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战火中那一抹绚烂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an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 《灿烂千阳》
  作者  [美]卡勒德·胡赛尼
  翻译  李继宏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时间2007年9月
  定价 28.00元
  
  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在读《追风筝的人》之前,大约有两年的时间没有买过单行本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是朋友推荐的,那是一本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600万人追捧的书。看完后我不得不记住这个名字:卡勒德·胡赛尼。一个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四年后,他从《追风筝的人》身边轻轻走过,捧出了这颗《灿烂千阳》。
  看完《灿烂千阳》,我想说,你可以不看书,但你不可以不看《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讲的是两个女人的故事。但因为故事发生在动荡、战乱的阿富汗,所以充满了神秘。
  小说大意是这样的:当15岁的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拒认、母亲自杀后,成了喀布尔的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却因流产不能生育而终日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十八年后,当父母死于战乱,恋人失踪的少女莱拉也被逼无奈地嫁给了拉希德时,两个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在此相遇重叠。她们穿着布卡,完全是丈夫的附属,她们在阿富汗战火中卑微地喘息着。她们共同经历了众多的磨难,慢慢从最初的势不两立转变成莫逆之交,更夹杂着母女般的关怀。然而她们却始终生活在拉希德的残暴之下。直到有一天,莱拉终于见到了初恋的情人。拉希德嫉怒交加欲掐死她时,玛丽雅姆爆发了,她用铲子打死了拉希德。在莱拉和恋人逃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玛丽雅姆被塔利班枪毙了……
  正如《出版商周刊》评价的那样,《灿烂千阳》让我们看到的是“令人晕眩的伟大成就……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这是令我感到仰视的话,而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引用。
  胡赛尼的叙述能力是强悍的。但他的语言风格却是丝帛般细腻。那些轻灵的语言,引领着我们走进那个陌生的国度,那些陌生的异域的生活细节。很难想象,他是如何触及又如此准确地把握女性心理的。那些最残忍的忍受、那些最无奈的遭际、那些最隐秘的痛楚,都清晰得令人惊悚。我们由此看到了处在阿富汗社会最底层的两个女人在国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在命运的缝隙里如何顽强地生存,并最终相互取暖,成就了无法想象的爱和无以评说的人性。
  在胡赛尼悲悯的文字、精巧的文章结构里,我也再次感受到了叙述的力量,文学创作的力量。一直都觉得文学作品只有在时代和社会的大背景下才有生命力。《灿烂千阳》再一次印证了我的这一己见。在胡赛尼平静的文字下面,可以听到作者心底的呐喊,为他的祖国阿富汗,为那些饱受苦难的阿富汗人。
  作为一个阿富汗人,1965年出生的胡赛尼为了躲避战乱随父母一起逃离阿富汗远走美国。然而,他的视觉他的灵魂却始终在那块国土上。在阿富汗以战火、硝烟、动荡的字眼出现在世人面前时,胡赛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喀布尔,一个过着平凡日子的喀布尔,让我们可以从阿富汗的头顶越过,去关注那些战乱中的阿富汗人,那些和我们一样需要爱和被爱的阿富汗人。可以说喀布尔成就了胡赛尼,而胡赛尼也给了我们一个更加人性更加真实的喀布尔。
  看介绍知道,《灿烂千阳》的书名来自波斯诗人塞依伯歌颂喀布尔的诗歌:“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倒是希望,那片凌乱的国土,那些屈辱而卑微的灵魂真的能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来照耀。
其他文献
摘要《多佛海滩》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一首名诗。诗歌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批评蕴意: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突出了自然的独特价值;体现了对人类“精神生态”的关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践行着对生存的拯救。  关键词:《多佛海滩》 人与自然 自然的价值 “精神生态” 拯救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    马修·阿诺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诗人兼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