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句话我经常会说:‘不求享乐,只求卓越,持之以恒,不枉此生。’”
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北京)总经理,中国地区首席创意执行官,亚太区协理。
1981年开始曾任麦肯公司香港,新加坡,纽约麦肯总部国际创意组以及台湾的创意总监。1994年来中国,负责麦肯·光明的所有国际客户项目。
1998年,开始担任麦肯·光明北京办公室总经理,兼中国以及亚太地区重点项目创意总监。
他自1995年起先后获得戛纳广告节铜狮奖、纽约广告节多项铜奖、AME铜奖、EFFIE金奖、莫比斯金奖、时报华文奖、中国全广展奖、广州日报奖、创意无限、龙玺华文奖等。
他非科班毕业,却统领着麦肯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分公司的创作部;他担任麦肯亚太区副总裁,在中国各地演讲授课,单在1997年,便曾到过12个省市演讲18次,是中国广告协会教育委员会的荣誉顾问;他曾担任纽约广告节、美国CLIO创作奖的评审,连续三年获邀前往法国担任康城(戛纳)广告节的评审,他就是莫康孙,这位对目前中国广告创意深具影响力的传奇人物。“有一句话我经常会说:‘不求享乐,只求卓越,持之以恒,不枉此生。’”
艺术的爱好者
1952年,莫康孙在澳门出生,他的英文名TOMAZ,应该是葡萄牙文THOMAS的简写吧。莫康孙生长在书香世家,在一个没有假期的家庭中长大。爸爸的药房一年运作360天,就像那时候其他的店铺一样,“我的学习不会因周末或暑假而暂停,课余时那些英语修读班、书法班、画画班等我记忆犹新。我仍然记得我还要到爸爸的药房去帮忙,或是在家种花除草、洗地擦鞋,以便赚一点零用钱。”他的兄长父亲都是医生,而且天生独具绘画天赋。莫康孙从小对画画的热爱,想来也许和他的家族有点关系。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他,没事也总喜欢涂涂画画。居住在台湾的时候,他家洗手间的墙上,挂满了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人体素描。而那些颇有大家风范的“名画”大都出自他和他兄长、姐妹的手笔。
但是后来,因为他父亲的一句话“画家是要饿死的”,莫康孙没有成为艺术系的学生,他选择了香港岭南大学,就读英语系。尽管专业和艺术毫不沾边,莫康孙仍然坚持着他对画画的热情。他回忆小学时曾看过一篇报道,美国有一个摩西婆婆,开个展的时候已经90多岁了,她70多岁才开始学画画,而且是自学。她画的题材都来自小时候的回忆,美国西部白人和印第安人融洽相处的情境。从那时起,莫康孙就感觉,画画是没有界限的。后来他在纽约的画廊看到摩西婆婆的画,当时她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但是“她的画真的非常非常好”。
命运似乎一直在告诉莫康孙,不要放弃你的兴趣。所以念理科也好,念外文系也好,他始终没有放弃画画给他的愉悦。他说:“没想到画画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这个不是我为了改变命运而去学的,而是为了追求我的兴趣。”
从堂皇到麦肯
莫康孙是个素描快枪手。1974年毕业之后,他在堂皇广告负责美工,遇到了脚本能手林俊明——后来的龙吟榜主编。林俊明在采访中说:“我俩都是天生工作狂,创意触觉敏锐。而最重要的,还是臭味相投,心有灵犀,做起事来总是快人一步,百发百中,既受客户赏识,更受老板珍惜。”在默契配合和勤奋努力之下,这对拍档很快便成为走红的新晋创意二人组,之后更是一起跳槽到新英华,三年后又跳槽到PKB。1981年,莫康孙和林俊明来到麦肯,负责专案客户——英美烟草公司旗下十数只国际和本地名牌香烟,两个人负责的营业额,占全公司百分之四十。莫康孙常与自己挑战,永远要求一次比一次更快更准。每一次在自己设定的目标下完成工作,他就有一股莫名的快感!创意群常在最逼迫,最紧张的时间里和他讨论广告故事脚本。那时候,跟他沟通最大的挑战就是一定要在5秒钟内,5个CUT讲完一个STORYBOARD,“不行!不长!太复杂了!回去重来,再想!!十分钟后,再来!快!快!快!再来!”
