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ry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出现脉管浸润的危险因素以及脉管浸润对早期胃癌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449例,其中有27例(6.0%)发生脉管浸润。对这组早期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脉管浸润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脉管浸润对早期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备案(快2018-03-12)。

结果

449例患者中,男325例,女124例,男女比例2.6∶1.0;年龄27~87(60.8±10.5)岁;T1a期228例,T1b期22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4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溃疡型或溃疡瘢痕型者其脉管浸润率为8.4%(18/215),高于非溃疡型者的3.8%(9/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P=0.044);低分化型者脉管浸润率为8.8%(20/226),高于中-高分化型患者的3.1%(7/22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363,P=0.012);T1b期患者脉管浸润率为10.9%(24/221),高于T1a期的1.3%(3/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淋巴结转移者脉管浸润率为27.3%(15/5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3.0%(12/39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2,P=0.000);而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肿瘤是否多发、有无癌结节、肿瘤部位和肿瘤长径与早期胃癌患者脉管浸润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RR=4.653,95%CI:1.293~16.747,P=0.019)和淋巴结转移阳性(RR=7.302,95%CI:3.063~17.408,P=0.000)是早期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44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者444例(98.9%),其中脉管浸润组26例,非脉管浸润组418例。发生脉管浸润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非脉管浸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63,P=0.000);其中198例患者随访时间达到3年,脉管浸润(11例)和非脉管浸润(187例)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96.8%。

结论

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患者有较高的脉管浸润风险。有脉管浸润早期胃癌患者预后不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价12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收集的100株P.acnes,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米诺环素对P.acnes的MIC90与敏感率分别为8.0 mg/L、66%,多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体格检查、彩超、X线钼靶摄片、核磁共振和血清分子标记物等,在提高乳腺肿块与病变的体检效果的作用。方法收录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成年女性,收集病史、既往史,开展规范的乳腺体格检查,结合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方法检查双侧乳腺及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如果发现结节或病变,加用乳腺X线钼靶摄影(MG)、核磁共振(MRI)等方法进行检查。分析每个乳腺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形态、大小、数目、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基础上,结合平衡针疗法对运动及平衡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组,比较单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对照组,n=40)与联用平衡针疗法治疗(观察组,n=40)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平衡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平衡功能评估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
目的探讨131I清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伴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1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肺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甲状腺术后行131I清甲治疗,评价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首次131I清甲治疗有效94例,有效率为67.14%。全切手术、肿瘤分期低、治疗前残留甲状腺组织<10、TSH水平低、治疗前残留甲状腺组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病,常与胃食管反流病相伴。现阶段,由于诊断水平的限制,我国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一直处于低水平。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检出诊断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影像和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运用外科手段修补食管裂孔疝的由来已久,但对于该手术的本质和重建食管抗反流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食管裂孔疝手术的目的不仅在于修补缺陷,更应关注如何恢复食管下端高压区或食管下端括约肌的作用,重建胃内和腹内压力抵
目的 探讨生物补片在杂交技术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生物补片做杂交技术切口疝修补术(即开腹联合腹腔镜辅助下的切口疝修补术)的14例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术中采用生物补片为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Biodesign Surgisis切口疝补片(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补片),补片大小9 cm × 15 cm~20
目的 总结分期回肠造口与造口还纳手术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CRII)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有放射治疗史及术后病理确诊为CRII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术中或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复发者,纳入所有一期回肠造口、二期造口还纳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病例系列研究。一期回肠造口术具体方案及治疗时间由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确定,在行回肠造
腹股沟疝是一种腹壁缺损性疾病。一百多年来,外科医生一直尝试各种方式来修复缺损。传统的疝修补术破坏正常的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高。随后外科医生开始尝试使用补片来进行缺损修复,从最初用银丝、钽、不锈钢等粗糙金属材料来填补缺损,到尼龙、玻璃纤维、硅橡胶等非金属材料,再到聚丙烯、聚酯、膨化聚四氟乙烯等人工合成高分子不可吸收材料;从聚乙醇酸等合成可吸收材料到生物来源的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然而,这些补片仍旧不能满
2017年,欧洲疝学会发布了关于造口旁疝预防及治疗的指南,这是国际上第一部关于造口旁疝的治疗指南。该指南围绕造口旁疝的发生率、诊断和治疗,提出了12个问题,并就每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文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作出如下归纳:(1)单筒式结肠造口的造口旁疝发生率较其他造口方式更高。(2)相对于CT或超声检查,体格检查对于造口旁疝的诊断更有必要。(3)建议使用2014年欧洲疝学会推荐的分型方法。(4)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