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林北流市山围镇塘头小学硃砂分校(以下简称硃砂分校),是一个较为偏远的教学点,从市区驱车前往该校需要1个多小时。当记者踏入该校校门时,看到的是令人欣喜的景象:一片浓绿映入眼帘,绿荫之下开着各色小花,一幢崭新的教学楼立于操场一旁,操场的另一头是铺了人工草坪的足球场……
“下一步,我们还将购置各种功能室设备,为每个教室安装电子白板。这样,我们的办学条件就和城区学校相差不远了!”硃砂分校校长张良海说。过去,该教学点是名副其实的“教学点”,教室是砖瓦房且数量少,只有一到三年级,附近的不少适龄儿童选择到外地就读,但近两年,该教学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回流,学生从过去的50多人激增至现在的310多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北流市积极作为,成为玉林市首个申请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市、区)。随后,在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该市进一步提出乡村教育振兴思路,大力实施“三美教育”工程,致力于打造最美乡村教育,努力让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建设最美的学校
离开硃砂分校后,记者一行来到了北流市山围镇初级中学,在这里记者同样感受到了该市建设“最美乡村学校”的力度。在校长李文锦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该校的录播室,里边安装了超高清录播一体机、触屏式互动录播平台等现代化设备。“通过录播系统,可以跟其他学校同步进行教研互动,非常方便。农村学校能有这样先进的设备,和市里重视发展农村教育分不开。”李文锦说。
据介绍,山围镇初级中学近年来“整个变了一个样”:过去该校只有一幢破旧的教学楼,宿舍里没有卫生间,很多教师只能在校外租房住,“条件非常艰苦”;如今,新的教学楼早已建成使用,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等功能室都配备齐全,学生宿舍床位充足,教师住进了公寓式周转房。
“这栋宿舍楼也要拆除重建了,到时候学生的住宿条件将会变得更好。”李文锦指着一幢正要拆除的楼房,对记者说,“学校越来越漂亮,再也不是过去那样又旧又小的农村学校了!”
北流市是广西的人口和教育大县(市),师生基数大、学校数量多、校点分散,教育投入需求量大,城乡教育“两极分化”现象突出。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后,这一状况得到了扭转,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北流市教育局局长朱洪强说,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之后,当地的乡村教育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现代化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二是师资队伍、学校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依旧弱于城市学校。“要均衡,我们就要全面均衡。这就是我们启动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最终目的。”朱洪强说。
建最美的学校,是北流市落实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第一步。“最美的学校”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硬件之美,二是制度之美。其中,“硬件之美”又包括环境之美、设备之美。要实现硬件之美,大量资金投入必不可少。为此,北流市出台了《北流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30)》《北流市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同时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2014年以来,通过“全面改薄”,中央预算内投入、地方投入和社会捐资等方式,北流市累计投入18亿元,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相关项目,共实施工程535个,新建、迁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所,新增校舍面积59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68万个,并投入1.24亿元购置电脑、仪器、图书等5.72万台(件、套)。其中,投入资金5亿元、总占地面积为738亩的20个城区学校项目基本完成,独石湖初中、永顺小学、桂塘小学、马岭小学等学校陆续建成使用。正在建的北流市天平镇天柱初级中学、第二中心小学、第二中心幼儿园三个项目,分别投入9 500万元、3 500元、1 100万元。“这些项目完成之后,天平镇将告别过去全镇教育用地只有100多亩的时代,学位将大量增加,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北流市天平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忠一边指着规划图,一边对记者说。
北流市六靖镇西山运荣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由北流籍爱心企业家李运荣捐资2 380万元建成,校园内绿荫匝地、大理石铺道,教师公寓、学生食堂,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应有尽有,是一所花园式学校。“以前,学校的条件和教学质量在镇上是最差的,学生、老师都不愿意来。现在情况大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全镇‘九连冠’,就连附近广东乡镇的学生都来就读,如今学校已经发展到14个班、700多名学生的规模了。”该校校长李永杰颇为自豪地说。
除了外在之美,北流市同样重视学校的内在之美,加强学校制度体系建设就是一个亮点。北流市引进“党建+”思维,以学校党建为切入点,逐步落实“党建+管理”“党建+教师”“党建+教学”“党建+德育”“党建+文化”等一系列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同时建立每月“一督导一通报一整改”机制,开展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大行动”“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年”等活动。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率。
如今,北流市的党建工作已成为推动当地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以前,学校管理也很规范,但总觉得少了主心骨。现在有党组织的带领,各项工作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就显得更加规范、系统了。”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校长潘子明感慨道。
打造最美的教师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真是离不开上级的培养!”北流市隆盛镇中心小学教师刘桂杏的一声感慨,道出了她心中的感激。
