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怕的不应该是失败吗?为什么说可怕的“成功”?
一次,我应邀到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给高三的同学们做心理健康讲座,互动中谈起了成功的话题。我当场提问: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18年的人生,认为自己成功的同学,请举起你的手。结果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年轻人先是面面相觑,再是纷纷摇头,最后是个个低头。我说,不要谦虚,成功就是成功,成功是光荣的。虽经一再启发,最终还是没有一人举手。不要忘了,这所学校可是当地一所很有影响的重点高中,这里的学生可是择优录取的一流学生。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群年轻人,正当18岁的大好年华,却没有一人感到自己享有了成功人生。
面对此情此景,我并不意外,因为这是我特意设计的一个环节。应邀在各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我时常遇到类似的情形,千余人的会场上,也是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每天来访来电来信的求询者,也有太多太多的朋友找不到“成功”。其实,这些求询者有的就在名牌中学,有的就在重点大学,有的已经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有的还创造了很不错的工作业绩……但是,他们却都为自己的人生失败而痛苦着。
似乎今天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都没有成功。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成功?这样的“成功”该是多么不可思议,该是多么可怕!
成功不该如此可怕,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成功”应有的内涵。
成功是主观的,是我们心灵内在的一种体验。
再回到开头说的心理健康讲座上来。我的讲座在进行着,我和年轻人的心灵沟通在进行着,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台下的年轻人终于都抬起了头。于是,我站起身来,走到年轻人当中。再次提议:现在同学们感到自己18年的人生是成功的,请举起你的手!这一回,大家再一次面面相觑之后,呼啦啦都高高地举起了手。
学生考多少分算成功?商人赚多少钱算成功?官员做多大的官算成功?学者有多大的学问算成功?如果有人想给成功确定什么客观指标,那一定是徒劳的。因为,成功与否最终体现为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这就是所谓的成功感。
成功是动态的,是我们生命蕴含的一个过程。
许多人错把成功当成了骄人的结果。中考进了一所好高中,高考进了一所好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工作取得了一份好业绩……似乎只有拿到了骄人的结果才算成功。这,虽然并非全无道理,但是,把成功归结为静止不变的一个个结果,则是本末倒置的。如果一个一个静态的结果追寻下去,那么,最终只有盖棺论定,成功与否成了死后的事情了。如此“成功”多么可怕!不幸的是,生活中确有不少人这样对待人生,这样看待成功。因而.不少人一生都在失败的痛苦中煎熬。
生活的真谛是,成功并非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而言之,人的一生不是等盖棺论定了才有成功,而是生命历程中的每一天都可以创造成功。小而言之,做一件事也不是最后才有成功,而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每一刻都可以体验成功。比如农民耕种,绝不仅仅是最后收获的时候才是成功,其间的每一天耕耘都会体验到一种成功。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过程本身,都蕴含着成功的过程。
成功是相对的,是我们都可以享有的。
在美国,一位老师让十来岁的孩子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结果怎样?有想当总统、将军的,也有想当厨师、邮差、农民的;有想当科学家、宇航员的,也有想当教师、护士、导游的。二十几个孩子的理想五花八门,没有重样的,他们都对自己的职业选择非常满意。同学也都报以热烈掌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似乎只有成了天下第一,才配说成功。如果说只有冠军才是成功,如果说只有首富才是成功,如果说只有总统才是成功,那么,绝大多数人生来就该在失败中煎熬了。这是多么可怕的逻辑!
