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吴生元教授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继承人。文章介绍吴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为肺肾阳虚,临证活用温阳散寒、止咳化痰、纳气平喘的麻辛附子二陈汤治疗本病的经验。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名医经验;吴生元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03-02
尊师肖泓教授,师从于云南省著名中医、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一继承人吴生元教授,尽得其传,熟谙其师辨证及用药经验。导师耕耘杏林数十载,学术上推崇“扶阳理论”,辨证缜密,用药精巧,潜心致力于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研究,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兹将吴教授辨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1 病因病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慢性咳痰。中医虽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肺胀”范畴。对于“肺胀”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都有独特的见解,如:《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咳喘”;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认为:“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吴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认为,患者咳喘,咳痰,憋闷,口唇紫绀等痰瘀阻络之象仅是标象,其病之根本在肺肾阳虚。肺病日久迁延不愈,易出现肺气阴两虚之证,根据五行母子相及的关系,金为水之母,土之子,当肺金不足时,可累及脾、肾两脏[2]。肺脾肾三脏俱损,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出纳失和,故作咳喘;脾失健运,聚湿成痰,上贮于肺,肾阳亏虚,水泛为痰,上干于肺,遂症见咯痰;胸口憋闷、口唇发绀则因肺胀血瘀的形成,气虚则无力推行血液流动,阳虚则无力温煦,血脉不利。因此,肺胀的基本病机是以肺肾气(阳)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在治疗上,吴老认为单治其标的疗效欠佳,应标本同治,以温阳益气活血为大法。
2 典型病案
郭某,男,65岁。2015年11月6日初诊。患者平素嗜烟40余年,5年前患者因喘促、咳痰,呼吸困难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肺部CT提示:双肺上叶多发肺气肿,肺功能示:①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根据患者的检查及临床表现诊断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经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但咳喘反复发作,尤以冬春季节发作较为频繁,曾多次住院治疗。就诊时患者诉咳喘,动则加剧,痰多黏稠难咯,咯白色黏腻痰,胸闷,气短,腹胀,纳呆,小便少,大便尚可,舌青苔白腻,脉沉细滑。查体: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SpO2 78%,心率94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肺部CT示:①双下肺炎症;②双肺多肺大泡。中医诊断:肺胀(肺肾阳虚,寒湿痰饮阻肺证)。治以温阳益气,散寒除湿,纳气平喘。方选麻辛附子二陈汤加减。一诊疏方:附片90 g,炙麻黄15 g,细辛6 g,陈皮10 g,茯苓15 g,杏仁10 g,桂枝20 g,炙远志10 g,公丁香10 g,桔梗10 g,射干15 g,紫苏子20 g,葶苈子20 g,五味子10 g,砂仁15 g,石菖蒲10 g,大枣10 g,甘草10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盐酸莫西沙星片04 g,口服,日1次。
二诊(2015年11月13日):患者诉服用上方后咳喘有所减轻,双下肢仍水肿,但有所好转,但痰仍多黏腻难咯,饮食一般,舌质青苔白腻,脉沉细。SpO2 83%,肺部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继守上方5剂,每日1剂,水煎服。继于盐酸莫西沙星片口服。
三诊(2015年11月20日):诉咳喘已明显好转,夜间咳嗽明显,咯白色泡沫样痰,易咯,无双下肢水肿,胸闷、腹胀等症状好转,纳食改善,二便调,舌淡青苔白,脉沉细。SpO2 85%,肺部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上方去五味子、葶苈子,加炙紫菀,炒厚朴以化痰除湿。
四诊(2015年11月27日):患者诉偶有咳嗽,动则喘促,痰少色白易咯,胸闷、气短、腹胀等症状已去。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根部稍腻,脉沉细。SpO2 87%,肺部呼吸音低,双下肺未闻及湿啰音。中药以玉屏风桂枝二陈汤加减顾护表气,止咳化痰。
3 体会
从临床表现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吴生元教授认为治病必求于本,其将病位定位于肺、脾、肾三脏,基本病机为肺肾阳虚,用麻辛附子二陈汤加减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方是由《伤寒论》麻辛附子汤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二陈汤合方而成,方中附子温阳散寒,纳气平喘;麻黄散寒止咳,宣肺平喘;细辛入肺肾两经,散寒温肺;桂枝解表散寒,调和营卫;杏仁宣肺平喘;二陈汤燥湿化痰。诸药配合已达标本兼治之效。在临床运用此方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吴老认为其一:方中附子和麻黄如同砝码,而细辛则是天平,因此这三味药的用量是关键。肺喜温而恶热,喜润而恶寒,附子量过大则伤肺阴,过小则纳气平喘之力弱;麻黄量多则伤正,量小则无以祛邪。其二,在运用麻辛附子二陈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亦要善于病症结合,圆机活法。痰湿较重者,加炙紫菀、白芥子、紫苏子等温肺化痰;血瘀明显者,加用赤芍、桃仁、桔梗、枳壳等行气活血化瘀之品;水泛凌心者,加大附子剂量并加用葶苈子、桑白皮等共奏强心利水消肿之效。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肖泓吴生元教授治疗风寒咳嗽的三步论治法则[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05:1-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名医经验;吴生元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03-02