在8月7日公布的“全国优秀教师拟表彰人选名单”中,刘桂杏赫然在列。一个农村教师能够获此殊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流市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設的重视。2015年之前,刘桂杏在一所村小任教了三年。三年里,她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教师培训,并有机会外出学习,这让她迅速成长起来。2015年,她调到隆盛镇中心小学任教,这里为她提供了更大的成长平台,很快她入选了“北流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而且有机会参加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工程。“在学习中,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理解。我感觉自己正渐渐进入一个新的教学境界。”刘桂杏说。 优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力量,是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在振兴乡村教育进程中,北流市同步提出了“培养最美园丁”的目标,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据介绍,所谓“最美园丁”,即兼具精湛业务能力、高尚道德品质的教师。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北流市将工作大致分为技能提升与师德完善两个方面。
在提升教师技能方面,北流市主要落实“请进来,走出去”和市(县)级、校级培训两项工作。邀请区内外专家、名师到当地学校“把脉诊断”,为教师做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分批次安排教师到北京、上海、广东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让教师深入这些地方的好学校,现场观摩学习名师的授课、管理技巧,了解名校的活动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该市深入开展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程,创建北流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大力培养本地名师。
2018年,北流市着手推进名师培养工作,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遴选15%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把近五年内新入职的教师纳入“育秀工程”,同时搭建“三二一”教师成长桥梁。“三”即构建“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北流名师”成长梯队,“二”即建成52人的北流名师库和97人的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一”即培养一批玉林名师、广西名师、全国名师。再以名师为“生长点”,进一步通过“一名特级教师+一个团队”的模式,以及名师巡讲、支教活动等,提升全市教师的专业素养。
自启动乡村教育振兴计划以来,北流市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共邀请区内外的教研员、名师和专家200余人次到当地为教师做专场专题讲座300多次,组织校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共计3万多人次。“我觉得,外出培訓学到的不仅是名师的技能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能现场感受名师的气场和人格魅力,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这个事业。”北流市山围镇初级中学教师李文锦说。
通过这些措施,北流市培养出特级教师9人、广西名校长2人、广西名师4人,这些教师成为当地引领教师成长核心力量。市(县)级层面,北流市鼓励特级教师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坊,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送教下乡、走教支教活动,近年来支教走教人数达700人,充分发挥了当地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乡村教师成长;学校层面,北流市鼓励各学校组织本校骨干教师成立校内名师工作室,通过骨干力量逐步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技能。
北流市要求各校经常举办校内教师比赛,同时开展全市的教育教学比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教师在更大的舞台上锻炼自我,从而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教的目的。另外,北流市逐年提高教师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和特殊津贴,投入1亿多元新建教师住房1 300多套,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提升师德方面,北流市主要开展“党建+教师”和“最美园丁”评选活动。一方面发挥党员教师的先进带头作用,带动提升非党员教师的思想水平;一方面通过评选活动,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并通过开展榜样教师巡讲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宣传榜样教师的先进事迹。近年来,北流市涌现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黄业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李丕昆、入选2018年全国好人榜的谢承忠等一批优秀教师代表,他们的事迹在当地得到广泛宣传,成为当地教师学习的榜样。
“好的技能和高尚的品德,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两个特质。进一步提升我市教师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技能精湛、道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是我们今后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目标!”朱洪强说。
创建最美的课堂
课堂,是培养优秀学生的主阵地;课堂之美,是实现教育之美的必经路径。近年来,北流市将“最美教育·幸福课堂”创建工作摆在了乡村教育振兴工作的重要位置。
什么是“幸福课堂”?采访中,北流市实验小学教师梁光梅这样告诉记者,幸福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高效,收获学习、成长的幸福。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改变传统教学中不适宜的、较落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过去,由于教学设备、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一个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上“满堂灌”,是课堂教学的常态。长此以往,不仅使部分学生倦于学习,就连教师也疲于教学,课堂上师生缺乏应有的活力,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在课堂上伏桌睡觉的现象较为普遍。
为了激发课堂活力,北流市引进了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简称有效教育)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且深刻的改革。在新的课堂中,教师是如何教、学生是如何学的呢?北流市隆盛镇中心小学刘桂杏告诉记者:课改之前,课堂教学流程为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前备课、课堂授课、布置课后作业;课改之后,教学流程变为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课堂授课和巩固练习、课后完成拓展训练。
