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却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要实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必须对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重新定位。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他们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对知识运用的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下面就我个人在科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力
成功需要动力,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学习动力的挖掘是成功教学模式开展的关键所在。学习动力是由许多种需要构成的。每个学生的起点、需要并不是都一样的,既有年龄差异,又有个性差异。
据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自信感觉需要,即通过学习满足感官上的需要。例如,课堂教学内容多点学生喜欢的游戏教学,像我在向学生讲解人的消化系统的时候,我就要求不同的学生充当不同的消化器官,然后让他们说出各自的作用。这种授课方式比自己唱独角戏有效得多了,学生也非常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来学习。
二是发展性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和理论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将来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完善学生的知识
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已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经过小学自然或常识课程,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科学知识。对此,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同时在讲相关科学知识时,可以从回顾和已学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说说他们对已学过知识的理解。教师再来对现学的知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植物分类一节时可以利用他们在小学常识中已有的有种子和无种子植物的分类基础,对它们讲解以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再通过实践活动采集到的无种子植物根据它们的特征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这样学生就对此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完善。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初中学生也会接触到很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灭火的条件时,就可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加以说明。像在烧菜时经常由于火太大使锅内的油着火,这时告诉学生只要用锅盖盖灭就行,一般是不用水来灭火,这就是运用灭火条件之一,隔离可燃物与空气就可起到灭火的目的,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学以致用了。
又如,夏天到来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饮用水充斥着市场,可以让学生按照所学过的PH值的测定来鉴定所选的水是否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这样既可以维护自己的健康,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培养了自己的运用意识。
四、关注个体差异,组织合理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从传统的科学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科学教学,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科学知识、技能、兴趣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把握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差异原则。因此,成功的科学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并且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学生都能通过表现自我获得成功体验,有了成功体验,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自信心也大大增加。
例如,我在讲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时,就是先让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来得出结论,接下来又要求这帮学生来指导其他学生实验,最后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协助下达到了每个学生都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每个学生看到自己都有了实验的成功所得到的正确结论都表现得情绪高涨、喜悦之情言于表。在以后的实验探究过程中都表现得异常积极,俨然都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也正是我们科学教学理念下所要求的标准。
五、尊重学生的理解,发挥他们的个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赏识,试想谁愿意永远生活在挨骂、被鄙视的压抑氛围中呢,我们成人都渴望得到朋友、同事、领导的赏识,何况我们面对的这些心灵稚嫩的孩子。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耐心地倾听、由衷地赞赏、热忱的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启迪,在启迪中取向,对学习产生真正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我在讲物体浮沉条件时,先向学生提问:铁扔到水中会有何现象产生?马上就有学生回答会沉到水里。我接着就反问:那轮船也是铁制的,怎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呢?这时就有学生哄笑起来了。看到刚才回答的学生有点害羞泄气的样子我马上鼓励他,按照你们的生活经验,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对啊,而且他这种积极、敢于回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啊。接着我又引导他们按照密度来判断物体浮沉是适用于实心物体的,这时学生们也就豁然开朗。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尊重他们的个人见解,以此培养他们的新品质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有了老师的鼓励,在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引导下,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学习的愉悦。他们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科学教育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来展开教学,作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课堂不是教师个人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除了自身传授知识的场所外,还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由发展来探索知识的场所。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的教学经历的一些见解,如何才能把新课改下的科学课教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还要靠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总结经验,用我们的实践智慧来推动科学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科学》初中课本八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教育部编,《科学学科标准》,2004年7月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力
成功需要动力,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学习动力的挖掘是成功教学模式开展的关键所在。学习动力是由许多种需要构成的。每个学生的起点、需要并不是都一样的,既有年龄差异,又有个性差异。
据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自信感觉需要,即通过学习满足感官上的需要。例如,课堂教学内容多点学生喜欢的游戏教学,像我在向学生讲解人的消化系统的时候,我就要求不同的学生充当不同的消化器官,然后让他们说出各自的作用。这种授课方式比自己唱独角戏有效得多了,学生也非常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来学习。
二是发展性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和理论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将来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完善学生的知识
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已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经过小学自然或常识课程,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科学知识。对此,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同时在讲相关科学知识时,可以从回顾和已学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说说他们对已学过知识的理解。教师再来对现学的知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植物分类一节时可以利用他们在小学常识中已有的有种子和无种子植物的分类基础,对它们讲解以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再通过实践活动采集到的无种子植物根据它们的特征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这样学生就对此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完善。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初中学生也会接触到很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灭火的条件时,就可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加以说明。像在烧菜时经常由于火太大使锅内的油着火,这时告诉学生只要用锅盖盖灭就行,一般是不用水来灭火,这就是运用灭火条件之一,隔离可燃物与空气就可起到灭火的目的,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学以致用了。
又如,夏天到来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饮用水充斥着市场,可以让学生按照所学过的PH值的测定来鉴定所选的水是否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这样既可以维护自己的健康,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培养了自己的运用意识。
四、关注个体差异,组织合理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从传统的科学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科学教学,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科学知识、技能、兴趣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把握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差异原则。因此,成功的科学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并且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学生都能通过表现自我获得成功体验,有了成功体验,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自信心也大大增加。
例如,我在讲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时,就是先让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来得出结论,接下来又要求这帮学生来指导其他学生实验,最后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协助下达到了每个学生都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每个学生看到自己都有了实验的成功所得到的正确结论都表现得情绪高涨、喜悦之情言于表。在以后的实验探究过程中都表现得异常积极,俨然都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也正是我们科学教学理念下所要求的标准。
五、尊重学生的理解,发挥他们的个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赏识,试想谁愿意永远生活在挨骂、被鄙视的压抑氛围中呢,我们成人都渴望得到朋友、同事、领导的赏识,何况我们面对的这些心灵稚嫩的孩子。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耐心地倾听、由衷地赞赏、热忱的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启迪,在启迪中取向,对学习产生真正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我在讲物体浮沉条件时,先向学生提问:铁扔到水中会有何现象产生?马上就有学生回答会沉到水里。我接着就反问:那轮船也是铁制的,怎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呢?这时就有学生哄笑起来了。看到刚才回答的学生有点害羞泄气的样子我马上鼓励他,按照你们的生活经验,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对啊,而且他这种积极、敢于回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啊。接着我又引导他们按照密度来判断物体浮沉是适用于实心物体的,这时学生们也就豁然开朗。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尊重他们的个人见解,以此培养他们的新品质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有了老师的鼓励,在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引导下,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学习的愉悦。他们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科学教育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来展开教学,作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课堂不是教师个人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除了自身传授知识的场所外,还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由发展来探索知识的场所。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的教学经历的一些见解,如何才能把新课改下的科学课教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还要靠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总结经验,用我们的实践智慧来推动科学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科学》初中课本八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教育部编,《科学学科标准》,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