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沧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心阳,笔名落花生,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七年级四班在读。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题记
  冬天的残骸还在残存的积雪中埋藏,春之神已经接近了人间。笑容绽放了——绽放得像朵花。
  人们渐渐地劳动起来,学校门口也就出现了生机。风吹落了一片树叶,在它落地的一刹那,铃声响起,书声琅琅。
  隔着一条江的,是一座古老的书院,雕梁画柱,和对面的现代化大学校相映成趣。据说,它们原来是一个学校,因为江水暴涨,校舍毁坏,最后才成了两家学校。
  这家古色古香的学校没有与大地接壤,只有乌篷船滑行在水中的掠影,那是沉重的叹息。因为这个缘故,所在城市的市长便基本放弃了建设这所学校。让工程队修理了一下校舍罢了。后来,这里的教师走的走,散的散。原先有几千教师的大校转眼只剩下几百人了。这家学校的校长叫苏试,他文武双全,唯一不好的,是他忘不了对面的现代化大校对本校的打击。他暗暗较劲,就是要打垮对面的学校,让对面那校长萧和后悔和他的学校分开!
  萧和呢?他可是苏试的老相识。以前关系还不错,但是,就因为一个资助问题,使苏试怀恨在心,再也不来往了。为此他很过意不去,他可是萧家村方圆一百里有名的老好人。这个小村里土生土长,到大城市里谋发展的正宗乡巴佬,后来进入了苏试的学校,成了老师。再后来,靠着自己的才华,一级一级地攀升。先是教导主任,又是副校长,最后,因为自然因素分校了,苏试毫不犹豫地让萧和当了二校校长。
  春雨蒙蒙的,凉丝丝的,在刚开学的凉爽中,同学们认真地读着书。忽然,轟隆声传来。
  苏试站起一看,看万马奔腾般的潮水涌来。他无奈地叹口气:“天要亡我!快备船!。”教职工们找来船,撑船试水。没划出两里路,小船便被吞没在滔滔波浪里。
  突然,从对岸驶来了一位大船。苏试与同学和教职工一起上船,第一眼,看见了满身雨水的萧和。
  泪水,充满了苏试的眼眶。他眼前的世界,变的像《星月夜》中的世界一样模糊。那幅画,是他在萧和30岁生日时送给他的。
  他们,都老了。
  他们,最后还是没有辜负一辈子的友谊。
  过了几天,苏试搬到了现代化学校里,他说,是该接轨了。“是啊。”萧和在他身旁傻傻地笑。
  一年后,那所书院终于得到了资金,原来,它的本身是一个明代的校区,值得保护。当地马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修,使这里又焕发出来了新的生机。同时,这里又建起了一座桥,那样级别的洪水再也不能伤害那所书声琅琅的学校了。
  这一年,苏试50大寿,萧和送给他了一幅《灞桥风雪图》。上面有飞雪寒天,枯藤老树昏鸦。一个骑驴的衣衫褴褛的行者在匆忙赶路。他们来到桥上,感受到了无比的酣畅凌厉。
  苏试说,那老树后面,一定是一座桥,一栋书院。
  萧和含着泪补充道:“还有两个拿着画的人。”
  太阳,升起来了。
   2018年9月22日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梁桂玲(1981.9-),女,黑龙江省青冈县人,本科,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大庆新华子弟学校教务主任、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他,是一位普通的石油工人;  他,是我们队伍的队长;  他,是一名勘探方面的工程师。  “王队,你可要好起来呀,大家都等着你呢!”  “王哥,咱们队的工作还等着你带着我们一起干呢!”  “王队,你不是说还要给我当证婚人呢吗?”……这一声声的呼唤,在这位脑
期刊
前言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证实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增殖、移行和分化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如何抑制LECs的增殖,减少后
作者简介:宋娇媚(1998-),女,汉,山西临汾人,西华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改编《创世纪》之《创吾家记》  起初,爸爸妈妈创造我。爸爸是粗糙魁梧,妈妈是貌若天仙;爸妈的优良基因遗传在我身上。  爸妈说:“要女孩”,便有了女孩。爸妈看女孩是好的,就把男孩女孩分开了,爸妈称女孩为小棉袄,称男孩为小坏蛋。有爸妈,有我,这是第一步。  爸妈说:“我们要有个房子,房子要功能齐全。”爸
期刊
不愧是西塞风光独美,一下车,那种大漠之雄壮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多美的西塞,沙漠那艳美的黄色迎面而来,让人顿时神清气爽,不禁想在这片茫茫大漠中引吭高歌。沙漠的苍凉伴着那片蔚蓝的天空,此时才能领悟黄与蓝的渐变之美。沙漠的动人不仅在它的灿黄,更在它的那份柔软,那份壮美,都融化在这一阵阵的浓烈的沙风之中。  阳关,便是这大漠中的一个独特地名了。至今仍难以明了《阳关曲》为何如此凄凉,“西出阳关”何就没有了
期刊
大概是天生爱好文学,从能读书的日子起,我便爱读小说。由此,我的作文便每每带了小说的色彩。高二那年,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有意义的一天》。我写我去果园找看管果子的老头哄骗吃果子的事。早晨进去,连蒙带哄,老头被我逗得高兴,便放开了让我吃。晚上回来,腹胀胃痛跑肚拉稀,但其乐无穷——那个年代,能吃一天的果子,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我把一天的经过写进作文,本是记叙文,不想作文评判下来,语文老师说我们班有人会写、能
期刊
作者简介:艾方成,网名艾艾艾。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文化部《中国人才库》入库诗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人。教过书,当过村乡县市干部,业余喜欢文墨。有诗歌散文在岳阳日报、长沙晚报、湖南日报、中华辞赋发表;也有在百度、新浪、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等各大网站发表。  白天的余热像透明的蛇逶迤在夜空,将星星抽打得闪闪烁烁。朋友说,“到楼顶喝酒去,睡不着!”我一拍他的肩头,“正合
期刊
作者简介:王紫阁(2002.4-),女,汉族,河南洛阳人。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荒漠深处,有一个曾经繁盛一时的河谷绿洲,因傍着一条名叫纳西的河流而称为纳西国。这里远离海洋,远离贸易中心,远离先进文明。唯一邻近的,是与它紧密相连的容斯勒雪山。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脱下过貂皮衣裳,不分四季地过着寒冷而单调的生活。  传说第一个走出去的人是勒因。这纯属一次巧合。那年下了百年不遇的暴风雪,甚至还遇上了一场夹冰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