直到1983年,公司决定把这组独领风骚的创意组,变成两个分庭抗礼的创意组,他俩才被迫分开工作,各有新拍档,合共负责公司百分之七十的营业额。一年多后,莫康孙升到麦肯新加坡当创意总监,而林俊明亦获提升为麦肯香港的创意总监,自此鲜有机会合作,后来林俊明离开了麦肯往美鼎。从此他们便成了比稿对手。“一起拍挡时候的老莫,总是文质彬彬,笑脸迎人。比起我这个在殖民地教育系统下,修读英文学校的港胞,他文学修养实在好得多。年轻的我是个好胜又没耐性的莽夫,我得罪了同事,由他打圆场,我俩合作多年,在工作上他从未抱怨过,印象中他好像只给我发过一次脾气。在生活上,他总是很为他人着想,尤其是碰到我这个冒失鬼。”
两个人即使合作无间,也会有无形的竞争。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向往出国工作和生活,林俊明说道:“我和老莫都希望有一天能到麦肯纽约,加入精英汇聚的麦肯国际创意队,所以大家都努力争取好表现。当老莫被调升到新加坡,成为该公司第一位华人创意总监时,他已是向纽约踏出了第一步。三年后,老莫成为第一位加入了纽约麦肯国际队的华人。我是那样的羡慕和妒忌他。”
1984年成为麦肯.光明的项目负责人以后,他更是每天得分秒必争。曾跟他工作过的下属分为两个阵营:敬佩他的和痛恨他的。郑嘉芳第一次和他一起合作时,还是一个刚刚入行,才踏入麦肯台湾分公司的小小广告撰文,“那时候,早已耳闻广告圈有他这一位来自香港,号称‘国际级的剑意指导’。第一次看到他时,非常讶异于他的温文儒雅,一点也没有所谓大师架子。”莫康孙总是精力过人,追求速度,讲究效率。只要有一支小小的“Pentel”在手,无论是平面稿、海报或广告脚本,都能让他表现得活灵活现。“就因为独具这些特质,再加上‘九秒半否定论’,在他手下的工作者常被逼迫得加速度成长,苦不堪言。而我,如今能让人称‘一把快手’,就是拜当年作为受害者之一所赐。可以想象当年我,是怎样被他分秒鞭策,眼泪和汗水一路催赶走过从前。” 记得有次,这一边美术指导还在抱怨“时间太赶了,不可能完成啦!”另一边莫先生已经很酷地把一支30秒的脚本全画好了,顿时让大伙哑口无言,低着头半句也不敢吭。莫康孙的老搭档林俊明开玩笑地说,跟他工作最气的是,既要跟他比创意,也要跟他比速度,还要忍受他一脸谦虚地说:“没什么啦!都是自学苦练来的。”
28年始终如一
莫康孙从事广告行业32年,其中有28年奉献给了麦肯。他在台湾麦肯前后共任职7年的执行创意总监,当时台湾的广告气氛尚在萌芽期,百花齐放,百废俱兴之时,各家广告手法纷起。经由他的规划,整理,不断地引进国际广告KNOW HOW等一系类的广告专业培训课程,共三四十讲。每一次,从最基础的观念开始,非常有耐心的传授,解惑而不厌烦。这时候,别人看在眼里,真不能平衡,总觉得“奇怪!这事真是有点反常,怎么他会有如此超人的耐性,一点也不急躁!”也因为这样的魅力,吸收了不少的广告专业人士。如今,他更将此魅力在中国大陆发扬光大,随着中国广告协会,飞越各省各市间。一场又一场的演讲,不禁让人怀疑他的体力,精力是那里来的?他是累不倒的战将吗?
