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爷喜欢玩山核桃
掌上旋日月,
时光欲倒流。
周身气血涌,
何年是白头?
您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再问您一句:您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
不是难为您,如果不是玩主,一般人还真猜不出来。
别让您费脑子了,告诉您吧:这是写文玩核桃的诗。谁写的?就是那位中国历史上300多位皇上里,活得岁数最大的乾隆爷。
说到这儿,您就明白了,乾隆爷说的“掌上”能“旋日月”的核桃,不是人们通常吃的核桃,而是北京人喜欢玩的山核桃,即文玩核桃。
乾隆爷号称是目前为止,写诗最多的人。据有关史料记载,他一生共写了4万多首诗。这首小诗在乾隆的诗集里,看起来好像不起眼,像是他不经意信手拈来的诗,但是您要细细品味,这首小诗却把玩文玩核桃的妙处,写得淋漓尽致。
小小的文玩核桃在手里来回揉捏,如同在掌上旋动的日月。这是何等的境界呀?
当然,处于这种境界之中,也就忘了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感受着神仙般的意境,仿佛时光倒流了。
文玩核桃在您手中不停地旋揉,周身的气血也会随之而动。每天如此,您会越活越有精气神,也会越来越年轻,不知道何年何月会老?
玩文玩核桃的好处,真是妙不可言。不知您是不是也玩文玩核桃?如果玩,是不是也有乾隆爷的这种感觉?
看起来,乾隆爷的这首诗,像是在给文玩核桃做广告。其实,北京人当初玩文玩核桃的时候,乾隆爷还没写这首诗呢。或者说,乾隆爷知道北京人玩文玩核桃,他也跟着玩,玩出美妙的感觉,才写的这首诗。
这都是一种猜测。但可以肯定地说,北京人玩文玩核桃在前,乾隆爷玩文玩核桃在后。因为从现存的史料上看,至少在明代,北京人就已经以揉核桃为乐事了。
当然这不是出自正史,正史也不会记这个,它出自明人的《笔记》。
明朝的天启皇上会雕山核桃
明代有个天启皇上朱由校,不但木匠活儿做得好,打出的家具,让宫里的木匠汗颜,而且爱玩核桃,不但把玩核桃,而且自己还会雕刻山核桃。
野史中谈到这位爱玩的皇帝,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前操刀”的掌故。
不过,这位爱玩核桃的皇上,跟后来写“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的乾隆爷没法比,人家活了89岁,他只活了23岁。
到了清代,玩,成了天子腳下臣民的生活主题。爱玩的北京人讲究平时手里不能闲着,大小得有个“抓挠儿”的物件。
平民百姓手里玩的东西不少,除了被称为“手捻儿”的小葫芦,象牙、玉器等“手把件儿”之外,就得说是山核桃了。当时,北京人还不兴玩手串儿,因为那会儿,手串儿还叫“念珠”,是寺庙里和尚的专利。
老百姓玩得美,才有可能引起那些王公大臣,包括宫里的皇上赏识。甭管什么玩物他们一上手,这东西就“金贵”了。民间最好的东西也都跑到他们手上了,再加上乾隆爷的诗,所以,山核桃也就沾上了“文气”,变成了文玩核桃。
当然,一加“文玩”俩字,核桃的身价也就不同一般了。据史料记载,清末的文玩核桃,便与竹雕、木雕、匏器等列为文化人赏玩的器物。清末,京城曾流传过“贝勒爷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的说法。
乾隆爷玩文玩核桃,并非出自稗官野史,是有实物为证的,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十几对乾隆皇上揉过的文玩核桃。经过二三百年,核桃的色儿已经变成了棕红,表皮包过浆后,润泽如玉。这些核桃分别装在精致的紫檀木盒内。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此特别书了一笔,描述道:“在养心殿后面的库房里,我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百宝匣,据说是乾隆的玩物。百宝匣用紫檀木制成,其中一个格子里,装有几对棕红色的核桃和一个雕着古代人物故事的核桃。”
您看明白了吧?溥仪写得很清楚,那些核桃是乾隆的玩物。
早年间,玩核桃的人讲究,玩新核桃三年之内,不能让别人上手揉,怕破坏了“血气儿”,影响核桃上色。
新核桃上色要经过“三冬两夏”,也就是说至少三年。这三年只能自己玩,让核桃吸收自己的“血气儿”。
