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目标与任务:
1.因声求气,在反复诵读中初步理解诗意。
2.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造诗境。
3.变诗为文,缘景明情,体悟诗情。
4.升华诗情,与“明月”对话,体会“月”这一经典意象的丰富意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联想和想象,变诗为文,再造诗境;
2.因声求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悟诗情。
(2)教学难点
升华诗情,与“明月”对话,体会“月”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合作演读法、点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写作法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成诵,完成学习任务单;
教师:准备PPT、音频和视频,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情境与活动:
活动一:欣赏礼乐篇——开课揭题,直入情境 约3分钟
(师提前板书标题、作者;PPT展示标题、作者。)
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奥运开幕式的礼乐篇《春江花月夜》选段。)
师:刚才大家观看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礼乐篇选段,画风如梦如幻,给人一种宁静又朦胧的美感,彷佛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感动……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传世名作《春江花月夜》!
活动二:做客演播厅——因声求气,把握诗意 约11分钟
师:的确,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无尽遐想,现在,让我们做客演播厅,静静地聆听《春江花月夜》这首华美“月”章。
任务一:初读文本,读出节奏,整体感知约6分钟
【设问1】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听时注意思考应该怎样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轻重缓急。
(学生读,教师和其他同学点评,注意正音“胜”“斜”“扁”“砧”,节奏为223,语速宜缓。)
【设问2】请思考从诗中读出了哪些内容?
(生回答。预设答案:春江花月夜五种景象。)
师总结:读出了景理情等,前八句(从开头到“汀上白沙看不见”)描写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随后的八句(从“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送流水”)写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再后面写思妇情(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愿逐月华流照君”)和游子情(从“鸿雁长飞光不度”到结尾),这首诗既有月下美景,也有诗人月下的沉思,既有思妇怀人,也有游子思乡,内容很丰富。
任务二:再读诗作,读出味道,心灵相通约5分钟
【设问】请选取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说出第一印象。思考读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
师:既然内容这么丰富,请大家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并说说好在哪里,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赏析诗中的景、情和理。
(生回答,师补充。)
师:诵读可以穿越千古江山,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经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应该对这首诗歌都有了自己的体会,请大家保留这份体会,让我们进入诗境,看看大家是否有新的理解。
活动三:置身创作室——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约12分钟
任务:唐诗素描,变诗为文,角色朗读,读出美感
【设问】如何对本诗进行唐诗素描,变诗为文?
师:千百年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人们传诵不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营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春、江、花、月、夜这5种意象本身就美得动人,而诗人又将它们全部融汇在一起,让这江南的夜美得醉人心魂。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月夜呢?请大家发挥想象,对本诗进行“唐诗素描”,把诗歌改成散文的形式,加以想象,融入改写者的情感。大家课前已经参照示例,将任务单上的诗歌译文改编为散文了,接下来请各小组按照课前的分工,将选取的诗句和改编后的散文有感情地分角色诵读给大家听,裁判组参照任务单上的评价表对各组的展示进行简要点评!
(组内自主评选优秀作品,然后小组合作员展示成果,裁判组点评。)
师:有人说:“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诗能成画,刚才各组的展示都十分精彩,让我们漫游在这如诗如画的诗境里。
活动四:畅游智慧泉——赏诗悟月,集体演读 约13分钟
任务一:拓展关于“月”的诗句 约5分钟
师:同学们应该发现了,刚才描绘的每一幅画面里面都有“月”这一意象。名家王尧衢曾在《唐诗合解》卷三中有言:“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可见本诗中,“月”统领全篇,贯穿全诗,而“月”这一意象,古往今来被诗人观照吟咏。下面我们来赏析这“月”究竟有何深刻意蕴。赏析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游戏——飞花令来拓展关于“月”的诗句,请看大屏幕。
班级分为南北两组进行对垒,以“月”字为关键字,小组之间进行pk,双方要說出带“月”字的诗文名句,3分钟内说得最多的组获胜。裁判组派出两位记分员到黑板上为两组计分,有重复的诗句和听不清楚的不计分,给大家1分钟时间准备。比赛开始,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PPT计时器计时,比赛开始。学生说出一句诗词,裁判组同学在黑板记录一次。)
任务二:体悟“月”的意蕴美 约5分钟
【设问】请各组同学对刚刚提到的有关“月”意象的诗句进行分类,思考这些诗中的“月”蕴含了哪些情感,有什么样的丰富意蕴。
【预设答案】
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仿佛成为了人,以月的变化形容人的情感变化,好像月也有了情感一样。
2.“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在写月的时候,更多的是表达诗人悲观的情绪,所以诗人借残月抒发自己的送别情怀。
师:通过同学们对“月”诗句的赏析,老师仿佛走到了很多美好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历代诗人如此钟情于“月亮”呢?“月”这一意象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月与人可亲而不可近,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诗人为何如此钟情于月亮?或许,他们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同样的月亮,觉得月亮可以超越时空,所谓“天涯共此时”,就是这个道理。
月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媒介,可以烘托氛围,也可以隐喻象征,因不同诗作作用也各不相同。
任务三:合作演读,读出美感,渐入佳境约3分钟
师:而诗人笔下这朦胧迷离的月夜也是让人陶醉不已,接下来让我们看大屏幕,合作演读这首诗!
