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分层管理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分层管理模式;措施和做法;效果及反思。
【关键词】分层管理;培养;倾听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我校学生全部来源于农村,且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小学生上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感情的发展也还处在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很多学生倾听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主要表现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做小动作、神情不专注,不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圈点他不看,自顾自地看着书本;有些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不懂得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小组讨论时,也不知该如何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课堂上,一个同学的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一边还大声喊着:“老师,我,我……”;有时老师提出的作业要求,明明是一听就懂,可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对老师的提醒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老师刚纠正了一错误的答案,可一个同学又重复了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不善于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掌握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比较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亲身体会,我们觉得:实施分层管理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进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离不开管理。有人研究,如果仅仅靠成员本身的努力,在一般情况下发挥其才能的预期值约占实际能力的60%,而成功的管理可使成员能力提高40%左右。所以,小数教学中应加强科学管理,通过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出现置身于活动之外的“闲玩生”;通过管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改变得过且过的“应付生”;通过管理,及时帮助困难生,减少跟不上班的掉队生。一句话,通过管理,把教学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
如何进行管理呢?学生程度不同,差异太大,如果以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于是我想到了分层管理。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积累了以下一些做法:
1 分层管理模式:
管理流程:教师→科代表(2A)→小组长(A或B)→对子(A←→B←→C←→D)
1层: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全面监控,督促管理;
2层:协助教师工作,全面管理,反馈问题;
3层:具体管理,解答疑难,督促学习,检查落实;
4层:自改互查,解决问题,落实任务;
2 措施和做法:
2.1 将异质的班分出同质的级。
全面了解学生品德、行为习惯、个性、爱好、能力、成绩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不固定的级,分级并不难,据平时学生倾听的表现,有一次分数就可进行。按照分数高低分为A、B、C、D四级,A→优秀 B→良好 C→一般 D→较差。在实验中再不断调整,A级最高,对个别非常优秀的(A+)作特优生对待,D级最低,对个别非常差的(D-)作特差生对待。这样实际分成了六级,几十个人不再捆在一起,同级水平虽然有差异,但相对接近。
2.2 同级相比,一分为三。
倾听习惯养成好的、成绩效果佳的,视为跳摘(成绩上升 B→A C→B D→B D→A D→C C→A C→B),有的差于一般,视为蹲摘(成绩下降A→B A→C A→D B→C B→D C→D),有的属于一般,视为站摘(成绩稳定 A→A B→B C→C D→D)。凡是跳摘的不分级别,同等看待,一律进行肯定,热情地宣扬他们的进步,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为了节省时间,可重点表扬一些,其余念名字。在运作中,有些人受表扬的次数过多,说明他们跳摘线上移,应及时调高级别,有些人受教育的次数过多,说明他们发展不如同级人,就及时调低级别。如:余翻江原定为D级,后升至A级,黄亮初为B级,后降至C级。
2.3 加强小组和对子建设。
在各层抽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建立6个小组,如:1组:1A+2B+2C+1D 2组:1A+3B+2C+1D。确立一名有能力成绩好的人任组长,要求每组能独立地,有效的开展合作竞争小组活动,分组不能一劳永逸,对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调整。在组内抽学生组成对子(对子不跨组)优差搭配,以优带差。如:A+D B+C B+D C+D B+B C+C。
2.4 形成多层面教学网络。
传统班级组织虽有小组,但十几人一大排,上课时无法活动与管理,分组结对后,教学活动由大班,个人两层扩为班、组、对、人四层,加大了教学力度。实践证明,活动层面越多,效果越好,数学管理由班一层扩班为几层,那种任务等教师一人布置,完成情况等教师一人检查,差错等教师一人纠正,纪律让教师一人维持的现象得到了克服。实验为学生提出了双重任务,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通过这一特殊的形式去帮助别人,提高自己,在与别人交流、分享过程中,得到验证、补充、强化。
2.5 有效地组织实施环节。认真培养各层管理者,让他们明确职责、任务、方法、形成班、组、对、多层面互动。深入检查倾听习惯和效果;发现突出的,充分肯定,积极推广,不被表面现象迷惑,把存在的问题,不良现象,不符合要求的都检查出来,逐布纠正。
3 实际效果
通过分层管理前后对比有以下效果:学生良好倾听习惯逐步养成;学风、班风明显好转;学得愉快,教得轻松,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能力增强。
4 总结和思考
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急躁不得,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对个别“置若罔闻”的学生还需要探究策略,更深入的研究,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对子”管理不力的现象。