再比如说,揉核桃有许多手法,如揉、搓、捏、扎等。讲究的主儿,这对核桃可以在手里随意把玩,但不能让它出声。因为在他们看来,核桃在手里揉得咯咯直响,有失体面。
您瞧,揉山核桃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属一种雅玩呢。人们是在雅玩之中,赋予了山核桃很多文化内涵。
贝勒爷核桃里的“密电码”
宫里皇上玩的核桃当然是精挑细选的贡品。其实,真正把山核桃玩成宝物的还是民间的玩主。因为山核桃是野生的,一旦成为文玩,便会形成一帮专门玩这个的玩主,这些玩主为了玩出成色来,便会用心去琢磨它,民间也会有人上心去经营它。
于是什么品种的山核桃能上手揉,揉了以后能包浆上色?什么形状的山核桃能成为上品?什么样的核桃不值得一玩?便在玩山核桃的人眼里形成了尺度和标准。
到了清末,北京人根据文玩核桃的品种、品相、品质和形状,冠以其名,形成了“四大名核桃”的说法。
这“四大名核桃”是:“狮子头”“官帽”“公子帽”“鸡心”。这四类山核桃里,以“狮子头”和“官帽”为上品。
这种说法一直流传到现在,不过,人们在此基础上,根据山核桃的形状、种类又加以细化,如“狮子买”是一个大类,下面又分为“虎头”“磨盘”“三棱”“四棱”“四座楼”等。
文玩核桃跟其他古董一样,在“文革”期间,遭到了扼杀。当时,在造反的红卫兵眼里,凡是老玩意儿都属“四旧”,凡是“四旧”,“必破”无疑。 而那个跟老北京文化紧密相连的“玩”字,也成了“罪孽”。在那个年代,谁还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手里揉山核桃呀?可怜这小小的山核桃也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文革”中,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一帮红卫兵去抄一个贝勒爷后代的家,贝勒爷后代的家里肯定有不少古董。红卫兵在砸摔这些古董的时候,发现两对包了浆的文玩核桃。他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问贝勒爷后代:“这是什么东西?”
贝勒爷后代如实相告:“核桃。”
“胡说八道!”红卫兵小將当然吃过核桃,但吃过的核桃跟这两对核桃“长”得不一样呀!这是两对“官帽”,其中一对还是四棱,有鹅蛋那么大,而且还包了浆,您想,跟平时吃的核桃能一样吗?
“从哪儿来的?”红卫兵厉声问道。
“是从我爷爷那儿传下来的,这是在手里揉着玩的核桃。”贝勒爷后代说。
“骗人!”红卫兵只知道核桃能吃,没听说过核桃还能玩,认准了贝勒爷后代在欺骗他们,让贝勒爷后代交代,这鹅蛋大小的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的?贝勒爷的后代老实巴交的,只能实话实说,但红卫兵小将就是不信,可是他们也琢磨不出来这核桃是干什么的。
突然有个红卫兵说,这会不会是特务组织的密电码?也许他刚看了样板戏《红灯记》,才有这样的联想。也是巧劲,刚好这位贝勒爷后代在解放前国民党党部当过差,而且在抄家时发现了国民党的党旗和党徽。一句话点醒了红卫兵的想象力,他们认准这核桃里有密电码。贝勒爷的后代怎么解释也没用。这帮人为解开密电码,把这四个文玩核桃一一砸开。诸位有所不知,山核桃跟能吃的核桃是不一样的,里面几乎没有能吃的东西。当然,更没有什么密电码。红卫兵们又纳闷了,这是什么东西呢?是核桃,里头没有仁儿;不是核桃,长得又像核桃。最后,红卫兵还是把这两对文玩核桃当成了能吃的核桃。
文玩核桃在“文革”中遭此命运,谁还敢玩呀?这小玩物慢慢地也就淡出了北京人的视线。
直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了,一些老北京人才翻出尘封的箱子底,把藏在家里的这对小玩意儿给“请”出来,敢在手里把玩了。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上过手、包过浆的老山核桃存世的已不多见,人们开始把视线投到没上过手的新核桃上。
那些野生的山核桃树,也没人重视和保护,有些成材的树,因为结的果不能吃,遭到人为的砍伐。所以,一般的野生山核桃树也不多了,更别说能长出品相好的“四大名核桃”的树了。
因此,到1980年前后,即使是新的山核桃,也成了稀罕物。北京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新一轮玩山核桃之风。我也恰在这时候认识的“核桃卢”。(未完待续)
(编辑·宋冰华)
掌上旋日月,
时光欲倒流。
周身气血涌,
何年是白头?