“主要改变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刘桂杏说,“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点拨者,在学生碰到学习难点的时候予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执教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时,她采用了“一自主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先通过猜图、折一折等游戏让学生发现轴对称的美,再通过数一数、填一填、议一议、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对称图形的美,最后通过剪纸游戏让学生应用对称之美。课堂中,她只在适当时侯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更多时候则是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亲身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经过数年的努力,北流市各学校在有效教育、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极大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形式,让我重新爱上了学习!”如今就读于玉林高级中学的杨海艺激动地对记者说。两年前,杨海艺从外地转学回北流,但由于学习成绩差被几所学校拒之门外,最后勉强进入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就读。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和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迅速提升。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玉林高级中学。 除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北流市还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积极寻找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在确保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为课堂教学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培育最美的学生
“我的小孩是小学三年级才转到这所学校的。”北流市隆盛镇中心小学学生家长覃祖莲说,“刚转过来的时候,我们还很担心她不适应。现在三年过去了,她变化非常大。以前胆子非常小,學习上有什么难题都不敢问老师,现在不仅胆子变大了,还学到了不少才艺,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我觉得,当初转学的决定没错。”
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学生家长朱妹坤有同样的感受。她告诉记者,她的小孩是男孩子,过去比较懒散、调皮,在清湾镇初级中学就读以来,这些“毛病”逐渐改掉了,学习上变得很自律,在家里也懂得了主动帮忙做家务、孝敬老人了。“看到孩子这样的变化,我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朱妹坤说。
在北流市的乡村学校,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越来越阳光自信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这正是北流市提出的“培育最美学子”取得成效的体现。近年来,北流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提出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六种育人方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融入“课堂”、融入“行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具体工作中,北流市要求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方向、办学目标等,研发适合校情、生情的校园活动、特色文化,以活动培育人、以文化浸润人。如今,北流市各中小学按照教育局的具体部署,建设经典文化、孝德文化、诗词文化等校园特色文化,开展戏曲进校园、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以及科技活动、艺术活动、国学经典朗诵活动等,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项特长。
北流市六靖镇西山运荣小学是由社会人士捐资建成,所以该校主打感恩教育,几乎每月都有感恩主题活动,例如3月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5月举办以“发扬运荣精神,演绎美好人生”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感恩。”校长李永杰说。
北流市永顺小学虽然是一所建成才三年的新学校,但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建设已经颇具规模。据校长何许盛介绍,该校目前主打阅读文化,围绕“阅读”开展“我陪孩子同成长”系列亲子阅读活动、“读书点亮心灵,书香润泽人生”主题阅读活动及教育小故事书写活动等,在校园里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在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足球是学生们的最爱。该校是国家级校园足球实验学校,近年来以足球作为突破点,积极打造校园足球文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在,我们不仅每学期都有全校性的足球比赛,还举办了很多趣味性足球活动,我们都非常喜欢。我觉得踢足球既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又能够培养我们坚强的意志。”该校学生李长杰说。
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除了需要活动、文化的润养,还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为此,北流市积极开展各种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在学校层面,以星级评比为主,根据学生实际开展环保星、学习星、阅读星、礼仪星等评比活动,通过星级奖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自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在市(县)级层面,由教育局组织开展“寻找北流最美孝德少年”“争当最亮的星”“校园之星”“最美学子”等评比活动,通过校园网站、新闻媒体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树立优秀学生典型。
“学校每两个月就进行一次星级评比,只要获得一颗星,就可以在学校的橱窗里展示。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看一下橱窗,学习那些优秀同学的做法,争取自己也能多得几颗星。在这些优秀同学身上,我学到了怎样孝敬长辈,怎样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北流市隆盛镇中心小学学生莫恭耀对记者说。他自己就曾获评为学校的“文明之星”“环保之星”。
通过一系列得力举措,北流市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乡村教育的质量稳步提升,城乡教育差距逐年缩小。“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但要让农村学校的硬件和城区学校的趋于同等,还要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软实力,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朱洪强说。
