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大化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当地玉米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玉米;发展现状;对策;广西大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11-01
大化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是一个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全县下辖16个乡镇,人口44.62万人。现有耕地面積1.379万hm2,其中旱地1.026万hm2,占74.4%,人均耕地309.1 m2,人地矛盾十分突出。2012年,该县玉米播种面积达1.02万hm2,其中饲用玉米1.01万hm2,平均产量达3 246 kg/hm2,产值8 439元/hm2;种植鲜食甜糯玉米0.01万hm2,平均产鲜果穗16 258.5 kg/hm2,产值22 761元/hm2。玉米是该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的丰欠直接关系到该县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大化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010年以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该县部分地区玉米单产实现了较大突破。一是玉米种植面积与区域布局相对稳定。据调查,该县玉米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大化、共川、共和、六也、岩滩、雅龙、江南、七百弄、板升等9个乡镇的山岗、丘陵地带,这些地区均有种植玉米的习惯。二是甜糯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2009年开始,该县甜糯玉米种植面积每年以12%的速度逐年递增,到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0.01万hm2,产品主要供应城区市场消费。
1.2 单产水平较低
据统计,该县近年来饲用玉米单产只有3 300~3 450 kg/hm2,主要是晚玉米生产受到秋旱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不高。虽然经过农技人员的办点示范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平台旱地单产逐年递升,但全县总产增幅不大。
1.3 饲用型玉米品种趋多
在2008年之前,该县玉米品种基本上是饲用型良种,如正大619、正大818、农大108、南校9665等。2009年以后,该县开始引进推广食用型甜糯玉米,如超甜玉米品种台湾华珍、绿色超人等;甜糯玉米品种美玉1号、美玉5号等。2012年全县甜糯玉米种植面积达0.01万hm2,仅占玉米总面积的0.98%,目前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4 种植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该县农民虽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玉米生产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农业部门的办点示范,加速了玉米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地膜覆盖、补施锌肥、辅助授粉、病虫害综防等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较少,玉米生产科技水平和种植效益不高,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标准化生产技术有待完善[1]。
1.5 产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一是玉米生产推动了该县畜牧养殖业的空前发展,不仅解决了每年饲料缺口3 600 t,同时增加了大量的有机肥料。二是玉米加工直接拉动了农村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该县以加工玉米为主的小型饲料加工厂随处可见,这些企业投资小、成本低、收益好,既解决了农户的产品加工和销售问题,又帮助养殖户解决了饲料需求问题[2]。三是该县在城区已建立了冷藏库,解决了当地超甜玉米上市季节集中、高峰期价格下跌,影响种植户收益的大问题,为鲜食甜糯玉米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大化县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根据该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发展战略上,应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以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扩大鲜食玉米生产规模;以整合科技力量为动力,加快引进玉米新良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加工,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和综合加工能力,提升种植效益;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3];以加快市场网络建设为手段,协调好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关系,使种植业、加工业、畜牧业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玉米生产关系到该县的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县委、县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把玉米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同时组织农业、财政、扶贫、科技、金融、经贸等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好全县玉米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积极引导、扶持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调整区域布局
根据该县各乡的自然气候特点,实行连片规模种植,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区域布局上,七百弄、板升、乙圩、姜圩、雅龙等偏远乡镇,应重点发展饲用玉米;大化、共和、共川、六也、都阳等交通便利的乡镇,在巩固现有优质玉米基地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甜糯玉米生产,力争在近年内全县玉米高产示范基地达到12个以上,甜糯玉米发展到0.15万hm2以上。
2.3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
一是引进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优化品种结构。农业部门根据当地加工企业的需求和市场信息,积极引进玉米新品种,大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布局,促进全县玉米品种结构优化。二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如采用适早播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施攻苞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机械化技术等,实现玉米增产增效。对甜糯玉米生产要围绕优质高效的目标,注重播种季节、种植方式、隔离要求、辅助授粉、适期收获、抢占市场、打造品牌等[4]。三是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农技部门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活动,如举办田间课堂和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增强农民科技意识。
2.4 加强产销对接活动,推进产业升级
县、乡农业部门要与龙头企业沟通协调,根据市场需求,推广“企业 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玉米订单生产[5],同时向农民传递生产与加工信息,搞活玉米市场营销和流通,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3 参考文献
[1] 杨红旗,路凤银,郝仰坤,等.中国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368-373.
[2] 于洋,张今华.吉林省玉米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36):22716-22717.
[3] 巩东营,王志武,李杰文,等.山东省玉米种子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6(5):99-101.
[4] 曾晓花,万忠,尹艳,等.2011年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3):12-14.
[5] 郑锦荣,韩福光,李智军.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35-38.
