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王进平从县委组织部被选派到该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两年多来,他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理念,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认真履行驻村帮扶工作责任,以村为家,视村民为亲人,以真心换民心,为全村群众解难题谋富路,深受群众欢迎。中河村于2018年实现整村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82%。
一朝一夕“真扶贫”
由于涔天河水库扩建道路复建,从县城到码市,需要绕道广东跨“两省五县”,经厦蓉、二广高速,再穿行几十里弯曲狭窄的山路,全程达260公里,是“省尾”中的“省尾”。每次进贫困村中河村,都是一次长途跋涉,那段长长的路,年过五十的王进平不知驾驶自己的私家车走过多少回。“两年多的扶贫工作,我的私家车共换了6条轮胎,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认为值得!”王进平满脸笑容自豪地说。
中河村地域宽阔,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7.69%,是个山高林密、地广人稀的林区村寨,大瑶山里人们习惯散居在山间,村里最远的两户之间相距22公里。进村后,王进平第一件事就是把全村422户人家走了个遍,在每家都混个眼熟。驻村两年多来,王进平常年奔走在村间小道上,脚步踏遍了全村山头地尾、家家户户,对村里的情况他了如指掌,村民大到八十岁小到十八岁的也都知道村里有来个“搞扶贫的王队长”。
老寨组长平寨有8户村民居住在河对岸。早几年修建的简易桥被雨水冲垮一直未能得到修复,村民需要涉水过河,出行十分不便也不安全,遇到下雨涨水就无法出行,有小孩上学、老人就医更是望尘莫及。王进平第一次进去就是淌水过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方奔走,争取到项目资金42万元,在河面上架起了钢索桥,2018年8月,钢索桥正式通车,大伙终于可以骑着摩托车出门去,彻底为村民解决了出行难题。
一心一意“謀富路”
中河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王进平进村后,一家一户走访,与村干部、党员代表座谈交流,与村民促膝交流,摸清村情,和村两委研究制定脱贫规划。
在他的努力下,两年多来,全村新修道路4.27公里,修通了冬黎漕组至蓝山县荆竹乡道路2.77公里,中央冲组4公里道路硬化工程项目已正式实施,道路安装了防护栏,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和安全系数。新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村综合服务平台和文化综合广场,配套了村医务室,安装路灯76盏,村民有了议事休闲的去处。新建8处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新建上坝农田灌溉渠道、大塘河堤和村级活动中心两侧河堤,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完善了基础设施,王进平又把目光放到了发展产业上,他因地制宜搞产业,依托林业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种植经济增加收入。65岁的赵文珍以前靠着家里的50来棵茶树,一年收入一万元左右。在王进平的帮助下,他养了五十多头猪,100多只鸡鸭,两池泥鳅,收入翻了几倍。
龙湾村民一直有种植茶叶的习惯,但由于不上规模、没有品牌,茶叶销路打不开、价格上不去。他主导成立中河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抱团发展茶产业,引进长沙湘丰公司进村开办企业,成立了江华瑶族自治县老瑶人原生态苦茶有限公司,不仅提升茶叶生产效益,还为全村36名贫困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他还通过宏发公司发展食用菌和蜜蜂养殖,39户领养蜜蜂386箱,95户通过以贷款分红的方式进行产业扶贫,到目前已实现人均受益1200元。
一枝一叶“总关情”
王进平心系群众,深入了解村民实际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涉及到有关部门的,他及时汇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以最快的速度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两年来,共帮助59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33户贫困户共138人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帮助贫困瑶胞实现了“安居梦”。
他还心系贫困学子,为考上一本的大学生争取到“金秋助学”金4000元/人,为15名学生申请到“雨露计划”助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子助学补助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村民赵礼福父亲去世多年,母亲打零工供养他和妹妹,生活举步维艰。2017年赵礼福考取大学,但面对家庭情况,想到上学所需学费,他却高兴不起来。王进平知情后,积极联系社会人士捐资助学,为中河村13名大学生争取东莞市证券公司3000元/人的助学补助,共39000元。
