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英语新教材之浅见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hahawoti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新教材的几大特点,结合我近年来自身的教学实际,在此浅谈教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做法:
  
  一、以“本”为本,寓教于乐。
  
  (1)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度适当。
  (2)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其各个感觉器官的作用。
  (4)突出新教材的趣味性,兴趣具有动力功能,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英语就显得积极、主动,但是学习英语并不能仅凭一时兴趣,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唱英语歌”、“单词接龙”、“小对话”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这样既巩固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听说读写,四项兼顾。
  
  (一)听。新教材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培养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融四项技能为一体”的训练。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听的技能也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教科书中,听力训练大致以五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1)课堂用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样可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
  (2)教师在介绍和练习新语言的时候,应让学生多听并注意发音。
  (3)初一英语从第三单元开始,每个单元都有训练学生重音、语调及辨别不同发音的练习。做这些练习时,可让学生先听后练。
  (4)教科书基本上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听力练习。这类练习比较简单,能够让学生听懂,引起他们的兴趣。
  (5)听写是训练听力、拼写和写的技能的一种很好的练习。听写既可用于教学,也可用于测试。
  (二)说。说的能力属口语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应加强说的训练。下面介绍一些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
  (1)练习。练习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语言。全班或一个小组的学生齐声跟着教师说,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人人都能开口说。
  (2)对话。教科书里的许多口语练习都是采用对话形式,以便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活动,能比较自然地使用语言。
  (3)正式的言语练习。
  正式的言语练习可有以下几种方法:
  A、使用录音带。B、拼读和发音练习。 C、重音和语调练习。 D、歌曲和诗。E、交际活动。
  (三)读。阅读教学是通过学生课本和练习册里的练习进行的,是与其他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的。读能帮助理解、巩固和记忆所学的材料。学生既要学会朗读,又要学会默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羞于开口,故教师应主张学生多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这样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记忆。
  (四)写。写的技能主要是在练习册里培养。它紧密结合并加强口语和阅读训练。
  
  三、创设情境,融入角色。
  
  新教材配有彩图,课文全部套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会话时,教师尽量创造较为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初中英语第一册第14课练习4,要求学生分角色将对话表演出来。教师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己的台词,以便真正表演时可以做到脱稿。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对话中加入一些动作和表情,如,被介绍时要握手、微笑,问Is this Number 14?和That’s Number 14时,可用手指着椅子等。这样可以使表演更加生动、真实、自然。
  
  四、因材施教,过好英语基础关。
  
  (1)把好语音关。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理由很简单,如果单词读不准,句子不能上口,那就无法学好英语。要学好英语,首先要用心听老师的发音或听正确的录音,听准了,就要大胆开口,反复模仿,耐心纠正,直到发准为止。不要怕错,开始模仿时不可能很正确,只要肯用心而又耐心,没有学不会的。
  (2)过好词汇关。英语用的是拼音文字,中国学生从习惯方块字到学习拼音文字,本来就不容易,何况英语单词的拼法又很不规则,困难就更大了。但是,大部分的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从开始学单词起,就要注意单词的读音和拼法之间的关系,即拼读规则,切记不要像记电话号码那样去死记硬背单词的拼法,遇到符合规则的单词,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什么读法,做到“见形知其音,听音知其形”。
  (3)过好语法关。要过语法关,就要掌握正确的学习语法的方法,要学好英语,语法是不能不学的。但是光听懂老师讲的语法规则,或是能背诵语法规则,是学不好英语的。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对于各种词形变化,不但要能辨认,而且要用得熟练准确。句法更重要。不掌握句法就无从造句。不会造句,就不能表达思想,不能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的目的。句法的重点是句子结构。对英语的常用基本句型要多练,达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
  总之,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恰是导演,新教材是剧本,学生是演员,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师生共同演出一台台多姿多彩的“英文喜剧”,使英语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大乐趣。
其他文献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在哲学上体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来实现激发个体最大潜力的实施过程;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则体现为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实现的一个完整过程。     一、期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出期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提出期望首先
期刊
摘要:人类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跨文化的交流能得以实现。但是,不同语言的词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内涵,因此,除了表示一般概念的基本概念之外,其意义通常体现出非对称的特性。英汉两种语言的词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思维和认知的差异,形成了不对称特性。这种不对称的特性需要引起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以及翻译的重视和谨慎处理。  关键词:英汉词汇系统,意义,不对称性,启示    1. 引言  
期刊
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使英语教学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我在使用新课改教材的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应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有时会看到组内有的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被冷落一旁;有时为了分配任务而争执不休,不会合作;有时甚至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抛出一个讨论话题,顿时“唧唧喳喳”的响成一片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寡和牢固与否,直接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他思想表达的丰富与准确程度。    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似乎认为,既然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单词拼写最多也就占十分,那么也许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使教学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复杂过程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根本的变化。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就是教师习惯全凭一张嘴、
期刊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已经成为非常普遍和自然的事情,充斥汉语的状况已不复存在。笔者认为,英语课堂中课堂用语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使用课堂用语,可以使英语课堂用语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融为一体。要避免随意性,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确定
期刊
当听到学生讲“上英语课真有意思”时,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心里就像吃了蜜,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心。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呢?为此,我谈一谈在六年英语教学中所得到的两点启示,愿与各位同行共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其他学科一样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要改变角色。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关心他,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一
期刊
摘要:进入初中的学生,因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各有不同,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这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帮助、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使他们变厌学为乐学,缩小他们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英语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差异教学;课堂教学策略;组织;激励    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
期刊
隐喻(metaphor)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是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韦伯斯特将隐喻定义为:修辞格的一种,通常通过一个词或词组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并以此暗示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或类推性(如the ship plows the sea或valley of oaths);是一种凝练的明喻(如marble brow),明确揭示一种隐含的比较(如a brow as white as marb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