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时代的步伐在不断的前进,而我国的科技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动着中国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一些古时流传至今的行业,例如农业,中医行业等等,就中医行业而来,作为我国古时就比较尊崇的一门学科,中医学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及文化底蕴,主张的是“以养为主”的治疗理念,而中医药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我国现代中医学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所以,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发展的历史,将对我国中医药学未来的改革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药饮片炮制 发展历程回顾 分析和研究探讨
引言
饮片对于医学意义是指直接提供中医处方或者药物生产的药品,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入药的药品的统称。而炮制工艺是我国中药一种独特的工艺,在我国传统已经由数千年历史,以制作独特、目标明确,同时要求较高而著称,可以作为我国中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中药饮片的炮制发展方面,对其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分析和探讨。
1 清朝末年的炮制工艺
虽然清朝末年是政治文化比较腐败的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技术也在那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不过对于中医药技术来说,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时期,特别是我国已经在祁州、亳州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药材市场,加大了中药的市场交流。同时还有一些字号较老的商铺,例如北京地区的同仁堂、广州地区的陈李济堂以及上海地区的涵春堂等等。而山东济南是我国中药商业发展最早的区域,以药材零售为主,像颐寿堂,其建立要追溯到明朝,到了清末时期已经具有行业规模,而中药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应的批发和加工行业。一般来说,药材的销售加工流程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首先需要通过切制,然后炮制,最后进行销售。
最为久远的就是济南的“药局八大家”。随后“ 宏济堂药店”作为北京同仁堂分店,也在济南扎稳了脚跟,自此,济南城中来自北京的药店渐渐成为了主体,中药行业发展也到达鼎盛时期。但是对于加工炮制而言,主要都是以手工私人为主。就这段时期来说,无论是在中药的炮制水平、饮片的种类以及理论著作方面,都没有太大的进展和创新,就技术来说,主要是沿袭元、明的炮制工艺和手段[1]。
2 民国期间的炮制工艺
对于民国时期来说,由于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一度让中医的发展陷入绝境,甚至差点废除,但中医在这段时期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就以济南城的变化来说,所有中医都是私人行业,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医相关的医药堂等已经接近饱和,而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外来的药商所创办的,包含各区域的特点,所有经营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本土以及祁州的大部分医药堂都会提供切药和炮制服务。而中药炮制的理念主要是以“炮制虽繁必不惜人力,品味虽贵必不省物力”作为核心思想,同时在医药堂或者交易所都会放置与中药相关的牌匾,
例如“师承抱朴”等等,有的也会采用对联,其中不乏章典名句或者是自我创作,切实幽默,独具匠心,可以称得上是中医药发展的一大特色。而后随着“长盛永”切药局局的成立,药局的数量也呈现出直线上涨的趋势。到了30年代末,因为西药的冲击以及国民党政权的抹杀,大型的切药局逐渐消失,直到解放前,我国都是以小型切药局为主,由于规模不大、成本低,所以多数以家庭作为行业单位,工艺技术也没有那么繁琐和复杂。不过相应的炮制理论著作却层出不穷,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著园药物学》,其中对于药物的分辨、炮制以及使用都有详细的描述,除此之外,《中国制药学》则是统筹了重要的传统炮制方法,《饮片新参》则是重点描述了对中药饮片的试验,提出根据饮片的形态、颜色、味道以及特性来确定用法[2]。
3 建国至今的炮制工艺
这段时期是中药饮片炮制发展最快的时期,中药炮制也作为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展示给群众,即出现了三种教学手段,即师徒传授、高校授课以及社会培训。而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建国初期饮片的炮制加工依然是私有个体行业,虽然在固定季节有统一炮制的活动,但是长期过于分散达到生产导致药物供给依然难以达到要求。随后历经一段时期的改革,更多的中药饮片制造产业由私有转为公有,最后让炮制产业走向正规化。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诸多中药饮片厂房被建立起来,中药饮片的生产业呈现出规模化,到了80年代,我国对中药饮片生产进行大规模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厂房建设、设备替换、布局规划以及成本把控方面,同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例如“中药材减压冷浸软化装置”的引入等等,从而发展成为我国今天独具规模化的中药饮片生产行业。而对于文献来说,主要是对我国传统炮制工艺文献进行整理和考证。就整理工作而言,主要是在建国初期进行,例如。《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就是对大部分中药饮片的切制加工过程的汇总,共收纳了炮制饮片类型501种,而《山东中药炮制经验汇编》则是作者多年走访调查的结晶,其中主要介绍了523中中药的洁净、切制、加工以及炮制记录的内容,同时他们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而到了80年代,则主要是对传统中药炮制文献的考证,通過讨论分析不同中药炮制的工艺,最后对于中药的一些特殊处理过程进行汇总。例如洁净或者除毒的过程。除此之外,炮制过程的差异性,也体现出炮制不同的目的。就以酒制的药物来说,主要是通过酒作为药引,提升药物的药性和药效,同时保证药物的储存;而蜜制则是将蜂蜜作为药引,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水制、火制等等,他们主要的作用则是去除药材中的毒性,可以说文献的考证为现代中医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3]。
4 结语
中药炮制工艺的发展历经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变革却是多样的,特别是行业的发展变革以及文献的研究进展,而本文主要是针对重要饮片的炮制历史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中药饮片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颖,钟恋,刘玉杰,孙涛.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5,02(02):355-356.