您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再问您一句:您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
不是难为您,如果不是玩主,一般人还真猜不出来。
别让您费脑子了,告诉您吧:这是写文玩核桃的诗。谁写的?就是那位中国历史上300多位皇上里,活得岁数最大的乾隆爷。
说到这儿,您就明白了,乾隆爷说的“掌上”能“旋日月”的核桃,不是人们通常吃的核桃,而是北京人喜欢玩的山核桃,即文玩核桃。
乾隆爷号称是目前为止,写诗最多的人。据有关史料记载,他一生共写了4万多首诗。这首小诗在乾隆的诗集里,看起来好像不起眼,像是他不经意信手拈来的诗,但是您要细细品味,这首小诗却把玩文玩核桃的妙处,写得淋漓尽致。
小小的文玩核桃在手里来回揉捏,如同在掌上旋动的日月。这是何等的境界呀?
当然,处于这种境界之中,也就忘了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感受着神仙般的意境,仿佛时光倒流了。
文玩核桃在您手中不停地旋揉,周身的气血也会随之而动。每天如此,您会越活越有精气神,也会越来越年轻,不知道何年何月会老?
玩文玩核桃的好处,真是妙不可言。不知您是不是也玩文玩核桃?如果玩,是不是也有乾隆爷的这种感觉?
看起来,乾隆爷的这首诗,像是在给文玩核桃做广告。其实,北京人当初玩文玩核桃的时候,乾隆爷还没写这首诗呢。或者说,乾隆爷知道北京人玩文玩核桃,他也跟着玩,玩出美妙的感觉,才写的这首诗。
这都是一种猜测。但可以肯定地说,北京人玩文玩核桃在前,乾隆爷玩文玩核桃在后。因为从现存的史料上看,至少在明代,北京人就已经以揉核桃为乐事了。
当然这不是出自正史,正史也不会记这个,它出自明人的《笔记》。
明朝的天启皇上会雕山核桃
明代有个天启皇上朱由校,不但木匠活儿做得好,打出的家具,让宫里的木匠汗颜,而且爱玩核桃,不但把玩核桃,而且自己还会雕刻山核桃。
野史中谈到这位爱玩的皇帝,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前操刀”的掌故。
不过,这位爱玩核桃的皇上,跟后来写“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的乾隆爷没法比,人家活了89岁,他只活了23岁。
到了清代,玩,成了天子腳下臣民的生活主题。爱玩的北京人讲究平时手里不能闲着,大小得有个“抓挠儿”的物件。
平民百姓手里玩的东西不少,除了被称为“手捻儿”的小葫芦,象牙、玉器等“手把件儿”之外,就得说是山核桃了。当时,北京人还不兴玩手串儿,因为那会儿,手串儿还叫“念珠”,是寺庙里和尚的专利。
老百姓玩得美,才有可能引起那些王公大臣,包括宫里的皇上赏识。甭管什么玩物他们一上手,这东西就“金贵”了。民间最好的东西也都跑到他们手上了,再加上乾隆爷的诗,所以,山核桃也就沾上了“文气”,变成了文玩核桃。
当然,一加“文玩”俩字,核桃的身价也就不同一般了。据史料记载,清末的文玩核桃,便与竹雕、木雕、匏器等列为文化人赏玩的器物。清末,京城曾流传过“贝勒爷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的说法。
乾隆爷玩文玩核桃,并非出自稗官野史,是有实物为证的,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十几对乾隆皇上揉过的文玩核桃。经过二三百年,核桃的色儿已经变成了棕红,表皮包过浆后,润泽如玉。这些核桃分别装在精致的紫檀木盒内。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此特别书了一笔,描述道:“在养心殿后面的库房里,我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百宝匣,据说是乾隆的玩物。百宝匣用紫檀木制成,其中一个格子里,装有几对棕红色的核桃和一个雕着古代人物故事的核桃。”
您看明白了吧?溥仪写得很清楚,那些核桃是乾隆的玩物。
早年间,玩核桃的人讲究,玩新核桃三年之内,不能让别人上手揉,怕破坏了“血气儿”,影响核桃上色。
新核桃上色要经过“三冬两夏”,也就是说至少三年。这三年只能自己玩,让核桃吸收自己的“血气儿”。
再比如说,揉核桃有许多手法,如揉、搓、捏、扎等。讲究的主儿,这对核桃可以在手里随意把玩,但不能让它出声。因为在他们看来,核桃在手里揉得咯咯直响,有失体面。