在麦肯的28年里,他去了大中华区、东南亚区、北美区这三个地区中的7个城市,这样平均下来,每个城市才4年,加上每个城市的办公地点和周围人事的变化,莫康孙笑着说:“其实也不稳定。”如今,他的职务是麦肯光明SGM WORKS的总经理,而对于外界而言,他更像是麦肯光明的形象代言人。对于莫康孙来说,他的命运始终和这个企业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拥有107年历史的企业,很多品牌几十年来一直是麦肯的客户,麦肯的价值便在于维护客户品牌价值的稳定。
与莫康孙28年如一日的稳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告行业巨大的人员流动量。莫康孙说,这或许仅仅只是中国的现象,他纽约的几个老板服务都超过40年了,甚至有人20年前已经退休,但是如今还每天上班半天的。市场越成熟,行业也越稳定。莫康孙说,年轻人的不稳定应该是往好处走的。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的事情各种各样,但是三五年之后,他发现了自己的专长是什么,就找一家大公司去做自己的专长,“所以很难稳定,他也不应该永远在一个地方”。事实上,在进入麦肯之前,莫康孙在两家广告公司做过7年,“当然,每家公司做3年半,在哪个年代都算是很有忠诚度的。”他笑着说。
他,因为做广告而快乐
每次来上海麦肯,他都觉得要有事做才有意义,没有白来一趟。因为他说,如果你真的想要做个成功的广告人,那你最好是真的只因为你喜欢做。我们这行的“快乐”与“成功”是需要每一天去经营的。我们每天处理的事务千变万化,广告的环境(尤其是中国大陆)更是日新又新,追求速度,不进者则退,是一定的,你不可能混两个半天,换来一天的好日子,想要成功,要先让自己快乐,永远别忘了自己的每一个创作都是快乐的想念。谁都一样,当你碰到这样一个把认真当作工作快感,把速度当作是创意的挑战的上司(或朋友),心里只有一句话:又爱又恨没辙!
像莫康孙这样的创意人,真不可思议,走了那24年漫长的路,至今还保留着那一股热诚行动。刚投身广告创作行业不久的洛曦曾经问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工作狂?莫康孙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是!我只是有着对广告的热诚。我热爱我的工作就如我的嗜好一样。24年来我从没有想过我入错行,也未曾后悔没有尝试别的业务。认识生命中更多事物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经验,尤其是当你尝过达到目的后的成功感,是这种感觉让我不可以停止工作,停止创作。努力是无可避免的,这是达到目标的代价,我们也应该享受过程。”
现在,莫康孙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家里待着,照顾家里的狗、收拾屋子、画画......春节假期里,莫康孙几乎没有任何应酬,每天都待在家里,带着家里的3条狗去散步,“每条狗有不同的习惯,照顾它们很开心。”莫康孙认为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命运的引导,而这些狗也是他“命运论”中的一部分。它们每天早上会来叫他起床,不管他前一天晚上是否加班到两三点钟,“没有人教过它们,不知道为什么。”莫康孙说,“可能是命运安排它们这样做,为的是让我的身体好一点,所以我很遵守这个规则。”莫康孙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可以做很多事情。
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北京)总经理,中国地区首席创意执行官,亚太区协理。
1981年开始曾任麦肯公司香港,新加坡,纽约麦肯总部国际创意组以及台湾的创意总监。1994年来中国,负责麦肯·光明的所有国际客户项目。
1998年,开始担任麦肯·光明北京办公室总经理,兼中国以及亚太地区重点项目创意总监。
他自1995年起先后获得戛纳广告节铜狮奖、纽约广告节多项铜奖、AME铜奖、EFFIE金奖、莫比斯金奖、时报华文奖、中国全广展奖、广州日报奖、创意无限、龙玺华文奖等。
他非科班毕业,却统领着麦肯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分公司的创作部;他担任麦肯亚太区副总裁,在中国各地演讲授课,单在1997年,便曾到过12个省市演讲18次,是中国广告协会教育委员会的荣誉顾问;他曾担任纽约广告节、美国CLIO创作奖的评审,连续三年获邀前往法国担任康城(戛纳)广告节的评审,他就是莫康孙,这位对目前中国广告创意深具影响力的传奇人物。“有一句话我经常会说:‘不求享乐,只求卓越,持之以恒,不枉此生。’”
艺术的爱好者
1952年,莫康孙在澳门出生,他的英文名TOMAZ,应该是葡萄牙文THOMAS的简写吧。莫康孙生长在书香世家,在一个没有假期的家庭中长大。爸爸的药房一年运作360天,就像那时候其他的店铺一样,“我的学习不会因周末或暑假而暂停,课余时那些英语修读班、书法班、画画班等我记忆犹新。我仍然记得我还要到爸爸的药房去帮忙,或是在家种花除草、洗地擦鞋,以便赚一点零用钱。”他的兄长父亲都是医生,而且天生独具绘画天赋。莫康孙从小对画画的热爱,想来也许和他的家族有点关系。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他,没事也总喜欢涂涂画画。居住在台湾的时候,他家洗手间的墙上,挂满了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人体素描。而那些颇有大家风范的“名画”大都出自他和他兄长、姐妹的手笔。