[2] 熊丝丝,龚千锋.浅谈中药饮片发展的两点思考[J],江西中医药 ,2013,09(09):54-55.
[3]杜改云.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08(24):293.
【关键词】 中药饮片炮制 发展历程回顾 分析和研究探讨
引言
饮片对于医学意义是指直接提供中医处方或者药物生产的药品,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入药的药品的统称。而炮制工艺是我国中药一种独特的工艺,在我国传统已经由数千年历史,以制作独特、目标明确,同时要求较高而著称,可以作为我国中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中药饮片的炮制发展方面,对其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分析和探讨。
1 清朝末年的炮制工艺
虽然清朝末年是政治文化比较腐败的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技术也在那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不过对于中医药技术来说,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时期,特别是我国已经在祁州、亳州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药材市场,加大了中药的市场交流。同时还有一些字号较老的商铺,例如北京地区的同仁堂、广州地区的陈李济堂以及上海地区的涵春堂等等。而山东济南是我国中药商业发展最早的区域,以药材零售为主,像颐寿堂,其建立要追溯到明朝,到了清末时期已经具有行业规模,而中药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应的批发和加工行业。一般来说,药材的销售加工流程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首先需要通过切制,然后炮制,最后进行销售。
最为久远的就是济南的“药局八大家”。随后“ 宏济堂药店”作为北京同仁堂分店,也在济南扎稳了脚跟,自此,济南城中来自北京的药店渐渐成为了主体,中药行业发展也到达鼎盛时期。但是对于加工炮制而言,主要都是以手工私人为主。就这段时期来说,无论是在中药的炮制水平、饮片的种类以及理论著作方面,都没有太大的进展和创新,就技术来说,主要是沿袭元、明的炮制工艺和手段[1]。
2 民国期间的炮制工艺
对于民国时期来说,由于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一度让中医的发展陷入绝境,甚至差点废除,但中医在这段时期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就以济南城的变化来说,所有中医都是私人行业,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医相关的医药堂等已经接近饱和,而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外来的药商所创办的,包含各区域的特点,所有经营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本土以及祁州的大部分医药堂都会提供切药和炮制服务。而中药炮制的理念主要是以“炮制虽繁必不惜人力,品味虽贵必不省物力”作为核心思想,同时在医药堂或者交易所都会放置与中药相关的牌匾,
例如“师承抱朴”等等,有的也会采用对联,其中不乏章典名句或者是自我创作,切实幽默,独具匠心,可以称得上是中医药发展的一大特色。而后随着“长盛永”切药局局的成立,药局的数量也呈现出直线上涨的趋势。到了30年代末,因为西药的冲击以及国民党政权的抹杀,大型的切药局逐渐消失,直到解放前,我国都是以小型切药局为主,由于规模不大、成本低,所以多数以家庭作为行业单位,工艺技术也没有那么繁琐和复杂。不过相应的炮制理论著作却层出不穷,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著园药物学》,其中对于药物的分辨、炮制以及使用都有详细的描述,除此之外,《中国制药学》则是统筹了重要的传统炮制方法,《饮片新参》则是重点描述了对中药饮片的试验,提出根据饮片的形态、颜色、味道以及特性来确定用法[2]。
3 建国至今的炮制工艺
这段时期是中药饮片炮制发展最快的时期,中药炮制也作为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展示给群众,即出现了三种教学手段,即师徒传授、高校授课以及社会培训。而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建国初期饮片的炮制加工依然是私有个体行业,虽然在固定季节有统一炮制的活动,但是长期过于分散达到生产导致药物供给依然难以达到要求。随后历经一段时期的改革,更多的中药饮片制造产业由私有转为公有,最后让炮制产业走向正规化。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诸多中药饮片厂房被建立起来,中药饮片的生产业呈现出规模化,到了80年代,我国对中药饮片生产进行大规模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厂房建设、设备替换、布局规划以及成本把控方面,同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例如“中药材减压冷浸软化装置”的引入等等,从而发展成为我国今天独具规模化的中药饮片生产行业。而对于文献来说,主要是对我国传统炮制工艺文献进行整理和考证。就整理工作而言,主要是在建国初期进行,例如。《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就是对大部分中药饮片的切制加工过程的汇总,共收纳了炮制饮片类型501种,而《山东中药炮制经验汇编》则是作者多年走访调查的结晶,其中主要介绍了523中中药的洁净、切制、加工以及炮制记录的内容,同时他们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而到了80年代,则主要是对传统中药炮制文献的考证,通過讨论分析不同中药炮制的工艺,最后对于中药的一些特殊处理过程进行汇总。例如洁净或者除毒的过程。除此之外,炮制过程的差异性,也体现出炮制不同的目的。就以酒制的药物来说,主要是通过酒作为药引,提升药物的药性和药效,同时保证药物的储存;而蜜制则是将蜂蜜作为药引,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水制、火制等等,他们主要的作用则是去除药材中的毒性,可以说文献的考证为现代中医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3]。
4 结语
中药炮制工艺的发展历经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变革却是多样的,特别是行业的发展变革以及文献的研究进展,而本文主要是针对重要饮片的炮制历史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中药饮片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颖,钟恋,刘玉杰,孙涛.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5,02(02):355-356.
[2] 熊丝丝,龚千锋.浅谈中药饮片发展的两点思考[J],江西中医药 ,2013,09(09):54-55.
[3]杜改云.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08(2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