(责编 欧金昌)
“下一步,我们还将购置各种功能室设备,为每个教室安装电子白板。这样,我们的办学条件就和城区学校相差不远了!”硃砂分校校长张良海说。过去,该教学点是名副其实的“教学点”,教室是砖瓦房且数量少,只有一到三年级,附近的不少适龄儿童选择到外地就读,但近两年,该教学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回流,学生从过去的50多人激增至现在的310多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北流市积极作为,成为玉林市首个申请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市、区)。随后,在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该市进一步提出乡村教育振兴思路,大力实施“三美教育”工程,致力于打造最美乡村教育,努力让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建设最美的学校
离开硃砂分校后,记者一行来到了北流市山围镇初级中学,在这里记者同样感受到了该市建设“最美乡村学校”的力度。在校长李文锦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该校的录播室,里边安装了超高清录播一体机、触屏式互动录播平台等现代化设备。“通过录播系统,可以跟其他学校同步进行教研互动,非常方便。农村学校能有这样先进的设备,和市里重视发展农村教育分不开。”李文锦说。
据介绍,山围镇初级中学近年来“整个变了一个样”:过去该校只有一幢破旧的教学楼,宿舍里没有卫生间,很多教师只能在校外租房住,“条件非常艰苦”;如今,新的教学楼早已建成使用,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等功能室都配备齐全,学生宿舍床位充足,教师住进了公寓式周转房。
“这栋宿舍楼也要拆除重建了,到时候学生的住宿条件将会变得更好。”李文锦指着一幢正要拆除的楼房,对记者说,“学校越来越漂亮,再也不是过去那样又旧又小的农村学校了!”
北流市是广西的人口和教育大县(市),师生基数大、学校数量多、校点分散,教育投入需求量大,城乡教育“两极分化”现象突出。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后,这一状况得到了扭转,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北流市教育局局长朱洪强说,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之后,当地的乡村教育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现代化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二是师资队伍、学校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依旧弱于城市学校。“要均衡,我们就要全面均衡。这就是我们启动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最终目的。”朱洪强说。
建最美的学校,是北流市落实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第一步。“最美的学校”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硬件之美,二是制度之美。其中,“硬件之美”又包括环境之美、设备之美。要实现硬件之美,大量资金投入必不可少。为此,北流市出台了《北流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30)》《北流市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同时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2014年以来,通过“全面改薄”,中央预算内投入、地方投入和社会捐资等方式,北流市累计投入18亿元,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相关项目,共实施工程535个,新建、迁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所,新增校舍面积59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68万个,并投入1.24亿元购置电脑、仪器、图书等5.72万台(件、套)。其中,投入资金5亿元、总占地面积为738亩的20个城区学校项目基本完成,独石湖初中、永顺小学、桂塘小学、马岭小学等学校陆续建成使用。正在建的北流市天平镇天柱初级中学、第二中心小学、第二中心幼儿园三个项目,分别投入9 500万元、3 500元、1 100万元。“这些项目完成之后,天平镇将告别过去全镇教育用地只有100多亩的时代,学位将大量增加,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北流市天平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忠一边指着规划图,一边对记者说。
北流市六靖镇西山运荣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由北流籍爱心企业家李运荣捐资2 380万元建成,校园内绿荫匝地、大理石铺道,教师公寓、学生食堂,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应有尽有,是一所花园式学校。“以前,学校的条件和教学质量在镇上是最差的,学生、老师都不愿意来。现在情况大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全镇‘九连冠’,就连附近广东乡镇的学生都来就读,如今学校已经发展到14个班、700多名学生的规模了。”该校校长李永杰颇为自豪地说。
除了外在之美,北流市同样重视学校的内在之美,加强学校制度体系建设就是一个亮点。北流市引进“党建+”思维,以学校党建为切入点,逐步落实“党建+管理”“党建+教师”“党建+教学”“党建+德育”“党建+文化”等一系列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同时建立每月“一督导一通报一整改”机制,开展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大行动”“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年”等活动。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率。
如今,北流市的党建工作已成为推动当地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以前,学校管理也很规范,但总觉得少了主心骨。现在有党组织的带领,各项工作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就显得更加规范、系统了。”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校长潘子明感慨道。
打造最美的教师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真是离不开上级的培养!”北流市隆盛镇中心小学教师刘桂杏的一声感慨,道出了她心中的感激。