最近,我出了一套《成功心理探秘》丛书。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我这样写道:大而言之,成人,成才,成就学业,成就事业,成就整个人生,是成功;小而言之,完成一个活动,完成一件工作,完成一项任务,完成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也是成功。惊天动地,建功立业,是成功;默默无闻,造福社会,也可以是成功。由此说,人人都拥有成功,人人都可以创造成功,人人都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收获着大大小小的成功。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我们都可以创造成功,都应该享受成功,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条成功组成的链条。这才是我们活着的理由,这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理应如此认识成功,如此感受成功,让“成功”不再可怕。
一次,我应邀到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给高三的同学们做心理健康讲座,互动中谈起了成功的话题。我当场提问: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18年的人生,认为自己成功的同学,请举起你的手。结果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年轻人先是面面相觑,再是纷纷摇头,最后是个个低头。我说,不要谦虚,成功就是成功,成功是光荣的。虽经一再启发,最终还是没有一人举手。不要忘了,这所学校可是当地一所很有影响的重点高中,这里的学生可是择优录取的一流学生。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群年轻人,正当18岁的大好年华,却没有一人感到自己享有了成功人生。
面对此情此景,我并不意外,因为这是我特意设计的一个环节。应邀在各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我时常遇到类似的情形,千余人的会场上,也是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每天来访来电来信的求询者,也有太多太多的朋友找不到“成功”。其实,这些求询者有的就在名牌中学,有的就在重点大学,有的已经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有的还创造了很不错的工作业绩……但是,他们却都为自己的人生失败而痛苦着。
似乎今天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都没有成功。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成功?这样的“成功”该是多么不可思议,该是多么可怕!
成功不该如此可怕,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成功”应有的内涵。
成功是主观的,是我们心灵内在的一种体验。
再回到开头说的心理健康讲座上来。我的讲座在进行着,我和年轻人的心灵沟通在进行着,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台下的年轻人终于都抬起了头。于是,我站起身来,走到年轻人当中。再次提议:现在同学们感到自己18年的人生是成功的,请举起你的手!这一回,大家再一次面面相觑之后,呼啦啦都高高地举起了手。
学生考多少分算成功?商人赚多少钱算成功?官员做多大的官算成功?学者有多大的学问算成功?如果有人想给成功确定什么客观指标,那一定是徒劳的。因为,成功与否最终体现为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这就是所谓的成功感。
成功是动态的,是我们生命蕴含的一个过程。
许多人错把成功当成了骄人的结果。中考进了一所好高中,高考进了一所好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工作取得了一份好业绩……似乎只有拿到了骄人的结果才算成功。这,虽然并非全无道理,但是,把成功归结为静止不变的一个个结果,则是本末倒置的。如果一个一个静态的结果追寻下去,那么,最终只有盖棺论定,成功与否成了死后的事情了。如此“成功”多么可怕!不幸的是,生活中确有不少人这样对待人生,这样看待成功。因而.不少人一生都在失败的痛苦中煎熬。
生活的真谛是,成功并非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而言之,人的一生不是等盖棺论定了才有成功,而是生命历程中的每一天都可以创造成功。小而言之,做一件事也不是最后才有成功,而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每一刻都可以体验成功。比如农民耕种,绝不仅仅是最后收获的时候才是成功,其间的每一天耕耘都会体验到一种成功。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过程本身,都蕴含着成功的过程。
成功是相对的,是我们都可以享有的。
在美国,一位老师让十来岁的孩子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结果怎样?有想当总统、将军的,也有想当厨师、邮差、农民的;有想当科学家、宇航员的,也有想当教师、护士、导游的。二十几个孩子的理想五花八门,没有重样的,他们都对自己的职业选择非常满意。同学也都报以热烈掌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似乎只有成了天下第一,才配说成功。如果说只有冠军才是成功,如果说只有首富才是成功,如果说只有总统才是成功,那么,绝大多数人生来就该在失败中煎熬了。这是多么可怕的逻辑!
最近,我出了一套《成功心理探秘》丛书。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我这样写道:大而言之,成人,成才,成就学业,成就事业,成就整个人生,是成功;小而言之,完成一个活动,完成一件工作,完成一项任务,完成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也是成功。惊天动地,建功立业,是成功;默默无闻,造福社会,也可以是成功。由此说,人人都拥有成功,人人都可以创造成功,人人都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收获着大大小小的成功。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我们都可以创造成功,都应该享受成功,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条成功组成的链条。这才是我们活着的理由,这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理应如此认识成功,如此感受成功,让“成功”不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