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教育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当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服务城乡基层方面依然存在着某些制约因素。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既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服务城乡基层
医学教育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但是,我们需要清醒的意识到,高等医学院校在职能发挥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制约,这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来说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研究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服务城乡基层的某些制约因素,我们可以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更好地服务基层做出优化的途径选择,这顺应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潮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社会职能
1.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
随着社会的变革,医学精英教育难以满足基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本科医学院校注重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不同的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主要针对地方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适合地方需要的应用研究。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建校60余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6万余人。
2.提供医疗服务
提供医疗服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最基本也是最擅长的社会服务。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主动融入地方,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规,发挥自身优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救援,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南阳医专建有3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全省爱婴医院”,发挥了示范效应,带动了整个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向城乡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城乡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3.传播卫生健康理念
现代大学负有创新文化、引领社会的使命。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普遍健康卫生知识匮乏,卫生理念落后,仍存在着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意识。医学院校应主动承担起传播卫生健康理念、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的职责。
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拓展城乡基层服务存在的问题
1.医学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近年,频频出现的医德医风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与不少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教育理念上日益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甚至科学主义至上,但忽视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认识到当今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深厚的人文修养。
2.服务定位不明确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服务对象就在城乡基层,离开这个土壤,医学院校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由于基层医院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有岗无编,目前不少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首先是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公立医院和事业单位,或者继续学习深造,而不太愿意去基层农村和社区就业。即使在基层工作也不能长久扎根,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3.办学实力不强、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
近年,大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都是由卫生中专或职专升格而来,不能很快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或多或少还残留有中等教育的痕迹,因此存在着办学基础薄弱、综合实力不强、缺乏鲜明办学特色等现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其服务社会的效果。
4.服务水平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制约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经济社会的大力支持,特别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一般而言,一个地方经济越发达,教育也就越发达,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办学地普遍位于地方中小城市,在人才引进、学校基础建设、财政支持等方面受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较为明显。
三、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服务城乡基层的实践思考
1.深化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任务。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要针对基层、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条件和特点加强专业性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服务社会的前提条件。
首先,以基层群众实际需要为中心开展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让医学生重点学习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与诊治,着重培养其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保证医学毕业生到基层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其次,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临床技能,还需要深刻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含义,不断提高自身医德医风的修为,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将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再次,加强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在教育和引导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广泛宣传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和待遇,指导医学生树立基层就业有希望、有前途、有价值的正确就业观。
2.完善学科体系,增强服务职能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一般存在着学科体系不完善、服务面狭窄的现象。这就需要医学院校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清楚地了解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清楚地了解学校在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任务,认真分析卫生人才市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整合优质资源,统筹专业建设,完善学科结构,增强基层服务职能。南阳医专主动适应社区和农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了护理、临床医学、中医、口腔医学、中药学、检验、眼视光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专业基本涵盖了社区和基层医药卫生单位的各个工作岗位;同时积极申办康复医疗、中药栽培等专业,学科机构不断优化,学科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了服务城乡基层的功能。
3.构建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双赢机制
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医学院校在加强附属医院建设、提供更高水平服务的同时,要经常走出去开展大型基层义诊活动,为广大民众、患者提供免费咨询和健康卫生常识。同时要利用学校全科医学教育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成人继续教育,承担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进修培训工作。利用现有办学条件与医学本科院校合作,积极开展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提高人才素质。积极开展以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外语、计算机、心理学等为特色的专业证书、资格认证等各层次的职业教育。
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是科研和人才高地,科技实力是医学院校的一大优势。社会服务就是要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广泛吸纳企业、科研院所作为产学研合作基地,让医学院校的科学技术成果走出校园、走进医院、走向社会,转变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医学院校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积极争取地方支持。为城乡基层提供医疗服务是医学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而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则是医学院校社会服务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医学院校应主动将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未来发展方向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交流和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在政策与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也要从长远、整体的利益出发,大力鼓励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与具体实施意见,提高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林雷,陈蓉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思考与实践——以温州医学院为例[J].医学与社会,2009,(1).
[2]陈志超,梁琼芳.发挥医学院校优势 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1,(6).
[3]马兴国,郭青平,林宝虎.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农村医疗事业的途径与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3).