【关键词】分层管理;培养;倾听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我校学生全部来源于农村,且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小学生上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感情的发展也还处在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很多学生倾听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主要表现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做小动作、神情不专注,不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圈点他不看,自顾自地看着书本;有些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不懂得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小组讨论时,也不知该如何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课堂上,一个同学的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一边还大声喊着:“老师,我,我……”;有时老师提出的作业要求,明明是一听就懂,可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对老师的提醒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老师刚纠正了一错误的答案,可一个同学又重复了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不善于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掌握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比较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亲身体会,我们觉得:实施分层管理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进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离不开管理。有人研究,如果仅仅靠成员本身的努力,在一般情况下发挥其才能的预期值约占实际能力的60%,而成功的管理可使成员能力提高40%左右。所以,小数教学中应加强科学管理,通过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出现置身于活动之外的“闲玩生”;通过管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改变得过且过的“应付生”;通过管理,及时帮助困难生,减少跟不上班的掉队生。一句话,通过管理,把教学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
如何进行管理呢?学生程度不同,差异太大,如果以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于是我想到了分层管理。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积累了以下一些做法:
1 分层管理模式:
管理流程:教师→科代表(2A)→小组长(A或B)→对子(A←→B←→C←→D)
1层: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全面监控,督促管理;
2层:协助教师工作,全面管理,反馈问题;
3层:具体管理,解答疑难,督促学习,检查落实;
4层:自改互查,解决问题,落实任务;
2 措施和做法:
2.1 将异质的班分出同质的级。
全面了解学生品德、行为习惯、个性、爱好、能力、成绩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不固定的级,分级并不难,据平时学生倾听的表现,有一次分数就可进行。按照分数高低分为A、B、C、D四级,A→优秀 B→良好 C→一般 D→较差。在实验中再不断调整,A级最高,对个别非常优秀的(A+)作特优生对待,D级最低,对个别非常差的(D-)作特差生对待。这样实际分成了六级,几十个人不再捆在一起,同级水平虽然有差异,但相对接近。
2.2 同级相比,一分为三。
倾听习惯养成好的、成绩效果佳的,视为跳摘(成绩上升 B→A C→B D→B D→A D→C C→A C→B),有的差于一般,视为蹲摘(成绩下降A→B A→C A→D B→C B→D C→D),有的属于一般,视为站摘(成绩稳定 A→A B→B C→C D→D)。凡是跳摘的不分级别,同等看待,一律进行肯定,热情地宣扬他们的进步,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为了节省时间,可重点表扬一些,其余念名字。在运作中,有些人受表扬的次数过多,说明他们跳摘线上移,应及时调高级别,有些人受教育的次数过多,说明他们发展不如同级人,就及时调低级别。如:余翻江原定为D级,后升至A级,黄亮初为B级,后降至C级。
2.3 加强小组和对子建设。
在各层抽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建立6个小组,如:1组:1A+2B+2C+1D 2组:1A+3B+2C+1D。确立一名有能力成绩好的人任组长,要求每组能独立地,有效的开展合作竞争小组活动,分组不能一劳永逸,对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调整。在组内抽学生组成对子(对子不跨组)优差搭配,以优带差。如:A+D B+C B+D C+D B+B C+C。
2.4 形成多层面教学网络。
传统班级组织虽有小组,但十几人一大排,上课时无法活动与管理,分组结对后,教学活动由大班,个人两层扩为班、组、对、人四层,加大了教学力度。实践证明,活动层面越多,效果越好,数学管理由班一层扩班为几层,那种任务等教师一人布置,完成情况等教师一人检查,差错等教师一人纠正,纪律让教师一人维持的现象得到了克服。实验为学生提出了双重任务,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通过这一特殊的形式去帮助别人,提高自己,在与别人交流、分享过程中,得到验证、补充、强化。
2.5 有效地组织实施环节。认真培养各层管理者,让他们明确职责、任务、方法、形成班、组、对、多层面互动。深入检查倾听习惯和效果;发现突出的,充分肯定,积极推广,不被表面现象迷惑,把存在的问题,不良现象,不符合要求的都检查出来,逐布纠正。
3 实际效果
通过分层管理前后对比有以下效果:学生良好倾听习惯逐步养成;学风、班风明显好转;学得愉快,教得轻松,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能力增强。
4 总结和思考
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急躁不得,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对个别“置若罔闻”的学生还需要探究策略,更深入的研究,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对子”管理不力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