在8月7日公布的“全国优秀教师拟表彰人选名单”中,刘桂杏赫然在列。一个农村教师能够获此殊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流市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設的重视。2015年之前,刘桂杏在一所村小任教了三年。三年里,她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教师培训,并有机会外出学习,这让她迅速成长起来。2015年,她调到隆盛镇中心小学任教,这里为她提供了更大的成长平台,很快她入选了“北流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而且有机会参加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工程。“在学习中,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理解。我感觉自己正渐渐进入一个新的教学境界。”刘桂杏说。 优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力量,是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在振兴乡村教育进程中,北流市同步提出了“培养最美园丁”的目标,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据介绍,所谓“最美园丁”,即兼具精湛业务能力、高尚道德品质的教师。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北流市将工作大致分为技能提升与师德完善两个方面。
在提升教师技能方面,北流市主要落实“请进来,走出去”和市(县)级、校级培训两项工作。邀请区内外专家、名师到当地学校“把脉诊断”,为教师做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分批次安排教师到北京、上海、广东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让教师深入这些地方的好学校,现场观摩学习名师的授课、管理技巧,了解名校的活动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该市深入开展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程,创建北流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大力培养本地名师。
2018年,北流市着手推进名师培养工作,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遴选15%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把近五年内新入职的教师纳入“育秀工程”,同时搭建“三二一”教师成长桥梁。“三”即构建“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北流名师”成长梯队,“二”即建成52人的北流名师库和97人的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一”即培养一批玉林名师、广西名师、全国名师。再以名师为“生长点”,进一步通过“一名特级教师+一个团队”的模式,以及名师巡讲、支教活动等,提升全市教师的专业素养。
自启动乡村教育振兴计划以来,北流市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共邀请区内外的教研员、名师和专家200余人次到当地为教师做专场专题讲座300多次,组织校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共计3万多人次。“我觉得,外出培訓学到的不仅是名师的技能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能现场感受名师的气场和人格魅力,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这个事业。”北流市山围镇初级中学教师李文锦说。
通过这些措施,北流市培养出特级教师9人、广西名校长2人、广西名师4人,这些教师成为当地引领教师成长核心力量。市(县)级层面,北流市鼓励特级教师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坊,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送教下乡、走教支教活动,近年来支教走教人数达700人,充分发挥了当地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乡村教师成长;学校层面,北流市鼓励各学校组织本校骨干教师成立校内名师工作室,通过骨干力量逐步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技能。
北流市要求各校经常举办校内教师比赛,同时开展全市的教育教学比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教师在更大的舞台上锻炼自我,从而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教的目的。另外,北流市逐年提高教师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和特殊津贴,投入1亿多元新建教师住房1 300多套,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提升师德方面,北流市主要开展“党建+教师”和“最美园丁”评选活动。一方面发挥党员教师的先进带头作用,带动提升非党员教师的思想水平;一方面通过评选活动,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并通过开展榜样教师巡讲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宣传榜样教师的先进事迹。近年来,北流市涌现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黄业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李丕昆、入选2018年全国好人榜的谢承忠等一批优秀教师代表,他们的事迹在当地得到广泛宣传,成为当地教师学习的榜样。
“好的技能和高尚的品德,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两个特质。进一步提升我市教师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技能精湛、道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是我们今后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目标!”朱洪强说。
创建最美的课堂
课堂,是培养优秀学生的主阵地;课堂之美,是实现教育之美的必经路径。近年来,北流市将“最美教育·幸福课堂”创建工作摆在了乡村教育振兴工作的重要位置。
什么是“幸福课堂”?采访中,北流市实验小学教师梁光梅这样告诉记者,幸福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高效,收获学习、成长的幸福。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改变传统教学中不适宜的、较落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过去,由于教学设备、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一个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上“满堂灌”,是课堂教学的常态。长此以往,不仅使部分学生倦于学习,就连教师也疲于教学,课堂上师生缺乏应有的活力,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在课堂上伏桌睡觉的现象较为普遍。
为了激发课堂活力,北流市引进了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简称有效教育)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且深刻的改革。在新的课堂中,教师是如何教、学生是如何学的呢?北流市隆盛镇中心小学刘桂杏告诉记者:课改之前,课堂教学流程为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前备课、课堂授课、布置课后作业;课改之后,教学流程变为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课堂授课和巩固练习、课后完成拓展训练。