尊师肖泓教授,师从于云南省著名中医、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一继承人吴生元教授,尽得其传,熟谙其师辨证及用药经验。导师耕耘杏林数十载,学术上推崇“扶阳理论”,辨证缜密,用药精巧,潜心致力于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研究,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兹将吴教授辨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1 病因病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慢性咳痰。中医虽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肺胀”范畴。对于“肺胀”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都有独特的见解,如:《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咳喘”;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认为:“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吴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认为,患者咳喘,咳痰,憋闷,口唇紫绀等痰瘀阻络之象仅是标象,其病之根本在肺肾阳虚。肺病日久迁延不愈,易出现肺气阴两虚之证,根据五行母子相及的关系,金为水之母,土之子,当肺金不足时,可累及脾、肾两脏[2]。肺脾肾三脏俱损,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出纳失和,故作咳喘;脾失健运,聚湿成痰,上贮于肺,肾阳亏虚,水泛为痰,上干于肺,遂症见咯痰;胸口憋闷、口唇发绀则因肺胀血瘀的形成,气虚则无力推行血液流动,阳虚则无力温煦,血脉不利。因此,肺胀的基本病机是以肺肾气(阳)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在治疗上,吴老认为单治其标的疗效欠佳,应标本同治,以温阳益气活血为大法。
2 典型病案
郭某,男,65岁。2015年11月6日初诊。患者平素嗜烟40余年,5年前患者因喘促、咳痰,呼吸困难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肺部CT提示:双肺上叶多发肺气肿,肺功能示:①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根据患者的检查及临床表现诊断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经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但咳喘反复发作,尤以冬春季节发作较为频繁,曾多次住院治疗。就诊时患者诉咳喘,动则加剧,痰多黏稠难咯,咯白色黏腻痰,胸闷,气短,腹胀,纳呆,小便少,大便尚可,舌青苔白腻,脉沉细滑。查体: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SpO2 78%,心率94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肺部CT示:①双下肺炎症;②双肺多肺大泡。中医诊断:肺胀(肺肾阳虚,寒湿痰饮阻肺证)。治以温阳益气,散寒除湿,纳气平喘。方选麻辛附子二陈汤加减。一诊疏方:附片90 g,炙麻黄15 g,细辛6 g,陈皮10 g,茯苓15 g,杏仁10 g,桂枝20 g,炙远志10 g,公丁香10 g,桔梗10 g,射干15 g,紫苏子20 g,葶苈子20 g,五味子10 g,砂仁15 g,石菖蒲10 g,大枣10 g,甘草10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盐酸莫西沙星片04 g,口服,日1次。
二诊(2015年11月13日):患者诉服用上方后咳喘有所减轻,双下肢仍水肿,但有所好转,但痰仍多黏腻难咯,饮食一般,舌质青苔白腻,脉沉细。SpO2 83%,肺部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继守上方5剂,每日1剂,水煎服。继于盐酸莫西沙星片口服。
三诊(2015年11月20日):诉咳喘已明显好转,夜间咳嗽明显,咯白色泡沫样痰,易咯,无双下肢水肿,胸闷、腹胀等症状好转,纳食改善,二便调,舌淡青苔白,脉沉细。SpO2 85%,肺部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上方去五味子、葶苈子,加炙紫菀,炒厚朴以化痰除湿。
四诊(2015年11月27日):患者诉偶有咳嗽,动则喘促,痰少色白易咯,胸闷、气短、腹胀等症状已去。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根部稍腻,脉沉细。SpO2 87%,肺部呼吸音低,双下肺未闻及湿啰音。中药以玉屏风桂枝二陈汤加减顾护表气,止咳化痰。
3 体会
从临床表现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吴生元教授认为治病必求于本,其将病位定位于肺、脾、肾三脏,基本病机为肺肾阳虚,用麻辛附子二陈汤加减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方是由《伤寒论》麻辛附子汤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二陈汤合方而成,方中附子温阳散寒,纳气平喘;麻黄散寒止咳,宣肺平喘;细辛入肺肾两经,散寒温肺;桂枝解表散寒,调和营卫;杏仁宣肺平喘;二陈汤燥湿化痰。诸药配合已达标本兼治之效。在临床运用此方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吴老认为其一:方中附子和麻黄如同砝码,而细辛则是天平,因此这三味药的用量是关键。肺喜温而恶热,喜润而恶寒,附子量过大则伤肺阴,过小则纳气平喘之力弱;麻黄量多则伤正,量小则无以祛邪。其二,在运用麻辛附子二陈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亦要善于病症结合,圆机活法。痰湿较重者,加炙紫菀、白芥子、紫苏子等温肺化痰;血瘀明显者,加用赤芍、桃仁、桔梗、枳壳等行气活血化瘀之品;水泛凌心者,加大附子剂量并加用葶苈子、桑白皮等共奏强心利水消肿之效。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肖泓吴生元教授治疗风寒咳嗽的三步论治法则[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