但是后来,因为他父亲的一句话“画家是要饿死的”,莫康孙没有成为艺术系的学生,他选择了香港岭南大学,就读英语系。尽管专业和艺术毫不沾边,莫康孙仍然坚持着他对画画的热情。他回忆小学时曾看过一篇报道,美国有一个摩西婆婆,开个展的时候已经90多岁了,她70多岁才开始学画画,而且是自学。她画的题材都来自小时候的回忆,美国西部白人和印第安人融洽相处的情境。从那时起,莫康孙就感觉,画画是没有界限的。后来他在纽约的画廊看到摩西婆婆的画,当时她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但是“她的画真的非常非常好”。
命运似乎一直在告诉莫康孙,不要放弃你的兴趣。所以念理科也好,念外文系也好,他始终没有放弃画画给他的愉悦。他说:“没想到画画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这个不是我为了改变命运而去学的,而是为了追求我的兴趣。”
从堂皇到麦肯
莫康孙是个素描快枪手。1974年毕业之后,他在堂皇广告负责美工,遇到了脚本能手林俊明——后来的龙吟榜主编。林俊明在采访中说:“我俩都是天生工作狂,创意触觉敏锐。而最重要的,还是臭味相投,心有灵犀,做起事来总是快人一步,百发百中,既受客户赏识,更受老板珍惜。”在默契配合和勤奋努力之下,这对拍档很快便成为走红的新晋创意二人组,之后更是一起跳槽到新英华,三年后又跳槽到PKB。1981年,莫康孙和林俊明来到麦肯,负责专案客户——英美烟草公司旗下十数只国际和本地名牌香烟,两个人负责的营业额,占全公司百分之四十。莫康孙常与自己挑战,永远要求一次比一次更快更准。每一次在自己设定的目标下完成工作,他就有一股莫名的快感!创意群常在最逼迫,最紧张的时间里和他讨论广告故事脚本。那时候,跟他沟通最大的挑战就是一定要在5秒钟内,5个CUT讲完一个STORYBOARD,“不行!不长!太复杂了!回去重来,再想!!十分钟后,再来!快!快!快!再来!”
直到1983年,公司决定把这组独领风骚的创意组,变成两个分庭抗礼的创意组,他俩才被迫分开工作,各有新拍档,合共负责公司百分之七十的营业额。一年多后,莫康孙升到麦肯新加坡当创意总监,而林俊明亦获提升为麦肯香港的创意总监,自此鲜有机会合作,后来林俊明离开了麦肯往美鼎。从此他们便成了比稿对手。“一起拍挡时候的老莫,总是文质彬彬,笑脸迎人。比起我这个在殖民地教育系统下,修读英文学校的港胞,他文学修养实在好得多。年轻的我是个好胜又没耐性的莽夫,我得罪了同事,由他打圆场,我俩合作多年,在工作上他从未抱怨过,印象中他好像只给我发过一次脾气。在生活上,他总是很为他人着想,尤其是碰到我这个冒失鬼。”
两个人即使合作无间,也会有无形的竞争。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向往出国工作和生活,林俊明说道:“我和老莫都希望有一天能到麦肯纽约,加入精英汇聚的麦肯国际创意队,所以大家都努力争取好表现。当老莫被调升到新加坡,成为该公司第一位华人创意总监时,他已是向纽约踏出了第一步。三年后,老莫成为第一位加入了纽约麦肯国际队的华人。我是那样的羡慕和妒忌他。”
1984年成为麦肯.光明的项目负责人以后,他更是每天得分秒必争。曾跟他工作过的下属分为两个阵营:敬佩他的和痛恨他的。郑嘉芳第一次和他一起合作时,还是一个刚刚入行,才踏入麦肯台湾分公司的小小广告撰文,“那时候,早已耳闻广告圈有他这一位来自香港,号称‘国际级的剑意指导’。第一次看到他时,非常讶异于他的温文儒雅,一点也没有所谓大师架子。”莫康孙总是精力过人,追求速度,讲究效率。只要有一支小小的“Pentel”在手,无论是平面稿、海报或广告脚本,都能让他表现得活灵活现。“就因为独具这些特质,再加上‘九秒半否定论’,在他手下的工作者常被逼迫得加速度成长,苦不堪言。而我,如今能让人称‘一把快手’,就是拜当年作为受害者之一所赐。可以想象当年我,是怎样被他分秒鞭策,眼泪和汗水一路催赶走过从前。” 记得有次,这一边美术指导还在抱怨“时间太赶了,不可能完成啦!”另一边莫先生已经很酷地把一支30秒的脚本全画好了,顿时让大伙哑口无言,低着头半句也不敢吭。莫康孙的老搭档林俊明开玩笑地说,跟他工作最气的是,既要跟他比创意,也要跟他比速度,还要忍受他一脸谦虚地说:“没什么啦!都是自学苦练来的。”
28年始终如一
莫康孙从事广告行业32年,其中有28年奉献给了麦肯。他在台湾麦肯前后共任职7年的执行创意总监,当时台湾的广告气氛尚在萌芽期,百花齐放,百废俱兴之时,各家广告手法纷起。经由他的规划,整理,不断地引进国际广告KNOW HOW等一系类的广告专业培训课程,共三四十讲。每一次,从最基础的观念开始,非常有耐心的传授,解惑而不厌烦。这时候,别人看在眼里,真不能平衡,总觉得“奇怪!这事真是有点反常,怎么他会有如此超人的耐性,一点也不急躁!”也因为这样的魅力,吸收了不少的广告专业人士。如今,他更将此魅力在中国大陆发扬光大,随着中国广告协会,飞越各省各市间。一场又一场的演讲,不禁让人怀疑他的体力,精力是那里来的?他是累不倒的战将吗?
