之间的中间商而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主要是因为农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于未知的风险预测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合同形式不规范,导致农民权益易受侵犯。
3.在赵庄村,实行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从16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村民(不含学生)都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险基金由个人缴纳、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等构成。个人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自愿选擇每年的所缴额度,且每年缴纳额度可以有所变化,个人缴纳的部分可以继承。集体补贴为每人每年30元。村民从60周岁开始领取保险金,其月发放标准为:基础养老金55元+个人账户存储额/139。从中可以看出,该村村民社会养老保险金采取的是“储蓄积累式”的办法,由个人分月缴纳,集体仅给予适当补助,个人领取保险金的数额与缴纳的数额呈正相关。但是农民经济能力有限,大都缴纳数额较低,而且基础养老金偏低,地方政府的补贴水平低,从而使得农民最终获得的保险金也比较低,不能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这也是当前赵庄村乃至全国农村农民面临的最大的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得不到有效的救济,从而导致他们终生依靠土地。
三、应对困境的对策
目前,赵庄村的土地流转状态还不是很成熟,在其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经过调研,我认为针对目前的困境,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的体系。建立健全该村的土地市场,完善土地流转体系。提高村委会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建立土地流转的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整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指导完成土地流转的程序工作,使土地流转以农民为主体完全市场化。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土地流转市场公平、有序、规范进行,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积极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赵庄村,村集体作为承包主体之一,经营部分土地,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增加了村集体的财政收入。此外,在增加村集体财政收入方面,应该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链,加工出售农产品,追求更大化的利润,从而一方面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另一方面,在改善当地的经济结构,增加农民就业、增加其收入的同时,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转化,从而增加村民来自非农产业方面的收入保障。村集体的收入也可以用来增加农民的保障补贴,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数额,减少其后顾之忧,使更多的土地进入流转市场,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此外还可以发展一些第三产业,如农村观光旅游、农产品采摘节等项目来改善经济结构、增加经济收入。
赵庄村的土地流转虽然属于一个个案,但是其状态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对周围村落的土地流转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也有其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希望本文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方向,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肥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N].肥劳社发〔2009〕47号.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