(师生合作演读。)
活动五:布置作业,作诗话“月”约1分钟
朗朗明月周而复始,正所谓“不知江月待何人”的明月等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雨夜,等到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到了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到了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天,它还要等什么呢?也许,就是在座的谁的某句诗,下课后请大家写一首小诗,尝试与明月对话。
目标与任务:
1.因声求气,在反复诵读中初步理解诗意。
2.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造诗境。
3.变诗为文,缘景明情,体悟诗情。
4.升华诗情,与“明月”对话,体会“月”这一经典意象的丰富意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联想和想象,变诗为文,再造诗境;
2.因声求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悟诗情。
(2)教学难点
升华诗情,与“明月”对话,体会“月”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合作演读法、点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写作法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成诵,完成学习任务单;
教师:准备PPT、音频和视频,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情境与活动:
活动一:欣赏礼乐篇——开课揭题,直入情境 约3分钟
(师提前板书标题、作者;PPT展示标题、作者。)
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奥运开幕式的礼乐篇《春江花月夜》选段。)
师:刚才大家观看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礼乐篇选段,画风如梦如幻,给人一种宁静又朦胧的美感,彷佛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感动……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传世名作《春江花月夜》!
活动二:做客演播厅——因声求气,把握诗意 约11分钟
师:的确,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无尽遐想,现在,让我们做客演播厅,静静地聆听《春江花月夜》这首华美“月”章。
任务一:初读文本,读出节奏,整体感知约6分钟
【设问1】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听时注意思考应该怎样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轻重缓急。
(学生读,教师和其他同学点评,注意正音“胜”“斜”“扁”“砧”,节奏为223,语速宜缓。)
【设问2】请思考从诗中读出了哪些内容?
(生回答。预设答案:春江花月夜五种景象。)
师总结:读出了景理情等,前八句(从开头到“汀上白沙看不见”)描写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随后的八句(从“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送流水”)写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再后面写思妇情(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愿逐月华流照君”)和游子情(从“鸿雁长飞光不度”到结尾),这首诗既有月下美景,也有诗人月下的沉思,既有思妇怀人,也有游子思乡,内容很丰富。
任务二:再读诗作,读出味道,心灵相通约5分钟
【设问】请选取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说出第一印象。思考读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
师:既然内容这么丰富,请大家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并说说好在哪里,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赏析诗中的景、情和理。
(生回答,师补充。)
师:诵读可以穿越千古江山,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经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应该对这首诗歌都有了自己的体会,请大家保留这份体会,让我们进入诗境,看看大家是否有新的理解。
活动三:置身创作室——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约12分钟
任务:唐诗素描,变诗为文,角色朗读,读出美感
【设问】如何对本诗进行唐诗素描,变诗为文?
师:千百年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人们传诵不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营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春、江、花、月、夜这5种意象本身就美得动人,而诗人又将它们全部融汇在一起,让这江南的夜美得醉人心魂。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月夜呢?请大家发挥想象,对本诗进行“唐诗素描”,把诗歌改成散文的形式,加以想象,融入改写者的情感。大家课前已经参照示例,将任务单上的诗歌译文改编为散文了,接下来请各小组按照课前的分工,将选取的诗句和改编后的散文有感情地分角色诵读给大家听,裁判组参照任务单上的评价表对各组的展示进行简要点评!
(组内自主评选优秀作品,然后小组合作员展示成果,裁判组点评。)
师:有人说:“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诗能成画,刚才各组的展示都十分精彩,让我们漫游在这如诗如画的诗境里。
活动四:畅游智慧泉——赏诗悟月,集体演读 约13分钟
任务一:拓展关于“月”的诗句 约5分钟
师:同学们应该发现了,刚才描绘的每一幅画面里面都有“月”这一意象。名家王尧衢曾在《唐诗合解》卷三中有言:“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可见本诗中,“月”统领全篇,贯穿全诗,而“月”这一意象,古往今来被诗人观照吟咏。下面我们来赏析这“月”究竟有何深刻意蕴。赏析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游戏——飞花令来拓展关于“月”的诗句,请看大屏幕。
班级分为南北两组进行对垒,以“月”字为关键字,小组之间进行pk,双方要說出带“月”字的诗文名句,3分钟内说得最多的组获胜。裁判组派出两位记分员到黑板上为两组计分,有重复的诗句和听不清楚的不计分,给大家1分钟时间准备。比赛开始,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PPT计时器计时,比赛开始。学生说出一句诗词,裁判组同学在黑板记录一次。)
任务二:体悟“月”的意蕴美 约5分钟
【设问】请各组同学对刚刚提到的有关“月”意象的诗句进行分类,思考这些诗中的“月”蕴含了哪些情感,有什么样的丰富意蕴。
【预设答案】
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仿佛成为了人,以月的变化形容人的情感变化,好像月也有了情感一样。
2.“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在写月的时候,更多的是表达诗人悲观的情绪,所以诗人借残月抒发自己的送别情怀。
师:通过同学们对“月”诗句的赏析,老师仿佛走到了很多美好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历代诗人如此钟情于“月亮”呢?“月”这一意象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月与人可亲而不可近,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诗人为何如此钟情于月亮?或许,他们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同样的月亮,觉得月亮可以超越时空,所谓“天涯共此时”,就是这个道理。
月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媒介,可以烘托氛围,也可以隐喻象征,因不同诗作作用也各不相同。
任务三:合作演读,读出美感,渐入佳境约3分钟
师:而诗人笔下这朦胧迷离的月夜也是让人陶醉不已,接下来让我们看大屏幕,合作演读这首诗!
(师生合作演读。)
活动五:布置作业,作诗话“月”约1分钟
朗朗明月周而复始,正所谓“不知江月待何人”的明月等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雨夜,等到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到了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到了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天,它还要等什么呢?也许,就是在座的谁的某句诗,下课后请大家写一首小诗,尝试与明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