“主要改变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刘桂杏说,“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点拨者,在学生碰到学习难点的时候予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执教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时,她采用了“一自主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先通过猜图、折一折等游戏让学生发现轴对称的美,再通过数一数、填一填、议一议、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对称图形的美,最后通过剪纸游戏让学生应用对称之美。课堂中,她只在适当时侯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更多时候则是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亲身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经过数年的努力,北流市各学校在有效教育、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极大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形式,让我重新爱上了学习!”如今就读于玉林高级中学的杨海艺激动地对记者说。两年前,杨海艺从外地转学回北流,但由于学习成绩差被几所学校拒之门外,最后勉强进入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就读。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和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迅速提升。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玉林高级中学。 除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北流市还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积极寻找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在确保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为课堂教学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培育最美的学生
“我的小孩是小学三年级才转到这所学校的。”北流市隆盛镇中心小学学生家长覃祖莲说,“刚转过来的时候,我们还很担心她不适应。现在三年过去了,她变化非常大。以前胆子非常小,學习上有什么难题都不敢问老师,现在不仅胆子变大了,还学到了不少才艺,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我觉得,当初转学的决定没错。”
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学生家长朱妹坤有同样的感受。她告诉记者,她的小孩是男孩子,过去比较懒散、调皮,在清湾镇初级中学就读以来,这些“毛病”逐渐改掉了,学习上变得很自律,在家里也懂得了主动帮忙做家务、孝敬老人了。“看到孩子这样的变化,我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朱妹坤说。
在北流市的乡村学校,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越来越阳光自信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这正是北流市提出的“培育最美学子”取得成效的体现。近年来,北流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提出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六种育人方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融入“课堂”、融入“行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具体工作中,北流市要求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方向、办学目标等,研发适合校情、生情的校园活动、特色文化,以活动培育人、以文化浸润人。如今,北流市各中小学按照教育局的具体部署,建设经典文化、孝德文化、诗词文化等校园特色文化,开展戏曲进校园、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以及科技活动、艺术活动、国学经典朗诵活动等,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项特长。
北流市六靖镇西山运荣小学是由社会人士捐资建成,所以该校主打感恩教育,几乎每月都有感恩主题活动,例如3月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5月举办以“发扬运荣精神,演绎美好人生”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感恩。”校长李永杰说。
北流市永顺小学虽然是一所建成才三年的新学校,但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建设已经颇具规模。据校长何许盛介绍,该校目前主打阅读文化,围绕“阅读”开展“我陪孩子同成长”系列亲子阅读活动、“读书点亮心灵,书香润泽人生”主题阅读活动及教育小故事书写活动等,在校园里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在北流市清湾镇初级中学,足球是学生们的最爱。该校是国家级校园足球实验学校,近年来以足球作为突破点,积极打造校园足球文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在,我们不仅每学期都有全校性的足球比赛,还举办了很多趣味性足球活动,我们都非常喜欢。我觉得踢足球既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又能够培养我们坚强的意志。”该校学生李长杰说。
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除了需要活动、文化的润养,还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为此,北流市积极开展各种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在学校层面,以星级评比为主,根据学生实际开展环保星、学习星、阅读星、礼仪星等评比活动,通过星级奖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自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在市(县)级层面,由教育局组织开展“寻找北流最美孝德少年”“争当最亮的星”“校园之星”“最美学子”等评比活动,通过校园网站、新闻媒体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树立优秀学生典型。
“学校每两个月就进行一次星级评比,只要获得一颗星,就可以在学校的橱窗里展示。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看一下橱窗,学习那些优秀同学的做法,争取自己也能多得几颗星。在这些优秀同学身上,我学到了怎样孝敬长辈,怎样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北流市隆盛镇中心小学学生莫恭耀对记者说。他自己就曾获评为学校的“文明之星”“环保之星”。
通过一系列得力举措,北流市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乡村教育的质量稳步提升,城乡教育差距逐年缩小。“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但要让农村学校的硬件和城区学校的趋于同等,还要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软实力,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朱洪强说。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