您瞧,揉山核桃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属一种雅玩呢。人们是在雅玩之中,赋予了山核桃很多文化内涵。
贝勒爷核桃里的“密电码”
宫里皇上玩的核桃当然是精挑细选的贡品。其实,真正把山核桃玩成宝物的还是民间的玩主。因为山核桃是野生的,一旦成为文玩,便会形成一帮专门玩这个的玩主,这些玩主为了玩出成色来,便会用心去琢磨它,民间也会有人上心去经营它。
于是什么品种的山核桃能上手揉,揉了以后能包浆上色?什么形状的山核桃能成为上品?什么样的核桃不值得一玩?便在玩山核桃的人眼里形成了尺度和标准。
到了清末,北京人根据文玩核桃的品种、品相、品质和形状,冠以其名,形成了“四大名核桃”的说法。
这“四大名核桃”是:“狮子头”“官帽”“公子帽”“鸡心”。这四类山核桃里,以“狮子头”和“官帽”为上品。
这种说法一直流传到现在,不过,人们在此基础上,根据山核桃的形状、种类又加以细化,如“狮子买”是一个大类,下面又分为“虎头”“磨盘”“三棱”“四棱”“四座楼”等。
文玩核桃跟其他古董一样,在“文革”期间,遭到了扼杀。当时,在造反的红卫兵眼里,凡是老玩意儿都属“四旧”,凡是“四旧”,“必破”无疑。 而那个跟老北京文化紧密相连的“玩”字,也成了“罪孽”。在那个年代,谁还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手里揉山核桃呀?可怜这小小的山核桃也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文革”中,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一帮红卫兵去抄一个贝勒爷后代的家,贝勒爷后代的家里肯定有不少古董。红卫兵在砸摔这些古董的时候,发现两对包了浆的文玩核桃。他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问贝勒爷后代:“这是什么东西?”
贝勒爷后代如实相告:“核桃。”
“胡说八道!”红卫兵小將当然吃过核桃,但吃过的核桃跟这两对核桃“长”得不一样呀!这是两对“官帽”,其中一对还是四棱,有鹅蛋那么大,而且还包了浆,您想,跟平时吃的核桃能一样吗?
“从哪儿来的?”红卫兵厉声问道。
“是从我爷爷那儿传下来的,这是在手里揉着玩的核桃。”贝勒爷后代说。
“骗人!”红卫兵只知道核桃能吃,没听说过核桃还能玩,认准了贝勒爷后代在欺骗他们,让贝勒爷后代交代,这鹅蛋大小的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的?贝勒爷的后代老实巴交的,只能实话实说,但红卫兵小将就是不信,可是他们也琢磨不出来这核桃是干什么的。
突然有个红卫兵说,这会不会是特务组织的密电码?也许他刚看了样板戏《红灯记》,才有这样的联想。也是巧劲,刚好这位贝勒爷后代在解放前国民党党部当过差,而且在抄家时发现了国民党的党旗和党徽。一句话点醒了红卫兵的想象力,他们认准这核桃里有密电码。贝勒爷的后代怎么解释也没用。这帮人为解开密电码,把这四个文玩核桃一一砸开。诸位有所不知,山核桃跟能吃的核桃是不一样的,里面几乎没有能吃的东西。当然,更没有什么密电码。红卫兵们又纳闷了,这是什么东西呢?是核桃,里头没有仁儿;不是核桃,长得又像核桃。最后,红卫兵还是把这两对文玩核桃当成了能吃的核桃。
文玩核桃在“文革”中遭此命运,谁还敢玩呀?这小玩物慢慢地也就淡出了北京人的视线。
直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了,一些老北京人才翻出尘封的箱子底,把藏在家里的这对小玩意儿给“请”出来,敢在手里把玩了。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上过手、包过浆的老山核桃存世的已不多见,人们开始把视线投到没上过手的新核桃上。
那些野生的山核桃树,也没人重视和保护,有些成材的树,因为结的果不能吃,遭到人为的砍伐。所以,一般的野生山核桃树也不多了,更别说能长出品相好的“四大名核桃”的树了。
因此,到1980年前后,即使是新的山核桃,也成了稀罕物。北京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新一轮玩山核桃之风。我也恰在这时候认识的“核桃卢”。(未完待续)
(编辑·宋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