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尽人事、听天命”的辩证逻辑及其对敬业观的启示

来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0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中具有历史正当性和社会普遍性的“尽人事”价值观,可以说是广义的敬业观,对其生成原理进行检讨、创造性转化及发展,对我们理解敬业观的内在依据、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有着良好的启示意义.尽人事观指出对人事的努力即是对心性的完善,而尽性则可以实现人与天合.可以说敬业观的内在依据就是对业的“敬”可以臻至精神圆融和谐的天人合一状态,实现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合一.
其他文献
《兵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一书是由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胡宜挺教授所著,2020年2月由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出版社出版.rn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在面临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 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经营者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农产品安 全形势严峻等形势下,如何通过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期刊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教育部在“马工程”教材全面修订之后启动编写的首批9种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揽,紧紧围绕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大变化,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总任务,科学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在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从中国区域经济基本问题、区域经济理论创新、区域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精神贫困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持“制”强基、扶“智”树人、扶“志”铸魂、扶“帮”聚力等方面.进入新时代,反精神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更加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在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之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贫困造成返贫的风险,加强党的领导、推进组织振兴,加大教育投入、推进人才振兴,繁荣农村文化、提高文明程度,加强精神激励、提升发展动力,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推进脱贫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