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起,我校开始部署教育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疲软趋势,教育技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创新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进一步创造适应教育发展的信息化环境,进一步打造具有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团队,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信息化领导力。
一、完善评价机制,促进观念转变
我校部分教师之所以在信息教育上缺乏动力,主要是因为任务强加,所以抵触;因为非教学所需,所以忽视;因为缺乏兴趣,所以倍加反感。因此,上级行政部门、学校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应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和电子政务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改变教师常规工作检查方式,推行电子备课系统,鼓励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技术实现学科整合。
二、优化各种培训,切实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目前,我校教师储备力量不足,个别科目师资力量紧缺,相当一部分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我校培训项目繁多,老师们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外,无暇顾及教研教改。由于精力不足,部分教师甚至对现有工作心存反感,应付之情难免产生。同时,我校电教培训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内容形式已僵化,45周岁以下教师已全部通过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基本掌握了教学所需技能,就目前而言,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专业化的电脑技能。因此,建议优化培训内容,改变现有周周全员培训的的形式,代之以新分新调教师为对象的专题培训。
三、加大电教经费投入,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
目前,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数量有限,原来配备的设备因使用时间过长,机器老化严重,运行性能削减,极大地限制了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办公电脑配备以后,学校电脑数量大增,现有10M宽带网络已无法满足正常需要,加上原有网络布线过于粗糙,新加无线设备有限,机房设备承载能力不足,网络不畅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办公的质量,也使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失去了信心。因此,建议分批次考虑更换教学楼楼层网络设备、中心机房网络设备,对原有有线布局进行优化。为适应未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应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加大宽带接入容量,争取实现100M光纤接入桌面,同时应科学规划校园无线网络,实现校园网络无盲点,校园管理无盲区。
四、优化电教中心职能,做好教育教学服务和保障工作
目前,电教中心共8人,人数虽多,但存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研究意识、服务意识缺乏等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人员均为兼职,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负责学校电教工作,时间和精力上都无法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2)对电教人员缺乏科学、有效地评价机制;
(3)一线教师对电教工作不理解,部分处室、年级对电教工作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工作分工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电教人员工作量;
(4)个别电教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
建议: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电教人员队伍建设,优化电教中心职能,可由主任全面协调中心工作,下设网络信息(1 人)、设备管理维护(1人,兼管教师机房)、资源建设与宣传(2人)三个主要职能岗位。至少设立2名专职人员,其中电视台1人,设备管理维护1 人;通用技术可由应用物理专业教师承担,信息技术上课人员不再纳入电教中心编制,由教务处和年级统一管理;适当增配相关科室电教设备,明确科室工作分工,如办公室、政教处、团委等科室因活动较多,宜配备照相器材,所有配备了相应设备的科室、年级应自行负责本科室、年级活动的宣传工作,高三报名工作也应明确电教人员、年级组、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不能将大量工作加在电教人员身上,在年级组配备了照相机的基础上,电教人员应只提供机房开放、报名培训工作;转变电教工作思路,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技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扩大我校航模小组规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航模大赛。
五、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应用积极性
针对目前教师工作积极性不足的情况,上级相关行政部门、学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借鉴内地省市和我区兄弟学校经验、将信息化成果纳入评职评优体系。为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应多方争取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更多地教师走出大山,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震撼。
六、积极协调,多措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与其他地区相比,目前,我校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拉萨、山南、林芝、那曲等地区已实现了部分学校班班装电子白板。宽带校校通、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已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根据目前我校设备情况,应积极协调上级部门,解决设备不足和已配设备更新等问题,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快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一、完善评价机制,促进观念转变
我校部分教师之所以在信息教育上缺乏动力,主要是因为任务强加,所以抵触;因为非教学所需,所以忽视;因为缺乏兴趣,所以倍加反感。因此,上级行政部门、学校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应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和电子政务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改变教师常规工作检查方式,推行电子备课系统,鼓励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技术实现学科整合。
二、优化各种培训,切实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目前,我校教师储备力量不足,个别科目师资力量紧缺,相当一部分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我校培训项目繁多,老师们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外,无暇顾及教研教改。由于精力不足,部分教师甚至对现有工作心存反感,应付之情难免产生。同时,我校电教培训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内容形式已僵化,45周岁以下教师已全部通过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基本掌握了教学所需技能,就目前而言,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专业化的电脑技能。因此,建议优化培训内容,改变现有周周全员培训的的形式,代之以新分新调教师为对象的专题培训。
三、加大电教经费投入,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
目前,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数量有限,原来配备的设备因使用时间过长,机器老化严重,运行性能削减,极大地限制了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办公电脑配备以后,学校电脑数量大增,现有10M宽带网络已无法满足正常需要,加上原有网络布线过于粗糙,新加无线设备有限,机房设备承载能力不足,网络不畅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办公的质量,也使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失去了信心。因此,建议分批次考虑更换教学楼楼层网络设备、中心机房网络设备,对原有有线布局进行优化。为适应未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应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加大宽带接入容量,争取实现100M光纤接入桌面,同时应科学规划校园无线网络,实现校园网络无盲点,校园管理无盲区。
四、优化电教中心职能,做好教育教学服务和保障工作
目前,电教中心共8人,人数虽多,但存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研究意识、服务意识缺乏等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人员均为兼职,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负责学校电教工作,时间和精力上都无法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2)对电教人员缺乏科学、有效地评价机制;
(3)一线教师对电教工作不理解,部分处室、年级对电教工作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工作分工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电教人员工作量;
(4)个别电教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
建议: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电教人员队伍建设,优化电教中心职能,可由主任全面协调中心工作,下设网络信息(1 人)、设备管理维护(1人,兼管教师机房)、资源建设与宣传(2人)三个主要职能岗位。至少设立2名专职人员,其中电视台1人,设备管理维护1 人;通用技术可由应用物理专业教师承担,信息技术上课人员不再纳入电教中心编制,由教务处和年级统一管理;适当增配相关科室电教设备,明确科室工作分工,如办公室、政教处、团委等科室因活动较多,宜配备照相器材,所有配备了相应设备的科室、年级应自行负责本科室、年级活动的宣传工作,高三报名工作也应明确电教人员、年级组、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不能将大量工作加在电教人员身上,在年级组配备了照相机的基础上,电教人员应只提供机房开放、报名培训工作;转变电教工作思路,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技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扩大我校航模小组规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航模大赛。
五、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应用积极性
针对目前教师工作积极性不足的情况,上级相关行政部门、学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借鉴内地省市和我区兄弟学校经验、将信息化成果纳入评职评优体系。为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应多方争取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更多地教师走出大山,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震撼。
六、积极协调,多措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与其他地区相比,目前,我校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拉萨、山南、林芝、那曲等地区已实现了部分学校班班装电子白板。宽带校校通、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已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根据目前我校设备情况,应积极协调上级部门,解决设备不足和已配设备更新等问题,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快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