关键词 玉米;发展现状;对策;广西大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11-01
大化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是一个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全县下辖16个乡镇,人口44.62万人。现有耕地面積1.379万hm2,其中旱地1.026万hm2,占74.4%,人均耕地309.1 m2,人地矛盾十分突出。2012年,该县玉米播种面积达1.02万hm2,其中饲用玉米1.01万hm2,平均产量达3 246 kg/hm2,产值8 439元/hm2;种植鲜食甜糯玉米0.01万hm2,平均产鲜果穗16 258.5 kg/hm2,产值22 761元/hm2。玉米是该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的丰欠直接关系到该县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大化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010年以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该县部分地区玉米单产实现了较大突破。一是玉米种植面积与区域布局相对稳定。据调查,该县玉米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大化、共川、共和、六也、岩滩、雅龙、江南、七百弄、板升等9个乡镇的山岗、丘陵地带,这些地区均有种植玉米的习惯。二是甜糯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2009年开始,该县甜糯玉米种植面积每年以12%的速度逐年递增,到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0.01万hm2,产品主要供应城区市场消费。
1.2 单产水平较低
据统计,该县近年来饲用玉米单产只有3 300~3 450 kg/hm2,主要是晚玉米生产受到秋旱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不高。虽然经过农技人员的办点示范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平台旱地单产逐年递升,但全县总产增幅不大。
1.3 饲用型玉米品种趋多
在2008年之前,该县玉米品种基本上是饲用型良种,如正大619、正大818、农大108、南校9665等。2009年以后,该县开始引进推广食用型甜糯玉米,如超甜玉米品种台湾华珍、绿色超人等;甜糯玉米品种美玉1号、美玉5号等。2012年全县甜糯玉米种植面积达0.01万hm2,仅占玉米总面积的0.98%,目前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4 种植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该县农民虽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玉米生产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农业部门的办点示范,加速了玉米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地膜覆盖、补施锌肥、辅助授粉、病虫害综防等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较少,玉米生产科技水平和种植效益不高,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标准化生产技术有待完善[1]。
1.5 产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一是玉米生产推动了该县畜牧养殖业的空前发展,不仅解决了每年饲料缺口3 600 t,同时增加了大量的有机肥料。二是玉米加工直接拉动了农村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该县以加工玉米为主的小型饲料加工厂随处可见,这些企业投资小、成本低、收益好,既解决了农户的产品加工和销售问题,又帮助养殖户解决了饲料需求问题[2]。三是该县在城区已建立了冷藏库,解决了当地超甜玉米上市季节集中、高峰期价格下跌,影响种植户收益的大问题,为鲜食甜糯玉米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大化县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根据该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发展战略上,应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以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扩大鲜食玉米生产规模;以整合科技力量为动力,加快引进玉米新良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加工,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和综合加工能力,提升种植效益;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3];以加快市场网络建设为手段,协调好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关系,使种植业、加工业、畜牧业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玉米生产关系到该县的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县委、县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把玉米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同时组织农业、财政、扶贫、科技、金融、经贸等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好全县玉米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积极引导、扶持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调整区域布局
根据该县各乡的自然气候特点,实行连片规模种植,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区域布局上,七百弄、板升、乙圩、姜圩、雅龙等偏远乡镇,应重点发展饲用玉米;大化、共和、共川、六也、都阳等交通便利的乡镇,在巩固现有优质玉米基地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甜糯玉米生产,力争在近年内全县玉米高产示范基地达到12个以上,甜糯玉米发展到0.15万hm2以上。
2.3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
一是引进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优化品种结构。农业部门根据当地加工企业的需求和市场信息,积极引进玉米新品种,大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布局,促进全县玉米品种结构优化。二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如采用适早播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施攻苞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机械化技术等,实现玉米增产增效。对甜糯玉米生产要围绕优质高效的目标,注重播种季节、种植方式、隔离要求、辅助授粉、适期收获、抢占市场、打造品牌等[4]。三是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农技部门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活动,如举办田间课堂和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增强农民科技意识。
2.4 加强产销对接活动,推进产业升级
县、乡农业部门要与龙头企业沟通协调,根据市场需求,推广“企业 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玉米订单生产[5],同时向农民传递生产与加工信息,搞活玉米市场营销和流通,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3 参考文献
[1] 杨红旗,路凤银,郝仰坤,等.中国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368-373.
[2] 于洋,张今华.吉林省玉米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36):22716-22717.
[3] 巩东营,王志武,李杰文,等.山东省玉米种子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6(5):99-101.
[4] 曾晓花,万忠,尹艳,等.2011年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3):12-14.
[5] 郑锦荣,韩福光,李智军.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