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铭文所见大宗干预小宗立嗣的现象

来源 :中国典籍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yo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叔安父簋和孝簋是近年刊布的有铭铜器,叔安父簋铭文记载了器主人为其弟之宗人制作礼器,使其用于嫡宗室之祭祀;孝簋铭文记载了器主人孝以受于君(主)父之赐金制作礼器,用于祭祀先父先母.以文献记载的礼制为依据,合观二器,相互参验,不仅可断叔安父与君(主)父是同一人,其身份是大宗宗主,而且还可断宗人与孝亦是同一人,其身份是继祢宗主,二器铭文实际上反映了大宗干预小宗立嗣的历史事实.
其他文献
以故事策略与视听特性见长的电视剧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凸显重要性.全球范围内,多样化的中国电视剧创新供给旨在从满足海外观众对中国的文化想象升级为以文化趣味带动价值传递与文化认同.在中长期效果层面,电视剧国际传播的周边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带动力将远大于其在国际市场获得的直接市场效益,集中体现于潜在中国文化爱好者的磁石效应、对中国品牌国际形象传播的植入效应、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溢出效应.
中古纪传体正史中的“孝子传”,是官方对孝子形象的塑造,其立传标准与标示卷目的 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官方的政治需求.对史传与墓志历史书写的考察,可见唐初对于当朝孝子形象的建构,更侧重于“移孝为忠”的政治伦理.我们将敦煌文书中被误命名为“孝子传”的变文、类书,同日本所藏古《孝子传》比较后,再现了孝子故事从史传到杂传再到变文、类书,以及从长安到敦煌的传播过程,也展示了中古时期孝子形象的书写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