村里李玉香和罗月英两位老人是他最牵挂的。山门组的罗月英家是两老户,儿子已故多年。王进平来到她家,看到两位老人居住在简陋的木房中,就着酸菜送饭。打开她家的存折,上面的余额仅10元钱。仔细询问,老人告诉他,每个月的养老保险金,买米买盐花费140元,剩下的就这么多了,一个月难得买一两回肉吃。王进平听后随即为其申报了低保,解决了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定期去看望两位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和慰籍。(据江华县扶贫办)
一朝一夕“真扶贫”
由于涔天河水库扩建道路复建,从县城到码市,需要绕道广东跨“两省五县”,经厦蓉、二广高速,再穿行几十里弯曲狭窄的山路,全程达260公里,是“省尾”中的“省尾”。每次进贫困村中河村,都是一次长途跋涉,那段长长的路,年过五十的王进平不知驾驶自己的私家车走过多少回。“两年多的扶贫工作,我的私家车共换了6条轮胎,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认为值得!”王进平满脸笑容自豪地说。
中河村地域宽阔,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7.69%,是个山高林密、地广人稀的林区村寨,大瑶山里人们习惯散居在山间,村里最远的两户之间相距22公里。进村后,王进平第一件事就是把全村422户人家走了个遍,在每家都混个眼熟。驻村两年多来,王进平常年奔走在村间小道上,脚步踏遍了全村山头地尾、家家户户,对村里的情况他了如指掌,村民大到八十岁小到十八岁的也都知道村里有来个“搞扶贫的王队长”。
老寨组长平寨有8户村民居住在河对岸。早几年修建的简易桥被雨水冲垮一直未能得到修复,村民需要涉水过河,出行十分不便也不安全,遇到下雨涨水就无法出行,有小孩上学、老人就医更是望尘莫及。王进平第一次进去就是淌水过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方奔走,争取到项目资金42万元,在河面上架起了钢索桥,2018年8月,钢索桥正式通车,大伙终于可以骑着摩托车出门去,彻底为村民解决了出行难题。
一心一意“謀富路”
中河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王进平进村后,一家一户走访,与村干部、党员代表座谈交流,与村民促膝交流,摸清村情,和村两委研究制定脱贫规划。
在他的努力下,两年多来,全村新修道路4.27公里,修通了冬黎漕组至蓝山县荆竹乡道路2.77公里,中央冲组4公里道路硬化工程项目已正式实施,道路安装了防护栏,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和安全系数。新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村综合服务平台和文化综合广场,配套了村医务室,安装路灯76盏,村民有了议事休闲的去处。新建8处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新建上坝农田灌溉渠道、大塘河堤和村级活动中心两侧河堤,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完善了基础设施,王进平又把目光放到了发展产业上,他因地制宜搞产业,依托林业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种植经济增加收入。65岁的赵文珍以前靠着家里的50来棵茶树,一年收入一万元左右。在王进平的帮助下,他养了五十多头猪,100多只鸡鸭,两池泥鳅,收入翻了几倍。
龙湾村民一直有种植茶叶的习惯,但由于不上规模、没有品牌,茶叶销路打不开、价格上不去。他主导成立中河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抱团发展茶产业,引进长沙湘丰公司进村开办企业,成立了江华瑶族自治县老瑶人原生态苦茶有限公司,不仅提升茶叶生产效益,还为全村36名贫困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他还通过宏发公司发展食用菌和蜜蜂养殖,39户领养蜜蜂386箱,95户通过以贷款分红的方式进行产业扶贫,到目前已实现人均受益1200元。
一枝一叶“总关情”
王进平心系群众,深入了解村民实际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涉及到有关部门的,他及时汇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以最快的速度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两年来,共帮助59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33户贫困户共138人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帮助贫困瑶胞实现了“安居梦”。
他还心系贫困学子,为考上一本的大学生争取到“金秋助学”金4000元/人,为15名学生申请到“雨露计划”助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子助学补助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村民赵礼福父亲去世多年,母亲打零工供养他和妹妹,生活举步维艰。2017年赵礼福考取大学,但面对家庭情况,想到上学所需学费,他却高兴不起来。王进平知情后,积极联系社会人士捐资助学,为中河村13名大学生争取东莞市证券公司3000元/人的助学补助,共39000元。
村里李玉香和罗月英两位老人是他最牵挂的。山门组的罗月英家是两老户,儿子已故多年。王进平来到她家,看到两位老人居住在简陋的木房中,就着酸菜送饭。打开她家的存折,上面的余额仅10元钱。仔细询问,老人告诉他,每个月的养老保险金,买米买盐花费140元,剩下的就这么多了,一个月难得买一两回肉吃。王进平听后随即为其申报了低保,解决了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定期去看望两位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和慰籍。(据江华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