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应该量化分析,既不要低估了它的风险,也不要说得好像风险已经大得不得了。”
3月4日,《民生周刊》刊发了“危险地方债” 的封面报道,对当前地方债务现状进行了探讨,引起了众多代表委员的共鸣。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地方债与《民生周刊》记者进行交流,提出了具体建议,要求警惕地方债务风险。
不可否认,不透明的地方融资体系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长期隐患,并已引起国家高层关注。此次,财政部预算草案强调,2013年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一些地方违法违规融资和担保承诺行为,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央行行长周小川向记者强调,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还是需要高度重视,国务院不仅专门开会,而且在其他一些会议中也都表达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以及隐含的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他同时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应该量化分析,既不要低估了它的风险,也不要说得好像风险已经大得不得了。”
警惕风险
“现在,最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地方债究竟有多少?2011年审计署曾经公布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数据是10万亿元左右,但地方债到底是否可控要看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直言,虽然我国的债务总量规模仍然安全,但不排除局部地区存在一定风险。
“因为我国的地方差异相当大,有的地方财政收入情况很好,而有些地方的负债率超出了财力和经济承受范围,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从局部扩散到全国。” 蔡洪滨说。
采访中,《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多数代表、委员对地方财力“虚实”、隐性债务规模、各地政府偿债能力等表示担忧。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道,“前几年地方政府借的债今年陆续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加大,要警惕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
据悉,根据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信息,2012年和2013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集中偿还期,其中42%的地方债务于2012年年底前到期,53%的地方债务将于2013年年底前到期。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监会会计部主任李怀珍告诉记者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一直是银监会风险监管的重中之重。
“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过度投资已成为当前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尽管从短期看,能对拉动GDP增长产生一些影响,但从中长期来说,会埋下很大隐患。尤其要警惕新一轮投资热带来的地方债务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规范与阳光化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由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很冲动,应加强对地方负债行为管理。目前《预算法》虽不允许地方政府负债融资,都是通过融资平台融资,但这种融资渠道在规范性、透明度、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也存在较大金融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有其合理性,既然有存在的必要,不如通过规范的方式,比如市政债,使地方融资行为阳光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分局局长周学东提议,建立规范化、市场化的市政债融资机制,并建议可以从苏州、南京等地区率先进行试点。
与此同时,周学东还联名参与了全国人大代表、前央行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草拟的《关于修改完善〈预算法〉的建议》,希望《预算法》相关条款尽快修改完善,使得市政债的推出更有法律支撑。
吴晓灵透露:“地方发债能否放行,作为《预算法》修改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常委会内部审议过程中,委员们的分歧很大。”
但吴晓灵认为,“一刀切”的做法难以有效解决地方债务融资问题,而应当根据疏堵结合的原则,允许地方政府依法适度发债,用透明规范、受公众监督且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地方债,置换替代地方融资平台所带来的隐性债务。
“财税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关键的一步,财政支出结构改革是其中重要改革部分,”蔡洪滨认为,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我国已实现教育投入占GDP比重4%的目标,但现在的财政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合理优化。
他进一步解释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最关键因素是改变政府定位和行为模式,“虽然不排除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有许多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但从地方政府来说,如果不改变唯财政收入,唯GDP的发展理念,一定会倾向于把财政投入到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利于提升政绩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工业项目方向,而不是投入到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短期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的民生领域和环保等薄弱环节。”
和他持有相同想法的还有迟福林,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把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尽快调整到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要以地方经济总量为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地方在公共服务方面有什么责任,应有什么样的财权和财力,需要从机制体制上明确。”
3月4日,《民生周刊》刊发了“危险地方债” 的封面报道,对当前地方债务现状进行了探讨,引起了众多代表委员的共鸣。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地方债与《民生周刊》记者进行交流,提出了具体建议,要求警惕地方债务风险。
不可否认,不透明的地方融资体系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长期隐患,并已引起国家高层关注。此次,财政部预算草案强调,2013年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一些地方违法违规融资和担保承诺行为,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央行行长周小川向记者强调,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还是需要高度重视,国务院不仅专门开会,而且在其他一些会议中也都表达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以及隐含的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他同时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应该量化分析,既不要低估了它的风险,也不要说得好像风险已经大得不得了。”
警惕风险
“现在,最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地方债究竟有多少?2011年审计署曾经公布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数据是10万亿元左右,但地方债到底是否可控要看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直言,虽然我国的债务总量规模仍然安全,但不排除局部地区存在一定风险。
“因为我国的地方差异相当大,有的地方财政收入情况很好,而有些地方的负债率超出了财力和经济承受范围,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从局部扩散到全国。” 蔡洪滨说。
采访中,《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多数代表、委员对地方财力“虚实”、隐性债务规模、各地政府偿债能力等表示担忧。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道,“前几年地方政府借的债今年陆续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加大,要警惕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
据悉,根据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信息,2012年和2013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集中偿还期,其中42%的地方债务于2012年年底前到期,53%的地方债务将于2013年年底前到期。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监会会计部主任李怀珍告诉记者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一直是银监会风险监管的重中之重。
“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过度投资已成为当前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尽管从短期看,能对拉动GDP增长产生一些影响,但从中长期来说,会埋下很大隐患。尤其要警惕新一轮投资热带来的地方债务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规范与阳光化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由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很冲动,应加强对地方负债行为管理。目前《预算法》虽不允许地方政府负债融资,都是通过融资平台融资,但这种融资渠道在规范性、透明度、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也存在较大金融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有其合理性,既然有存在的必要,不如通过规范的方式,比如市政债,使地方融资行为阳光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分局局长周学东提议,建立规范化、市场化的市政债融资机制,并建议可以从苏州、南京等地区率先进行试点。
与此同时,周学东还联名参与了全国人大代表、前央行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草拟的《关于修改完善〈预算法〉的建议》,希望《预算法》相关条款尽快修改完善,使得市政债的推出更有法律支撑。
吴晓灵透露:“地方发债能否放行,作为《预算法》修改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常委会内部审议过程中,委员们的分歧很大。”
但吴晓灵认为,“一刀切”的做法难以有效解决地方债务融资问题,而应当根据疏堵结合的原则,允许地方政府依法适度发债,用透明规范、受公众监督且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地方债,置换替代地方融资平台所带来的隐性债务。
“财税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关键的一步,财政支出结构改革是其中重要改革部分,”蔡洪滨认为,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我国已实现教育投入占GDP比重4%的目标,但现在的财政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合理优化。
他进一步解释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最关键因素是改变政府定位和行为模式,“虽然不排除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有许多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但从地方政府来说,如果不改变唯财政收入,唯GDP的发展理念,一定会倾向于把财政投入到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利于提升政绩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工业项目方向,而不是投入到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短期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的民生领域和环保等薄弱环节。”
和他持有相同想法的还有迟福林,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把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尽快调整到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要以地方经济总量为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地方在公共服务方面有什么责任,应有什么样的财权和财力,需要从机制体制上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