在麦肯的28年里,他去了大中华区、东南亚区、北美区这三个地区中的7个城市,这样平均下来,每个城市才4年,加上每个城市的办公地点和周围人事的变化,莫康孙笑着说:“其实也不稳定。”如今,他的职务是麦肯光明SGM WORKS的总经理,而对于外界而言,他更像是麦肯光明的形象代言人。对于莫康孙来说,他的命运始终和这个企业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拥有107年历史的企业,很多品牌几十年来一直是麦肯的客户,麦肯的价值便在于维护客户品牌价值的稳定。
与莫康孙28年如一日的稳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告行业巨大的人员流动量。莫康孙说,这或许仅仅只是中国的现象,他纽约的几个老板服务都超过40年了,甚至有人20年前已经退休,但是如今还每天上班半天的。市场越成熟,行业也越稳定。莫康孙说,年轻人的不稳定应该是往好处走的。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的事情各种各样,但是三五年之后,他发现了自己的专长是什么,就找一家大公司去做自己的专长,“所以很难稳定,他也不应该永远在一个地方”。事实上,在进入麦肯之前,莫康孙在两家广告公司做过7年,“当然,每家公司做3年半,在哪个年代都算是很有忠诚度的。”他笑着说。
他,因为做广告而快乐
每次来上海麦肯,他都觉得要有事做才有意义,没有白来一趟。因为他说,如果你真的想要做个成功的广告人,那你最好是真的只因为你喜欢做。我们这行的“快乐”与“成功”是需要每一天去经营的。我们每天处理的事务千变万化,广告的环境(尤其是中国大陆)更是日新又新,追求速度,不进者则退,是一定的,你不可能混两个半天,换来一天的好日子,想要成功,要先让自己快乐,永远别忘了自己的每一个创作都是快乐的想念。谁都一样,当你碰到这样一个把认真当作工作快感,把速度当作是创意的挑战的上司(或朋友),心里只有一句话:又爱又恨没辙!
像莫康孙这样的创意人,真不可思议,走了那24年漫长的路,至今还保留着那一股热诚行动。刚投身广告创作行业不久的洛曦曾经问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工作狂?莫康孙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是!我只是有着对广告的热诚。我热爱我的工作就如我的嗜好一样。24年来我从没有想过我入错行,也未曾后悔没有尝试别的业务。认识生命中更多事物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经验,尤其是当你尝过达到目的后的成功感,是这种感觉让我不可以停止工作,停止创作。努力是无可避免的,这是达到目标的代价,我们也应该享受过程。”
现在,莫康孙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家里待着,照顾家里的狗、收拾屋子、画画......春节假期里,莫康孙几乎没有任何应酬,每天都待在家里,带着家里的3条狗去散步,“每条狗有不同的习惯,照顾它们很开心。”莫康孙认为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命运的引导,而这些狗也是他“命运论”中的一部分。它们每天早上会来叫他起床,不管他前一天晚上是否加班到两三点钟,“没有人教过它们,不知道为什么。”莫康孙说,“可能是命运安排它们这样做,为的是让我的身体好一点,所以我很遵守这个规则。”莫康孙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可以做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