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荆州市稻飞虱预警与防控工作评估分析及今后对策建议

来源 :湖北植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8月,受到珍珠、杰拉华、碧利斯、格美、派比安、桑美等多次台风外围影响,稻褐飞虱长翅成虫迁入早且主迁期多批次大量迁入我市,7月下旬到8月出现典型的“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天气,第3代若虫羽化为短翅成虫比例特高。全市中稻第4代和晚稻第五代稻褐飞虱特大暴发,是自1974年有历史资料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年份,其发生之早、数量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危害之重、抗药性之强、防控之难均是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各地普查田间百蔸虫量平均2.1~3.8万头,最高17.6万头。
其他文献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是一种缺钾引起的生理病害,在大同湖农场常年发生较重,特别是近几年来杂交抗虫棉面积的推广应用,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作者于2005年在大同湖农场
经过2年的系统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幼穗形成期至成熟期日平均最高气温>32℃的天数少,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发展流行.2004年稻曲病发生严重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