[4]刘澎涛.医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研究——以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为例[J].西安医专论坛,2012,(4).责编:思 源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服务城乡基层
医学教育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但是,我们需要清醒的意识到,高等医学院校在职能发挥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制约,这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来说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研究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服务城乡基层的某些制约因素,我们可以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更好地服务基层做出优化的途径选择,这顺应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潮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社会职能
1.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
随着社会的变革,医学精英教育难以满足基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本科医学院校注重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不同的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主要针对地方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适合地方需要的应用研究。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建校60余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6万余人。
2.提供医疗服务
提供医疗服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最基本也是最擅长的社会服务。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主动融入地方,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规,发挥自身优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救援,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南阳医专建有3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全省爱婴医院”,发挥了示范效应,带动了整个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向城乡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城乡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3.传播卫生健康理念
现代大学负有创新文化、引领社会的使命。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普遍健康卫生知识匮乏,卫生理念落后,仍存在着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意识。医学院校应主动承担起传播卫生健康理念、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的职责。
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拓展城乡基层服务存在的问题
1.医学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近年,频频出现的医德医风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与不少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教育理念上日益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甚至科学主义至上,但忽视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认识到当今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深厚的人文修养。
2.服务定位不明确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服务对象就在城乡基层,离开这个土壤,医学院校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由于基层医院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有岗无编,目前不少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首先是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公立医院和事业单位,或者继续学习深造,而不太愿意去基层农村和社区就业。即使在基层工作也不能长久扎根,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3.办学实力不强、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
近年,大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都是由卫生中专或职专升格而来,不能很快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或多或少还残留有中等教育的痕迹,因此存在着办学基础薄弱、综合实力不强、缺乏鲜明办学特色等现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其服务社会的效果。
4.服务水平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制约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经济社会的大力支持,特别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一般而言,一个地方经济越发达,教育也就越发达,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办学地普遍位于地方中小城市,在人才引进、学校基础建设、财政支持等方面受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较为明显。
三、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服务城乡基层的实践思考
1.深化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任务。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要针对基层、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条件和特点加强专业性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服务社会的前提条件。
首先,以基层群众实际需要为中心开展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让医学生重点学习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与诊治,着重培养其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保证医学毕业生到基层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其次,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临床技能,还需要深刻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含义,不断提高自身医德医风的修为,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将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再次,加强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在教育和引导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广泛宣传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和待遇,指导医学生树立基层就业有希望、有前途、有价值的正确就业观。
2.完善学科体系,增强服务职能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一般存在着学科体系不完善、服务面狭窄的现象。这就需要医学院校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清楚地了解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清楚地了解学校在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任务,认真分析卫生人才市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整合优质资源,统筹专业建设,完善学科结构,增强基层服务职能。南阳医专主动适应社区和农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了护理、临床医学、中医、口腔医学、中药学、检验、眼视光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专业基本涵盖了社区和基层医药卫生单位的各个工作岗位;同时积极申办康复医疗、中药栽培等专业,学科机构不断优化,学科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了服务城乡基层的功能。
3.构建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双赢机制
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医学院校在加强附属医院建设、提供更高水平服务的同时,要经常走出去开展大型基层义诊活动,为广大民众、患者提供免费咨询和健康卫生常识。同时要利用学校全科医学教育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成人继续教育,承担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进修培训工作。利用现有办学条件与医学本科院校合作,积极开展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提高人才素质。积极开展以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外语、计算机、心理学等为特色的专业证书、资格认证等各层次的职业教育。
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是科研和人才高地,科技实力是医学院校的一大优势。社会服务就是要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广泛吸纳企业、科研院所作为产学研合作基地,让医学院校的科学技术成果走出校园、走进医院、走向社会,转变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医学院校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积极争取地方支持。为城乡基层提供医疗服务是医学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而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则是医学院校社会服务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医学院校应主动将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未来发展方向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交流和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在政策与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也要从长远、整体的利益出发,大力鼓励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与具体实施意见,提高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林雷,陈蓉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思考与实践——以温州医学院为例[J].医学与社会,2009,(1).
[2]陈志超,梁琼芳.发挥医学院校优势 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1,(6).
[3]马兴国,郭青平,林宝虎.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农村医疗事业的途径与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3).
[4]刘澎涛.医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研究——以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为例[J].西安医专论坛,2012,(4).责编:思 源